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论文(4篇)

中学语文课堂论文(4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基本模式

一、语文课堂管理概念

“语文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信息的输出、吸收、反馈和评价,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师生、生生之间双方多边的密切协作,才能保证教与学的有效调控和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使得学生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转变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课堂管理不仅约束、控制着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着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增进学习效果。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现状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管理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新课改给中学语文教学甚至是整个教育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学语文教师理解、接受。为了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们纷纷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建立了不少新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有提高,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还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使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提高。在绝大多数的中学语文课中,偏重生字词教学,忽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能导致“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而不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反映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就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讨论、探究少了,学生创新思维没有了,课堂变成了教师表演独角戏的舞台。

三、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

(一)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依据。虽然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语文课堂中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语文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主动接纳教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育措施,教师的行为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能高效顺利展开。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教师要有明确的适合学生学的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指导,使用难度适当的教材和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不断获取学业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建立教室常规。“教室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当建立教室常规,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这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这种团体规则作为依据,一旦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处理就会无章可循,学生也难以心悦诚服。

(二)影响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因素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领导如果采取民主管理方式,学校的气氛比较轻松、和谐,那么教师就能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学校中大部分的课堂气氛就会是活跃的、良好的;反之,课堂学习管理的气氛会比较紧张。同时,学校领导是否具有改革意识,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定型期望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会怀有一种定型期望,他们希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学生的这种定型期望,对课堂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尽量使自己的行为方式、管理方式与学生的期望一致、协调,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和谐一致,从而取得课堂管理效果。对不同特点的班集体,应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的班集体,有不同的群体规范、不同的凝聚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师的行为方式对课堂也产生明显的影响。语文课堂管理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但是必须强调教师在其间发挥的主导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语文教师、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过程。

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三种模式的思考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论,要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到学生,在教学思想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历史性转折。既然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就应该用不同的模式与方法。下面,笔者就现在颇具代表性的三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以梳理。

(一)开放式

典型代表: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语文课堂被誉为“生命课堂”。这种模式,面对的是成绩好、善于思考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属于优等生。另外,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方面很多,比如,在理解课文方面,他们更善于思考,更能把握文意,更容易与教师配合;在学习能力上,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更快地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这些学生不论在学习成绩上、心理上、社会舆论上都要比其他学生更有优越感。“所谓生命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有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差异地发展,终生发展,幸福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修辞、写作等感兴趣的或有特长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使学生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挥语文教学特有的作用。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尽显生命的狂欢,学生受到尊重,得到关注,人格得以铸造,生命得到关爱。

(二)常规式

典型代表:后六中学。后六中学的语文课堂被誉为“后六奇迹”。这种模式,面对的是语文基础差、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属于学困生。另外,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方面很多,比如,他们对于老师讲授的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差,字、词的掌握量不够,句意的理解不够,文体及写作知识不足,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探究、培养的能力较差。而且由于语文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自我管理能力、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这些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心理上、社会舆论上都要承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压力和歧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要注重教学内容。我们要做到课堂平实,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如识字从形、音、义入手,绝不做建空中楼阁式的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讲授了多少。在语文作业布置上,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少而精,而不是搞题海战术。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每一阶段的积累与提高,知识上的也好、能力上的也好,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发现、有收获、有进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语文水平迅速提升,要注重每一个阶段的成效。掌握生字、词,归纳段落大意,体会中心思想,发现写作技巧,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抓实,语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这种模式的奇迹来自常规,最让人惊奇的地方在于这个奇迹背后看不到什么“奇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手笔,也没有令人兴奋的“秘密武器”,有的只是做好每一件事,踏实地走每一步。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三)基础式

典型代表:昌乐二中。昌乐二中的语文课堂被誉为“271高效课堂”。这种模式,面对的是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属于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与其他两种类型的学生有着差别,比如,在知识积累方面,识字、识词量中等,对文意的理解、总结不够深刻,写作上,积累不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在学习能力上,他们稍逊于优等生,高于学困生。他们的基础并不差,只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心理素质上有一定的欠缺,他们没有优等生的优越感,也没有差生的顽皮态度,心理状态有时有些麻木。这些学生不论在学习成绩上、教师关注度上、社会舆论上都不会成为话题焦点。语文高效课堂(“271”)是指学习内容上:20%的语文知识自学能会,70%的语文知识合作学会,10%的语文知识老师教会语文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上:20%(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学生总结反思,当堂检测。教师在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不用动脑子,学习能力下降;使部分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讲授,学生吸收,同学之间缺少交流,课堂气氛沉闷,若采取“271高效课堂”模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借鉴,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敏捷。只有我们的语文课堂高效了,其他活动才可以从容不迫,学生的语文成绩、综合素质自然也就高效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采用不用的语文课堂管理方式,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不仅在语文方面,好的课堂管理方式,还会带给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方法,这样便使得学生整体成绩提高,综合素质提升。

作者:徐书婧 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正东中学

第二篇:中学语文课堂讨论途径探析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堂讨论环境指学生的发表欲、兴趣和情绪倾向、讨论题和课堂智力氛围三种因素构成的,三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而成为一个环境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讨论效果。如何有效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呢?现有如下两个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讨论欲”

“讨论欲”作为发展观点、欲望和动机,是学生参与集体讨论的驱动力。主要方法有:(1)反激法。即当我们从正面向学生激疑提问而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或学生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愿意再深入讨论时,我们可从回答问题的反面激问,撩拨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促其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匡正问题的欲望。(2)诱引法,即根据学生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激发矛盾的途径,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从而激发“讨论欲”。关键是教师发掘课文中具有思维价值的“争论点”,精心设计提问,“争论点”常见的有质疑型、发散型、求异型、评价型,或因认识角度差异,或因不同观点碰撞,或因理解深浅不同,或因分析正误的迥异,或因评价不一而容易引起争论,对学生积极思维具有很强的“磁力”,最能启发他们的“讨论欲”。有时,可预先在性格外向、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发言骨干中物色发言对子,让他们带头争辩驳语,诱使其他同学卷入争辩之中。

(二)创设师生共同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

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成熟使他们对课堂讨论产生“惧说”心理,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权威效应”,怕自己的见解被教师否定而难堪,或者只等老师下定论。因此,老师一方面可运用“智力激励法”,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其间教师不“妄加”优劣正误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发言中的合理因素和价值,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讨论成果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参与者的身份诚恳地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和观点,进行潜在导向,并贳穿讨论始终,让学生在师生平等的讨论中自我判定、深化理解。

二、灵活设计课堂讨论方式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信息主流随机多变,经课堂讨论呈现出多种流向轨道。采用何种讨论方式,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优化调控、精心设计。

(一)导向式讨论。

这种方式是从主导者角度着眼安排讨论程序,通常显示为定向导入———设坡点拨———归纳总结。“定向导入”阶段主要是教师根据本堂课教学目的重点,提出讨论题为讨论“定向”,使学生“有的放矢”。“设坡点拨”是主要阶段,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把握时机和火候,或大题化小;或难题化易;或铺设思维坡度,或由浅入深、层层启发、步步引导;或指点迷津、纠偏矫枉。学生随着老师的层层导向,对问题的认识和注解不断走向新台阶,逐步探寻要旨,实现学习目标。“归纳总结”阶段,或者由学生讨论的成果归纳出比较正确满意的结论,或者由教师用个人法总结正确答案,有时还可以把问题扩展开去,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途径把讨论引向更深层次。运用这种讨论方式的关键是造取“讨论点”,找准讨论的最佳突破口,老师趁机语导,使讨论流程环环相扣。特点是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自由式讨论。

这是一种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培养主动探索精神着眼,侧重学生“自由探索”的讨论方式。一般适用于预习和自读课,没有稳定程序。学生在认真学习言语,做好阅读、笔记的基础上,推选讨论主持人。主持人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共同性问题,根据自清目标,确定中心讨论题,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按智集见,相互启发,明辨正误优劣,提高认识,允许有不同答案。其间学生唱主角,教师只起催化剂作用,完全放手松绑,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自由探索,形成正确观点。这种讨论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讨论气氛中充分发挥思维潜力,使思维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引爆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师还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心理轨迹、认识心态和需求,为以后设计教学提供学时依据,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

(三)竞赛式讨论。

这是一种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讨论,解决某些主要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运用这种方式,首先教师要善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即以满腔热情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要有自主意识,表达见解要有自主意识,参与讨论要有自强意识,保持勇力竞技心态。其次,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课堂讨论智力气氛,灵活变换竞赛形式:(1)个人竞赛,即从能否勇于参与讨论,讨论结果的正确性和创造性、发言的敏捷性和流畅性等角度进行激励,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心理,活跃讨论气氛。(2)团体竞赛。主要从参与讨论者的覆盖面和气氛,讨论问题的正确和创造性角度出发,在平行班之间、班内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提高讨论效率。(3)自我竞争。即引导学生从参与讨论的勇气、次数和讨论问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形成自我竞争,自我激励,自我提高,从而提高全班讨论的整体水平。

(四)双向咨询式讨论。

这是一种通过学生提问、老师作答,教师提高、学生回答展开讨论的方式。运用这种讨论方式应注意:(1)学生要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事先做好咨询准备。(2)教师要坦诚欢迎学生围绕讨论题提出多种疑难问题,循循善诱、晓之以理。(3)教师的提问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学生认识,深化理解。鼓励学生提问,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提示知与不知的矛盾,提高自我训练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总结

总之,讨论方式因文因人因课因执而异,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思维火花,随时组织讨论,组织的关键在于如何审时度势地选择最优讨论方式。教师的教学机智发挥得好,这种讨论往往可成为转换教学突破口的契机。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课堂讨论效率。

作者:黄美丽 单位:南靖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机制研究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1.1教学理念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在课堂上仍完全以自身讲解为主,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以被动式学习为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于依赖教材,没有进行系统的备课和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中以照本宣科为主,语文教材虽然是重要的知识与文本的载体,但如果过于依赖教材,对课本知识不进行任何加工与处理,按部就班的照搬教材内容,这样不仅无法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而且教学过程也缺乏严密性,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

1.2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逐步变化的,中学生一般在课堂前30分钟以内思维较为集中,而随后思维活动水平就会逐渐下降。为尽量延长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减少因大脑疲劳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要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然而当前部分教师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缺点,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3教学节奏松散

中学语文高效的教学结构,应要求教学过程严密、结构严谨、节奏紧凑,并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当前,教学节奏松散也是影响中学语文教学结构高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对时间的安排与运用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突出,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2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机制探索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其本质是教师利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使教师能通过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就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要切实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积极改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不仅是语文教科书的更改,更是一场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应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才、学习的共同体。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应通过做好备课、课前预习等方面,以真正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有效的备课。

高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备课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提供的话题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合理增删教材内容,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做好备课中的课堂设计,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性与能动性。

(2)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出适合所有学生的预习提纲,使课堂教学更具备适用性与启发性;另一方面还应当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学过程应严密、细致,并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

2.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结构的高效性,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特征及行为体现,并通过不断完善教师方法,科学的实施课堂教学行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当前,语文课堂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主动性教学法、差异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应当单一化,而应当选择适宜、合理和有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语文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整理,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与组织,从而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利用“四层次”质疑教学法,即表层质疑、里层质疑、深层质疑和联想质疑,以引导学生精读深究课文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利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共享观念,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交际、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可利用五步法、交际法以解决学生难以开口的问题,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等等。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互补,不仅能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切实带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2.3良好把握课堂节奏

为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把握各项活动的高潮,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考虑到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与适时性,使各项教学活动既能满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课堂中所设置的各项活动能目标明确、形式多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时间的使用率,通过有效处理好教学节奏,并最大程度的减少课堂中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说明解释,真正还课堂教学的主体于学生;第三,教师还应通过合理、正确的调控教学节奏的变化,并通过有效掌握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密度,以实现用最少的教学时间与精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标。

3结语

该文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现状及问题出发,并着重就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机制的实现进行了探索与研究。要真正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高效性,就必须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良好的把握课堂节奏,以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杨国清 单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萃英学校

第四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延伸与拓展浅析

一、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知识延伸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将课本作为基础,并在合理解读的同时进行拓展延伸。要想切实做好语文教学的延伸工作,就需要选好切入点,并将教材内容与拓展面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题材、情节与文体等方面进行拓展。

1.从题材方面进行拓展

对于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题材进行写作,所表现的主体以及文风也会有所差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收集整理,并且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与讨论,进而了解每一种题材的特点。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有较大比重,它们的语言非常凝练,并且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思想非常丰富。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意象的角度入手,对比分析多篇具有相同意象的诗歌,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不同诗歌使用意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可以选择“月亮”这种常见的意象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与其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以此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并明确相同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情感差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不同文章主题进行对比,不仅可以明显看出文章的异同,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课文,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2.从情节方面进行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部分情节可以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可以对部分教材中的典型故事进行续写,有效深化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对于《项链》这篇文章,结尾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女主人公的后续命运进行合理想象,并且在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续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加深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3.从文体方面进行拓展

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剖析。例如说明类的文章,其中的说明方法与语言应该作为剖析的重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语言风格,并对多篇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各种说明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采用对比延伸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并与相近的文章进行研究对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可以将《奇妙的克隆》与《神奇的极光》进行对比研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掌握行文构思的方法,进一步聚焦文章的重点内容。在立足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拓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协调“学”和“教”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总结,得出各种不同题材、不同文体教学内容的联系与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且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很多场合均可用到,这就是说语文无处不在。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课本,而是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课本教学向日常生活拓展。

1.组织开展研究性活动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走出课本,亲近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组织开展研究型活动,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完《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套子”,并且列举出与文章中主人公类似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不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身边的人,也可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同时,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到让学生了解知识拓展的乐趣,并指导他们确定知识拓展与延伸的方向与方法,进而让他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并在探究中提高创造力,真正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注重知识延伸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应该有多样化的形式,若教师采用的知识拓展形式单一,不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对于拓展语文教学天地也是无益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范本,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开展文学创作比赛、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

三、总结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积极探索与反思,多搜集与知识拓展相关的知识,在立足教材的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刘玉红 单位:南昌市百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