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论文

关怀理论下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论文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某辖区2013—2014年“初级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共5期)的第1、第3期学员为对照组(62名);第2、第4期学员为观察组(60名)。学员均为各养老机构在职、但未接受过规范培训、无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员工。对照组:男6名,女56名,平均年龄39.8岁,文化程度:小学41名,初中20名,高中1名;观察组:男7名,女53名,平均年龄40.2岁,文化程度:小学39名,初中21名。两组学员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以《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为依据,采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初级)》,按养老护理员职业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质目标作为培训内容,其中基础知识内容为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老年人护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总共180学时。

1.2.2培训方法

以集中教学和自学相结合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理论集中授课,技能操作以“讲解—示教—练习”模式教学,教学中强调体现“人文关怀”,操作示教时示范如何向老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同意;询问老人感觉感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Watson关怀理论,适时融入各个关怀要素于课程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强调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照护理念结合,注重个体的身心社会之协调,人类需求及被关怀的满足;重视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特长和自我照顾能力;理解人文关怀除体现在对服务对象的照顾,还应延伸到养老护理员的层面的含义等。两组学员的授课时间、培训导师相同。研究结束后对照组学员通过补偿教育来进行弥补。

1.2.3Watson关怀理论融入教学的思路及运用

1.2.3.1注意细节营造关怀氛围

培训期间,导师以Watson关怀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对学员的职业选择表示肯定和尊敬,真诚赞赏他们来参加培训的求知精神,及时表扬和肯定学员的认真学习态度和他们已有的工作经验;授课方式、时间安排上尽量多考虑学员的实际情况、接受程度,适时进行调整,让学员体会到人性关怀的氛围,改变平常强调的“人文关怀”多针对服务对象而忽略工作人员的现象。

1.2.3.2化繁为简讲解Watson关怀理论

考虑学员文化程度不高,平时缺少读书学习的习惯和机会,但正处中青年阶段,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体会等特点,采用与生活事例、自身体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Watson关怀理论,让学员能够更好的理解理论内容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义所在。

1.2.3.3案例分析学会知识运用

学员均有照护工作经历,以学员实际工作遇到的真实案例为导引,运用Watson关怀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共享解决方法。“教—学”互动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实际工作中。

1.2.3.4照护示范体现科学方法和人文关怀

模拟照护技能示范时,让不同学员扮演“老人”,导师针对不同身体状态、不同个性特点的“老人”采取不同沟通技巧和照护方式,照顾“老人”的感受,体现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避免机械的形式化的交流,以言传身教影响和引导学员的人性关怀理念和行为。

1.2.4评价工具及方法

1.2.4.1养老护理员职业认知问卷

两组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考虑学员文化程度偏低,问卷尽量简单并能反应主要问题。项目包括(1)服侍人,地位低;(2)无专业技术可言,没前途;(3)工作辛苦,待遇低;(4)助人利己,有意义的工作。学员在认可的项目后面打钩。在征得学员同意且解释调查目的、告知匿名自行答题后,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并由调查员对问卷进行检查确认有效。两组学员在培训后均全部参加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2.4.2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

培训结束时,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两组学员批卷、考核老师相同。(1)理论考试:两组学员采用同一试卷,闭卷笔试。(2)技能操作考核:仿真模拟操作,统一评分标准,其中人性关怀项目分值占20%:包括操作前与老人解释取得同意;操作中注意老人的舒适和隐私;操作时和老人沟通良好、照顾老人感受和反应;有礼貌、语气和善、动作轻稳等4项,每项均为5分。

1.2.5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学员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中人性关怀项目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学员对养老护理员职业认知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设定α=0.05。

2结果

2.1两组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员对养老护理员职业持认同和乐观态度,较少人认为是“服侍人,地位低”、“无专业技术可言,没前途”;多数人认为是“助人利己,有意义的工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学员均认为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辛苦而待遇低。

2.2两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及人文关怀项目得分比较

理论知识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技能操作成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在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项目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服务模式也从“温饱服务型”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这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生活护理,还应注重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沟通与倾听的技巧等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才能满足高质量的身心整体照护的要求和特点。而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三低”(素质低、工资低、地位低)现象,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养老护理员自身缺乏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低。本研究以传递人性关怀的照护理念为切入点,在培训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知识、技能同时,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与人文照护理念结合的人文素质,提高职业认知、认同和价值感,在实际工作中给老人提供人性化的照护,让老人接受照护时感到身心平衡、有尊严和安全感、信任感,真正体现人性关怀的高质量照护,而非机械化程序化的操作过程。

3.1Watson关怀理论融入培训中可影响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知、认同感和价值感

通过对养老护理员职业认知调查,发现观察组在“服侍人且地位低”、“无专业技术可言、没前途”和“助人利己、有意义的工作”3项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Watson关怀理论融入培训中可影响学员的职业认知、认同感和价值感。

3.1.1理论与人文照护实践结合解读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以改变学员的职业认知

将Watson关怀理论的各个要素,合理结合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如以“人文利他主义价值体系”、“信心和希望的灌输”等要素,结合当前“老龄化社会以及养老需求”的现状,国家不断出台的体现养老护理职业规范、社会地位和价值的相关政策(如目前的职业资格培训考核,要求持证上岗)等,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Watson关怀理论,学员正确认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定位、前景和价值所在,以及待遇、人员配备、工作负荷等会逐步完善的“希望”,以此帮助学员改变职业认知和树立“乐业敬业爱岗”态度,即养老护理员是有一定专业性、技术性,并被社会广泛需求的有意义的高尚职业。

3.1.2提高工作实务能力以提升职业认同和价值感

总结学员分享的真实案例和工作难题,主要有老人脾气大、多疑、不信任或者不配合养老护理员、甚至无端指责、缺乏家属关心或因身体状况导致的悲观无奈等,运用Watson关怀理论中的“鼓励正、负情感的表达,帮助与信赖关系的发展,信心和希望的灌输”等要素,培养养老护理员真诚的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和利他精神等,更好地理解和包容老人,以使沟通合作更为顺利有效;学习“提供精神心理与社会文化的支持性环境”,提醒照护者要理解和接纳老人不同的个人信仰、文化习俗和心理需求,尽可能创造条件体现“生理—心理—社会”统一的整体护理;以“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为指导,充分发挥基础学历较高,有一定的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老人优势,树立在老人群体中的榜样作用,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构建相互间的教与学氛围,促进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同时依托此次培训,让学员体会到护理技术的专业特点和专业价值,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学员的职业认同和价值感。

3.2Watson关怀理论融入培训中可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项目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1应用到实践的理论才更体现其活力和价值

学习人文关怀理论,目的是“印记在心中,活化在手中”。导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不同状态的老人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和照护方法,进行照护操作时要用人文关怀理念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避免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的解释沟通、表情言行。如面对失能、失智老人,他们的认知、行走、自主翻身、进食等能力的缺失,甚至不知道饥饱、大小便随身解、日夜颠倒等,养老护理员心中要有“人文利他主义价值体系”,“满足人的需要”等理念,就会自律自觉地给予人性化的照顾护理,更好地维护老人的尊严,使老人更加舒适。

3.2.2模拟情景互扮角色让学员感同身受

通过模拟不同的工作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体会到照护和被照护之间的需求、观点的差别,让学员在这种轻松的方式中,领悟到只有用心做事、兼顾老人身心的人性化的照护才是高质量的、让老人满意的照护。养老护理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研究将Watson关怀理论运用到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初步结果证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护理的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及人文关怀素质,但由于时间较短,样本量偏小,如何更加规范、系统、普及应用在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以及养老护理员到了实际工作岗位能否继续有效运用等,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李爱夏 曹蕾 陈燕 袁爱娣 单位: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