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职教育论文

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职教育论文

一、区域经济与地方中职教育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是地方中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首先,区域经济满足了地方中职教育办学需求。从人才角度而言,区域经济的从业者主要来自于地方。虽然全国范围内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外来务工者不能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需要。而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无论是本土员工还是外来务工者,都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地方中职学校就是这种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不仅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从业者,而且承担着本地务工者和外来务工者适应本地区经济岗位能力的培训任务。另外,地方政府有解决本地区适龄青年就业的职责,中职教育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同时也承载着政府的这种责任。当然,区域经济接纳中职学生就业,也是其社会责任和义务。其次,区域经济决定着地方中职教育的规模和特色。一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着中职教育的办学规模。由于中职教育是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而地方经济的规模决定着对人才需要的多少。地方经济规模越大,需要的从业人员就越多,相应的中职教育规模就越大,学校的学生人数就越多;否则相反。同时,地方经济技术进步的程度,决定着中职教育的程度。地方经济发展越是先进,从业者所需要的技术含量就越高,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包括师资水平、实习实训设备的水平),校企联系的程度要求也越高。二是地方经济的特点决定着中职教育的特色。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既有其面对大众生活的共同性内容,也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如计算机专业、汽车专业、饮食专业等,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产业往往成为中职教育的特色,如珠三角地区的制造类专业、对外贸易专业等。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方面,而且也反映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地区的中职教育中,由于地方经济科技水平不同,对于操作能力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区别,反映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就形成自己不同的特点。

(二)区域经济与中职教育相互促动。区域经济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并非单纯的需求,中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并非单纯的服务。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使“需求”中有“满足”,“服务”中有“改变”。首先,区域经济在对中职教育提出“需求”中的“满足”。区域经济的运转和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了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格的需求,这种需求满足了中职学校的建立、运行和发展。而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企业税收的增加,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经济投入越来越大,从而满足了中职教育深入发展和扩大规模的需要。其次,中职教育对于地方经济“服务”中的“改变”。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职教育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整体的文化素质,而且提高了他们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中职教育能够促进企业从业者提高理论水平,从而由经验型从业者变为经验与理论结合的从业者,为改变操作程序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充分的依据。区域经济与中职教育这种相互促动,既是一种自然过程,也是追求双赢的结果。

二、湛江经济转型

湛江经济转型主要是结构转型,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结构转型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构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结构布局调整等。

(一)农业主体转型为工业主体。

湛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人口约700万,其中农村居民占近80%。农业资源丰富,尤其是雷州半岛西部实施改水治旱工程和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大搞农业开发,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糖蔗、水果、外运蔬菜、水产、畜牧和林业几大类农业商品经济。但由于经济形式单一,结构不合理,农业的发展并没有给湛江经济带来显著的效益,影响了湛江更好、更快的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湛江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的第九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湛江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均GDP排在全省第十五位,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湛江经济腾飞,历史地摆到了湛江人面前。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提出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即“双转移”战略,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粤西、粤东、粤北转移,这就为湛江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湛江市政府抓住这个时机,创造有力条件,积极接纳“双转移”,建立了“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尤其是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引进了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中科合资广东石化项目。在此基础上,园区建成工业项目101个,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特种纸业、机电通讯、生物医药、包装纸刷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农业主体向工业主体的转型已初见成效。

(二)湛江作为粤西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中心的定位。

湛江地处粤、桂、琼三省地理中心和三省交通要塞,拥大西南出海主通道,为海南省进出大陆的门户,天然形成粤西和北部湾区域中心。在经济方面,北部湾经济圈的加快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速,我国重化工业逐步向沿海布局等,都为湛江进一步发挥边缘区位和港口优势提供了重要机遇。截止到2012年,湛江有8大方面共80个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总投资超过2000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自身实力和影响力,提升在北部湾经济圈的战略地位,把湛江建成经济腹地较广、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的设计正在实施之中。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湛江确定了“工业强市、以港兴市、生态立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并紧紧围绕“全力推动五年崛起、加快建设幸福湛江”核心任务,积极调整结构,着力发展15个产业,重点是“五大五新五特”产业,即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等五大产业,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五新产业,特色农业、特色家电、特色农具、特色食品、特色文化等五特产业,使湛江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清晰呈现出来,经济转型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中职教育的结构调整

伴随湛江经济转型,其整个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主体代替了农业主体,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湛江经济发展的全新面貌。为此,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必须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中职教育结构完善的和谐统一。

(一)湛江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湛江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是在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背景中建立和发展过来的,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中职教育始终与这个背景处于一种游离状态,但这种经济背景对其影响依然是明显的。面对湛江经济转型,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现状,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抵触。第二,湛江中职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者和从业者观念保守以及其知识与能力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并没有完全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去办学,从而导致湛江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与湛江经济缺少联系。第三,政府缺少办中职的热情,投入严重不足,办学者和教师及家长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学生没有上中职的热情,各个职业学校之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以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湛江中职教育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处于不死不活的维持状态。第四,湛江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缺陷,中职教育规模很大,高职教育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湛江市没有一所由政府承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唯一一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这使湛江职业教育整体层次存在明显的缺陷,中职教育的学历层次缺少有效提升的途径。湛江许多中职学校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无论是能力培养还是就业导向、无论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还是层次性,不仅与原有的经济发展需要相游离,而且与转型中的经济发展和变化需要相去甚远。上述几方面直接导致了湛江中职教育总体结构不合理,其服从、服务于湛江经济发展的意识淡薄,就业导向缺乏。

(二)湛江中职教育结构调整、优化设计及实施。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充分发挥统筹作用。为此,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就业和再就业,就是抓投资环境”的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其具备充足的发展动力;二是在充分认识湛江中职教育规模优势的同时,要具体看到中职学校规模小、资源不足以及专业重复等问题,并通过政府统筹进行合并和重组,使规模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三是伴随宝钢钢铁项目、中国与科威特合作的中科石化项目及晨明造纸等湛江三大主导产业项目的落实推进,加快湛江石油化工学校、湛江钢铁学校等建设进程。其次,中职学校借助政府统筹强化与地方经济的联系,发展自己的特色。根据湛江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要“打造一个职教基地,两个突训中心,五大职教集团”。目前,一万亩职教基地已在湛江市西部湖光农场开工建设,职教基地拟进驻十所学校,以工科为主,兼顾第一、第三产业服务院校,使各学校突出个性、优势互补,并带动其他学校和专业的发展。这种整合既是形式整合,也是内容上的整合。其结果就是各个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也在整合中获得凸显,扩大其价值和意义。湛江市借用有丰富办学经验、办学成效显著的学校带动和整合一般学校,促进湛江中职教育层次的整体提升。其中,“两大突训中心”是根据全市产业布局和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建设的起点高、层次高、标准高、为职业教育和企业提供高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的大型工科教育公共突训中心。“五大职教集团”即以湛江机电学校为龙头,创建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财贸学校为龙头,创建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卫生学校为龙头,创建医药职业教育集团;以湛江高等技工学校为龙头,创建技工教育集团;以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打造粤西农垦三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农垦职业教育集团。这既突出了湛江职业教育的个性和优势,又实现了对湛江经济领域的全覆盖。再次,伴随经济的发展,提升湛江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这是中职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湛江中职教育应同样以经典引路的方法,逐渐向全面推开。机电、财贸、卫生、艺术、体育学校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如湛江机电学校与湛江市业余大学合署办公,大专、中专两个层次并存;湛江财贸学校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大专班,积累大专层次的办学经验;湛江卫校与广东医学院联合招收普通大学生,培养临床、护理专业学生;湛江艺术学校与星海音乐学院办成人音舞等大专班;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与湛江师院联办体育大专班等。这些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层次的尝试使这些中职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对此今后应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这些学校的尝试成果,对其进行规范化升级,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一体化,改变湛江高职教育空缺的局面;二是充分利用这些学校尝试中所获得的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新建的湛江石油化工学校和湛江钢铁学校中加以运用,使湛江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层次调整,与湛江经济发展变化实现同步。

四、结语

伴随着湛江经济的转型,工业替代了农业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这种支柱产业的变化带来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在以农业经济为支柱产业背景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湛江中职教育与当下湛江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很大的反差。湛江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反差,并对中职教育结构进行了大力度调整,使中职教育服务于湛江经济发展的取向更为明确。可以预见,中职教育对湛江经济发展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来。

作者:杨泉良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