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教学规律研究

中学生作文教学规律研究

[摘要]

针对中学生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分析中学生作文存在的形式呆板单一、内容空洞无物等不容乐观的状况,探讨写作教学面临问题的原因所在,力求在遵循教学原则和写作规律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改变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具体教学策略,以发展完善当今社会教育事业。

[关键词]

作文教学;现状问题;教学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占考试分数比例高达40%。现阶段,为应付升学考试,中学生作文教学呈现消极现状。作文作为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可中学生普遍对作文心生厌烦,教师、家长无计可施,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甚至有学生随年级的升高写作水平不升反降。

一、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近年来,尽管中学生作文教学在不断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仍未能得到改善。一方面,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手,受中高考的指挥棒驱使而疲于应考,只为考试而作文,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并且内容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语文教育学家于漪在评价中学生作文时写道:“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几乎不见了;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差不多久违了;议论风生,言近意远难得一见了;真情可掬,感人肺腑,更是稀罕又稀罕了……”这句话表明当今中学生好文章寥寥无几,中学作文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2015年12月底,江苏教育报社发表了《江苏省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将近半数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有少数学生表示害怕写作。应试教育下,学生写作受到各方面的局限,写作兴趣大打折扣,为应付考试而消极写作。另一方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担心学生写不出好的文章,唯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程序化的作文训练,单一从文章结构、方式、语言各方面入手,生硬地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

二、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探究

探究作文教学中存在弊病的原因所在,有助于我们对中学生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加强作文教学管理,提出有助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个性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的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作文教学性质异化

课标指出,写作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交流意见的方法,是一个审视自我,认识世界,有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习写作可以培养学生日常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一般写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展现自我,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目前作文教学目的在于应试,意在培养作文尖子,因此,中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局限在记叙文和议论文等几种考试文体,以致出现中学生写不好一份说明书、一封介绍信的局面。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作文尖子在考试中争取高分拿获奖项,往往忽略对一般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教学训练,因此学生作文出现两极分化。

2.作文教学方法不当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课堂遵循着“在学生写作前进行简单的审题辅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评讲”这种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时间花费多,学生写作次数却不多。为应付考试,学生被要求有固定的写作形式,背诵一些诗词篇章以准备写作题材,这种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写作时只好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其结果往往是文章离题,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泛泛而谈未能深入,这种写作方法阻碍了作文水平的提升。教法单一影响学生兴趣,评改低效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师批改作文一直是费时多收效低,精批细改,精讲细评,一篇作文教学经历两个星期,时间过长而反馈信息慢,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作文随意批改,未能指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这种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收到的效果必然低下。

3.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一个好作品离不开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分享自我喜怒哀乐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写作贯穿着对生活美的感悟。传统课堂教学多是照本宣科模式,教师和学生总是受到教案的束缚开展教学活动,“程式化”教学沉闷无趣,“应试化”教育枯燥乏味,学生盲从地读教科书,几乎不看课外书。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对范文题材的仿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整天埋头苦读的学习习惯使其脱离生活实际,作文言之无物,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内容空洞无新意。

4.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

教师授教只管让学生对作文题材和范文多读多背,侧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模式教学过于体制化,缺乏对作文教学规律的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本应是互动的,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应该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脱节现象。事实上,有的教师读过不少的作文教学理论书,但未能很好地将它应用到作文教学中,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作文教学少走弯路。

三、实现中学生作文创新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改革,更新观念

现代社会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这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紧随时代的要求,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进行系统的改革。近年来,苏教版语文教材便是高中新课程教材改革的先行者之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主要包含课文与写作两大板块,几乎每个专题过后都安排了写作要求,重视作文教学的地位。教材改革紧随时代步伐,因时制宜,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吸引学生写作兴趣,重视对学生自我作文能力的培养,在遵循写作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有利于完善教学机制,引导中学生自主创新写作。

2.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中学生作文水平存在差异,统一的作文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当的。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教学层次进行指导,将作文教学的对象投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有利于营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潜能,同时有利于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重共性,轻个性,顾此失彼”的缺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为每个学生制定特有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更能促进学生在写作中取得进步。

3.开放课堂,贴近生活

语文专家刘国正说过:“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让他们实地去了解事物,捕捉生活化的情感,感悟生活的千姿百态,从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活的文章。例如,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观察社会百态,或者假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等。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让学生走出课堂,用感官认识世界,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不断丰富文化知识,感悟生活,开启写作源泉。作文教学不能片面要求学生以华丽的辞藻对文章进行修饰,编制一些写作套路,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4.创新教学,个性写作

我国中学生一直处于作文水平不高,缺乏新意和个性的困境,培养学生个性写作,摸索出创新性教学模式是中学生作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科学的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立足于学生,鼓励其表达个性的思想,针对学生个性思想难以表现出来的症结,应积极引导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会生活实质,思考人生哲理,培养个性写作,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当今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贯彻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走到社会实践中去,调动其写作积极性,促进其创新写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个性写作能力,教师应遵循客观科学的教学规律,吸收新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用更高效、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改变教学困境,提高学生写作个性和创新能力。

作者:祁琳 单位:江苏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鹏伟.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蔡丽霞.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3]李先平.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