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研究(4篇)

高校财务研究(4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研究

摘要:

面对经济下行的财政形势,各省财政支出矛盾日益突出。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进一步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减压预算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深化,高校财务分析也渐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关键词:

机构职能;债务管理;;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财务指标;财务报告

一、高校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及内容

随着经济的下行影响,各省财政支出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进一步强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减压预算支出。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支出结构,加强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据统计,2016年度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总支出27355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409亿元,占5%以上,除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外排列第五,可见,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深化,高校财务分析应逐渐融入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从而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适时调控,做出最准确的经济决策,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高校财务分析工作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介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运行费用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对部门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变更等内容。

(一)部门基本情况介绍

高校基本情况主要说明该校的基本信息及整个年度的工作开展情况,需要明确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否由财政补助,学校院(系)设置情况、学位授权情况、专业介绍、在校学生及专任教师、当年取得的事业成效等,进而分析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及办学能力等。

(二)单位财务状况分析

高校财务状况主要指学校拥有的资产以及需承担债务的总体情况[1]。主要包括:

1.高校机构职能、工作任务、相关政策要求等,分析资产的结构特点和变化情况。对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重要资产项目进行分析,反映各项资产比重变化情况以及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影响。例如:应返还额度较大说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或者工期耽误等,需要认真分析结转资金结构,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应收款项较多则需要核查款项的去向,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催收,避免资金呆滞。

2.结合高校债务管理的政策要求,分析单位的负债情况。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重点负债项目进行分析,依据债务规模大小、债务结构以及增减变化的主要情况,结合单位的资金情况,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在不影响单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量提前偿还贷款,减少单位的利息压力,并分析目前贷款结构对以后年度财务支出的影响等[2]。如某高校2010年贷款总额高达8亿元,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5000万元,经过5年的努力,2015年贷款总额降低至2亿元,仅需支付贷款利息1000万元,在收支水平保持平衡的情况下,2015年该校可增加4000万元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额外的经济效益。

(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谓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的学校来说,如何合理安排财政补助收入的支出,监督各专项资金的合理有效支出为目前各高校财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物价指数步步上升,工资也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然而工资上涨却赶不上物价上涨,人员经费支出略显不足,努力争取财政支持,提高教师课时津贴补贴等费用已成为各高校首要任务。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提高经济效益,各高校均需要编报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以及达到与其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度等;项目执行过程中每季度均需上报项目执行情况绩效目标;项目执行结束时,亦需要分析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专款专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如某高校申请财税体制改革业务经费,申请时就需要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1)制定财税体制改革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分项计划。(2)按照分阶段目标组织开展相关改革具体工作,围绕重点工作做好制度建设、培训、督促、检查。(3)确保完成财政部署的各项年度改革工作任务。年度执行中,依据上述目标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

(四)高校的资金运行情况分析

资金运行情况主要反映部门收入与费用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

1.结合相关行业发展、财政政策等,分析单位取得收入的特点。其中,重点分析部门的收入规模、结构及来源分布、重点收入项目的比重及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形势、相关财政政策等对部门收入变动的影响。

2.结合社会事业发展政策、部门行政运行等,分析部门费用的特点。其中,按照经济分类分析部门费用规模及构成,特别是部门控制行政成本的政策、部门投融资情况对部门费用变动的影响。

3.结合部门的收入费用率等指标,分析部门收入与费用总体配比,分析部门当年收入用于各项费用的构成情况.该校的财政拨款收入47560万元,总支出中基本支出总额39585万元可全部用财政拨款安排,为全额财政补助院校。

(五)高校财务变化趋势及财务管理情况说明

基于高校当前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结合本地区经济形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政策等,全面分析高校未来财务运行趋势,预测相关负债的影响以及部门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水平的中长期变化情况等,并依据变化趋势指导本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针对部门预算管理、经费使用管理、内部制度建设、资产管理、项目绩效考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反映的财务管理的政策要求、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等情况概括说明。

二、高校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

(一)分析方法

编写高校财务分析报告时,可采取以下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法。通过各种比率指标,对单位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比率分析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收入费用率等。

2.比较分析法。通过同质财务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经济指标间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从而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三方面:一是与相关标准比较,如国际通行标准、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等。二是与其他单位的类似指标相比较。三是与上年度同一项指标相比较。用于进行对比的各时期指标,在计算口径上需一致,不一致的需对上年度数据进行调整和说明。

3.结构分析法。以财务报表中某一类关键项目的总额作为基数(即100%),计算其中某一关键项目所占的比重,即结构指标(%)越(其中某一关键项目/某一类关键项目的总额)100%[3],以使各个项目的相对地位明显地表现出来,反映财务报表中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及财务报表的总体结构关系[4]。

4.趋势分析法。运用动态比率数据对单位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加以对比分析,以发现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时需要突出高校财务管理和日常运营中遇到的特殊问题、重大事项和环境因素等对各期财务数据的影响。

(二)指标体系

编写高校财务分析报告时,可采取以下分析指标

1.资产负债率。通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计算得出,反映高校偿付全部债务本息能力的基本指标。比率越高,单位整体的财务风险越大。在不存在财务危机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而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40%-60%之间。

2.收入支出率。通过年度总支出/年度总收入计算得出,体现高校收入用于支付费用的比例情况。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收入支出率越低越好,而高校为统筹管理的预算单位,收入支出率越接近于1,则说明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越好。

3.现金比率。通过(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流动负债计算得出,反映高校利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4.支出增长率。通过本年总支出/上年总支出-1得出,反映高校本年度支出较上年度增长幅度,并查找增长原因。

5.预算收入完成率。通过本年度实际总收入/本年度预算总收入得出,反映高校本年度的收入完成情况,分析哪些项目属于额外收入,哪些项目的收入未达到预算指标要求,分析原因,以便为后续收入预算做合理的准备。

6.预算支出完成率。通过本年度实际总支出/本年度预算总支出得出,反映高校本年度的支出情况,是否存在支出节约或者超额现象。该指标亦可根据需求反映其他各明细项支出的完成比率,如各专项的支出比率等,分析原因,以便为后续资金的使用做出合理的安排。

(三)具体编制方法

充分利用上述财务分析方法及指标编制高校财务分析报告。在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做好年度财政预决算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确保全年经费收支平衡,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营。

1.基本概况。以某高校为例:学校设有X专业,拥有X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X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X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X人。学校共有事业编制人数X人,学校年初实有人数X人,年末实有人数X人,增加X人,增加原因为引进人才。该校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1)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依法治校;(2)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转动课堂教学;(3)学科实力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4)部级平台和两金项目取得双突破;(5)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改革干部聘任制度;(6)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2.收入情况。以某高校为例:(1)教育经费拨款X元(其中:财政补助X元,中央提前下达(X元);(2)教育事业收入X元(其中:学费X元、住宿费X元);(3)其他收入X元。总计X元。

3.支出情况。(1)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X元(其中:基本工资X元,津贴补贴X元);(2)离退休人员支出X元;(3)日常公用支出X元(其中:办公费X元、印刷费X元、电费X元、水费X元、差旅费X元、维修费X元、会议费X元、招待费X元,等等)。

4.存在的问题。(1)日常公用支出中部分项目开支标准超标,如劳务费、差旅费等。(2)在资金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客观原因有些经费很难按照年初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控制不够严格。(3)应收及暂付款不能及时结算,职工借欠款不能按时收回。导致该科目余额过大。(4)专项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督促学校加快项目进度,以便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5.建议与措施。(1)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对现有制度不适应现实部分进行必要的修改,如:高校会计科目与政府收支科目核算存在差异问题;二是应对新情况、新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势的要求,建立一些新的财务制度,如:为保证决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相关部门应制定定额和标准等制度。(2)强化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将业务骨干充实到财务分析工作队伍来。(3)检查预算的执行、整理,催收各种往来款项,清查资产、清理税务,减轻财务人员工作任务,保证工作质量。

三、高校财务分析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细节问题

(一)认真分析并积极处理单位应收款项

往来款项主要包括暂存款(应付)与暂付款(应收)两大部分。暂付款主要指职工出差购物等经济业务所借款项,高校财务决算收入支出需匹配,若年末暂付款项较多,将会影响决算的支出金额,虚减当年支出而造成以后年度支出的增加,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清理并催收暂付款,做到控制暂付款的额度、缩短暂付款的占用时间。如发现存在一直拖欠的职工,则需要与上层领导协商是否采取从工资中扣除等安全措施。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清查工作

固定资产是开展业务及其它日常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5]。长期以来,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高,重钱轻物,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专项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多,固定资产购置也日益成为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如何督促经办人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入库手续,如何保证固定资产实物的存放妥当,确保账实相符,成为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各部门需要定期清查盘点,加强规范资产管理工作,摸清“家底”,夯实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真实、完整地反应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

(三)重视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财政拨款等其他收入的账务处理混乱;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等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年末应缴未缴财政收入藏匿问题显著;收费未经许可私设银行账户问题仍然存在;专项未做到专款专用,挪用资金现象存在;支出的审批权限不严谨等。为加强收支管理,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规章制度办理。

(四)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指财政指标对账工作、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财务决算系统的填报工作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高校基本情况,指导高校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的基础[6]。财务决算数据提交时间紧迫并且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对账单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做好年终决算工作,撰写详尽的财务分析报告。

作者:毕娟 单位:渤海大学计财处

参考文献:

[1]崔玉环.财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3(4):71.

[2]张立达,刘卫东.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53.

[3]金从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多维联机分析设计[D].上海海事大学,2003.

[4]顾江洪.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诊断[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史爱翠.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3):63.

[6]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财务决算报表编制指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293.

第二篇:高校固定资产与财务信息化管理实践

摘要:

高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高校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很多高校尝试通过规范管理流程、制度制定等方式对固定资产加强管理,均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施情况,在财务部门普遍使用的无等候报账系统的前提下,分别从资产管理人员、实际报账人、财务人员等角度对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的操作流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平台实现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实时对接,解决了高校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账难的问题。

关键词:

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无等候报账系统;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

一、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固定资产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由于种类繁多、管理环节多、评估难等特点,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财政部和教育部陆续印发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文件,尽管如此,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账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现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难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联动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动上,由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管部门、管理侧重点不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对账难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般使用相对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各类资产的特征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使用的财务系统很少涉及资产管理,只以会计科目的形式存在于财务系统中。因此,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实时对接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无等候报账系统

无等候报账是实际报账人在网上填报预约报销申请,经该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将相关凭证及预约单送至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处理的报销模式。无等候报账系统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较为普遍,可以减少实际报账人在报账过程中的排队等待时间,有效地缓解实际报账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矛盾,提升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无等候报账系统由网上报账系统无现金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组合而成,三大系统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实际报账人网上预约报销单填写后,财务部门制单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报账人提交的无等候预约报销单编号提取报销单信息,由网上预约报账系统直接在财务系统中生成会计科目、金额、支付信息,有效地避免了制单人员录错科目、金额、汇款单位的情况发生。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全过程

开发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遇到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减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中人工录入环节,避免人工录入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二是解决以往财务系统只有总账,无明细账,无法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明细账的问题,平台在财务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存储固定资产明细账,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的一致性;三是解决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实时对账的问题,平台从固定资产登记出发,通过生成预约报销单、预约报销单审批、财务部门人员收单、制单、审批、支付等环节,最终完成了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登记。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涉及的操作人员包括资产管理人员、实际报账人、财务人员。1.资产管理人员及其需求。资产管理人员主要是指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中负责审核实际报账人录入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信息,并在财务人员入账后查询已经办理完成的资产信息的人员。为保障固定资产安全,资产管理人员审核一般分为初审与复审,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抽查、与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对账。2.实际报账人及其需求。实际报账人一般指的是固定资产保管、使用人员或经办人。在固定资产发生报增、报废时,实际报账人需要登录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的报增、报废信息录入,录入后提交信息等待资产管理人员审核,审核通过,资产信息将自动转入到财务部门的无等候报账系统,实际报账人可以用自己的工号登录无等候报账系统生成无等候预约报销单提交财务部门;未审核通过,实际报账人需在资产管理系统中修改资产信息,核对无误后重新提交。3.财务人员及其需求。财务人员根据实际报账人提交的无等候预约报销单提取报销单信息,导入资产信息,生成会计凭证,在出纳人员完成支付后,可在财务系统中生成固定资产信息,财务人员可在财务系统中查询报增、报废的资产名称、资产价格、资产卡片号、入账时间、财务凭证号等。出纳人员完成支付的同时,资产管理人员可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查询到已经入账的资产信息,此时,整个固定资产报增、报废流程已经完成。由于财务系统中建立了固定资产数据库,财务人员也可在财务系统中查询现有固定资产的明细及详细信息。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对原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流程得到了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入账时间一致。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中,实际报账人将资产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后,资产管理人员审批通过的资产信息只是预处理,资产信息并没有保存在资产数据库中,财务人员制单生成凭证、完成支付后,资产信息才可以在资产数据库中查到。这种模式,保证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资产信息的实时对应,方便了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实时对账,为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2.避免了项目负责人多次审批的问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一方面要保障固定资产安全,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师生,尽量减少师生固定资产报增、报废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平台启用前,实际报账人需要在资产管理人员审核及网上预约报销单生成时多次找项目审批人审批,经办人需要很长时间完成支付,平台启用后,实际报账人只需在网上预约报销单生成后找项目审批人审批,提高了经办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3.优化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促进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的相互配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使用、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平台启用后,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增加了核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环节,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互配合,把好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资金筹集、使用的关口,确保了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明细信息可以为下一年的固定资产预算提供依据,进而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五、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强高校部门间固定资产的共享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由于经费独立管理,高校师生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往往只考虑本部门或个人项目经费的预算,而没有考虑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师生在选购固定资产时更倾向于高价格、高档次、高标准的资产,同时,不同项目组之间也易于重复购置相同资产,导致了资源浪费。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资产二级使用单位应当按各资产分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增减等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分管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汇总,评估,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2.建立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项目复杂,涉及采购、入库、报增、入账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到位,都将影响整个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型以及分期付款的设备需要从合同管理上进行控制,在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共享合同信息,才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部门入账不及时、财务部门重复付款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未来资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动。由于资产分类不统一,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资产分类编码与财务部门的资产分类会计科目不一致,其中,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财务部门使用的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仪器设备为例,设备仪器分为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共七大类,而财务部门仪器设备只分为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两类。因此,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建立对应关系,理顺资产分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信息互动,提供基础信息保障,为固定资产对账和清查工作提供支持。

作者:徐云丽 王家顺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肖喜明,刘辉.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2):105-108

[2]李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相结合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17-219

[3]沈玥骞,刘锐军,殷茵.新会计制度下对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关系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5(31):72-73+101

[4]赵文淼.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6(5):104-107

第三篇:新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一些管理制度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性和滞后性,对原来的管理制度进行变革势在必行。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发展数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突显出来,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国政府部门颁发了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以便更好地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本文从新高校会计制度内容出发,分析了其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具体影响,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新高校财务会计制度。

关键词:

新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影响;建议

0引言

为了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保护高校财产安全,我国颁发了针对高校的会计制度,并且为了更好地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适应高校发展情况,我国于2013年对原有的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便及时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新高校会计制度是高校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它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推行,必将对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内容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校会计制度,必须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切实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效能。

1新高校会计制度内容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迅速,其财务工作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无法有效指导高校的实际财务工作,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修正,针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一是做好高校财务预算工作,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二是提高高校财务编制的科学性、全面性,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反映高校的财务情况;三是扩大高校资金来源,有效控制成本支出;四是构件全面、科学的财务评价机制,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五是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机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六是重视高校资产配置情况,实现高校资产效益的最大化;七是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这些内容都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适应了当前高校发展。但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处于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过渡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各大高校要采取措施,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加快新会计制制度的落实力度。

2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1扩宽了高校筹资渠道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教育覆盖面急剧增加。我国高校的规模以及承载能力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此同时,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不同的管理方法被应用到高校的财务管理中,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但不同融资方式在成本和风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迫切需要我国改变高校会计制度,以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进而促进高校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下,高校主要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以获得办学经费,建设基础教育教学设施,高等学校债务逐年增加,若对投资项目、还贷计划以及偿债能力不经过充分的论证,则金融风险急剧上升,一旦创收能力与偿债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给学校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新的会计制度增加了“收入”和“结余”等科目内容,使资本结构更加直观、清晰,易于管理。同时,预算外资金结余以及其他资金结余的明细账目分开设立,“收”“支”、“存”管理更加全面规范[1]。

2.2改善了高校的成本核算与收支管理

一是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这是以往会计制度中所没有的内容,细化高效成本支出有利于保证成本核算项目的全面性,更加真实地反映高校实际收支情况,目前高校成本支出可简单的划分为七类[2]。同时由于高校资金筹集渠道以及成本支出项目得不断扩大,高校成本核算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突显。新高校会计制度为了更好地反映高校收支结构,增设了许多新的管理科目,例如“累计折旧”、“待处理资产损益”与“累计摊销”等。二是构建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执行力。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成本核算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通过收付实现制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可靠性。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成本核算内容不断增多,一些成本核算内容无法利用收付实现制跨期分摊成本,降低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因此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依靠收付实现制,还需要引入权责制,用于补充和完善成本核算。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全面、可靠的反映高校的实际成本和收益情况,权责发生制是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条件。例如在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遵循一定的比例进行折旧计算,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2.3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占据重要比例,但是原来的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资产的算法,财务报表中无法准确反应固定资产的价值,缺乏科学有效的折旧管理,也无法准确制定固定设备的维修预算,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提高。为了消除上述问题,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的内容,并且明确规定了折旧方法和年限,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以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通过上述规定,有效提高了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使高校资产情况得以真实体现。

2.4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在改革的公共财政管理内容中,涉及许多高校财物管理工作,但是这些内容与原来的高校会计制度要求不符,使的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些内容存在歧义,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新高校会计制度较大程度地适应了公共财政体制要求,例如新高校会计制度中增设了财政应返还额度,有效提升了高校资金的利用率,提高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时,高校会计制度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促进新会计制度的发展。

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建议

3.1创新高校财务管理内容

我国新高校会计制度为了满足高校发展,增设了一些新的财务科目和管理内容,高校要想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必须对原来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创新筹资渠道。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其筹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不在单纯地依靠政府拨款,而是多渠道筹资。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形势,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必须对高校资金筹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其次,为了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必须对高校的投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降低高校投资风险。

3.2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

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转变工作重心,加大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可以有效控制高校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财务预算工作。一方面,要遵循相关规定,选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保障预算编制方案有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执行体系,提高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并且配置完善的监督体系,保证财务预算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了满足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必须加大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财务管理措施得以贯彻落实,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效能。同时,高校还要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管控力度,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使高校资产效益得到最大化。

4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有效解决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在促进高校长远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的筹资渠道、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以及高校资金的利用率,是高校长远发展的物质保障。目前,新高校会计制度应用时间还比较短,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使高校会计制度更好的指导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作者:朱洁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莹莹.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中国外资,2014(8):65-65.

[2]罗水香.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2014(9):159.

第四篇:高校建设经济合同管理财务介入

【摘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对基本建设所投入的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使得高校基础建设资金的来源走向多元化。高校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导致投资建设项目走向多样化,建设项目中出现着工期紧、投入大等特征,这需要高校运用市场合同的管理方式展开高校基础建设项目,合同是工程建设的依据也是合同双方承担经济责任的法律文件。加强高校基础建设的合同管理是推动高校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高校新区;经济合同管理;财务介入

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而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命脉,基础建设的合同是高校进行新区建设的基础,也是其展开日常建设管理的重点。在高校新区的基础建设中,需要合同管理来控制建工程的造价及建设质量,保证双方可以顺利地展开合作。但是,在高校新区建设中经济合同管理工作在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文体使用不规范,建设风险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工作衔接性不强等。本文将在系统论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合同谈判小组,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等四个方面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高校新区建设中经济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制度的缺失

高校现行的是学期学年制,建筑工程的期限是高校所最为重视的,建筑企业在开始施工后,高校就开始催促工期,期望早日可以完工。高校对建筑工程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导致忽视了对授权及归口的管理,使得合同管理制度发挥不出作用。建筑项目缺乏了合同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就会导致工程的施工过程出现懒散现象,各个环节的工作不够严谨,对工程的掌控不足,严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二)合同文体使用的不规范

建筑企业与高校之间拟定的合同文书没有采用国家标准性的示范合同文本,其中的条例不够全面且文字之间不够严谨,在合同的文书中存在着比较多的漏洞,这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带来隐患。合同签订的形式不够严肃,一些学校采用口头形式或命令形式传达合同条例,等工程结束之后再补签合同;一些建筑企业会用他人的名义来签订合同,或低价中标后将工程承包给要价较低的施工队,合同签订形式及文体使用不规范导致工程项目的质量出现问题。

(三)建设风险意识不够强烈

对建筑企业的施工队伍来说,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是必须的、基本的思想观念,企业需要长期关注施工安全问题。建筑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而风险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获得高校的支持和聘用。但是由于高校自身对建筑工程风险层面没有太多的了解,据调查显示,一些高校在工程风险管理层面缺乏严格的监控和有效管理。全面的风险管理对高校及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高校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校经营者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未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作用,没有设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风险评估,预测企业风险的发展走向,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规避风险。

(四)工作衔接程度不够好

一些高校签订合同结束后,没有将合同中的要求和条例传达下去,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及工程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还有些高校在签订合同结束后,没有及时将资金汇入到建筑企业中,导致企业未能及时展开建造工作,形成工程项目的延期而合同中也为对延期事项等活动做出规定,导致合同双方的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二、改进的策略和建议

(一)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与高校都要设立一个合同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建筑项目的合同,结合其他部门共同进行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从建设项目的设计、规划、招投标、施工等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方式,监控企业的施工与高校的行为,保证高校新区建设能够如期完成。高校要结合自身状况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健全合同考查和统计制度、完善合同规章管理体系等。此外,合同的订立是建筑企业与高校通过平等协商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过程,不能存在不平等的条款,所签订的合同必须严密、全面、具有法律约束力。建筑企业与高校在签订合同时必须经过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建立要约人和受约人的关系,要约内容必须有效、合法;第二步是明确合同内容,兑现合同的承诺,此时,建筑企业和高校都必须恪守履行承诺的原则,坚持诚信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其中,诚信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在施工时不能偷工减料,必须保证工程质量,高校应按照合同约定将建筑工程价款付给建筑企业。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建筑企业和高校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酬金、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等条款来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建筑企业和高校要在全面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协助对方达成合同的协议,实现互利与双赢的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建筑工程属于复杂而庞大的项目,难免会因为某些因素而造成合同违约,因此,建筑企业要提前考虑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采用修整和减少酬金的措施来降低危害与损失。

(二)成立合同谈判小组

高校与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对合同文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严密检查,运用正确的合同文书文本,签订过程要严肃、正规、严谨,争取做到合法性、规范性。建筑企业要积极创建专业性较强的合同谈判小组,从项目的每个环节中进行规定;高校在建设项目展开之前聘用临时的专业性较高的合同谈判人员,先让谈判人员详细了解新区建设目标与设计图纸要求,再与建筑企业的谈判小组展开合理的合同谈判,确保双方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职责分明、经济承担分明。

(三)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高校为了保证新区建设项目能够取得优秀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求建筑企业配备合同管理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对企业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管理,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建筑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合同管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开合同管理,从每个细节来提升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合同管理人员要具有管理、法律、技术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合同进行完善,充分了解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全面提升合同管理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科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合同管理提升到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程度。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合同管理中,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建造的工作难度、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有效地提升建筑单位的社会形象及建筑工程的建造质量。因此建筑企业首先要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内容,建立系统化的网络监控平台,积极做好合同内容的记录工作,减少内容数据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其次,建筑企业要积极拓宽信息化的渠道,加强工程合同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最后,建筑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有效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能力,保障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展开。

三、结语

高校基础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中设计的内容范围较为宽广,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新区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多,建筑企业想要获得高校新区的建造权,就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着手解决高校新区建设中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存在一些问题,不断完善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合同谈判小组,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

作者:徐秋燕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分院

【参考文献】

[1]夏载铭.高校新区建设工程进度风险防范浅议———贵州某高校拟建新校区为例[J].新财经(理论版),2011(5)

[2]章琳.浅析高校新校区建设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J].安徽建筑,2015(5)

[3]于学甫,胡全裕.我院新校区建设中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