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应对招生和就业难的策略

中职教育应对招生和就业难的策略

摘要:中职教育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尽快从招生和就业难的泥沼之中走出来,一方面应当在短期来选择应对的方法,另一方面,还应当具有长期发展的策略。应当始终坚持就业导向,不断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同时,遵循服务原则,切实强化校企合作,除此之外,要遵循技能优先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笔者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对此进行了研究,愿和业界同仁相互学习,也希望可以为中职教育招生和就业难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教育;招生;就业;策略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获得急剧发展,而且,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自2007年起,国家每年向中职学生提供1500元的助学金,同时,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将学费免除,这些政策的实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2012年秋季开始全部专业都免收学费,由此,可以帮助那些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前来中职院校就读。此外,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作用,我国逐渐开始从农业大国过渡到工业大国,在这种形势下,社会各界开始注重技能型人才,这更使得职业教育得以迅速发展,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所以,我国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结构的职业教育系统。

一现阶段中职学校招生和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尽管国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是中职学校在发展当中,仍然遇到诸多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一一分析。

(一)招生难问题分析

首先,由于近年来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普高热”不断升温,由此导致了中职与高中招生的弱强势对比鲜明,使得中职学校招生面临危机。一些家长由于受到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老是想让孩子上大学,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来讲,还能够利用缴培养费的方式到高中读书,并且中考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也都升入了高中,但是成绩相对较差,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允许的学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一来,使得普高和职高生源形成很大的差距,不但在生源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关键的是质量差别更大。中职生基础不好,往往有着比较强烈的厌学情绪,有些人目的是混毕业证,更有的学生是家长硬送进来,为了不在家捣乱。鉴于此,于是收到的学生管理难度明显提升,使得学校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次,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加,而子女就近入学政策导致许多还在跟随父母一起到打工所在城市工作,最终导致本地生源日益下降。通过不完全数据显示,近年来,笔者所在县城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5000人,职业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

(二)就业难问题分析

首先,用人单位有片面要求高学历的倾向,即使这份工作中职生能干,也往往对其有一定的偏见。在现实生活之中,许多公司为实现自己“层次”的提升,通过会没有目的地提高招聘条件,主要是受教育程度方面的要求,使得中职生容易被拒之门外,他们手中技能证失去了原本的作用。部分公司感觉职教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差比不上普教生,仅仅可以干那些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所以使得职校生不容易就业,找的工作一般档次相对较低。其次,中职教育背离了公司人才需求,使得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工作。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专业教师多是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这些人仅仅学习过专业理论内容,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相对较差,无法满足中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二产专业的教学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动辄数十万,甚至有些还是几百万,这样校方根本不能按照市场需要及时更新设备,实验课中,学生在校中开展的考工训练或者技能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技能,两者之间具有不小的差距。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工资待遇相对于那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存在不小的差异,对于中职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小,使他们毕业之后到外地找工作。相反地,由于当地经济状况还会影响到外地人才的流入。“出口不畅”反过来又导致“进口不旺”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之所以中职学生存在着上述的问题,不仅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多重因素夹杂在一起,如果想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对观念进行更新,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其一,应当确定短期内的一个有效对策,其二,还应当制定长期的对策,唯有如此,才可以推动职业学校实行长期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需求人才。

(一)短期对策

首先,瞄准职业培训市场。应当注意开展下岗、转岗、在职职工的培训,考虑到近年来职业变动与岗位转换的频次越来越高,这方面的职业培训具有相对较大的市场,差不多面对各个劳动者,一般是在他们贯穿于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另一方面,加强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国劳动力规模数量日益增多,这离不开相关培训。除此之外,关于退役士兵与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人具有非常强烈的培训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牢牢把握整个机会,尽早抢占职业培训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当前的教育资源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能够妥善处理“吃不饱”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和他们的沟通,进一步拓宽学校的教育功能,推动自身办学模式发生积极的转变。其次,实施订单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尽量多与企业交流合作,从实习实训环节入手,不断加强合作层次,努力开展订单培养模式,从公司等用人单位获取人才需求“订单”,根据对方对人才的需要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队方面需求的人才,使两者供需保持一致,暂时缓解自身所面临的招生与就业考验。

(二)长期对策

首先,坚持就业导向,不断对课程与专业建设进行优化。同时,应当切实考虑自身所具有的现实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实训场地设备状况,如果不考虑具体状况而一味地追风,看到哪些专业热门便随机设置该专业,最终会误人子弟,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另外,应当加大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训等方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且不断更新设备,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更新场地,或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巧借对方的场地等,创建特色专业、示范专业,将自己打造为一所品牌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本着实用的基本原则,禁止“因人设课”。课程内容方面同样需要充分反映实用性,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强调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多安排他们进行实习实训锻炼,并多进行指导。其次,坚持服务原则,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长期以来,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职业学校一直比较注重校企合作,同时这种模式还是职业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应当遵循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例如订单培养、项目合作、合作办学等等。专业设置应当保持与时俱进,根据发展变化以及社会需要尽快做出合理的调整,例如,各种二产类专业为“2.5+0.5学制,各种三产专业则能够选择“2+1学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深入到公司参加实习实训,使他们在生产当中接触到公司的技术与设备,进一步降低校方的设备费用,而且还能够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使得企业与学校互利共赢。对于机电专业来说,能够利用公司的课题来开展项目式的锻炼,以此来打造公司需求的人才。再次,坚持技能优先,造就“双师型”师资。我们知道,为使学生学习到技能和知识,中职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具备理论与实践技能,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应当注重这一点,应安排专业教师到公司进行实践锻炼,还可以从公司中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业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还可以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攻读学位等各种形式,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招生就业难题的解决,不是短期时间就能够成功的,但就眼下来讲,应当瞄准职业培训市场,开展订单培养模式。长期来说,应当加强课程专业建设,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洪银,阳耀芳,韩晓强.新时期我国农村中职教育招生难的成因与对策[J].职教论坛,2011,10:68-70.

[2]杨春梅.谈免费中职教育对招生就业及农村经济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0:190.

[3]余艳,薛佼.中职教育逐步陷入招生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5:25-26.

[4]李彪.新时期中职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02:45-48.

[5]林广康.浅谈我国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危机与前景[J].品牌(下半月),2014,09:204.

作者:冯锦善 单位: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