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浅论(5篇)

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浅论(5篇)

第一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边想边练,“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形成“乐”学。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

1、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1、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第二篇: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体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发展需求的现象。”它为学校体育工作绘制了改革的蓝图。那么,学校体育工作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体育老师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及技术水平。近年来,许多新的边缘性知识不断出现,体育理论和训练方法也不断更新,因此,体育老师应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体育老师还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献身教育事业无上光荣的思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教师是学生最信任的朋友,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品质,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教育不但要为社会培养建设者,还要培养创新者。因此,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建立在健康的个性基础上。个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在教育训练和个人社会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摆脱理性思维的束缚,自由地去思去想。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及条条框框。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双手胸前传球是最为基础的传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先等学生充分掌握技术动作后,再在传球的路线上设置障碍,让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将球传到队员手中,从而引出传击地反弹球、侧传球、背后传球的教学内容。第二,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好奇心人皆有之,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开端。兴趣和爱好可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性是成功的条件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对球类、技巧等项目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高难动作的欲望及时向学生说明要完成这些动作,必须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以调动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难险阻,沿着陡峭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语)遇到困难、失败就退缩,就没有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培养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体育运动是向人的生理、心理极限发起的挑战,人们在挑战中体验着劳累和失败的辛酸、成功和胜利的喜悦,身体在磨炼中强壮,意志在磨炼中更加顽强。如在训练中通过增加练习的强度和难度来培养学生的毅力,难度越大,学生完成动作后的成功感就越强,其向更大难度挑战的决心就越大。第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沿着别人走过的路走、人云亦云、事事处处循规蹈矩、没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是没有创新的,也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前,运动员们采用多是俯卧式跳高技术,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顶着来自各界的压力,大胆地采用崭新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取得了该届的冠军。如今这一技术已被普遍采用。由此可见,大胆地探索未知事物和领域,大胆地运用新技术,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第五,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广博知识基础上的。古人云:学愈博则思远。所掌握的知识越多(知识应包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产生的联想就越多,创新的机会就越大。体育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通过体育训练无疑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体育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现行的体育教材,必修教材偏多,选修教材偏少,它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探索和完善一套能适应新形势的体育教材,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上来,是体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因此,增加选修内容,适当减少必修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够参加适宜本身的终身体育为目标,以社会较为流行的娱乐性体育作为体育课的主要内容,将是体育教材的改革方向。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体育老师对此进行革新,提出了“快乐体育”、“游戏体育”、“音乐教育”等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但不论以什么形式进行改革,都应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为前提。

四、将思想品德教育融于教学之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以育人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体育教学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高尚思想品质的人才。但在我们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只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和体育技术的学习,轻视对学生思想品质培养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只重视体育达标率、校运动队的比赛成绩以及考取高一级运动学校的人数等。教师为了出成绩,就一切围着训练转,忽视了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既育体又育心,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机制,将教学过程作为主要的育人途径,根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规律及特点,加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意志品质教育以及美育教育,改变过去枯燥生硬的说教,使德育的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

总之,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只有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搞好教研教改工作,在教学中,把育人、育体、育心有机地结合起,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想品德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第三篇:评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品德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

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

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第四篇: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而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体育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体育教学健康发展,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1.1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其以体育升学考试为目的,以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据,忽视体育教学工作,忽视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爱好和创造才能。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多数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旨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就成为必然。

3.1.2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体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将人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把那些外在的获得的东西内化于人的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体质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学科教育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与教育的德、智、美、劳等方面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2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3.2.1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中学体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要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状态,形成双向互动,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形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2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课程设置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由于不同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任务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应有所侧重,学校体育要采用多层次、多形式、多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因此,优化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突破原有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课程形式,吸收、引进具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形式,扭转体育教学“大而杂”与偏面地追求传播知识数量的局面,让学生选择一、二种感兴趣的项目系统地学习,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有助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体育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素质,是体育教学的真髓。

3.2.3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的调和,突出应用性在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的导向下,中学体育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身心素质健康发展,造就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作为始终不渝的宗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区分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不能直接将职业体育的教学程序移植到学生身上。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既定的锻炼方法且具有欣赏能力的全面人才”,重视运动技术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知识指导和锻炼身体,学会在脑力疲劳时应用已有知识平衡自身,学会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调节身心,这是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境界。

四、结论与建议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教育,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对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注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体育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体育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体育教学手段,开发学生良好的素质,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指导学生健身奠定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体育科学研究,2006,(4)

[2]韦谦.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科技,2005,(1)

[3]方永军.中学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5,(10)

第五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大进步,其追求的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都得到发展,使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治学生的情绪,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素质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休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牛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列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参考文献:

[1]刘波.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最优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赖天德.试论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