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现状及对策(5篇)

高校财务现状及对策(5篇)

第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

以吉林省25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财务信息咨询服务中的“高校财务咨询的主要内容”、“财务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咨询服务人员情况”“信息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及监管,提高服务水平;管理好信源,提高信息质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递速度;重视用户需求调查,拓展服务形式。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

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为高校财务决策提供依据,能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大力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吉林省是教育大省,高校数量比较多,本文以吉林省2014年吉林省统计公报显示的25所普通本科(不包括民办学院)为研究对象,对各个高校的财务信息咨询服务进行研究。

一、吉林省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现状

(一)高校财务咨询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信息咨询用户主要为教育主管部门、物价主管部门、高校决策部门及教师、学生等群体或个人。咨询信息内容从保密性上看,有需要保密信息及公开信息两部分。信息的保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高校建立财务部门专用网络进行管理。可公开信息有“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运行”、“财务制定”、“信息平台建设”、“收费情况”、“经费来源”、“预决算”、“资金使用”、“设备物资采购”、“招投标”等。部分信息内容不够完整,尤其需要公开信息,吉林省各个高校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内容缺失比较严重,如部分高校存在网站的网页打不开或链接根本打不开等情况。

(二)财务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

高校提供财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一是网上信息。从25所高校的网站上看,均设置了计财处,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计财处获取相关信息,保密信息一般在计财处网站上获取。需要公开信息各个高校的做法差异较大,总体上看,高校收费信息公开较好,25所高校中有8所院校在网上公布了高校收费情况,占比达到1/3。“经费来源、预决算、资金使用”这三项的公开程度都比较低,最低的是“经费来源”信息项。“设备物资采购”及“招投标”项目公开比例最高,完全公开及部分公开比例达到88%。二是电话咨询。服务对象不固定、内容多变、时间段不集中,25所高校未设立专门电话咨询服务人员。调查中发现,高校财务人员对电话咨询服务认识不够,存在服务态度冷漠,工作不主动等情况。三是面对面咨询。学生及教师当面咨询财务报销、经费使用、费用缴纳等较多,这项服务主要是针对校内教师和学生。由于人数多、问题比较集中,面对面咨询服务导致财务人员工作应接不暇。

(三)咨询服务人员情况。

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都是由财务人员来完成。网上信息更新缓慢,有数家高校的财务信息还停留在网站初建时,有30%左右的高校的财务公开信息还停留在2年前,高校网上信息维护与更新服务不到位,25所高校中,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信息的维护和更新的岗位,在岗位职位要求中关于信息维护与更新也不够明确,即便是在岗位中有要求,但监督考评机制也不健全。计财处相关人员每天忙于繁重的报销、收费等会计工作,在完成面对面或电话咨询服务时,沟通交流有烦躁情绪。部分高校教师与学生反映财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等待时间较长,校方接到相关投诉也较多,尤其是学生缴费工作,学生家长意见较大,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

(四)信息反馈情况。

通过网上获取财务信息,一般都是单项信息传递,设置并有效利用反馈信息的高校不多。如吉林大学设置了“信息公开意见箱”;吉林农业大学的“留言板”,延边大学设置了“信息公开意见箱”、“书记信箱”、“校长信箱”。吉林农业大学的“留言板”2015年仅有1条信息。吉大的“信息公开意见箱”也没有任何信息。即便设置“留言板”,也形同虚设,通过该渠道反映问题的用户不多。

二、吉林省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服务意识差。

计财处属于高校的职能部门,服务于高校教书育人的总目标。大部分财务人员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还“兼职”信息服务工作,工作繁杂,业务性较强,因此,在做信息咨询服务时,服务态度不够端正,服务质量不高。从观念上看,多数财务人员认为信息咨询是额外工作,做好没奖励,做坏没惩罚,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只图自己工作便利,没有从服务对象的需求角度出发开展咨询服务。

(二)财务信息质量不高。

网上信息不分类,各种信息以“公告通知”的形式混杂在一起,打开25所高校的网站,从信息需求者角度,将财务信息进行细化分类的高校仅占比20.3%,接近4/5的高校没有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就堆放到网站上,信息需求者查找信息非常不便利。应该公开的信息公开度也不高,单从信息敏感度最低的收费信息看,也有2/3的高校没有做好收费信息公布工作。

(三)财务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目前财务信息主要传递渠道为网络平台的间接传播和电话、面对面直接传播。网络传播因为未设置反馈渠道,或反馈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回复,加之信息质量不高,导致财务信息通过网络载体进行传递在信息回路上存在不畅情况。尤其是校区大或比较分散的高校,学生或教师不能在网络上得到解决的问题,不得不跑很远的路进行面对面咨询,增加了信源和信宿双方的时间成本,混乱的财务办公环境也不利于直接交流。

(四)网上服务形式单一。

网上使用“常见问题”、“留言板”等形式进行信息服务的高校不多,25所高校中仅有5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反馈渠道,在网上信息咨询形式单一且利用率较低。没有对用户类别进行明确划分,用户无法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没法进行及时咨询。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上比较弱,没有高校建立虚拟参考咨询平台。

三、提升吉林省高校财务信息咨询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及监管,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能够将传统的财务技能运用到网络中去实现,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定期培训,使财务人员树立起全面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对于信息服务方面,重新规划和设置财务部门的工作岗位,应该通过订立制度,融入到财务人员日常的工作中,作为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应该建立相关监督考评制度,奖罚分明,责任到人,从信息咨询平台的使用效果、信息咨询服务的质量、信息用户的满意度三个方面做好信息咨询评估工作。

(二)管理好信源,提高信息质量。

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对要求公开的财务信息[1],及时有效进行网上公布。公布的信息要求全面、完整,基于用户便利性角度出发,对不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做好信息管理工作。重视反馈类别信息,将反馈信息当做用户提供的信源,要及时处理,能够当场回答的,要进行积极引导;不能当场回复的,应该给予积极的建议。

(三)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递速度。

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平台满足自主获取信息的用户的要求,自主获取信息有疑问时,或者查询不到相关信息时,可以通过电话咨询、当面咨询方式进行,在设计信息平台时就要充分考虑即时信息与异地信息获取方式的结合。根据高校财务环境条件,充分考虑人际传播与网络传播方式的特点,结合各类用户的特点,设计好整合传播方式,提高高校财务信息传播速度。

(四)重视用户需求调查,拓展服务形式。

可以通过信息反馈链接,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政府部门、教师、学生等)的类型及特点、需求心理及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咨询服务方式[2]。强调互动性、即时性信息服务的开发与使用,不断探索建立信息共享与信息互动以及虚拟参考咨询平台,提高信息咨询服务效率。政府部门需要的信息要便于整理与提取;教师与学生的信息要充分考虑便利性与安全性;财务信息咨询平台中要利用好“常见问题”、“电子邮件”、“留言板”、“在线回答”等反馈形式了解用户需求,传达财务信息。

作者:战丽红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2010-6-4

[2]彭爱姣,杜杨芳.高校图书馆网上信息咨询方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95

第二篇: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摘要:

研究了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目前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高校财务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了财务管控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控模式的优化策略,提出构建高校三维一体管控模式,建立高校三维一体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等。

关键词:

财务管理;作业成本法;资金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

引言

为了优化高校的财务管理流程,国家财政部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旨在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是目前高校财务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财政部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征求意见稿,该稿件的核心是高校需要改变原会计核算制度,以全责发生制替代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彻底和全面的改革,对科目设置、人员素质和信息质量等多个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1]一直以来,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一直是收付实现制,重点内容放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上,对高校的财务风险和管控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2]第一,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上新的日程,会计核算发生质变。通过新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高校的财务将从简单的会计核算演变为更加注重高校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这种转移不是简单的工作方法变更,而是工作的重心和思路的变更。第二,征求意见稿中对与高校的财务工作和财务管控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重点的变化是增加了财务的成本分析和核算、资产管理和清查、各种风险的管控。新增加的内容无疑增加了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将从单一的核算转变为核算、分析和管控并存。第三,高校财务管理改原有的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按照实际发生业务内容和交易的实质来确定账务处理方式。[3]

二、高校财务管控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1、高校的财务管控模式主要受高校的教育教学影响

我国在1995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校的管理体制应遵循“共建、调整、合并和合作”指导思想进行改革。纲要提出的核心是要求高校进一步增强自主办学权利,增加主动办学积极性,促进高校财务管控模式的灵活性。[4]

2、高校的财务管控模式深受国家财政体制的影响

高校的收入来源一半以上是政府补助,而且政府补助金额和支付方式存在波动性,这些波动对高校财务管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经费收入中主要包括项目经费收入和一般经费收入,并且项目经费收入高于一般经费收入,而且我国专项经费拨款要求专款专用,高校对这部分费用不能自由支配。

3、高校的财务管控模式深受高校经费多样化来源影响

我国的高校规模近些年来不断扩张,高校目前的收入增加了新的来源,主要包括高校自身的营业收入和外部捐赠收入两方面。这两种新的收入模式使高校的经费越来越充足。高校的财务管控模式为适应这一变化,从原先简单的收支管理体系转变为对高校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其他制度也随之调整,如相应的学校产学研方面的考核和核算功能。

三、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1、高校财务管理所有者缺位

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是高校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其资产的出资人是国家,并由国家作为委托人将高校资产交付校领导管理;对学校科研和其他方面的产出没有相应的制度,校领导作为被委托人并没有权利获取这部分收益。当高校出现亏损甚至破产时,由国家承担后果。这就造成高校的权利和责任不清,出现高校财务管理的所有者缺位。[5]

2、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仍然存在其内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控下没有发挥作用,资产管理仍然存在隐患。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高校的科研经费乱用,高校的基本建设支出、物资采购和高校新生招收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高校的内控控制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

3、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

在原有的财务核算模式下,高校财务人员从事的财务核算内容比较单一,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财务人员大多是职工家属。这就造成现有的高校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低下的状况。同时大部分高校重视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并不重视。另外,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是记账和审核,没有在财务管理方面下功夫,并且许多高校的财务工作由非财务专业人员主持,其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随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高校的财务管控制度也应作出调整,提高财务高素质人才的比重,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四、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控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精细成本管控策略模式

高校财务成本主要是学校耗费资源培养高校学生的成本。因此对高校成本管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绩效考核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当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成本管控体系,很多成本核算仅仅存在于简单的平均学生成本合算的层面。因此,建议将目前的成本核算方法改为作业成本的精细化核算。

1、基于改进的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控体系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确定要素对应的成本核算内容。考虑到高校的属性和核心目标问题,本文将学生个体作为成本归集对象,以各个学院、图书馆、继续教育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为作业的成本中心,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性项目包括高校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后期服务费支出、日常办公费支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高校新购入的资产和基建相关的未投入到教学方面的支出不能作为成本支出。

2、构建资金使用效率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

高校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问题,研究选用相关资格证书的通过率来确定评估标准,权重赋予值为100分,通过建立综合评估体系测算出高校各个学院的综合素质分数。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该学院培养学生的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资金投入比重大的专业,可以根据学院的实际进行调整,以准确反映该学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构建高校三维一体的财务管控模式

1、确定分级管理

规模大的高校可以采用分级管理来安排高校的财务部门与高校其他院系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可以促进高校其他院系的工作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保障高校统一管理的权利,也在分级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了高校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2、确定目标管理的手段

在分级管控模式下,因委托关系的存在,高校的战略目标需要分解到执行的最底端,形成完整的战略方案,保证高校财务管控高效运行;同时需要建立目标管理的制度和规范,有效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其作用。

3、加强预算管控力度

由于预算以外的费用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执行,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应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原则,使高校的院系除了保证正常科研和教学目标外,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进行管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高校预算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高校三维一体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高校三维一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以目标管理作为手段,将高校的绩效管理和预算管控有效结合,发挥财务管控的重大作用。高校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体现分级管理的优势,应在对高校各个院系充分调研情况下,建立预算管理模式,将财务的核算、审核、期末处理、报表编制、预算执行、生产管控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在平台的各个分部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目标设定、预算考核、考核方式和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内容。高校建立的集成应用化平台,可以实现业务的有效衔接,保证目标管理的实现。

总之在新会计制度下三维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引入了市场竞争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增加管控力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作者:黄娜娜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1]李蕴慧.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134.

[2]邹平.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会计心诀[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5(11):26-27.

[3]龚凯颂.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J].新会计,2016(1):6-12.

[4]张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181-182.

[5]龚丽蓉.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4(19):259,271.

第三篇:民办高校财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

信息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建设过程中,其中的财务信息化与整体信息化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共享运用水平低、“信息孤岛”等现象。民办高校应深入认识财务信息化在整体信息化中的地位,建立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及后勤服务一体化建设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搭建师生服务平台,合理利用校内及校外银行、Internet网络等校内外资源,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关键词:

民办高校;信息化;财务;资源共享

民办高校信息化是以先进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手段,结合民办高校整个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整合管理活动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民办高校中,财务信息化建设因财政、税务等行政管理需要,起步稍早,但一般与其它系统间比较孤立,甚至各自为政,相互独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规模扩大快和效益成本强,学校各部门整体信息化建设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仍需进一步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一、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要求: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据2012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民办高校70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29%。民办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将影响普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元化,经费来源呈现复杂化。为了学校安全,财务管理需透明化和公开化,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大,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民办高校必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财务的透明度。

二、财务信息化与民办高校信息化未整合的原因

民办高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均有所投入和实践,但普遍存在“哪里需要哪里建”、各自为阵的现象。而财务作为核心部门,更是将财务系统隔离开来,独立于其它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甚至有的学校财务网络也没开通,资源共享程度低,工作效率低。

(一)观念陈旧,信息化内涵认识不足

民办高校的部分领导及员工,仍以为“买几台电脑、通通网络”就是信息化。普遍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内涵,更谈不上利用信息化加强全方位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民办高校往往“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资”。软件投资大、见效慢、直观性差,全校的信息化管理,对管理者及教职工要求高。因此,民办高校并未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通常是各部门应行政机关的管理要求而建立相关信息系统。

(二)各部门缺乏协调,学校缺乏整体规划

事实上,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人力资源、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非财务部门均已不同程度实施信息化管理。民办高校的财务核算基本实现会计信息化,主要限于用财务软件记账、处理凭证和出报表等会计核算功能,管理会计及决策会计等功能很少用到。而现状是民办高校各部门间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开发或采购软件,相互缺乏沟通。如财务核算中一些基本数据重复输入,资源浪费严重,多数部门未把相关信息与财务信息系统联接,形成“信息孤岛”。例如:校园一卡通已在高校普遍推广使用,但学生的消费情况、交退费等信息仍未与财务结算系统共享;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籍异动、教材领用等情况亦未在财务系统中反映;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都未与财务信息系统相互支持与共享。

(三)财务数据安全防范要求高,各系统整合难度大

随着网络技术的引入,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点和范围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的传统对象是财务人员,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财务管理信息化以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对财务信息数字化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授权控制以及信息传输控制等方面,增加了内控难度,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些民办高校财务软件功能尚不完善,信息网络存在安全隐患,财务系统面临网络故障或病毒侵扰。以致财务系统往往不敢与其它部门联接、共享数据,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财务信息化与民办高校信息化整合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信息化内涵建设

一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程度、合理利用及提高管理效率等,高校领导和决策者对学校的认知和支持是非常重要,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不能只停留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这一方面,要求不仅是系统开发人员而且要求领导者要有全局观,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其它财务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分层分级,授权可控制的读取、输出数据。真正减少人为错误、重复劳动,保证学校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切实提高办事效率。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还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沟通,在设计本部门工作时,同时需考虑与其它部门间的协作和共享。全校上下要对信息化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建设信息化的目的不是增加麻烦,而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理顺关系,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只有全校上下都充分认识和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各部门间才会相互照应,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那么财务的信息化建设才不是为记账而记账,流于形式的运用财务软件实现“信息化”,而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管理会计、决策会计等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真正实现财务由事后管理,过渡到了事前、事中管理,达到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目的。

(二)统筹规划,整合信息资源系统

要真正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就要求决策者或管理者有全局观,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切合实际的信息一体化建设规划。建立以财务系统为核心,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与财务系统分层分级、共享数据,授权可控制的读取、输出数据,减少人工误差和重复劳动,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为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克服“信息孤岛”现象,民办高校应统筹规划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部门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根据工作运行情况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拟写系统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软件开发部门以财务系统为核心,一体化设计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三)合理利用校内外信息资源,提高办事效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功的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除整合好校内资源外,还需合理利用校外资源,结合财务实际,以学生费用结算为例,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银行及Internet网络之间搭建结算平台,破解学生结算的时空限制。具体包括:

1.对需与学生当面结算的费用,共享招生、教务信息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开发相关费用结算系统,使财务结算系统、学生一卡通、Internet网相结合,将学生费用数据导入(输入)财务结算系统,产生学生费用结算明细,学生可用一卡通自助交费结算,并可查询费用明细。

2.与银行合作开发圈存业务(即通过校内自助圈存机将已建立委托关系银行的学生银行卡中的资金转入校园卡中)。这可使学校、学生与银行之间建立关系,解决学生结算的时空受限问题,告别到财务部门当面结算之苦。3.民办高校、学生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使日常业务通过网络自助完成。对学生的各项收支,学校提供24小时或网上查询服务。上述措施既可以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能落实自愿和阳光原则,还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减少学生与学校的争议。

(四)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及系统管理

为了保障财务信息安全,构建一整套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必须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和设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网安全体系。从管理优先的角度,构建由校园内网安全防御体系结构、隔离外网的屏障及相关安全管理策略平台组成的安全防范体系。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应高校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规模的校园网安全与防范规划蓝图,逐步完善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加强全校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教育,正确运用信息系统。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把握好财务软件的安全防护,做好财务系统与其它部门系统的安全防护。建立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对平台间的数据共享建立流动方向和权限控制,维护网络平台、财务操作平台及学校整体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四、结语

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必然的趋势。民办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学校除要积极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软、硬件资源的建设外,还需进行资源规范有序的管理、科学的挖掘和利用。把高校信息化与财务等核心系统进行一体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建设进度,促进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整体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整合,增强学校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办事效率,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程度,为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杨儒君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财务处

参考文献:

[1]窦小玲.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视点,2012(03).

[2]孟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财务会计,2013(04).

[3]徐冬梅.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9(26).

[4]刘晓梅.新时期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分析[J].电子测试,2013(11).

[5]鲁昕.学习领会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3年会上的讲话[EB/OL].

第四篇:新形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改进

[摘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完整,但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高校财务合理管理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

高校财务;问题;管理;对策

0引言

高校财务管理是对高等院校的发展资金等的筹集和调配使用的一项工作,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增强对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我国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1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总体管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存在诸如效益意识不强、预算管理落后、制度不健全、资金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1欠缺效益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可避免地也受着市场的制约,在学校发展战略双重影响下,理财意识薄弱,欠缺相关的效益意识观念。由于产出的是人才这一特殊性质,使得高校较之其他团体单位更加具有独特性,因而营利性意识薄弱,在进行市场开拓,获取盈利效益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这也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财和相关的产品效益意识,因此在工作中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杂乱性。目前有些高校也出现了资金相对紧张的现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2预算管理较落后

首先,预算编制科学性差。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并不十分规范,预算编制也不科学。客观上讲,我国每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高校规模变化上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导致财政拨款和预算外收入也不稳定,影响预算编制也难以做到规范化和科学化。其次,预算执行不严格。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过多追求的是财务预算的前期工作,也就是只重视预算的编制工作,对后期的执行不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资金的正确使用,造成资金浪费或者无故流失,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困扰。

1.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合理的控制监督机制,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当前我国的高校办学形式多元化发展,资金来源也包括多种渠道,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复杂化的状态。但是相关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切实做到位,甚至出现了混乱的局面。部分高校也存在可以任意支配发展资金的错误意识,给高校发展造成阻碍。同时,旧的财务管理模式也相对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工作强度。受财务压力现状的影响,部分高校也渐渐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了对财务的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但在预期效果上并不明显,对管理的相关范围和方式等也都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实行起来难度大。

2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策略

2.1提高效益意识

高校的财务管理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要想获得稳固发展就必须立足长远,转变发展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变为一种决策管理工作。首先应该从全局出发,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提升理财意识和效益意识。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部门职能和义务进行深刻理解,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理财培训,使其能够有强烈的效益意识,在面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突发状况时能有一个好的应对措施。

2.2加强预算管理

高校虽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要进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和相关经济活动,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决定着高校的财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面对高校资金来源的逐渐多元化,传统的预算管理也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建立综合的预算管理很有必要。因此,高校在制定预算的时候,既要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也要综合考虑到高校的发展需要和具体的财力状况,编制相关的年度收支计划和报告,统筹高效安排各项经济活动。

2.3建立全面评价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也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拥有财务管理的意识和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如相关的经济政策等。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针对高校多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财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学会沟通和协调,学会化解相关财务矛盾,优化财务环境,使高校财务工作获得稳固发展。为此,高校可以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如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建立评价体系,可以对一定时期内的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进行科学决策。

3结语

总之,在高校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财务管理也渐显重要。财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也影响着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使得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种种问题,发展不完善。要想完善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高校相关部门就必须就现状引起重视,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获得长远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者:李雅琼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财务资产部

主要参考文献

[1]高惠凤,田建中.新时期加强与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37-340.

[2]黄甜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25-26.

第五篇: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摘要]

我国高等学校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发展,目前的财务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高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因而必须通过机制创新的方式来改革我国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机制创新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指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在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通过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高效,实现了有限资金和其他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得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

0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大环境下,高校的招生规模、基础建设规模等也在快速地扩张,在全新的办学模式下,多元化筹集资金已取代单一的财政投入,经济活动呈现复杂化趋势,但是其财务管理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进行更新和改变,这样高校整体运作必然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所以,高校要在快速、良性的发展道路上不受资金问题的制约,就需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

1机制创新对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创新管理理念,拓宽筹资途径

目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规模与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为了解决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引发的矛盾,不仅要沿袭传统的勤俭理念,更要紧随变革,将原来的“等、靠、要”转变为“争、创、筹”,继承传统,打破传统。新制度的建立,促使高校财务部门建立积极的财政意识和效益意识,有利于拓宽资金筹措的途径,采取负债融资这种新的筹资理念,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1.2有利于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对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将财务工作从单一的收支出纳为主的报账型逐步向以成本效益核算为主的管理型方向转变,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为成本核算的重点,将有限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的分配,这对有效管理高校资金、减少资金浪费有重要作用。

1.3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管职能

构建轮岗及人员委派体制,针对特殊岗位加强监管力度,定期轮岗,责任归结到个人。通过委派会计展开二级财务的核算工作,严格实行监管职责。通过该方法的实施,有效地预防由于长期在同一岗位容易产生工作惰性的问题。

2高校财务管理在机制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教育改革逐渐加深,高校资金需求与拨款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资金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在资金的筹措与调度这个繁杂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高校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好充足准备,对工作内容也并未做出对应的调整,这就导致高校财务在运行管理方面的风险加剧。

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是一个专业性要求很高的管理工作,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有规范和约束财务行为的功能,还要能为高校稳健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整,加剧了财务运营的风险。除此之外,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机制的局限,以及在运行管理上的不规范行为也会导致资金的流失。

2.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重视不够

财务预算是控制财务活动的依据,但是部分高校对预算管理不够重视,未能实现真正的综合预算管理,这就导致财务预算不能实现以收定支,使得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学校年度发展计划脱节。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和院系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造成各部门和院系盲目追加预算指标,财务部门忙于搞资金平衡,从而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管理职能。

2.4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不足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对信息化的应用还处在以会计软件代替会计手工账的层面,高校财务人员缺乏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水平较低,有些财务信息需要在人工统计的基础上形成,无法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控制,财务工作量也成倍增加,降低了财务管理水平,几乎不能为决策提供支持,与现代高校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高校财务管理创新途径

3.1树立全新财务管理理念

要创新就要先改变自身观念,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该转移工作重心,由最初的依赖政府转变为依靠市场经济规律,以“开源节流”为管理的主思路,打破“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将重视支出管理的观念转换为注重收入管理,提高拓展资金获取渠道的主动性,构建多元化筹资办学的局面。由传统的“用财”发展至“聚财、生财和理财”,即让传统意义上的“财”流动起来。由简单的核算型会计转变为预测、监督和分析一体的管理、经营型会计。相关部门更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积极性,相互协作配合,保障高校财务安全有序地发展。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3.2.1完善经济责任制

经济责任制是一种责、权、利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高校应该借鉴这项制度,建立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各管理层各司其职,形成结构合理、决策科学、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内部经济责任机制,具体为:①(校)院长;②总会计师负责制;③主管(院)副校长;④财务处长问责制;⑤一级单位财务负责人;⑥基层单位财务人员执行制。

3.2.2构建全面预算制

全面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以财务预算为起点,涵盖了教学、科研和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高校应依据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学校年度总体预算,对各学院预算进行细化审核,同时还应加强对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

3.3采用财务管理主体多元化方式

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绩效。所以,从各方面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多主体参与管理的格局,为高校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特别是在资金的筹集、使用,降低资金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更要推行全员理财的理念,这对于资金良性运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4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业务处理高效智能、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支持。新形势下,高校应结合实际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推广网上报账,有效解决报账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摆脱手工对账,降低财务人员工作量;优化经费账务查询、报账记录查询以及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网上查询;实现预算管理网络化,优化项目评审流程;实现网上缴费,提高收费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预测、分析、决策等支持系统,实现财务管理自动化;培养熟悉会计知识且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在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高校财务部门需要紧随时代变革的方向,根据现实需求及时更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内容,发挥人才优势,吸取优秀经验,从而为有效地解决高校经费短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保障高校稳健的发展等问题提供保障。

作者:张玉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财务处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培清,孔晓丹.高校内涵式发展探讨———基于财务运行机制创新视角[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6-111.

[2]吴东霞.浅谈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2012(2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