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摘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面对原有的基础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困惑,中职教育必须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及时转向均衡及内涵式发展,如此才能使中职教育的“河南现象”再次得以升华和彰显,从而为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河南省;中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前发优势可谓明显,但后发劣势也比较突出,不仅质量不高,且动力不足。河南中职教育是中国中职教育的一个缩影,成绩大,弱势也较为明显。在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建设进程中,要解构中职教育发展中的困惑,必须走均衡及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河南省中职教育的现状:稳中有进引出“河南现象”

步入新世纪以来,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河南省中职教育有了长足进步,被有关媒体称之为“河南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办学规模日渐扩大。至2013年底,经过被撤并整顿之后,中职学校仍有920多所,在校生增至173.87万人,占全国中职生的8.62%,河南省成为中职教育规模大省。二是办学层次有所提升。截至2015年,被认定为部级重点中职学校的有130多所,重点专业28个,重点专业点196个,依然位居全国先进行列。三是管理模式有所创新。为加强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至2013年,职业教育集团增至60个,有成员单位2054个,且初显成效。四是本土职教品牌建设成绩斐然。为使中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河南各地中职学校因地制宜,努力开发本地资源,目前已形成“林州建工”“长垣厨师”“信阳茶艺”“镇平玉雕”“少林武术”等有特色的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职教品牌。

二、河南省中职教育的困惑:资源不均导致质量不高

然而,伴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制约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招生困难重重,生源流失严重

导致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首先是由于民众对子女的期望值较高,90%以上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上大学,而读普高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必由之路。其次是普高与中职之间的生源竞争,虽然政府明确规定了中招的“三限”政策,但诸多地市的普高不能恪守招生分数的底线限制,以致在招生后期会降分录取,使得本该属于中职招录的生源又被普通高中收入囊中。更有甚者,一些普通高中为了抢夺生源,想方设法先把学生招进来,然后按成绩分流,成绩不好的编入职业班,实施对口升学。如此,中职招生数距国家提出的要与普通高中之间保持1∶1这一大体相当的比例差距较大。另外,生源流失也是一些中职学校较为头疼的事情。可以说,生源问题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

(二)管理及教学资源不均衡问题“常态化”

自1985年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以来,教学及管理中无论是老问题亦或是新问题,始终是悬而未解,处于一种“常态化”存在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校际之间教学资源严重不均。由于各地因投入费用有限,学校之间经费分配又不均衡,从而导致中职示范性学校与一般学校走向两个极端。二是普高式办学倾向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追求对口升学率,纷纷效仿普高的办学模式来安排教学计划,完全以迎接高考的姿态进行教学和管理,致使学校发展方向偏离了应有的轨道。三是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近年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不断更新,对教师的专业结构及专业化程度等要求不断提高,正因为这样,便出现相对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过低的问题。如豫西某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仅为56.57%,双师型教师比例更是低至30.80%,远远满足不了新设专业发展的需要。四是专业设置重复性过大,地域特色不明显。各个学校为应对激烈的生源竞争,不切实际地追逐大而全,所设置的专业远远大于本校所能承受的底线,且学校之间所设专业重复性大,没有突出地方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这一发展主题,与发达地区的名牌学校相比缺乏竞争力。五是实践性环节缺失较多。由于经费短缺,以及校企之间合作不到位,多数中职学校没有稳定的实习或实践基地,实习时间虽然计划为一年,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导致中职生技能薄弱,缺乏择业竞争力。六是职业教育集团虽初见成效,但其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彰显。此外,还存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集团的现象,呈现出散兵游勇、势单力薄之势。

(三)就业形势严峻,对口升学路窄

由于专业设置及各项管理不到位,导致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下滑,主要是所学不精、学非所用等问题在毕业生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这造成诸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而大量中职毕业生又出现积压的问题,毕业即待业或失业情况没有根本好转。

三、河南省中职教育困惑解构:必须走均衡及内涵式发展之路

面对中原经济区及航空港建设这一“风生水起”的良好发展机遇,如何把中等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笔者认为必须走均衡及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必须走均衡发展之路

所谓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教育资源必须配置均衡,这是教育公平的起点。而要做到中职教育资源均衡,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是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要依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及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在保证合乎标准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政府要投入适度的资金,来支持薄弱或没有达标的中职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标准化学校,这是中职教育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二是教师资源要均衡。虽然各地中职学校有“结对子”“支教”等帮扶举措,但都是权宜之计。要想使教师资源均衡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教师流动机制,教师在一所学校执教6年,就要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执教,避免优质教师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重点或示范性学校;还要严格教师准入机制,强化引进专业对口又有职业工作经历或技术职称的教师。另外,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诸如将以往不定期的、强制性的、教师被动接受的各种培训,转变为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放教育培训劵等,让教师自主选择所规定的时间和课程,在规定的一学期或一学年时间内完成N门课程或N个小时的培训,最后以结业证书或学时证明为凭证,使每位教师养成自觉参与培训的意识和习惯;或者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有2周时间到对口企业去实践或工作等。

(二)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在河南省中职学校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后,就要充分考虑“质”的提升问题,也就是要着重内涵式发展。而发展的真正内涵是“中职生”的发展,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是要准确定位。各学校要摆脱浮躁及应试的负面影响,依据自身的培养目标、专业及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来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突显定位的个性化,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二是打造自身品牌或特色。准确定位之后,要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打造品牌或特色:一方面要围绕地方资源和优势,合理规划培育新的专业,以培养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具备国际视野,既要考虑如何通过人才培养将本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又要瞄准国际市场对某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力打造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三是强化实践性教学。职业教育或技术型人才培养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除“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外,要更多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教学的实践环节分散到各门课程或各个学期。有的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制,一周之内三天上课,两天顶岗实习或做工,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需要注意的是,顶岗实习或做工是与专业相关的,属于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为中职生解困而为。尤其是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或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建设,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锻炼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四是将职业教育集团做强。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施跨地区组建,即将河南省的所有中职学校或专业加以分类,组建成若干个职业教育集团,使同一类型的中职学校或相似的专业分属于同一个教育集团,也就是说,教育集团的成员单位可以是一所学校,也可以是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优势分散、资源共享的问题。甚至可以鼓励一些学校或专业参与外省职业教育集团,以扩展发展的空间。五是放开对口升学的限制。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因此,应该放开对口升学的种种限制,允许中职生像其他普通高中生一样,自主选择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校带有职业性质的专业,这样,既可以保证中职学校的生源,也可以满足所有中职生上大学的愿望,并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

作者:王金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淑英.河南中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9-12.

[2]周跃平.对中职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16):209.

[3]余茂辉,孙勇.国外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启示[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0,(1):73-77.

[4]杨成田.当前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2014,(2):10-11.

[5]赵安国.破解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瓶颈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1):38-39.

[6]李建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职校教育工作途径初探[J].江苏科技信息,2016,(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