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寻(7篇)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探寻(7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

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体现,它也在语文成绩考核中占据较大比例。作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反映,但是现阶段作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认识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的随意性较强,并且学生的语文功底相差较大,语言驾驭能力不足,这就使得与作文教学中的完整通顺,表达简洁的要求相矛盾,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甚至部分学生像在写流水账,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懵懂时期,对于外界事物的新鲜感较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还未形成系统的认知,其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使得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对于作文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将使得原来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转化为主动,并将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实现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首要就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良好的写作不是将其作为一种任务,而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一种表达欲望,正如说话一样,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写作内化为表达自身情感的一种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写作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同样,没有素材的作文正如没有源头的水流,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素材是良好写作的基础,其好比木之本,水之源。要保证小学生的写作质量的提升,首先就要保证作为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凭空想象,这样将使得内容空洞,不知所云,无感染力。由于写作内容涉及各方面,学生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素材的积累,才能在需要时信手拈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

1.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各种智慧的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学生深入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从而写出感情饱满的文章。生活经历越丰富,积累的写作素材越多,写作时的阻力越小,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越强,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教师可在组织学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郊游活动等,引导学生接触丰富的生活,接触众多社会人群、大自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大自然,人和事以及其他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实现了作文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也练习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唐朝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达到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否则即使心中情感各种错综复杂,笔下也只是只言片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体验,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和课内阅读。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将课文作为作文的素材,将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内文章是经过各位教育专家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美文章,里面有许多的优美的表达方式,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体会作者如何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整篇文章的构架,作者的独特视角,琢磨写作的真谛。由于课堂时间教师还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广泛的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并要求学生阅读后做好好段、好词、好句的摘抄工作,以方便写作时使用。学生通过大量文章书籍的阅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就为写作做好了基础工作,使得写文章时有话可说,文笔更加流畅。

3.在日常日记记录中积累素材。小学生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写日记,坚持写日记也是积累素材,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日记的写作内容是学生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日记本上可以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情感表达的也足够真实可信。

三、注重作文教学中的评价

教师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要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对于教师对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学生努力的肯定十分重要。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因此针对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的问题不能完全否定,教师要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评价[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指导其在现有写作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而针对写作程度稍差的学生即使使用一个好词、好句都要给予表扬,例如,针对日常写作口语化的学生学会书面词语的替换,“时间过得好快”使用“刹那间”替换,教师在作文评语中可鼓励其做好好词好句的搜集并将其应用于写作过程,这样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自信,让学生在写作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其实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也喜欢写,只不过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实现整体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素材的积累和教师的评价最终是要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和改正的,这就需要学生做好理论转化为实际这一环节的工作。教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做好素材的搜集工作,还要注重其组织和使用素材的能力,将素材进行去粗取精,使得抽象化的材料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此外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审题,弄清写作范围和重点,小学阶段更多是记叙文写作,其中主要以人物、环境、事件为主,教师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按照大纲进行写作。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其发展直接制约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素材积累能力,并加强对作文的公正、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运用,以实现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周义兰 单位:怒江州泸水县上江镇大练地完小

参考文献:

[1]陈岁喜.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百花园地,2013(13):193-193.

[2]章玮.前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教研新干线.教学新视野,2010(03):83-85.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摘要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你要问小学生最怕的是什么?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写作文。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成为老大难的,这与作文写作教学长期以来的不系统有直接关系。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三无产品”:即没有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没有作文教学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作文教学的成熟的实践探索。教师的作文教学并没有走进作文教学的本质,其实不只小学生怕写作文,所有阶段的学生都怕写文章。经常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放下笔口若悬河,提起笔又无话可写。为此,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做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兴趣

大多时候,一提起写作文,同学们不是缺少词汇就是不知道要写什么、从何写起。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有同学在作文课上想了很长时间也不知从何处下笔,问问原因,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没有想起来写什么。即使写自己非常熟悉的身边人,有的同学也不知怎么写。如何改变现状,值得深思。

一、开阔视野,感受生活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有好的作品,那就要细心观察生活,不能是麻木的,没有感觉的。”舞蹈作品是这样的,作文也应是这样。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都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可以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因为小学生写作文,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描写景物,都是在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都需要现实的生活情景、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细节不能凭空捏造出来,只能通过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才能获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部分,也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在此体现的。当教师设定一个主题,而学生对此主题缺乏一定了解,缺乏素材时,教师可尝试寻找周边范围内一些具备相关主题元素的场所或部门,带领学生去参观访问。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针对某个场所的作文像公园、游乐园等,有些学生虽然曾经去过,但印象不深,导致无从下笔。在写作文之前,可以要求由家长或老师带学生专程去一次特定公园,对公园一些重点景物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适当做一些记录。之后组织学生针对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进行集中整理,分离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写作素材,再鼓励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机整合,促其系统化、条理化,一篇作文的框架就形成了。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教学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比较复杂的脑力活动,如果小学生写作的愿望不强烈,那么作文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个体,他的活动受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1.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

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助于提高写作热情。可以在班级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同学自己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

班级中有同学在作文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这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肯定,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当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大力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三、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注意词语的积累多练笔。把一段话写连贯完整。注意句子的顺序。在一段话中合理安排句子的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写作文之前怎样练好作文基本功呢?已经有很多成型的经验为我们所熟知了,即多观察、多读书、多练笔、多思考、多修改。

1.多观察。

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不能是麻木的、没有感觉的。要站在当事者的角度思考,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鲁迅曾说:“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要看到一点就写。”对于周围的人物、动物、植物、事件等都要留心观察。

2.多读书。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背诵一些好文章经久不忘,也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文的方法。除了阅读文学书以外,还要适当阅读一些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书,以增加知识广度,扩大视野。读书,还要养成认真的习惯,不要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应该努力做到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收获。

作者:赵光旭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八屋镇中心小学校

第三篇:小学作文教学思维导图优化

摘要:

本文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以期提高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现状 ;思维导图

思维是写作的核心,无论是构建文章整体结构,还是组织通篇文章的语言,都是思维在文中的体现。思维导图是指用一定的树状结构呈现思维过程,培养思维技巧、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需要,还有助于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作文教学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小学生写作容易偏题、离题

在正式接触写作之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练习模块主要是“看图写话”,或是根据给定的主题扩充内容。然而,接受正式作文训练后,小学生要根据题目的中心思想进行写作,由于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很难理解和掌握题目的中心思想,写作时偏题、离题现象时常发生。

2.小学生思维结构混乱

小学生作文通常都有字数要求,特别是篇幅较长的作文,后半部分往往有拼凑的嫌疑,使得文章整体缺乏逻辑性。此外,小学生构建作文整体结构比较随意,很少进行系统性构思,导致写作更像是文字的堆积。作文训练得不到落实和提高。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地图、脑图、树状图等,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记忆方式,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小学生能有效并且长时间地记住某些事情或者知识点。在平常的记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反复记忆才能记住全部内容,如果利用思维导图的记忆方式,只需要记住关键词即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诸多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它既能给作文教学带来便利,又能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相关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1.思维导图融入作文教案准备

教案准备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文教案也不例外。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准备作文教案,能缩短资料整理与运用所需的时间,提高教案质量。在撰写作文教案时,教师可用思维导图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一个主题就是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题,就有多少条大分支,每条分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2.思维导图融入作文课后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仅在于课堂练习,课后总结同样重要,它能反馈学生的作文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改正。如在教学作文《愉快的假期》时,笔者将作文逻辑结构混乱这一共性问题作为主支,继而罗列出导致这一问题的不同原因作为分支。如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语言表达不明确、实例选取与主题不符等。课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写作教学的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作文互评,然后成员合作总结作文问题并制作出思维导图,最后选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组别进行奖励。这样分组制作的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作文中常见问题的印象,又能改正作文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作文地图”,它从作文主题和脉络展开,促进小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基于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生写作水平将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思维导图的操作原理,在作文教学中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克服作文难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康丽清 单位: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2]王海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现代交际,2013,(7).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口述作文法应用

摘要:

“口述作文”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难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学生写作特点、“口述作文法”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口述作文真正成为连接阅读与写作的中转站。

关键词:

口述作文;小学语文;应用

语文素养是陪伴人一生的必备技能。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囊括了阅读、观察、交流等诸多要素,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全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作文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步维艰。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和运用素材的基本技能。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经验的总结积累,恰当运用素材的能力欠佳,因此,写作时往往出现无话可说的窘境。其次,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引导。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客观有序的逻辑模式,缺乏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教师一旦忽视了这些,就会在认识上与学生严重脱节,致使作文教学出现低效率。最后,作文教学的常规设计制约了语文学习的发散性。同样的话题,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观察、思维和情感体验,这就与局限的教学设计和单一的评价标准之间形成了客观冲突,导致学生因思维受限而害怕写作。

二、小学生利用“口述作文法”写作的优势

“口述作文法”是指在既定范围和目标下,先让学生围绕话题像讲故事一样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自由地讲出来,与同伴主动相互借鉴学习,经自我批评完善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完成口头草稿,最后经过自我誊写修改或同伴的相互记录愉快完成写作的过程。“口述作文法”是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桥梁,起到连接阅读与写作的中转站作用,大大降低了小学生的写作难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破解文字含义,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认识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如何利用“口述作文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景,在体验感受后讲述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境之中,为应对生活的某些需要而写作,以激发其有意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写“感恩”话题时,让学生最少完成一次孝敬老人的生活体验。以叙述亲身经历为主的自叙文,可设计这样的话题:说说你的班级或家庭,注意正确使用集合名词;讲述一下你上一次做菜的经历,注意正确使用动词;描述昨晚暴雨后你的住所附近的情况,并谈谈感想。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的具体情景,学生在使用语言讲述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也避免了生编乱造的不良现象。

(二)精读范文,在分层引导中分享

口述引导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其重在引导学生恰当使用词汇、正确把握文章结构、大胆再现自己的独特想法。精读范文、讲述读后感想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它能让学生把复杂的事物拆分为可描述的具体对象,使讲述有血有肉,有情有理。对待同一集体中的不同学生,要坚持分层指导,以鼓励为主。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交流的学生,要善于在其讲述中挑亮点并鼓励,切忌盲目指责、训斥;对于有交流愿望但说话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学生,要适时创设关爱、接纳、支持的交流氛围,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激励性的评价,看到同伴赞许的目光,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就有了讲述的自信,会越讲越好。

(三)巧设目标,在实际应用中提高

教师在设计讲述目标时,要从学生的真实发展水平出发,围绕一个重点目标,周密设计,精心组织,重在实用。如五年级学生计划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搞一次自行车障碍赛,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后,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练习实用文。让中等学生口头拟定一份说明性的比赛广告,告诉大家比赛的时间、地点、参加对象等,请其他学生补充完善;请说话富有感染力的学生给周围住户发一份邀请观看比赛的公开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为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说话的条理性,比赛结束后让全班学生踊跃向学校广播室投报道稿。这样的作文教学符合人的整体发展规律,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像做事、说话一样愉快地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练习了写作水平,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当然,作文并不仅仅是故事的简单堆砌,更是心灵的自我升华,用好“口述作文法”,充分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水平,让它真正成为阅读与写作的中转站,应当成为教育者的不懈追求。

作者:朱爱霞 单位:镇原县开边学区耿沟小学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国外小学作文怎么教[EB/OL].(2010-07-20)[2016-07-25].

[2]杨君.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DB/OL].(2012-09-25)[2016-07-25].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保证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对学生写作进行引导,必须发挥“思维”的作用,反复背诵作文模板,通过模仿练习提升写作水平,然而这种方式达不到真正提升作文水平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未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未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唯有通过不断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流畅地写出文章出来。本文通过在积累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开创了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作文的总体水平。

一、创设情境,深挖内涵

学生头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形成作文。只有学生端正思想,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写出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内容健康的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将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具体的作文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能力。以《可爱的家长》一文的教学为例,不能只对学生讲大道理,让学生写如何喜爱家长,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必须动员学生积极深入实际调查之中,记录调查结果,指导学生对改革开放之后家乡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祖国才能更强大。进而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写出有深刻情感内涵的文章,将对祖国和家乡浓烈的情感蕴含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按照创设的情境,将主题内涵挖掘出来,指导学生理清作文思路,抓住作文的核心主题,为顺利写出出彩的文章奠定基础。

二、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命题作文必须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题目定得好,不仅是对整篇文章和中心的概括,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像为火种添加了干柴,促进燃烧的作用一样。反之,如果拟定的题目不好,和生活联系不紧密,生搬硬套,则学生很难继续开展写作。作为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文命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增强观察能力,促使其积极练笔。

(一)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

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给予学生选择材料的自由,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切忌在命题上给学生加大难度。

(二)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和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学生没出过远门,如果教师命题是关于大海、高山,则一部分学生将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半命题作文。比如《我第一次……》《我爱……》,让学生填写另外一半写作文题目。另外,教师制定作文题目时,要将趣味性、时效性和启发性等因素考虑在内。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掌握题意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首先,训练分析题意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题目的表面含义和内在含义。针对题目展开“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提问,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对文章的主旨要义进行理解。例如《挖泉水》一课,学生提问:“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通过提问能使学生对“挖”这一关键词准确理解,了解事情的发展顺序。又如《记难忘的一件事》一文,必须将“难忘”这一关键词把握好;《记有趣的一件事》中的关键词即为“有趣”。其次,训练辨析能力。让学生对一组题目进行比较,对比分析异同点,明确写作的中心、主旨和角度。如比较《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两个题目,后者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写学习上的勤奋,还能写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等方面的精神品质。另外,还可以开展选题、配题和拟题等训练,通过多种训练方式有效增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针对作文教学,教师可同时运用“书面”和“口头”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主动性,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以下四点:1.指导学生正确写作,增强学生高度重视写作的意识。2.多让学生阅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成绩优异的同学的作文范例,和班级实际相结合,适当奖励刻苦写作的学生。3.从课文内容出发创设情境,即兴写作。4.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城市、部队、博物馆、敬老院等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实现视有所见、听有所闻,积极思考,口头描述现场,从生活取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发展的课程改革,必须将师资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到位,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表达的自由,使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时摆脱束缚,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科学选择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保证阐述的情感、条理、中心和侧重点。提高学生写作的参与度,尤其是注重将学生主体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要加强思维加工和整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当前我们应致力于寻求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并在作文教学中实现二者的统一。

作者:陈育来 单位:庄浪县大庄乡刘庙小学

第六篇:信息化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以及思维能力。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思维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过于模式化

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化的问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定的框架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无法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师对作文材料的选择到立意、列提纲甚至范文等环节都为学生进行列举,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会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千篇一律。

(二)作文形式过于单一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过分重视作文的形式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用作文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作文形式过于单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其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很难有所成效,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作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四)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都应该予以语言上的表扬。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交互性

交互性特点指的是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交互式操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现代的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在资源以及信息的传播方面过于被动,无法满足教师以及学生对信息的迫切需求。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可以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过程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集成性

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指的是其集声音信息、视频信息、动画信息、图形信息、文字信息于一体的特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性特点,从不同的感官对学生进行刺激,进而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三)非线性

信息技术的非线性特征是针对其组织形式而言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以非线性的形式组织作文结构。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的不同环节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信息以供学生选择,这样有利于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个性化控制。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一)整合生活资源,收集写作素材

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捕捉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利用到作文教学中。例如,在进行“我的童年趣事”的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父母或者长辈了解自己小时候所经历的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如和小伙伴去田地里拔了几棵地瓜,和小伙伴在大街上玩捉迷藏等。这些对于孩子而言,具有极大的乐趣。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都有话可说,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创设情景,打开写作思路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写作素材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作文所需要的相关情景,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例如,在进行“家乡的春天”的作文教学时,由于当时所处的时间段并不是春天,学生无法在大自然中感受到春天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每一幅画面都极具美感,学生在看到教师展示的关于春天的景象时,自己对于春天的印象和记忆便会得到启发,进而打开写作思路。

(三)增加作文课堂容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加作文课堂的容量,进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从教师的叙述中获取描写对象的特征,在进行作文之前没有形成完整、直观的印象,进而影响作文的写作。信息技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可以利用眼睛、耳朵等器官进行直观感受,进而加深对作文资料的理解。例如,当教师要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常见的动物,如小狗、小猫、牛、马等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这大大节省了课上时间,也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此外,当学生想要描写一段植树活动的作文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植树的流程,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关于学生植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四)实现学生在线交流与互动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在网上浏览信息,从而了解到更多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随时解决自己的作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行整合,展现给学生;创设情景,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加作文课堂容量;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互动教学,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作者:常红艳 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二小学

第七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思路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滚滚向前,小学高级年级作文教学革新也如火如荼。本文作者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值得大家一起商榷与尝试。

【关键词】

注重观察;精准立意;精讲多练;优化评改;小学作文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中、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发展,重点是篇的训练,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能写简短的记叙文,而且能写简单的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做到内容具体,主旨鲜明,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但是,不少小学生在练习写作时一筹莫展,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事可写。那么,到底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践行作文指导新思路。

一、注重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学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逐步认识事物的颜色、形状、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才能能使自己拟写的作文见微知著,平中见奇。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不仅要让眼、耳、口、鼻协同参与,而且做到看、听、说、想有机结合起来,尤其富有创意的观察,能使学生全方位认识事物的客观属性,言人之所未言,想人之所未想,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是否充分,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访谈、调查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坦言:“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活是作文之本”,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激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并从平常事、普通人中感悟不平常,从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中寻找出自己喜欢的素材,逐步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譬如,我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命名为《花草集》,主要摘录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经典语段和名人名言,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富有生活哲理的名言、警句;鼓励学生善于积累访谈、调查、网络中的民俗文化以及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写出较好的文章创造前提条件。

二、精准立意,体现以小见大

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并不是精彩语句的胡乱堆砌,而是在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立意指导下进行的文字表达。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首先要鼓励、引导学生精准立意,具体把握三个方面:其一,立意准确。由于小学生在立意上出现偏差,往往在拟写文章时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准确立意,并在辅以个人情感及观点的基础上,最终圆满完成写作任务。其二,立意新颖。齐白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学我者亡”是他的经典之言,此话比较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指导。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冲出传统模式化的“围城”,以新颖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创新化立意,诸如在举例阐述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已经被大家反复使用过的例子,从而使作文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缩影。其三,立意高远。小学生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雏形状态,但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必须加强思想品德的培养。我们在引导学生立意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优化自身思想上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完成的习作具有主旨鲜明、以小见大的优势。

三、精讲多练,锤炼表达能力

精讲多练是提高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法宝,具体可以从阅读课和作文课两方面践行。其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掌握书面语言表述的奥秘,教师既要精讲,又要让学生多练。譬如,学生通过简单的复述课文,可以理解文本中的思路,培养概括能力;通过详细的复述课文,可以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体,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当然,阅读教学中的造句、小练笔也不能容忽视,否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属于纸上谈兵。在阅读课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改写、续写等写作练习,从而夯实学生练习写作的基础。阅读课与写作课虽然属于不同的教学方式,但两者属于辩证统一的整体:阅读是写作的根,写作是阅读开出的花,长出的叶,只有根深,才能花艳,才能叶茂。在作文课上,我们既要按常规的方法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又要指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改作文和口头作文的“双重”任务。

四、优化评改,以达触类旁通

批改和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谓批改,就是在学生习完成习作后,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对文章的主旨表达和语言文字进行全面的检查,作出书面或口头的导向、更正和鉴定的过程;而讲评既是对指导、命题、批改等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学生构思和表达效果的评价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评是一次作文教学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次学生作文训练的准备。宣读学生的习作。在作文教学中,我针对一些进步较快的学生予以表扬,并照本宣读全文,或者张贴在教室的显眼之处供大家欣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倡导交互式评改。教师批改作文属于单向的活动,但批改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专利”,作为学生,也可以评论、修改其他学生的作文,通过师生、生生交互式评改,达到集思广益、共同切磋和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星空中,作文教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胆探索出一条求实高效的作文教学新思路,让小学生作文这朵“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

作者:季健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