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职业素质提升思考

高职物流技能大赛职业素质提升思考

摘要:专业技能大赛是我国各高职院校展示学生能力,相互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平台。能在省级乃至部级专业技能大赛上获奖,既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认定,也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的肯定。在着眼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师生的参赛过程合理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和监管,才能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以至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能大赛;能力提升

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年来致力于组织与参与高职物流技能大赛的工作,参赛学生也多次获得了省级和部级的奖项。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生物流职业素养提升之间的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赛”和“教”的分离。为了获取比赛中的好名次,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指导老师会对参赛的几名同学进行单独的突击性的辅导,而教学的内容和备赛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这样“短平快”的备赛方式不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如何理清“赛”和“教”的关系,实现“赛”和“教”的长期共存及互利共赢,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要实现“赛教融合”,首先必须明确高职院校组织师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对专业师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对师生的参赛过程合理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和监管。具体的组织和实施优化对策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重视参赛队员的选拔和培养

每年的省赛选手选拔工作,都是赛前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也是最让老师们纠结的事情。如何在从接到比赛通知到规定的报名截止日期之间短短的时间内,选拔出合适的参赛选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学生的素质本身来说,首先能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应该具备几个基本的素质。一是具备良好的基本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选择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二是要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比赛的准备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去摸索学习。三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在压力巨大的竞赛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四是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因为物流专业的竞赛不仅需要脑力,同样需要体力。高强度的实操训练对队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五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比赛是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来完成的,这就要求队员间能够配合默契。同时,在四个人中最好有一个是有一定领导能力和号召力的领袖型学生,能够带动和组织其他队员的训练和比赛。六是要思维灵活,应变能力强。因为技能竞赛毕竟与平时的学习不同,在比赛现场很可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突发状况,需要参赛队员能够及时反应,思路开阔,从而沉着应变。从以上几项素质要求来看,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同时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问题。有些素质和能力在短期的选拔中是很难看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留心观察,有针对性地提前培养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并不时地鼓励他们,让这些有能力的学生对技能竞赛产生期待和兴趣。同时,在平时的专业课程中,融入竞赛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竞赛需求相适应。这样在比赛报名时,才会有人可选,有人能选。

2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备赛方案

目前江苏省及全国的物流技能大赛都是分为方案设计和方案实施两个赛段。这两个方面在比赛准备过程中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方案设计是实施的依据和前提,也是高职学生能力的短板。所以在备赛的前期,主要针对方案进行集中练习。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首先进行方案内容的单项训练,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搞清楚。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方案设计,掌握整个的结构和流程。在此基础上,发现各个学生的优势点。有的学生擅长画图,有的擅长计算,有的擅长制表。在之后的小组合作中,就要合理分工,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优化方案设计的时间。在训练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关键。学生在掌握了方案设计基本技能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做出的方案找不出问题和毛病。这时需要指导教师来挑毛病,指出学生做得错误或不够好的地方。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纠错,使得学生掌握方案设计的方法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在方案设计基本掌握之后,就要及时开始实施阶段的训练。因为实施阶段涉及到系统、设备的操作,人员的配合等等,需要反复的训练和调整才能达到顺畅和默契的程度。在掌握了基本的系统和设备操作方法后,后期的实操训练主要是练习队员间的配合。在练习中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优。同时,注意操作的规范性训练。因为如果规范性不够,即使很快完成,也会增加错误成本。在比赛前几天,要注意调整学生的心态,不能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在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的同时,可以采用模拟比赛、现场观摩、开动员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3建立有效的师生激励和后勤保障机制

除了以上所谈的学生选拔和具体训练组织,高职院校对于参赛学生和教师的保障激励机制也非常关键。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参加竞赛是会影响到平时的课程学习的。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在授课任务之余指导学生参赛会占用非常多的业余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科研,甚至牺牲照顾家庭的时间。所以院校和要想师生愿意参赛,主动参赛,必须有良好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比如,参赛学生除了可以停课训练,可以不必参加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或者可以替代学分,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对于毕业班的学生,如果占用了实习时间,在比赛后应帮助他们解决实习乃至就业单位问题。而对于指导教师,不管最终有没有获奖,应认定指导技能竞赛是教科研的一部分,予以一定奖励或补贴。就专业而言,应该建立起备赛的常态化机制。比如通过成立物流技能社团,早早选拔优秀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教师指导。同时通过已参加过比赛的同学的指导,形成传帮带的机制。在物流专业实训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的内容,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并掌握竞赛所需技能。如此才能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就指导老师而言,可以采用轮换制,由近两年有过参赛经验的老师作为领队或者技术指导,在教师之间也形成传帮带的机制。在共同组织参赛的过程中,通过高频率的交流研讨,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能有所提高,对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而要利用好比赛这一平台,把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开展得更好,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最终使得学生能带着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顺利走上物流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戴晓云.职业技能竞赛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意义与实践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5:89~90.

[2]罗尧成,朱孟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对参赛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35~39.

[3]丁帮俊.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属性视角[J].江苏高教,2015,05:143~145.

[4]葛新旗,周虹.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技能竞赛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105~109.

[5]赵海峰,郭燕.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人才素质培养的实效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7:132~134.

作者:朱溪亭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