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浅析

加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浅析

【摘要】

透过客观层面观察验证,有关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地位萎靡不振的迹象较为广泛,部分指导教师始终沿用鸭架式口语灌输方式,对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力度不足,最终令此类专业技能训练效果和现有市场经济结构下的人才培养要求产生冲突。因此,笔者提出我国高职院校应不断改良完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引导体系,使学生在合理的课程结构中习得应有的实践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为其今后职业生涯的有利发展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经济管理;实践性教学;引导策略;主体地位

前言

高等职业院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动机,都围绕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果出发。尤其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对于学生今后各项技能实践改造水准要求极为严格。为了顺利贯彻此类规范指标,相关教学主体需要围绕此类课程实践性教学引导方案加以不断优化完善,在合理范围内开辟校企合作机制;力图令学生能够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践体验与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相匹配,建立足够的面对就业挑战的自信心,最终朝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所期望的经管类人才结构模式,不断成长发展。

一、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经济管理类专业诸多教学不良状况的客观论述

(一)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规范指标设置得过于模糊

通过观察验证高职院校内现有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引导体系架构,发现不管是在教材内容或是个体改造目标方面,都始终倾向于理论研究角度,涉及实践应用性辅助因素为数不多,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冲突。在教学理念方面,大部分教师认定,只要将相关理论内容及时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为其今后经济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合理的指导性建议。

(二)实践性教学引导环节无法深度覆盖落实

长期以来,涉及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引导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的迹象,在高职院校内广泛分布,并且存在完全效仿普通高校做法的弊端迹象,如过分关注课堂理论知识灌输效果,单纯地将学生个体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作为补充单元,包括淘汰经济管理类项目的深度研究活动等,无法紧跟时展步伐,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落实工作处理得始终不够到位。

(三)指导教师对于实践教学质量客观评价能度着实有限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数量的日益剧增,大部分师范类毕业生被直接聘请到对应院校任职,尽管此类群体专业知识积存丰厚,但往往缺乏较强的专业实践掌控潜质,导致能够指导监管学生实习训练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开始出现严重失衡危机。透过客观角度验证,各类高职院校目前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算完整,就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其无法联合各类生活状况进行经济管理类问题挖掘、分析和系统化解决,自身已有知识和实践技能衔接也出现深度脱节隐患,对于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造成的冲击效应也将空前巨大。

二、我国高职院校科学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实效的措施解析

(一)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技能激活改造的关注度

社会基层大众一切知识、技能、素质训练成果,都源自于丰富的实践活动,这类现象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想要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贯彻实践教学规范指标,就必须针对学校既有办学特色和实践引导方案进行精确改良,杜绝过往课堂知识满堂灌行为弊端的重复上演。具体来讲,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改革期间,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主体适应地位的关注度,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时间,并结合先进技术设备和外国人性化服务理念,进行多元化课堂引导情境搭建,令学生在趣味性实践操作单元中激活自主性长远研习意识,愿意在课后联合图书馆、网络渠道进行自我多角度完善,为今后特定岗位职责承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筑以技能性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引导和规范质量客观评估体系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控制范畴之下,有关全新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指标,正朝着兼具高度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诸多挑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迈进。其次,构建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指导教师可以联合ISO质量管理原则与模式加以改良沿用,顺势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管评估体系,即借助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完善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监督检查与考核、规范实践教学运行、搭建实践教学网上管理平台等措施,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三)强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金融、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校企合作能使高职院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相辅相成地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引导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相关指导教师全程发挥思维创新能效,定期参与各项技能实力拓展培训活动;同时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联合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模拟单元,为学生今后适应特定经济管理岗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作者:张果果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海.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03):79-84.

[2]陈明.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学教学改革建议——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0,13(04):105-121.

[3]唐蜀湘.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0,23(08):77-83.

[4]严中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0(01):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