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

实践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地方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及其不足,给出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实践能力;国际贸易;仿真软件

1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

1.1基础能力

1.1.1跨文化交流能力

外贸企业面对的客户来自不同的国家,为了方便信息的交换,促进交易的达成,需要国际贸易人才有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要求国际贸易人才对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社交礼仪等有良好的知识储备。

1.1.2现代办公操作能力

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要求国际贸易人才能收集、筛选、分类、统计和汇总外贸信息;能运用邮件、网页等各种方式传播外贸信息;能具备文字编辑、表格和图片处理的能力;能接收,发送和处理相关客户的邮件的能力;能进行外贸信息的立卷归档。

1.2专业基本能力

1.2.1国际营销能力

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潜在客户,国际贸易人才能利用营销手段进行企业和产品宣传,寻求市场机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争取外贸订单;能利用营销技巧,培养和开发客户,通过有效沟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良好的、稳定的贸易关系。

1.2.2商务谈判能力

商务谈判是国际贸易交易达成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高度预见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能敏锐洞察谈判对方的心理,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谈判技巧进行业务谈判,并能最终达成共赢的贸易协议。

1.2.3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人才应能通过函电往来建立业务关系;能快速准确进行进出口成本核算;能科学合理签订外贸合同;能办理催证、开证、审证、改证业务;能督促协调供货方及时保质保量生产;能及时安排运输、报检、报关和投保业务;能办理货款结算;能办理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

1.3专业综合能力

1.3.1合作协调能力

国际贸易人才在业务处理中会涉及客户、生产部门、运输部门、单证部门、财务部门等,只有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融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才能高效保质的完成国际贸易的各个流程。

1.3.2商情判断能力

相对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国际贸易人才应具备准确判断并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当出现突发的棘手问题时,国际贸易人才应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迅速分析,果敢判断,从容应对,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1.3.3自我提高能力

国际贸易人才不仅要及时更新资讯,跟上时展节奏,更要通过不断学习补充自己外贸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捕捉机会、预见未来商机和顺利处理各项业务。

2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现阶段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大体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案例教学

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案例典型性不足、针对性和真实性的缺失,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能力的指导意义不大。

2.2校内实验室实训

采取“计算机+仿真软件”的模式,利用模拟软件让学生体验进出口贸易业务所涉及的不同地点、人物、场景和单据等,强化了学生在实训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仿真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模拟软件落后,国际法规和惯例的变化不能及时跟新;模拟软件提供了一个简化的贸易环境,导致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等。

2.3校外实践

通过校企合作和毕业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让学生和外贸岗位零距离接触,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校企合作面临着高校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而企业的合作意愿并不高的尴尬处境;且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真正联系相关外贸单位脚踏实地实习的同学屈指可数。此外,当前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更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沟通协调、应变创新、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提升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对策

3.1选择合理案例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很强,涉及的案例形式多内容广。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选择案例时要符合以下要求:首先,案例要有典型性,具有类似事件的共同特性,学生通过案例掌握一般性结论后,可以举一反三;其次,案例要有真实性,取材应源于实践,细节应真实可靠,方便学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案例要有关联性,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且不宜过于复杂,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案例要有时效性,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新月异,会出现一些新现象和新理论,案例应该同步更新。

3.2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实验室投资力度,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引进的国际贸易平台软件应尽量贴合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充分发挥模拟仿真效应。维护现有的实训基地,可以考虑让实习基地进校讲座或与教师定期进行座谈会,或是建立校外导师制,让有经验的外贸人员带领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或实习辅导。开发新的实习基地,并按照地方产业的特色做好实习基地的规划,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3.3重视社会实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如独立、协作、沟通、自学和创新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可以是利用校内社团开展商务谈判、举办商品拍卖会和建立创业基地,也可以是校外进行与专业有关的走访调查和社会调研,或是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大有裨益。

作者:翁梅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建功,万雅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结构探究[J].金融经济,2013(2):116-118.

[2]纪向岚.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2016(3):156-159.

[3]庞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8):68.

[4]黄茜.仿真型实验室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3):118-119.

[5]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