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合作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合作研究

摘要:当下国家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而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绝佳途径,受到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制约,难以让学生真正为走向社会、走上岗位做好准备。如今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也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利用信息化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关键词:信息时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的意义

职业教育最大的目的便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时可以迅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者,就业率也是职业教育最为看重的指标[1]。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满足岗位需要,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职业教育内容就必须和企业全面接轨,这也是校企合作最大的意义。校企合作可以让校方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随时了解企业需求的变化,校方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侧重点,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岗位上有用武之地。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重点,同时通过实践,学生也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与总结,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对于合作的企业也大有帮助,企业通过自己的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走出校门就能成为合格的工作者。这些毕业生又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新鲜血液,帮助企业提升业绩,扩大规模。而发展的企业又能够提供更好的平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目前的校企合作的效果很难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这是由于传统的校企合作存在着诸多限制。首先是学校和企业两者的价值观不同,导致两方面在合作时产生难以调和的分歧。学校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具备职业能力,符合职业要求的优秀学生,但是不考虑企业的实际要求,不能提出能打动企业的条件。企业则是只注重眼前的效益,目光短浅,意识不到合作学校培养优秀毕业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在校企合作时缺乏积极性。这就使得两方在合作时不易达成一致,难以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另外目前的校企合作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较严重,学校只能在周边选择企业合作。目前中国各地区发展并不均衡,有些学校的附近可能没有大型企业可供选择,这就导致学校无法选择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企业进行合作。即使有了合适的合作企业,目前的校企合作有时也很难真正起到作用。这是因为目前企业的生产操作日益精细化,而大多数企业又没有为学生设置专有岗位,学生走上岗位接触的生产操作与所学的基础理论联系不大。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眼前的生产相结合,也就很难产生思考与提高。

3信息化时代校企合作的发展展望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也迎来了一个转变的契机,校企双方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新的合作模式,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首先可以建立一个学校企业的数据平台,不同于以往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所有学校以及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在这个平台上各个企业、学校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校方可以及时了解各个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了解一些学术上的知识。这样的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门槛,也会更好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2]。另外建立数据信息平台后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样就能摆脱目前地域因素的制约。企业的专家可以在线上为学生进行讲解,有效地解决了专家日程紧难以到学校授课的难题。另外企业也可以在线展示自己的生产线,让学生不用千里迢迢去实地参观,在课堂就能对实际生产形成概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进行联系。而且信息平台上实时的信息交流也方便学校就近找到最适合学生实践操作的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校企合作效率。除了平台的建立,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平日里的学习。学校利用目前完善的社交体系让学生们在课余可以互相讨论提高,有了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解惑。相关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对于学生的疑惑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解答,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加立体,理解更加透彻,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企业与社会的专业人才,学生在学校不能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才是职业教育的关键[3]。校企合作就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体验实际生产,为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但目前由于学校政策缺陷导致企业积极性不足,加上距离、岗位安排等实际因素的制约导致校企合作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也需要紧跟潮流,通过建立校企联合数据平台实现线上教学与参观,合理分配学生进行生产实践,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让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作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可.职业院校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职业,2017(10):35-36.

[2]邹宏,伊宏伟,王福娟.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综述[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1):31-33.

[3]王锦丽.高校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农机,2017,48(12):183+194.

作者:高世权 王春梅 韩国军 单位: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