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职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聋校职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摘要:职业教育对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当前聋校职业教育的诸多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听障学生就业困难或学非所用。为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素质,听障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调整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断满足学生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聋校;职业教育;思考;实践

职业教育对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提出了重点任务:“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支持校企合作,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残疾人职业教育应当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中期、短期培训,以提高就业能力为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并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这些都为聋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聋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听障学生将来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前,部分聋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或学非所用,影响了听障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也阻碍了特教职业教育的发展[1]。因此,为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素质,适应社会就业需要,切实为听障学生将来的生存、生活负责,听障教育应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调整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不断满足学生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青岛市中心聋校是一所集学前、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的综合性听障教育学校。在全面抓好文化基础知识、职业技术教育和全面提升听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直面听障学生在就业、择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域、就业环境等因素,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拓展听障学生实习就业渠道,使听障学生的就业率和稳固率稳步提升,探索和创新了聋校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1聋校职业教育的思考

听障学生能否顺利择业就业,是增进残疾人家庭福祉、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听障学生就业一直是由国家负责安排的,学业结束,他们就被直接分配到国营福利工厂工作。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传统的就业模式被打破了,国营的福利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几乎全部破产,残疾人也和普通人一样进入到人才市场,面临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这种转变给听障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压力,以致很多年富力强的听障人员靠社保金度日[2]。

1.1聋校中职生就业现状的调查

2012年,青岛市中心聋校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离职原因调查表》《听障学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表》《听障学生就业倾向性调查表》等问卷,对青岛市的听障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还利用《企业管理层问卷》和《企业员工问卷》,就企业对听障毕业生的需求、态度,与普通员工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分析如下:第一,青岛市听障毕业生学历以大学和中职为主,其次为初中,再其次为小学。调查对象的月薪差距较大,且普遍较低。月薪在400—800之间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6%;月薪在800—1200之间的人数较前者少,占总人数的32.1%;月薪100—400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6%。相关调查显示:2011年,青岛市大学毕业生的月薪平均水平在1600元—2200元之间;青岛市中职生月薪平均水平为1000—1200元。听障学校毕业生的月薪水平远低于同资历普通从业人员的月薪水平。第二,听障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狭窄。在就业单位中,38.6%是私营企业,33.55%是外资企业,8.8%是国有企业。在这些企业当中,70.7%是中小型的,25.9%是大型的企业,3%左右为小型企业,企业大都是制造业,还有48.3%是餐饮、住宿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面狭窄,主要依靠于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得到应用和发挥。第三,听障学生虽然毕业后都可找到工作,但是后期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多种原因而离职较多。通过调查初步得出结论:研究对象的离职原因主要是客观原因,占67%;主观原因有交流障碍、自己缺乏主见等。第四,听障毕业生就业时,对工作最注重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期望找到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听障学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为关注的是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其次是“工资水平与福利”。这说明听障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关注物质生活条件,较少关注企业的文化与发展等高层次的需求。第五,听障学生就业时的首选是一线城市。听障学生在就业时希望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的占30.6%,其次是选择东部沿海城市,占19.4%。

1.2聋校中职生就业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残疾人的就业环境和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听障学生的就业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听障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很多听障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由于工资、工作时间以及交流等诸多问题,不愿意继续在这些单位工作,很快另找出路、频繁跳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听障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主要有六方面的原因:第一,沟通障碍是他们就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第二,社会对听障学生了解认识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和排斥;第三,听障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往往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对家长和学校有高度的依赖性;第四,听障学生家长对听障学生就业问题认识不够,许多听障学生家长因忙于工作和家务,而又不懂手语,平时与孩子沟通较少,对孩子关注不多,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专业技能程度都不太了解,在教育和实习就业上比较依赖学校,很多家长自身的就业择业观念比较陈旧,也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这对听障学生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五,现有听障学生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过少、过窄;第六,听障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偏弱[3]。对听障生进行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听障学生升入大学继续求学深造的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少数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在中职毕业后都将直接走上社会自谋发展。听障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将来步入社会面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将难以生存、生活,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4]。

2聋校职业教育的实践

2.1创新思路,改革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

聋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以职业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发展要求为目的,突出多样性、实效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的科学化、社会化,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和技能,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青岛市中心聋校针对听障学生的职业教育特点,在进行大量社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并不断实践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首先,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上,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增设选修课程。如服装专业,学习服装设计、服装制图、立体裁剪和服装工艺等;烹饪专业,学习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食品雕刻等;工艺美术专业,学习装饰画、烙画、中国画、版画、木雕、蛋雕、软陶、中国结编织工艺、手工串珠、园艺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课时比例,增加专业实训时间,增加学生感兴趣且有利于就业的选修项目。如汽车美容、电子商务、3D打印等,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逐步建立“必修文化基础课程+主修职业基础(专业)课程+选修职业技术课程”的课程模式,即1个主修专业,4个选修项目。这样可使学生在校学会多门技术,达到“一专多能”。专有特长,能可胜任。听障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构建,必然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

2.2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技能教学水平

注重以中职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专业内涵。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和烹饪专业的技能大赛,同普通职业学校学生同场竞技,展示听障学生的自信和专业水平。实行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检测制,鼓励听障学生参加校内外技能比赛,校内创设听障学生技能展示的机会,增强听障学生应对行业竞争的变通能力,提高听障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推行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等教学手段。坚持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积极创造条件和企业紧密合作。项目教学是有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完成单个教学任务而设置的。如定期开展校内实训创业周活动,包括服装生产性实训、烹饪中西面点生产性实训、微自然工艺作品实训、汽车美容项目实训、烹饪面食项目实训、电商淘宝实训等。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有效开展校内外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的保障,它是专业课教学的补充。另外,积极为听障学生搭建创客平台,根据兴趣自主组建创客小组,实施自主创业尝试。如校内伙房是烹饪专业班级的创客厨房,服装实训车间是服装专业班级的创客中心等。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极大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创客兴趣,有效增强了听障学生的创业信心。

3实行校企合作、产教一体

3.1聋校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产教一体是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青岛市中心聋校自2010年起开展职专三年级参加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已经运行7年,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耐心实时指导,家长、学校、企业三方的有效合作交流,使听障学生有效度过了接触、适应社会的关键期。这在听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上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3.2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行顶岗实习制度

实习基地是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校外实习,听障学生可以对所学专业有较深的认识,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人才需求动向。通过校企合作,增进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帮促就业创业的桥梁作用。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听障学生特长和爱好,推行“师徒制”,加强个别化教育措施。目前,青岛市中心聋校已与20余家域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接纳听障学生职业实习、劳动就业和创业。

4重视培养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聋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是载体,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专业课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首先可以外聘专家,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选聘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工程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既弥补了学校双师型师资的不足,又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社会的联系,并可以指导校内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改进,为听障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及订单式培养、实习就业铺平了道路。其次要内扶外培,为骨干教师创造培训和学习提高平台,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培训;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考核证书,达到实践型、双师型教师标准。

5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调查显示,听障学生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仍是多数听障学生的首选,而现实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听障学生的比例是很小的。听障学生如何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既是就业意识问题,也是进行自我定位和就业市场分析的能力问题,聋校的教育功能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发挥和体现。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等与就业相关的学习内容在聋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比重,着力引导听障学生科学分析和设计职业发展前景,避免求职中的从众心理和趋同现象。

6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建立校外心理辅导员制度

听障学生在工作中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造成的。很多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感到困难的是,当他们发现听障员工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却无法与他们沟通,不能帮听障员工做心理辅导。而一些听障员工也因为自己的很多想法得不到别人理解,也显得痛苦和无奈。这些情况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作为聋校来说,对学生不但要做好在校期间的心理辅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校外心理跟踪辅导体系。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在听障毕业生集中就业的企业建立“学生心理跟踪辅导站”,作为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7开拓就业渠道,扩大就业信息网络

在调查中发现,听障学生求职渠道中报纸、杂志和电视等媒体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求职渠道均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听障学生很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政府、企业、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丰富听障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方式。可建设区域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并搞好网络运营和功能开发,拓宽听障学生就业空间。聋校可以营造良好的生涯辅导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求职小报等交流渠道,通过求职小报为听障学生架起一座求职之桥。例如,经常向学生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职业技能实践活动的动态,全国范围内的听障人就业信息、就业新闻,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就业技巧指导,毕业生择业经验交流等。总之,职业教育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关乎他们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石,从初级的衣食生存到未来幸福生活和事业发展,都需要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技能。如果我们每一所聋校或听障教育机构,都能够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与时俱进,为他们搭建起飞的职业教育平台,鼓起他们勇于参与社会生活的勇气,培养他们职业实践的真本领,就一定会逐步消解或降低其存在的沟通障碍,最终使听障人融入社会大家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郑霄峰.聋校毕业生准备式就业教育模式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3):48-51.

[2]甘昭良.聋校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46-49.

[3]王得义,徐赛华.高职聋生就业心理及教育对策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3):34-37.

[4]吴洪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培养聋生的职业能力[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0(6):10-12.

作者:刘本部 单位:青岛市中心聋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