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的组织保障

1、凝聚组织共识改善企业文化

为应对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已为必然趋势之一。然而,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创新、弹性且适时的管理技巧,而这些常是传统金融机构所欠缺的。所以对许多金融机构而言,可借助建立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过程,让员工学习网络运用技能的同时,加强培养企业组织内部共识,员工在从排斥到接受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改变后,将逐渐体认到未来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改善企业文化,使银行员工能提供更好和完善的服务。

2、强化经营团队的选择

经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模式完全不同,由于市场、营销策略的改变较以往迅速,互联网金融机构对于市场反应要求极为严格。然而,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方式跟不上网络时代是一项难然否认的事实,因此经营团队组织的规划、人员的选择、绩效奖惩的方式等,均必须与传统金融机构制度有所不同,如此才可能在网络时代创造利润。

3、强化组织领导工作

一是做好宣传,努力提升客户认知度。

多种措施开展宣传,通过电子显示屏播放服务系统使用宣传片,在柜台窗口张贴小额存取款到ATM机办理的提示,使客户对服务系统从认知到认可,从不习惯到习惯,使服务系统成为客户办理的首选。

二是充分发挥大堂经理的引导作用。

强化大堂经理对业务的分流引导,对客户介绍服务系统性能,指导正确使用方法,积极向客户推介服务系统的使用便利,使客户从内心自愿接受服务系统服务,缓解了柜面压力,充分发挥了服务系统应有的作用。三是加强日常维护。各行制定专人负责对自助设备的维护,并强化人员责任意识,通过定期对附行式、离行式进行维护,保持ATM机的内外整洁,表面无污垢,显示器光洁明亮,给客户提供舒适的操作环境。加强服务系统定期通报。按月通报逐台ATM机台均业务量,对低于地区平均台均业务量笔数的支行及网点,进行限期整改,加强分流力度及引导措施,提高服务系统效率。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的业务发展

1、利用数据库整合技术增加网络交易竞争力

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业务中经常扮演付款与收款的金融角色,金融机构如能将顾客交易模式、消费倾向、企业行为模式加以分析并标准化,则金融机构在网络的服务就能做得较好。因此诸如建立顾客数据库、统计分析应用等技术的培养,并将数据库整合后所得的信息确实应用在金融机构营销与满足顾客需求上,将可使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充份发挥,达到企业经营的目标。

2、连结网络拨接服务增加营销渠道

对网络拨接业务而言,何种业务量才能达到经济规模一直是受争议的焦点。在网络拨接业务的发展仍未十分成熟之际,若将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视为商品展开销售,则金融机构涉足网络拨接服务业,其实是有相当优势。因为网络拨接服务系属连接上网的门户,可提供金融机构很好的广告渠道,也是维持现有顾客的好方法之一。若将各项金融产品渠道与拨接服务相连结,这样一来,如果更换互联网金融机构账户也要更换ISP账户,则消费者较不可能采取此行为。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的安全控制

网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是金融机构董事会和管理高层,以及客户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金融机构董事会应当对诸如授权、数据的一致性、功能分工、分层负责、追踪审查、保持关键银行数据的可靠性等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1、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保密和验证工作

为保证网络金融业务的机密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保证网络服务契约的具体内容对除契约双方以外的任何人均不可阅览,保持机密性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密。在客户开户时验证客户的身份有利于减少客户身份的被盗用机会,减少诈骗账户和洗钱等风险。如果金融机构的认证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未被授权之人任意进入网络金融业务账户,使金融机构由于被诈欺、信息暴露或无意中参与犯罪活动而遭受财产或商誉风险。然而,在一个开放的网络金融世界,对客户进行认证极为困难。例如,网络黑客可能会盗用账户进行一系列犯罪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认证数据库的数据,规避认证的控制过程。因此,金融机构应当制定标准的政策和程序以确保对当事人、商和系统能有效认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利用包括个人识别码PIN、口令、智能卡、生物功能(例如指纹和签名)和数字认证等方式建立认证机制,在认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单一要素认证,也可以采用多要素来认证,如口令加生物技术等。一般而言,认证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越来越多,越能够为客户提供安全的保障。为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金融机构管理高层应当对网络金融业务的整体或个别部份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风险评估范围应当包括网络金融业务交换系统能力(如资金转移、账单支付、发放贷款、账户组合等),以及所储存网络金融业务数据的敏感性和价值、客户利用认证的方便程度等。

2、利用交易认证的方法推广网络金融业务交易的认可服务

如前所述,非法侵入者为达到某种目的,往往通过攻击金融机构数据库,使网络陷于瘫痪和不能为客户提供正常服务,拒绝承认在正常权限或义务之前提下提出的服务要求,为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商誉风险,甚至法律风险。例如,因为网络受到攻击,导致交易一方由于不承认某一债务存在而拒绝偿还。在商业交易中,任何一方单方面拒绝交易是不能接受的,并会引起法律诉讼。设计良好的网络金融服务系统应当提供认可服务,也就是要提供电子信息认可的发送证明、接受证明、和内容证明。网络金融业务系统应当能够充分减少授权客户发出不必要交易的可能性,使客户完全了解从事任何交易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对整个交易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对整个交易和认证过程给予特殊充分的保证;保证数据不能受到任意更改,并且可以随时发现被改动的数据。职能分工是内部控制的基本组合部份,其目的在于减少网络金融业务活动的诈欺行为,确保交易行为合法,并且使公司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功能分工对于确保银行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它有利于防止诈欺行为发生。如果对职能充分了解,那么进行诈欺的途径只有共谋。网络上金融业务的功能分工包括下列内容:交易过程和系统必须确保任何雇员或委外服务供货商不能任意进入、授权和完成一项交易;加强对网络金融业务系统的测试,确保功能分工的严肃性;在开发和管理网络金融业务系统的人员间进行详细的功能分工。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的技术支持

1、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与支持系统

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及后援系统是经营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许多金融机构的做法是自行购买(或承租)计算机硬设备,将相关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外包给计算机公司以降低经营成本。而支持系统的建立,是指将金融机构信息部门的研发技术、企划部门分析顾客资料的能力、业务部门的营销技能做一整合后支援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的系统。若金融机构只有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却乏强有力的后援体系,则服务质量也会因没有坚实专业人员的支持而受影响。

2、做好网络服务系统的串联接口设计

串联设计是指设计出串联产品提供人类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使用。串联代表的是人与产品或系统之间的使用行为,而人机的串联内容包含四种构成因素:使用者、需要去做一项特定的任务或工作、特定的环境、使用计算机系统,这四要素合称为使用性。串联设计模式重点在于使用者需求与串联模式的建立。金融机构服务系统交互式接口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记忆的最小化原则,也即系统应该提供选项让使用者选择而非输入字符或数字,利用使用者可以理解的特性来表现系统接口;操作的最大化原则,即执行完一个动作时,屏幕上的显示部分应该做最少的改变,给予使用者视觉的连贯性(一致性),而非跳跃式的、没有规律的。在接口的操作串联上应做到简单易理解、较好信息识别性(例如:声音提示与屏幕信息的回复)、良好的操作记忆、操作上视觉传递的明示度(例如:按键的大小、数量、编排与提示文字的清晰度)等。另外,使用上能具有更亲近使用者的贴心设计与融入感,这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一致性,也即接口设计的一致性让使用者更容易学习和记忆;亲和性,也即接口应该亲切地邀请使用者进一步探索系统;简单明了,也即使用者要能迅速了解界面的架构,开始使用它;谨慎的使用颜色,也即对于传达信息来说,颜色是高度有效的非语言方法,但如果随机使用,颜色则会让使用者转移注意力而感到混淆。

作者:龚希明 单位: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