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论文范例

中学英语论文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1

实施新教材以来,很多英语教师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难以深入开展。或者知识局限于教材而只能照本宣科,或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或因知识面太过狭窄造成传递信息不当,或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久而久之,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一知半解,这不仅会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使学生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割裂开来而认识不到英语与各科知识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效果。⑤⑥

2中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的探索

2.1跨学科听课

传统的听课,都是教什么听什么,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很少交流,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注重自我观念的更新,努力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注重本学科的同时,关注到各个不同的学科。跨学科听课需要关注到不同学科之间许多互为联系的内容,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取他山之石而来攻玉,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更是要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尤其是语文、地理、美术等。语文句式准确、简洁,我们在进行英译汉的时候就很有必要加强语文语句的修炼。英语教材中较多地涉及到国外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地理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准确无误。美术中的简笔画等往往能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使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2.2跨学科教学

2.2.1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英语中的写作水平的高低,与语文学科文字功底的好坏息息相关。美国作家德尔文舒伯特在其Readingiswriting文章中说:“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因此,我们不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应该同时对写作能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句式上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2.2.2英语与地理学科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地理学科进行整合。这个单元会涉及到大量地理知识,各国的建筑物,各地的名胜古迹以及相应的人文知识等,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应的资料,如文字材料、图片等,渗透地理学科知识,开拓学生视野。这会对学生今后做相关的阅读理解也会大有裨益。

2.2.3英语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时态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的英语语法中,都举足轻重。它涵盖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时态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当教师把几种时态放在一起时,学生容易将其混淆。这时,就需要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学生们对数学学科中数轴已经相当熟悉了,如果我们把其中几个较难分辨的时态用直观的数轴图形表示出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和掌握。

2.2.4与美育相整合

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美育能够为智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它也同样是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的一环。对于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可少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渗透美育,通过英语本身所作为的这种优雅的语言,动听的各种英文歌,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油画、布景优美的国外电影等,不断地将美育渗透,并向学生展示英语自身的美丽。

2.3跨学科作业

在英语教师布置Homework时,往往只是本学科内部习题,我们不妨打破这种模式,进行跨学科的作业。例如,学完人教版新目标八上Unit4What’sthebestmovietheater?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用英语制作一张宣传你心目中thebestmovietheater的海报,让学生亲自收集素材来进行设计,自己编写各种广告,完成后贴在教室里,供大家相互欣赏。这就很好地与美术学科进行了整合。在学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后,我们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撰写对景点的评论,评论前,教师设计几个必须写到的点,或者提几个供学生参考的问题,写完后在课堂上交流、评价,这就很好地与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

2.4跨学科教研

所谓跨学科教研活动,即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大大小小的教研组,针对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研究。在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英语学科和其他各学科打破了泾渭分明的老路,做到了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对话和交流中不断地加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主题可以宽泛亦或精细,在“求异思维”中获得自己教育教学的主题和灵感。

3总结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2

(一)与中学英语的课程改革相适应

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模式引入我国之后,国家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提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合作学习的应用和发展。在有关中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合作精神,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和过程,着重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传统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及学习能力

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过分看中了英语语法知识的传授,从而轻视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机会。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素质及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发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

面对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挑战,英语教学开始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而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直接的体验英语的情景交流,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发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中学英语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合作技能的发挥对整个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技能囊括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对自己或是他人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和辩驳意见的能力、对观点的总结概括能力等等。首先,在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英语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教会学生倾听。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在听的过程当中,找出自己所认同的观点,辨识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再次,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指明学生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以及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合作技能。

(二)加强教师的合理监控

在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所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更是其中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在英语合作学习当中进行适时地指导、有针对性的监控和协调,以保证学生英语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首先,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在整个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小错误,譬如语法词汇的使用错误、句式成分不明、表达不通顺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要留心观察各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和指导,将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引入正轨。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进行过程中,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小组组织结构以及学习材料准备不充分,经常会发生“冷场”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英语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讨论,指导学生合作技能的发挥。第三,教师要协调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的发生。在合作学习时,不管是因为分工不合理或是意见不合造成的小组内部冲突,还是因为不同小组观念差异造成的小组之间的冲突,教师都必须及时的指导和介入,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减少误会,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维护整个班级的团结以及整个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3

1.1理论支持

Dewey(1991)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有别于简单地吸取反馈信息或零星地回顾,是对问题所作的整体处理,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其深层意义体现两个指向:一是指向专业行为;二是指向自我。

1.2研究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都是安徽东至县的中学英语教师。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5份,有效问卷92份。本次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第一为问卷名称;第二为调查问卷的指导语;第三为教师基本人口资料;第四部分又分三个方面,一是两个维度的英语教师专业现状;二是四个维度的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特征;三是通过五个问题来收集被试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建议。采用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可多选。第四部分前两个方面采用5级记分法,即“非常符合”、“符合”、“不确定”、“不符合”和“很不符合”,分别记5、4、3、2、1分。

1.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3.1被试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在调查“专业知识”维度上,被试面对“对任教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和重要性的评价”问题时,98%的人认为“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沟通很重要”符合自身实际。在回答“对专业发展的自我思考和规划”问题时,98%的人回答“考虑过,但因不知怎样运用反思工具,到目前为止,还是穿老鞋”符合自身心态,只有32.8%的人回答“认真思考过,并有自己的发展规划,想成为反思性教师”。在调查“教学技能”维度上,被试在回答“知识传授的方式”时,对于“将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特定学习内容的准确传授”四个选项,94.7%的人都强调符合自身教学实际。在回答“教学技能形成及其重要性评价”问题时,96.1%以上的人选择“产生于教学实践中,要多思考、多反思、多总结”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两项内容,符合教学技能形成的过程。在面对“教育教学能力与反思性教师的关系”时,85.2%以上的教师都认为给定的三个选项都符合当前的英语教师实际。

1.3.2关于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特征的调查情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可见,91.5%的教师认为自信、永不自满、精益求精是具有反思意识教师的重要心理品质。关于反思思维品质,83.6%的教师认为“反思性教师的教学思维具有多元性,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符合实际。在面对反思技术特征问题时,84%以上的人赞同“经常写日记,记录自己教学中的体会”的做法;81%的老师认为“常常采用归因法分析学生学业成败以及教学效果的高低,反思成败和高低的原因,改进教法,提高效能”符合实际;91%的老师认为“经常参与教研组内或校际间的说课评课活动,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的提高”符合现实。关于反思内容特征,96%的人赞同“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材施教,促全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92%的人认为“不仅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反思,适时调整教法和学法,及时解决教学问题”符合现实英语教学方式;94%的人认为“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图书、录音、录像、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以及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等也是有益的课程资源”符合现实;92.3%的人认为“教师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是平等的合作者”体现着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2关于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特征内涵的思考

2.1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心理特征

一是自信心理。自信是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心理品质。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负责人库姆斯(ArthurW.Combs)认为,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所持有的信念。信念是自信的元动力,一个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对他的专业知识、教学对象以及他自身的教学技能等等一系列要素都充满着自信,这种自信往往会转化为自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不断推动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且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二是永不自满心理具有反思特质的英语教师不满足于现状,以永不自满的学习者的形象给学生树立榜样,永不自满的心理品质激励着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过程不断反思。三是精益求精心理。精益求精就是追求好中更好,理想中更理想。只有具有这种品质的教师会不断追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更理想状态,也只有具有这种品质的教师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要求能够做到严而有度,对自身教养的提升永无止境。

2.2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思维特征

一是多元性思维。反思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既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又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既重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又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在焦点、热点和难点的环节上,既愿意聆听学生的不同解释、讨论和辩论,又重视激发学生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二是整体性思维。反思性教师不仅关注学生英语学业成绩,而且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用整体性思维方式评价学生。三是过程性思维。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复杂过程。反思课堂教学,就是探究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积极和消极的多个方面,并对消极方面提出修正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2.3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技术特征

一是写日记法。写日记,指教师对自己每天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的记录。二是归因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业好坏、每天学习情况、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反思和分析造成的原因,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进行归因分析,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三是说课评课法。说课,以课堂教学情境为预设,以教育理论为支点,以教学活动为突破口,以解决重难点为切入点,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设计或已经上完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2.4反思性中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内容特征

一是关于教学观念的反思。反思性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适应新挑战的教学理念。二是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英语教师的传道解惑,传的是学习语言之道和语言交际运用之道,解的是语言重难点之或。实现这样一种目标,必须选取一种适合目标达成的路径,这种路径就是理想的语言教学方式。三是关于学习方式的反思。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引领学生去寻找一条适合现代语言学习的道路,传统有益的学习方式要传承下来,不能全盘抛弃,并将之与现代的相结合、相渗透,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语言学习才可持续发展。四是关于课程资源的反思英语教师要摒弃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的观念,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课程的编制,合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五是关于师生关系的反思教师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要走近学生,更要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就会养成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结束语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4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是教学目的之所在。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使用所掌握的英语口语能力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上,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英语口语的锻炼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一单元时,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画一幅全家福。课堂期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演练如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来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全家福收集起来,放进盒中,由某个学生上台抽出一张全家福用课本中的句式来询问该全家福的一些基本问题,学生的口语能力便在任务训练中得到锻炼。

二、创新教学方法,开拓学习渠道

传统中学口语教学的方式是跟着老师朗读后再一遍遍自己练习,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但却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重复练习的枯燥性和个人练习缺少正确口语的对照。因此,对教学方式做出适当创新是必要和必然的。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可以使英语口语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开拓新的学习渠道又能使学生保持新鲜的学习劲头,这对提升口语水平有很大助力。例如,在传统模仿原文磁带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高低来选择模仿新的内容,如脱口秀、演讲、新闻等。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空余时间推荐并播放经典电影,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国家的人是如何用英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并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等,以便学生对地道的英语有一个大致印象。另外,学习模仿电影中的台词并尝试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是一项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表演中练习口语。

三、重视口语基础,强调语音语调

当前中学英语对语音、语调这类口语基础并不是特别关注。而学好英语口语,就必须拥有正确、标准的发音能力。学习英语发音离不开对音标的研究,只有熟悉了解音标的各项规则后,才算迈出口语学习的第一步。如果发音脱离音标的指导,那么再流利的口语也达不到自由交流的目的。学会正确发音后,如何把握语句情感变化、熟练使用语调又是一项难题,自然的语调能为口语增色不少,相反毫无语调变化、平平淡淡的口语会令听者感到别扭。故中学英语口语学习中要强调语音语调,打下扎实的英语口语基础。例如,在每学期开始,对学生国际音标掌握情况做出调查或测试,了解学生的口语基础,并利用一节课来复习强化音标,对发音难度较大、易混淆的音详细讲解,为本学期的口语练习做准备。课后,可以通过组建互助小组的方式互相矫正口语发音中的误区,互相监督发音练习。另外,在平时课堂发言、朗读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调,要求学生根据语义情感变化有节奏地进行口语交流。

四、鼓励积极发言,话题“有话可说”

在课堂上鼓励发言,用英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直是英语课注重的部分。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口语的熟练度,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让教师及时发现、指出其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促进其改正。而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一个前提,就是让他们“有话可说”,这关键在于选择的话题是否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才会使他们有发言的冲动和交流思想的兴趣。例如,兴趣爱好、明星、电视剧、流行歌曲等一般是中学生关注的话题,用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后,可采取小组比赛、个人加分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他们在表达中建立说口语的自信,逐渐提高口语能力。

五、结束语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5

毫无疑问,文学圈是核心概念。根据丹尼尔的描述,笔者以为其所说的“一小群”与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小组类似,一个小组的成员即可成为这一小群学生(当然也可以是课后自由组合),“读一本书”保证了这一小群学生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深度研讨”“,圈”即“群体”,是学习的主体体现。课外阅读是文学圈在本研究中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情形来看,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能力提升更多地发生在学生课后的英语意识与英语交流上。但第二语言的学习又决定了学生不大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情境,而文学圈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情境。这样,将文学圈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前者促进后者的情境,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亦为实践奠定基础。

二、精设步骤,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途径

有了上述的理论基础,具体到实践中,文学圈又应当如何应用呢?笔者通过研究,寻找到了重要步骤。一是基于共同爱好,共选一本书,共建一个组。在学生进入初一时,笔者就注意帮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基于文学圈的思想,笔者推荐学生以《悦读联播》作为阅读材料,并根据自己的朋友圈去初步形成阅读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建立的阅读圈中成员的英语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让阅读圈成为文学圈。这样,通过一本大家都愿意阅读(这一点很重要)的书,将文学圈形成。二是围绕一个话题,从文学解读的角度深入阅读。笔者以为文学圈是离不开对文学的研读的,尽管初一学生能力有限,但这样的要求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意识。从英语行文特点的角度去阅读,去理解,然后在文学圈内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不只是浅显的“读”的层次,更能抵达理解、运用的层次。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学生理解后再交流再应用,因为语言有一个特点,即其有可能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三是教师适度介入。课外阅读从时间角度来看,发生在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之外,但其与课内学习应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基于这一考虑,笔者在学生的文学圈当中发挥着指导的作用,尤其是《悦读联播》中概括出来的二十多个话题与中学英语学习有不少一致的地方,那么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泛读、精读,并且由教师适当点拨与提醒,就能有效地为课内学习提供前置性铺垫或后置性重复。总体来说,只要保障了以上三个步骤的衔接与完整,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从而使得文学圈能够成为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有益途径。

三、反馈评价,是文学圈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应用的保障

还有一点必须着重强调,那就是对文学圈在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时的反馈与评价。事实证明,完全自由的课外阅读,作用是不大的,至少指向性是不强的。要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文学圈方式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对其提供反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式的指导。以《悦读联播》为例,其图文并茂,而初一学生的注意力还不那么容易集中,因此学生在“圈”中阅读并交流的时候,往往重点难以一致,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阅读提供指导,告诉他们重点是什么(一般是英语语句及其蕴含的英语表达习惯),图片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形成表象、增强记忆)。根据笔者的经验,这样的指导持续一个月左右,就能让学生形成习惯。二是阅读内容的指导。由于是课外阅读,学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指导,如任由学生自由阅读,学生有可能形成的是一个机械学习的过程。而如果教师能够在研读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给学生在阅读内容上形成一个方向上的指导,则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比如说读《悦读联播》时,每一个主题的指明,及其与课内学习可能的联系点等。

四、结语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高考阅读和完形填空中对学生文化礼仪的考察越来越看重,但是与之相悖的是时下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语言教学上,对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致使学生离开了课堂就几乎不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缓。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传授的绝大部分是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应重点挖掘教材内涵,以“本”为本向外拓展、渗透。比如,在学习《Thatmustbearecord!》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中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和英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项目,让学生们找出两者分别在哪些方面的记录比较多,从而归纳出中国人和英国人在钟爱的挑战项目上有什么区别。而在学习《HealthyCare》的时候可以着重介绍一些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人们平常的娱乐活动等等,同时学习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thediet等比较常用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为他们制定健康计划。同时,英语文化的渗透也应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入手,这样不仅能扩充他们的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强调课堂互动,提高听说能力

现在的学生普遍听说能力比较弱,近几年高考中英语听力的比重也逐渐加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也要逐渐加强。语言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用英语授课,用英语与学生进行问答,实现英语互动。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或者是知识掌握不牢、发音不标准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碍,不敢开口说英语。这时教师应当针对这种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利用组织小组讨论、同桌对话等方式,把学生个体放到群体中去进行英语说话练习,借助群体的力量来带动其说英语,在融洽的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意识,在聆听他人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或是早自习时间,教师都应该进行准确的带读或听光盘录音,让学生模仿发音、反复练习,以达到语音纯正之效;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教学挂图或自制的卡片作为对话练习的提示,让学生“看图说话”,逐渐脱离“认字说话”,达到口脑同步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

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是远远不够,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是补充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英语教师要经常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营造英语氛围,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实现其英语交际能力的内化。以下主要介绍三种可行性较强的活动:

(一)课前演讲

教师在新的单元开始前给学生个人布置任务,让他们课后通过看书、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准备一个3分钟以内的演讲,用以锻炼他们的整理和表达能力。所演讲的话题是与本单元所学知识相关的外国文化,如《GreenWorld》可布置的话题就有各国的环境污染情况、环境治理措施、各国的珍稀动植物,等等。在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是学生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角色扮演

任何语言的使用都离不开语境,只有当人处于某种场景之中,交流才会发生。而在交流时,不仅要求言语合乎语法、还要根据谈话的对象、场合有所变通,表情和肢体反应也要恰如其分,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教师主要还是以参与为重,标准可稍微放宽,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编写对话,并与同桌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重点在于鼓励学生更多地去创造、去使用,能够在具体角色之和情境之中体验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7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利的动机。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产生排斥心理,尤其是在农村。农村信息技术不发达,学生很难接触到城市学生很容易接触到的那些英语节目、英语电影、英语动画片之类的信息。这让学生很难感受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学生,包括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都会表现出对跨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从跨文化的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英语中会有Youarealuckydog.Heworkedlikeadog.而汉语中‘狗’一词一般用于贬义”,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且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如果教师能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大量跨文化知识,必然会激发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语言使用规则,学生不易理解。农村学生更倾向于将语法规则看做是语言运算公式,只会套用,出现例外就无法接受。而对此,农村英语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特殊记忆,不知道怎样解释。对于很多中式表达的不恰当和语用失误的解释更是难中之难。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知识加以解释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从跨文化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与美国人打招呼时说:“Haveyouhadlunch?”是不合适的,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再如,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那么学生可能就觉得与英国人见面打招呼就应该说:“It’srainingtoday,isn’tit?”而实际上,英国人在谈论天气时,总是包含人们对天气的评论。所以,打招呼时说“:It’srainingterri-blyhardtoday,isn’tit?”更为合适。这些例子,从语法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必须结合跨文化交际知识来解释,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途径

成功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正确的教学目的出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从跨文化传递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转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农村英语教师明确语法教学虽然重要,但它也只是为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打基础。只有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教学活动,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并以此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英语素质教育。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功能的缺失

(一)课堂教学

现在的农村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仍习惯将语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没有把外语的教学,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传递。从教学目标来看,记忆语法规则,记忆固定用法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讲授方法来看,都是教师主讲的倾倒式传授,学生只能是记笔记和背诵;从课堂练习的形式来看,都是仿照课本内容做固定模式的对话练习,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学生仍然是依靠记忆在对话,而不是考虑交际语境在对话,书面练习几乎都是练习册讲解,完全没有交际的训练。在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只能将语言看做一系列的符号,不能将学到的语言与交际联系起来。课堂的对话教学内容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呆板的,学生只会做对话,但不会交际。在现实中,虽然学过几年英语,但学生该说英语的时候却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学生背诵的课文只像背台词,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体现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学习到有关英美文化的知识和跨文化知识,这种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课堂几乎是他们接触英语的最佳场所。因此,充分利用课堂传递跨文化知识,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搜集相关文化信息,融入课堂讲解。抛弃逐字逐句翻译的讲课模式,给学生呈现语境教学和启发式交际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的使用。教师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对话中的角色在该语境下应当说什么,应当怎样交际,这样的交际与中国文化中的交际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学习的是如何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而不是站在语境之外观看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则。

(二)课后作业

农村中学英语作业基本上是背单词、课文和做练习册,没有给学生提供练习语言的机会,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交际,所以练习语言的最佳方式必然也是模拟交际,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一定需要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因此,英语课的作业,不应当只局限于死记硬背的记忆和类似文字游戏的语法练习册。应当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语言的交际和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自主学习与积累。虽然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料较城市学生少,但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选题的口语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给予点评,这样的开放式作业,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体会到文化的差异,体验到语言的实用性。这对农村的中学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当尽量为教师提供读书、上网、交流及培训的条件和机会,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钻研如何将英语课堂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不断提升。

(三)考核方式

从农村中学英语的考核方式来看,题目过多地关注了语法规则的考查,对文化和交际的考查几乎没有,英语的考核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目标,没有安排在考核范围内的知识,学生不会重视。因此,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必须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考核内容之一,这样教师才会重视,学生才会重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口语考试和书面考试,在口语考试中,可以设定若干选题,由学生抽签选择。让学生在某设定语境下分别进行与教师会话和学生之间自编对话,以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否顺利。与教师对话考查学生的随机交际能力,学生之间的自编对话考查学生对该语境的理解及在该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在书面考试中,可以给出不完整的对话让学生在多个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填空,也可以给出交际对话,让学改错或加以评论等。在考试中增加这类考查内容,一定会提高学生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正学习英语的目的,改进学习英语的方法。

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教学改革必定是从教师做起。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的调整,亦或是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对农村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必须先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实现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前提。只有教师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文化敏感性,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文化信息,捕捉文化差异,合理设置交际语境和场景,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丰富教师的跨文化知识

教师的跨文化知识的储备是课堂跨文化知识讲解的基础保障。因此,农村中学应当尽力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的重大问题,创造条件让教师有充足的资料可以查阅。作为英语教师,跨文化知识的积累是无条件的。教师自身应当积极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如定期到市区的书店购买图书,经常利用手机、互联网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等。多看英文原声电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英文电影体现英语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看英文电影时,只有时刻保持着对异文化的敏感,才能够及时抓住文化差异的讯息。要不断地针对捕捉到的文化差异进行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理解。经过长期的积累,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跨文化知识储备越多,对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跨文化信号越敏感,越能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发挥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和发挥实现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功能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断针对教学现状作出相应调整。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抓住教材中的跨文化信息,教师能够准确掌握何时应当展开,何时可以安排学生活动以及怎样安排学生活动。教师的熏陶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师对异国语言的差异与美的展现,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农村英语教师来说,应当多找机会参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多与城市中学英语教师以及外教交流。多读书、多看英语电影、英语节目,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从电影中、文艺作品中体会不同的文化、体会语言的使用。多参加英语角活动,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运用英语口语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中学英语论文范文8

在1922年以前,由于各个差会自行其事,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从总体上而言,教会中学普遍比较重视英语教育,但是由于学校类型不同,教会英语教育方式呈多样化的趋势。教会中学分成六种:高初两级的中学;高初两级的中学,设有商科和师范科;教会大学附中;英华式中学;职业中学,如师范、农业等;初级中学并附设学校。其中,“英华式”的学校仍然实行中学、西学分班教学,英文程度很高,如福州鹤岭英华中学、苏州桃坞中学、上海中西女中等等;两级中学普通科英语教学较为规范;高初两级中学,设有商科、师范科以及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则侧重英语的实用性;教会大学附属中学在英语教学方面更多地受到大学英语教学和外国新式英语教学的影响;有的教会较保守,不太重视英语教学,导致教学水平不够高,如江阴励实中学的英语水准就落后苏州晏成中学两个年级。不同类型的教会中学英语教育重视程度、师资、教材、教学方法是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会中学的英语教育发展。从1922年非基督教运动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加强了对教会中学的管理,教会中学逐步与公立学校接轨,被纳入国民政府的教育体系之中,成为其重要的补充。1922年北京政府学制的颁布对教会中学影响很大,各校纷纷依制由四年一贯制改为三三两级中学,同时实行学分制,英语课学分虽略高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规定。由于不断受到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冲击,1927年以后,各教会中学纷纷向国民政府立案,英语课教学时数、课程大纲与公立学校进一步趋同,此外教会中学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会考,教会中学的中国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苏州的萃英中学,1924年与新学制接轨,设立初高两级中学。1924年实行新学制后,课程设置有较大的调整。初中部实行学分制,3学年共180个学分,主要科目为国文科为48个学分,每周9学时;英文科和数学科各为30个学分,每周5学时;宗教科2个学分;历史地理科各为2个学分;自然科6个学分,其他如体育、艺术、社会等科目的学分就更少了。与1923年6月全国教育会联合刊布的《初级中学课程标准》比较,总学分及数学、自然等学分与之完全相同,国文增加了16个学分,历史、地理有所增加,外语、艺术有所减少。萃英中学的高中部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必修科主要科目有国文科,30个学分,每周6学时;英文科36个学分,每周7学时;博物理科22个学分,每周4—5学时;其他如宗教科2个学分,每周2学时;地理科、历史科各6个学分;社会科有8个学分。与全国教育联合会刊行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相比较,高中部的课程有一定差异,国文、自然基本类似,但英文科的分量明显加大,教会中学课程呈商业化、世俗化的趋势。部分教会中学因仍保留英语教学特色,其英语教学水平仍然高于普通中学,富家子弟为学好外语而考入或转入教会中学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二、英语教材呈多样化、本土化的趋势

优秀的英语教材应该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征。而早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材多数采用英美国内使用的原汁原味的教材,适合于英语为母语学生的学习,但是对于处于异质文化的中国学生而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语境就显得较为困难。课文中的语言内容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相脱节,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的语言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了使教材更具有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个别教会中学试图编写了一些具有本土化倾向、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简易教材,从而改变以原版教材为主的单一局面,努力地使得教会中学的英语教科书朝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这一趋势在进入民国之后,随着中国人自编英语教科书出现而日趋明显。1936年华北基督教教育协会曾对华北地区的40所教会中学的教学用书进行了调查,英语教材为外国原版书为23%,中国人自编的占52%,外国人编写在中国出版的占25%。1928年湖北省武昌文华中学初中的英文教材为:《英文活用读本》、《开明读本》、《英文津逮》、《英论说文范初级》,高中的英文本科为《英文作文》、《英论说文范二级》、《精选英文短文小说三集》、《近代戏剧》。其中林语堂的《开明英语读本》和格雷比(Graybill)编写、伊文思馆出版的《英文津逮》为最受欢迎教学的两种教材。从1922年到1927年期间,我国出现了一些编写英语教材的专家林语堂、张士一、周越然等。其中以林语堂编写的《开明英文读本》最具有影响力,该教材在1927年出版共3册,总计2356个单词,其主要特点为:从口语入手,重视语音训练和习惯表达方式,全书使用国际音标;语法训练着重抓关键问题,着重比较;课文生动、活泼,重视兴趣;重视词汇、句型的重现。读本由外国文学故事、学生生活会话和习惯性词语与句式的系统练习三部分组成,内容丰富,并由丰子恺绘制精美插图。这套教材出版后深受欢迎,纷纷为全国各地的中学采用,曾陆续发行20多年,取代了原来畅销的周越然《英语模范读本》成为与《英文津逮》并列的主要英文教材。另一套较有影响的教材为1919年出版的《英文津逮》,共3册,总计1299单词,是当时天津北洋大学堂的一位老牧师格雷比专为中国学生编写的综合教材。其特点:采用直接法,重视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而以语法为主要线索;课文、语法、练习综合编排。课文分讲读课、语言课;主要练习以课文形式出现,占30%—50%,方式多样;突出重点和难点,有教师参考书。著名英语文学研究专家杨周翰在《我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学的经历》对这套书进行了评价:“是一套由浅入深的教材,可以打好英语的基础”。

三、推广直接法以及阅读法

晚清时期教会中学大多采用语法翻译法,一种以书面课文为基础、系统介绍语法和词汇的方法。该法主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字阅读课文,分析语法结构,分析词汇的意义;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练习这些结构和词汇,并完成书面作业。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基础和词汇量,但是不会灵活地运用语言,造成英语学习中耗时低效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教会中学率先尝试用直接法来教授英语。直接法最初是由岭南学校英语教授在1905年中国教育年会上发表《教授一年级学生英语》一文中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认为初学英语的学生词汇量有限,要通过实物直观法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例如,学习英语单词hand,就可以联想到人体各部分的名词:arm,shoulder,foot,leg,eye,ear,face,nose,mouth,head等;学习到bike这个单词,又联想到交通类的名词bus,car,taxi,train,plane,ship,boat等等,这样举一反三。在教授单词的同时,还加以情节以加深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印象。如“我正在捡到一本书”(Iampickingupabook),教师一边说出这个句子,一边表演捡书的动作。然后把这本书扔在地上,让学生来捡,然后说“youarepickingupabook”,有了这样句型后,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可以不停地变化以便学生掌握句型。一些教会中学在推广直接法的同时,还强调在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重视拼写和音标的教学。当时岭南大学附中的教师批评了当时英语教育中因先教字母,后教音标而造成了字母的名称和声音不一致使得学生无法把音标和字母音对应起来的误区,鼓励学生在初期就要学习国际音标。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习得的能力,他们提倡用直接法进行英语教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注重口语练习。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得到听、说的机会。老师从简单的课堂指令如“张开嘴巴!打开门!打开窗!翻开书本!他们一边听一边做动作。然后,他们逐个地练习。把提问词What、Who、Where、How、Then大量地使用在口语的练习中。阅读为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岭南大学附中重视阅读法,主张用多种方法来使用阅读材料。如教师大声地朗读,然后叫全班同学齐声朗读。他用图片来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并表演出来,很少用中文来解释。再朗读这个故事,并要求学生在几天后会背诵。或者给学生一个故事,要求他们默读,读完后要学生举手,老师记录最快和最慢者的速度。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重读,各自找出困难之处,教师逐一加以解释。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自愿而快乐地去阅读以便及早地培养自由阅读的习惯。岭南大学附中采取了在教室里放一个书架或书桌,摆设不同的书本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有时老师可以介绍一、两本书,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而不是强制他们阅读的方式。教师通常罗列题材不同的书籍,包括:儿童书本、神话、冒险故事、传记、旅游书、科普读物、儿童杂志等等。这些书语言简单,学生不用查单词就可以读懂,内容也符合初中生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能快乐地进行英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隐含对西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文学熏陶对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教会学校鼓励中国学生读英文文学是他们推行文化渗透的手段之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