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路径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路径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了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为了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需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但就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而言,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成为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成为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文章就立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深入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现状;路径

在我国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而言,金融机构的正规化还不能保证,在农村市场的覆盖率远不及城镇地区。相比较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而言,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亟需有效的解决路径,优化金融体制的发展模式。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下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展现多元化。以农业信贷补贴和农村金融系统为主要理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979~1993年是改革开放后,国家恢复建设新金融机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基础阶段。第二阶段,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了。以信用合作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发展更加凸显了合作金融组织的作用。在1994~1996年这一阶段,是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时期,更是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加快商业化改革的关键阶段。自1997~2017年是农村金融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也是我国政府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落实阶段。这三个阶段象征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从初步构建到不断完善的发展路径。但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构建合理有效的改革路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农村金融领域主要涉及融资、储蓄、理财和信贷几个方面。从最初以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逐渐发展为政府支持的金融机制,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模态。目前,我国农村乡镇领域都应覆盖金融机构网点,可以说金融机构服务已经广泛遍布在农村领域。这种多模态的金融发展形式,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非银行类金融结构为辅助。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是以服务“三农”为准的国有商业银行。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则是辅助发展农村金融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中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和割裂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民间资金互助组织。随着农村金融体制趋于完善,传统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体制发生了变革。农村信用社主要由县级信用联社进行监管,金融监管部分由中国银行实行,这也突出了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和农用性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能逐渐分离,农村信用社开始脱离束缚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商业性银行。农村金融体制建设与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而现阶段互联网和相关现代化应用技术在农村领域的广泛普及也为农村金融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农村金融体制的初步完善以及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体制。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现阶段国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并且制定实施了相关的助农政策。这些措施都使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但与之相联系的农村金融发展却难以快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化做出贡献,农村耕地开始从小户自主经营转变成大户承包制度。在农村领域开始逐渐出现了工厂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这样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亟需与之相协调的农村金融体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而有效的资金支持。所以,农村金融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次,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进而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调整的政策方针,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生产活动对资金的要求也提高了。现阶段,受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开始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企业的资金融通则成为主要难题。

(二)农村金融产品及金融活动形式呈现单一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种类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方面的变化不仅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更关系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形式变革。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金融机构不断迎合资金市场发展需求,经过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对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的丰富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而单一化则是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农村金融产品及金融活动形式的单一化,除了不能满足农村企业的融资需求外,还不能保证农村产业结构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难以实现便捷高效化

在农村金融活动中,农户贷款难以快速批准,融资难、放款难成为突出问题。首先,在农户进行放款的基础上,小农户的贷款程序相对复杂,同时贷款规模较小,很难实现有效的信贷支持,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利益。而大农户经营规模较大,贷款意向明确,经营方式和性质发生改变,资金方面的需求也会受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资金运转模式等的制约,贷款需求较难以满足。可见,贷款难的问题时农村金融机构的突出问题,农户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影响农业经营模式和土地产出率,进而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的落实。其次,金融机构在放款时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施,对借贷方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借贷条件,因此难以实现信贷的便捷高效化。借贷难和放贷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难题。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路径

(一)强化正规金融机构的建设

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金融活动即金融服务的单一化,金融市场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农户借贷难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正规化金融机构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的基础。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强化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的主导性。在实践中可以从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着手,建设这类正规的金融机构,并合理选址,保证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覆盖率。让金融机构发挥市场服务和调控能力。其次,对非银行类金融结构,诸如农村信用社的构建也需要有序开展。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较符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因此,适当对合作制金融组织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也加入了新科技,多种类农产业蓬勃发展。相比之下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就显得更加单一化。所以,为了尽快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应该加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的丰富。首先,大胆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种类,结合农户的资金需求,通过调节市场主体的动力,构建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类型。其次,强化金融发展的同时,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所以,强化金融专业人才的聘用机制也是关键。

(三)打造多远化农村金融市场

在现代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变革,农户的信贷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发展需求,首先,应拓展金融市场,吸引更多的金融活动主体参与进来。其次,应该构建合理的合作制金融组织,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供良好环境。最后,民间信贷机构在不断滋生,其合法性有待考究。我们应该严厉打击非法的金融活动和服务机构,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应该借助政府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丰富金融活动及服务类型。比如,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和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农村建设。制定相关规范,支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建设和覆盖。通过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鼓励金融组织创新,实现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完善,进而寻求合理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快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多元需求。

参考文献:

[1]洪晓刚.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路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2]叶志刚.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作者:李莎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