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权经济法分析

经济发展权经济法分析

摘要

作为国际法中的重要内容和概念,经济发展权属于经济法主体权利体系中的范畴。经济法主体都有享受经济发展权的权利,因此,必须要强化对经济法的保护,解决好阻碍公平竞争和分配等一些现实性问题,推动经济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对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思考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经济;发展权;经济法;意义

发展作为当今各国积极探寻的主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很多领域已经对经济发展权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是,新兴的法学却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浅。可以说,经济法是实现发展的关键法律,因此,强化经济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不仅对经济法视角下经济发展权的可行性分析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也对相关其他内容进行了探讨。

一、经济法视角下经济发展权的可行性分析

世界范围的各个国家都致力于自身的快速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形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发展道路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急需解决问题。现阶段,我国很多领域都在进行发展问题方面的相关研究,但是其应用过程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众所周知,关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它依据的法律是经济法,因此,我们应从经济法的视角来进行经济发展问题的探索。现阶段,我国在城市现代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等道路的发展中,人民和国家在权力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这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了影响。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应从法律层面入手,进行相关问题的明确,保证发展体系能够向着简单化方向发展。经济发展权的主体,也可以是个人还可以是组织。他们都可以享受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成果,并积极参与到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际法在对人权进行规定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和发展权有关的知识。同时,一些国际法律条文都提出了相关规范。尽管如此,存在于经济发展权中的问题也无法依靠国际法来解决的,应用在国家中,离不开国内法的保护。不同国家结合自己的国情,选择不同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国家发展包含的内容有很多,而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内容,它不仅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增长,在国家上更有助于有良好经济秩序的构建,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依托于经济法来开展。经济法的完善,融入了经济发展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关于经济发展权所进行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不同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发展目标的明确,主体权利的规范,这些都离不开经济法的支撑。由此可见,在经济法视角下来分析经济发展权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经济法角度出发对经济发展权进行定位

国家发展权主要包括以下政治、经济等方面,而经济发展权问题是占据首要位置,并对其它发展权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说,经济发展权对我国社会制度、法律制度都有着重大辅助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国内外经济稳定的发展,加速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各项发展政策也能得到有效落实。经济发展权对国家来说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发展权指的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并且,其具有综合性特点。因此,不能将主体经济发展权和启发经济权利等同看待,但是,在研究这些权利的过程中,还应将他们进行综合性考虑。在定位经济发展权之前,应对其内容进行明确。由于经济发展权是以各项权利为依托,所以它内容非常丰富,且类型也非常复杂,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发展权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个体发展权与整体发展权

结合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可以将发展权分为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两项权利。而整体发展权会对整体的权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且也涉及到个体发展权益。想要实现我国经济高效发展,必须协调好个体发展权和整体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不仅要给予整体发展足够的重视,还要促进个体发展,有效缓解了两者的矛盾,提高工作成效,实现真正公平性,稳定国家经济。

(二)自我发展权与促进发展权

经济发展的两大调控主体是市场和政府,市场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也会进行自主性调节。而政府为了保障国家的权益,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来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国家和企业都可以以法律为载体,来行使和促进发展权。

(三)国民发展权与国家发展权

这两种类型的发展权,其划分依据是结合主体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国民发展权分为个体和企业这两种发展权。从宏观角度来说,每个国家都享有经济发展权,从微观角度来说,企业经济发展权和个体经济发展权作为构建发展权的重要内容,应由经济法进行重点规制和保障。

三、经济法对经济发展权所起到的保护作用

各个国家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对策,适当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对原有结构体系进行优化和升级。以市场自主性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渠道来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稳定发展。对此,我国经济法对以上两项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不仅要对各项主体权利进行明确,保证经济发展权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国家公民也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且也有参与到经济发展中的权利。从法律上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其发展主题内容是什么,它的权利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同时法律也应对其进行规制,仅仅依赖国际法,实现对其有效调整还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国家还要结合国情,用法律规制的方法解决容易出现的经济问题。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和国家相比,国民处于劣势地位,对其发展权的保障更难实现。所以,在完善经济法的过程中,应重点围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权来展开。经济发展权不仅类型多种多样,且层级也不尽相同,因此,法律应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进行规制。在进行规制的过程中,应将宏观调控的手段、税收政策、货币的发行量考虑在内,因为这些內容都会对国民经济发展权产生影响。所以,应对上述几点内容进行重点规制。若是保护规制工作没有开展到位,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涉和影响,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货币发行权来说,一个国家所行使的货币发行权,相关法律规定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这是汇率发生变动的关键原因,而在国内就会对物价产生影响,出现通货膨胀,市场运行秩序被打乱。由此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货币为依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以法律为渠道来对货币发行权进行规制,避免出现滥用货币发行权的情况。此外,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应严格规范税收征订的内容。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税率应充分体现出公平性,同时,还要遏制住重复征税的现象。在不久之前,我国拓展了增值税的收税范围,并以此为渠道,针对营业税方面出现的重复征税问题,予以解决,而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并且,我国十二五计划也对分配结构合理性进行了阐述,主张对居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减少人们的税收负担,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实现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解决好经济发展行使权中的主要矛盾

正如前文所述,国家可以根据国情,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保证利益能够进行公平分配,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国家范围内,各种主体都有权利享受各项发展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身为主体也应为经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所以,完善经济法的过程中,应重点围绕个体公平参与到市场运作以及市场公平性分配这两项权利来展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公民在参与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公平、竞争为角度,即便市场主体有所不同,但是,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都应秉持公平性原则,不能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由此可见,公平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不公平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相关法律落实得还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不同主体在进入市场过程中的可行性、能否保证他们的权利,法律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合理等等。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对出台了一些政策性文件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的时候,仍和国有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想要实现民营企业和国企之间公平地竞争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此外,我国的分配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分配结构缺乏合理性、贫富差距太大、无法实现公平分配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实现公平的原因,这就给社会埋下了不稳定隐患。而在进行分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和国民收入相比,我国居民收入还是处于偏低的水准,在进行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也是非常低的,这些因素都对居民经济发展权的形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解决方法应该围绕经济法的角度来展开。现阶段,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但是,GDP的增长速度却下降了很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权的高效实施。因此,这就需要各个法律部门的有效配合,进行共同的调整。此外,城乡间的过大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分配不均匀的现象不仅在社会个体中,也体现在不同地区中,甚至可以说它无处不在。以此,分配的平等性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不仅会对各个主体发展权的行使产生了影响,更影响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速度,需要依靠法律来进行调整、规范。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就给经济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角度。通过对经济发展权的探讨,能够为经济法的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同时,经济发展权在制度保障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强化,这就有助于发展目标的实现,经济法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经济发展主权的高效行使。

作者:林尔旋 单位: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参考文献:

[1]刘竞舟.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思考.改革与战略.2015(8).

[2]张守文.经济发展权的经济法思考.现代法学.2012(2).[3]夏陈云.基于经济法对经济发展权的分析.现代商业.2015(6).

[4]廖钰.基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权利干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6(8).

[5]王作全、王立明、周继红.对我国经济法制度安排的思考——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青海社会科学.2014(5).

[6]陈婉玲.经济结构调整对传统法律主体理论的超越——以经济法区域经济调节为视角.法学.2014(10).

[7]张继恒.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析辩——由“三元框架”引发的思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