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新课程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摘要:

加强语文作文教学,是积极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后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旨在为同仁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语文;作文教学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语文作为一种应用型学科,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尤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作文教学,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一、转变作文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中心”的教学理念,且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正确认识作文教学,构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可将其看成是单一的灌输过程,而是多方面知识的融合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脱离教材束缚,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尚处在发展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作文“父爱”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等。如父亲发来的短信、有关父亲的文章、父亲的工作生活场景等,并选择《父亲》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你真的了解父亲的工作吗?”“你有多久未和父亲谈心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勾起了学生的回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以真实素材与情感为基础,展开写作。

三、重视素材积累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素材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个别辅导书对学生的错误引导。一般来说,学生阅读能力有限,李白、杜甫等历史名人的生平及生活事迹是学生作文写作的基本素材,无论是哪个话题,这些历史名人总会出现,导致学生写作素材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有效发挥素材的作用。因此,在日常语文写作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从而不断积累素材。在观察生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目标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善于通过小事物感悟大道理。这样,才能达到观察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四、加强作文写作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写作的生活化,保证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如在教学作文“父爱”时,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人物描写技巧,还要从自身的实际生活着手,通过描写父亲的动作、语言、思想等方面,展现父亲的独特性。这样的作文创作,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存在,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善于“授人以渔”,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吴华宾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长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