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项目教学法研讨

经济数学项目教学法研讨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从而具备从事会计、营销、保险等工作应有的基本数学知识和素养,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及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经济数学课程不仅为后继课程提供必备的数学工具,而且是培养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数学素养和理性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传统经济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多年不变,课程内容与经济结合不够密切,没突出经济特色;二是大部分高职学生“为考试学数学”,数学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将导致学而无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彰显数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的特点,注意处理好具体和抽象、定量和定性、直观判断和逻辑推理等关系,清晰地表达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完美地将之与经济学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和管理理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同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数学应用意识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和所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当学生接受一个新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和欣赏者,学生需要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2.强调教师的综合能力。项目通常具有综合性,甚至会跨专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熟练驾驭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熟悉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教师深入专业、深入职业岗位,具备一定的经济专业背景。3.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提炼和升华数学知识。从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习得的数学知识有时是离散的、不系统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总结、提炼,给学生形成一个较系统的知识链。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与本项目相似或相关的实际问题。4.项目选取的重要性。选择项目要与学生所学专业课或经济活动紧密联系,使学生对项目中的问题有亲近感,从而产生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

三、经济数学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经济数学项目化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将经济数学课程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构建起经济数学相关的知识理论。同时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1.突出经济特色。为突出经济特色,将经济数学课程内容分成三个模块、30个教学项目:

模块一:连续经济分析—微积分应用1经济函数与极限项目1:函数建模;项目2:经济函数模型;项目3:无限中的有限;项目4:连续复利问题。应用2导数及其经济应用项目5:瞬时变化率与导数;项目6:产品性能的分析;项目7:产品加工的分析;项目8:边际分析;项目9:弹性分析与机票定价策略;项目10:最优化设计;项目11:经济量改变量的近似计算。应用3积分及其经济应用项目12:由边际储蓄倾向求储蓄函数;项目13:经济量的非均匀累积;项目14:微元法分析;项目15:定积分的经济应用(1.连续计息时年金的现值与终值;2.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3.厂家转售机器最佳时间问题。)。

模块二:矩阵运筹技术—线性代数项目16:货物调运计划表;项目17:交叉持股问题;项目18:工资问题;项目19:生产的投入产出。模块三:随机决策方法—概率统计项目20:偶然中的必然;项目21:产品抽样问题;项目22:产品质量责任追究问题;项目23:贝努利概型;项目24: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运用;项目25:“永远青年”分布;项目26:企业质量管理的原则;项目27:生产的平均收益和风险;项目28:总体、样本与统计量;项目29:参数估计;项目30:零部件总体数据分析与设备工作状态分析。2.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考核方案由四部分组成:(1)平日表现占总成绩的10%,其中考勤30分,课堂及课外表现30分,综合能力40分,共100分。(2)“说题”环节占总成绩的20%,“说题”类似于教师的“说课”,学生抽到题目之后,要介绍对该题的理解、解题思路、所用知识点等,若抽到的是应用题,还要介绍所使用的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的方法以及该实际问题适用的普遍性。该环节旨在考核学生对数学运算方法的规则性和程序性的理解和掌握,考核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其中,“能正确理解题目,语言流畅”20分,“解题思路清晰,叙述条理”20分,“解题方法运用得当”30分,“数学应用意识强”30分,共100分。(3)项目展示结果占总成绩的40%。(4)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30%,其中基本概念30分,基本运算技能20分,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30分,创新精神20分,共100分。

四、经济数学项目教学法案例—项目:产品质量责任追究问题

1.能力目标:能抽象出“知因求果”或“执果溯因”的共性,并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熟练运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求出事件的概率。

3.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知因求果”和“执果溯因”两类概率问题。任务2.探究解决这两类概率问题的关键是用完备事件组划分事件。任务3.得出结论: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即是全概率公式,在全概率公式基础上的条件概率即是贝叶斯公式。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5.教学过程:第一步,提出项目。放映一段夏季家电商场顾客买空调的视频及应用引例,提出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问题:(1)怎样预先了解买到不合格商品的可能性的大小?(2)如果厂方被索赔,那么该如何追究分厂的责任?第二步,明确问题。将这两个问题抽象为概率问题:(1)在各“原因”的影响下,求“结果”发生的概率(知因求果);(2)在已知“结果”发生的条件下,求各“原因”发生的概率(执果溯因)。第三步,解决项目问题。学生分组探讨解决“知因求果”和“执果溯因”这两类概率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概率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第四步,演示讨论结果并评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演示本组制作的“项目报告”,介绍本组探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并作为本项目的一个成绩记录下来,成为本学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五步,教师总结。教师系统总结解决本项目的全过程,并指出解决“知因求果”和“执果溯因”两类概率问题的理论依据就是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第六步,学以致用。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布置学生完成“调查经营者中偷税漏税户的比率”项目。设计这类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案,关键是能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使其愿意做出真实的回答,一旦调查方案设计有误,被调查者就会拒绝配合,所得调查数据将失去真实性。学生小组通过设计调查方案、适当设置问卷问题,取得了较合理的数据,用所学的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计算出经营者中偷税漏税户的比率,并撰写出了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完成项目,既体会了概率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能力。

6.自我评价:通过在会计系电算化专业

2011级1班实施项目教学法,对比没实施该教学法的其余三个班级,可以明显地看到如下的变化:第一,项目化教学有利于改变目前高职生学习兴趣不浓的现状,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因为项目教学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第二,项目化教学增强了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横向交融。经济数学是经管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基本是脱节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数学。项目教学法将所学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甚至学生今后工作岗位中的工作单元相联系,有的放矢地学习,从而能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第三,专业课教师感觉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更加灵活自如。我们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第一学期的经济数学教学之后,后续专业课程开设过程中用到相关数学知识时学生不再感到陌生,可以更快捷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为数学建模大赛的角逐提供了强大的竞争实力。数学建模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探索分析、综合运用以及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在经济数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不仅能满足经济数学教学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改革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白淑岩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