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探寻(8篇)

初中语文教学探寻(8篇)

第一篇: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一种形式,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根基,是延续了千百年的奇妙瑰宝。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一番。儒家的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影响着教育工作者。其中,因材施教主要是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更多的是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另外还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改善,然后做到学思结合。孔子曾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都体现了学习与思考不可独立存在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更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各种情怀,在心灵方面上升一个层次。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纵观现代语文教学的方式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其发展逐步演变为纯知识、纯技巧的教授和模拟考试的反复演练,应试教育深入人心,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改革举步维艰。然而在这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教育机构越来越重视教学评估而忽视了教育质量和知识的“人文性”。虽然强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以提升升学率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学仍然急于求成,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因而在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工作者也是急得焦头烂额。而传统教育最为本真的一面也面临着即将渐渐淡化出学生们的脑海这一问题。众所周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其发展都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一过程。至于怎样使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笔者将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以下几点将传统文化渗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

二、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传统文化的部分也不算少,主要以诗歌、文言文的形式体现,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许多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可一味地照本宣科,除了一定的“工具性”外,还应当更加重视“人文性”这一方面。事实上,传统文化延续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胜数的精华,其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古诗词、国画、书法、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等等。同样,学生也会把兴趣放在自己所喜的部分,并发挥所长,而在无趣之处则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因此,教师们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合理地营造教学氛围,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朗诵诗歌时,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朗诵方式又或者是说唱表达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们可以搜集相关的书籍或者推荐书籍让学生们课后阅读,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内容,开拓自己的视野。

(二)丰富课堂内容,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知心语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学习文言文就是要记牢重点词义,翻译重点句子,根本上还是为了考试而服务,枯燥无味,很难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情。因此,教师们可根据教材特点和自身经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然后从各书籍或者老一辈人的口中寻找他们所感兴趣且符合文章内容的小故事等等。并且可以开展一个课前五分钟分享所感的小活动,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又如,教学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能变会动”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古代圣贤的风雅情趣,道德情怀,以及祖国河山引人入胜的壮阔景观。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消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心理。这种方式不得不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学生心灵

为了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学校必须支持各位教师开展各种有趣的传统文本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的大殿堂。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地方是关于传统节日的,就此看来,老师们可以抓住这样一个契机,在传统节日上大做文章。比如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参与诗文朗诵会、话剧演出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为学生出谋划策。需要注意,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应扮演的是指导者角色,而非事事亲力亲为,从而影响学生发挥创造力。此外,如果情况许可,教师应组织学生参观市区的博物馆、贤达故居、文化宫等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本知识与亲身实践相互融汇印证,加深印象,获得体验,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良好状态。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当时的人文背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领略文化的风采。这不仅发挥了学生们的才智和组织能力,又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若要更好地传承这些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更应该责无旁贷。教职工们应积极主动地去做好这份工作,学生们则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并学好这一门学问。无论如何,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发展需求是无法脱离关系的,因此,应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绽放属于它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

[2]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

作者:戴琳 江嫦平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情感及学习态度上的培养往往存在教师忽视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本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及特性,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情感作出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思考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教学要求更加明确,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相应的知识及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及正确学习态度。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渗透情感氛围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人教版为例,内容多数是鲁迅、杜甫、李白等文豪的文章诗歌,在这类文章诗歌中所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便利性,再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创造出更加带动学生情绪的情境,为语文教学活动营造出情感教育的氛围,从而确保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将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分析,结合自身所学及经验累积深刻感悟,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传递。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或者作者情感表达上的看法,并且结合相应的图片或者作者个人经历,作为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章情感的重要工具。或者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中最喜欢或感悟最深的一段内容,并说明其原因。

3对相应的文章或者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

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是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尤其是随着新课改进一步深入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文章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一特性也为语文情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前需要充分掌握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及作者所要表达情感,只有教师深入剖析并感悟文章后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学生在学习文章和诗歌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经历、学识、眼界等方面的限制,对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上较为单一。能够快速掌握的情感无外乎有三种:爱国情怀,比如《我的战友》一文;大自然情怀,如《斑羚飞渡》一文;或者是对生命的赞歌,如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由点破面地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中的复杂情感因素。比如在《合欢树》的教学中,由史铁生在瘫痪之初所呈现的颓废及母亲的不放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感悟珍惜眼前,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在此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出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因素,再结合写作背景,准确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线情感,防止出现相互冲突或者与文章意境不符的情况,避免影响教学的效果。

4让学生将情感赋予到相应的文章朗读当中

要带动学生情感,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为学生营造相应的环境,让学生更快、更投入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敏感点。但是由于初中学生在知识底蕴及眼界上的限制,因此无法准确把握文章复杂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再加工,将文章最为美好、最具表现和感染力、最吸引学生的句子或者最丰富情感的地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更快融入对文章的学习中,找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其教育意义。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丰富情感脉络,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有感情地朗读。同时,也能有效连接师生与教材,将语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充分体现出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为活跃,充满趣味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故乡》中,文章开头就着重描写旧中国乡村的现状,同时表现出旧社会日益衰败下对普通民众的伤害的叹息,对这种现象的鄙夷和愤怒。在有感情的朗读当中,让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下,深刻感悟到旧社会造成一片死寂,在愤怒同时,更是在文章末尾点出“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学生在对作者情感感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激发学生潜在的斗志和勇气,让学生珍惜现有的安宁美好生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5为学生设定情境,在模拟真实环境中培养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要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各类情感的敏锐度,除了有感情朗读文章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快速融入到文章情感感悟当中。因此,教师需要提炼出文章所要蕴含的情感内容,引发学生对作者个人经历、写作时的状态及思想历程等进行透彻了解。结合文章生成背景创设适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扮演教材中的角色,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揣摩出角色情感,并运用自己的理解将其演绎出来。教师在学生扮演中,充分聆听学生意见及观点,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内容的体验,让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以此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初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奠定基础。

6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其教学重心在于学生语文知识及学习能力、过程和技巧上的培养。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上需要加以升华。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将情感教育进行渗透,初中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其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8):180.

[2]陈应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9):48.

[3]邹超侠.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93-94.

作者:陈水丽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提升

摘要:随着网络和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以往需要书写的书信、便条等等交流方式现在已经完全被短信、邮件等靠敲击键盘来完成的交流方式所取代。这一现象已经严重波及到学校。小学起始阶段学生写字的态度还好点,初中学生书写起来字迹潦草、结构随意、涂抹严重、别字连篇。广大中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对此无不头疼不已。因为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汉字书写;能力提升;教学模式

1加强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1.1写好汉字是交际的需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作为书面汉语的信息载体,其书写目的是记录和传达语言,具有社会交际的实用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字同样如此,为了使汉字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就要写得清楚端正,使人容易辨认。字是写给人家看的,就进而要求把字写的美观些。字写得美观,就具有供人欣赏的艺术性,因而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我们今天学习写字的目的,不一定都要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端正、干净、容易认。假如写的字让人难以辨认,就起不到交际的作用。于人于己都不方便,影响办事效率,甚至出差错。此外考试中对语文等文字学科的卷面书写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书写正确规范,卷面清晰美观。由此看来,学习写字对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来说都很有必要。1.2写好汉字是身体成长的需要:它可以促进智力发展,使手、眼、耳、脑的协调能力加强,使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许许多多老人把写字当做锻炼的手段。老一辈革命家说过:“写字是一种体力劳动。”常练字可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保持血液通畅,精力旺盛,有益于健康长寿。1.3写好汉字是陶冶性情的需要:写字到了书法的地步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交际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美、欣赏美的的活动。汉字匀称合理的结构,开张自如的笔画,书写者的审美感悟,使得汉字书法成为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练习写字既练字又练人,可以怡情养性,净心平气,逐渐免除性情急躁,粗枝大叶的毛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好字的道理,他们才会觉得写好字是有意义的。

2夯实语文基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正确书写汉字

学生只有掌握一定量的汉字,才能在汉字书写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把汉字写对,写好。要完成这项工作除了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多读书、多看报,遇到不懂的及时查字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实现对汉字的大量的积累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当前中考对识字的考察分值较低,新课程标准对此也较以往弱化了许多。

3加强写字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书写汉字的平台

3.1要转变应试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转变一切以“升学”为中心的观念,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写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因此,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写字,不要认为学生的字只要别人认得就行,写不写好没有多大关系。3.2要选好书写工具:好的书写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初中生在选择书写工具时应首选钢笔,并选择一些口碑好的墨水。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使用钢笔的方法。3.3要科学指导书写:上课时除了向学生讲清写字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应该加强具体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应做到:(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笔画的形态、书写的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2)指导学生临摹。开始写字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逐步提高记忆力。笔画基本到位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单个汉字写的比较规范时,可以让学生临摹书帖。应指导学生根据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自己创造新的作品。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他们大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让他们自主、自觉地正确地分析,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3)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用笔的方法等,并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指导,如发现典型问题,立即提出来进行讲解演示及时纠正。要将正确的写法与错误的写法加以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揣摩体会写字要领。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教互学,互相对照检查并纠正书写错误。

4搞好课外活动,让部分学生提升书写水平有台阶

可以把班级里爱好书法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小组可以征订有关的书法报刊,每月还可以出版一份有关书法的手抄报。还可以交流一些书法知识典故。如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来龙去脉,古代书法家勤奋学书的趣闻、轶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练好字。这样,在兴趣小组的影响、熏陶下,班级的写字氛围会变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为写好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结语

学生功课多,时间紧,单单靠几节写字课和有限的课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而解决学生练字时间不够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在大脑中确定“拿笔即练字”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每次作业都是练字的好机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规规矩矩地练,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久而久之,学生“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参考文献

[1]李月英.不要忽略了老师的书写给学生的示范作用[J].新程教育(基础教育),2010(1):114.

[2]孙建荣.加强写字教育继承民族文化[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08(9):28-30.

[3]陈健开.初论三角构图法在汉字书写中的运用和原则[J].大众科技,2012(08)

作者:王智永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寺家庄镇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的教学不同,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对语文知识内涵的挖掘,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层面,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求有效的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引言

当前,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新课改提出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也在进行教学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语文教育对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递进,其教学的内容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初中语文没有发挥其人文学科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语文老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对初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就在于其对学生思维培养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领悟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订思维培养计划: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优化原来的语文教学目标,将思维能力的锻炼加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当中,并制定合理的思维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根据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对原来的教学目标进行更改。例如,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让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缩写、扩写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其次,根据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即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思维转换能力时,可以适当进行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春》一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巧妙地使用了“钻”字眼。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些词语好在哪里,作者这样用是想表达什么情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能将文章内容与情感表达进行转化,从而得出文章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2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方法有很多,例如观察法、联想与想象、比较与分类等,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对比法和想象法。(1)对比法。实际对比法一般是和观察法相互结合使用的,读者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两者的不同,继而得出一定的结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文章需要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在《秋天》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秋天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描绘秋的写作特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想象法。想象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和改造,进而形成新的形象。例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课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诗句中的想象,感受一下如果自己在盛夏的晚上仰望天空,看到满天繁星将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3设计系列训练,形成良好思维方式:我们一般通过思维品质来衡量学生思维能力。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设计“单元教学”对学生进行系列性训练,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老师通过设计系列教学,将这些思维能力的锻炼集中在同一模块,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本文中主要介绍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首先,深刻性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它是指对事物理解的深入程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刻性的锻炼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要学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其二,要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并且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次,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以及对知识的迁徙能力。其一,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学会举一反三。其二,改变原来教学方式,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再次,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逐渐增强,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老师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3结语

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22.

[2]刘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3]屠凤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30

作者:唐通 单位:四川省蓬安县罗家初级中学校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学生的叛逆心理容县出现的时期,而如果学生的叛逆心理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将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叛逆心理;疏导

?前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开始逐渐变强,其想要摆脱成人的监护的心理逐渐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因此,如何对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1叛逆心理的定义

叛逆心理是学生的青少年阶段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特征,指的是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故意违背对方的要求,并且以与其要求相反的态度对待,或者做出与对方要求相反的言行的心理状态。

2叛逆心理的主要表现类型

2.1情景叛逆心理:情景叛逆心理指的是学生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产生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通常受到引导场合和时机的影响,比如引导场合不合适,或者引导不及时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当家长或者教师的主张与其自我主张存在差异时就会导致其叛逆心理出现,因此适时的引导对于避免或者缓解学生的叛逆心理非常重要。2.2自主叛逆心理:此种叛逆心理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学生内心感到压抑却没有合适的排解办法,这些压抑通常来自其对外界的不科学认识或者不满,比如家庭的严格管束使学生觉得压抑,或者是教师的不理解,或者是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都能够导致学生自主叛逆心理的出现。2.3信度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指的是学生根据对引导者的人格特征的判断而对引导者产生的不信任,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积累而对信息源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如果教师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讲解错误的现象,时间久了,即使教师讲的知识是正确的学生也会怀疑其正确性,导致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的不信任。

3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应坚持的原则

3.1有针对性的疏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其心理特征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的叛逆心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其叛逆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时,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叛逆程度和表现形式而进行不同方式的疏导,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3.2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初一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接触的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因此,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弱,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初二初三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自尊心也非常强,因此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判断,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3.3科学的渗透: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对于学生的叛逆心理的疏导都有帮助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科学的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的叛逆心理渐渐的得到疏导,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和学习。3.4潜移默化的疏导: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最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因为太过直接的疏导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因为学生并不愿意承认其自身存在着叛逆心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心理、品德和思想等进行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德和思想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疏导的对策

4.1利用课外活动进行疏导:课外活动是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的有效办法,因为相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课外活动更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宽松愉悦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最容易敞开心扉,能够正确对待教师的要求和教诲。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比如,定期组织诗朗诵比赛活动,鼓励每个学生都激励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形成,有利于拉进师生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4.2通过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疏导:传统的课堂模式下,语文教师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想法,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此种情况下最容易叛逆,因此,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来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疏导。语文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关于某个语文知识的观念和看法,并鼓励学生将其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并及时的表扬学生的勇敢行为,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这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自尊心能够得到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有利于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有效的疏导。4.3利用语文写作教学进行疏导:通过学生的作文,语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叛逆心理能够及时的进行疏导。作文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动态,因此有利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及时适当的疏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定期的开展语文写作课,以定期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4.4利用积极的教学评价进行疏导: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激励的作用,有利于为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有利于语文教师的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当发现原本不爱听讲的学生最近听讲特别认真时,语文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语文教师的认可和尊敬,有利于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有效的疏导。

5结语

学生的叛逆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将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利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

参考文献

[1]王元喜.正视学生叛逆心理———跨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观障碍[J].考试周刊,2011,89:72.

[2]窦庆龙.初中语文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4,32:104.

作者:马光业 单位:民勤县教育局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成为教学重要目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何进兴教学模式的改进,拓展学生语文思维,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利用新手段新模式,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水平

1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时,还是照本宣科的老一套模式,刻板无趣,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重复冗杂,在教学内容的量上不能做好科学规划,没有做到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布,导致教学内容不是容量过大无法吸收,就是容量过小浪费时间,无法对知识点进行充分掌握,这两者都直接拉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的质量不过关,教学内容太简单或太复杂,缺乏关联性,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提不起兴趣,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学习结果自然不尽人意;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没有考虑实情,没有结合实际。教学设计不具备科学性,尤其不能做到自然过渡,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正因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水平不足,让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无法真正的去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1]。

2新课标对当前初中语文数学的要求

2.1走出传统模式的框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教材内容、教学形式的改变,在新的教学目标和过程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让学生自愿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敏感度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突破,改变由传统模式带来的思维僵化以及刻板无趣。2.2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具备创新意识:重视课程最终效果和目标,给老师放权,增加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新课标侧重于对目标不同阶段的规划,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对策,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中间的手段与内容则没有强制性标准,赋予其自由性和灵活性。让老师对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发言权,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加大教师对于课程的掌控力。这也是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新课改的魅力所在,能够更为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从自身出发,进行观念的转变,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局势。

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建议

3.1较强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沟通:现在有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和理论,只是在照本宣科而已,这种毫无新意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汇报,并不能称之为交流。而没有交流的课堂就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期望的。学生的思维过于稚嫩,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所有的结论和质疑的科学性都是不足的。在实际的教学授课中,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有极其积极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造就了沟通的桥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造就了知识的桥梁。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无阻碍的沟通,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动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行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2]。3.2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语文作为文化教育最为重要的科目,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纸质教育的局限性,很多内容不能够具体的进行展现,学生用很难进行全面的接触和学习,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知识无法掌握,甚至出现与现实环境脱节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合理的进行影视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资料和内容的收集整理,将一些与学习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引入,更大程度的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补充,构建高效立体的初中语文课堂。在学生对纯文字的学习方法已经丧失兴趣时,让影视资源出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丰富的影视内容和资源,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3]。我们知道意识的导向性对于人的行为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只有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学生才会想要去学习,认真去学习,增加沟通交流的欲望,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结合发展,是对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极大提高,是时代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模式。在另一方面,影视资源的应用也让师生之间能够增加更多的互动,更多的交流,让师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互动目标。3.3进行情景模式的应用:将课本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知识引入到一些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一些特定场景的构建,用这种特定的情景以及情节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传达,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并在这种浓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数学逻辑的建立。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中,融入自我,主动积极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狱中书简》,可以进行罗莎和其朋友的扮演,将书信中的内容进行朗诵,将一些情景进行还原,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在狱中的无奈,以及书信中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引发情感的共鸣[3]。

4结语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破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刻板无趣,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是新时期教学环境下的必然要求。语文课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如何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采取新得教学工具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成为了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在结合自身的相关经验,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16.

[2]仲福丽.“五环三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张丽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宝积中学

第七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初中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的学科,在其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情感方面的资源,因此新课改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非常重要,是促进语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前言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情感教育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的顺利,因为在情感教育的渗透下课堂氛围变得愉悦轻松,师生地位变得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下文中,笔者介绍了情感教育的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对情感教育进行渗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情感教育介绍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知识为理论基础,引导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将自身掌握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生的目的。

2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虽然新课改大力倡导情感教育,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情感教育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的渗透中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充分的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不充分。再如,部分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存在偏差,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只是走形式性,学生并未真正的受到情感教育的感染。

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3.1学生因素。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学习因素、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属于学生产生的情感因素。3.2教材因素。语文教材中的主要观点、思想感情以及语言文字等都属于教材中的情感因素。3.3教师因素。教师的对知识的传递能力、对情感的理解能力、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属于教师产生的情感因素。

4新课改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情感教育下,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情感教育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有利于培养师生情感。

5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

5.1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严厉的知识讲授者,学生惧怕教师,这样的教师脸色不符合情感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角色,并及时的转变角色。情感教育下,语文教师是学生信任的朋友,是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知识传播者。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当学生情绪不佳时做学生的陪伴者并给予情感疏导,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的形成。5.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式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有效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的有效方法,同时合作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的探讨中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5.3评价学生要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情感教育下,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形成客观开朗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的满足感激励其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和观点。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更不要在课堂上指出,而是要将其缺点的改正转化为教师对其寄予的希望,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和寄托,以激励其朝着积极客观的方向发展。5.4利用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师可以定期的举行写作联系课,选择一些包含有意义的浓重情感的材料让学生阅读,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主旨大意练习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观点写有情感内容的作文。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其进行书信交流,学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与其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又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书信中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要以疏导和鼓励激烈的文字进行回复,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5.5利用故事培养学生情感: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选一些感人故事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书籍供学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阅读了故事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故事的感染,所以教师要鼓励其在交流中学生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想、抒发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6结语

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生为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至关重要,是顺应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之举。在对情感教育进行渗透时,我们语文教师要明确并及时的转变自身的角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还可以利用写作练习过故事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的研究进行情感教育的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俊生.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10,12(4):43.

[2]杨绍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

[3]张胜华.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1(34):293.

[4]毛小全.浅谈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信息,2007,(9):18-20.

作者:贺映 单位:民勤县第五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情感教育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课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教育就是要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情感教育理念,借助语文课程的优势功能,采取各种情感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应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起着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仅仅将语文作为促进学生理性发展的工具,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现代情感教育的观点认为,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实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健康的情感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语文作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健康情感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老师们利用好。

1挖掘教材,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人文教育,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初衷。现行的语文教材挑选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案例,每篇课文对于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善于进行内容挖掘,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内容,让学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礼,提升他们的健康情感素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材也在不断改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2运用作文,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体会与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情感的教育的过程也是如此,单单的依靠教师的引导是不够的,而是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接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反馈,教师才能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引导,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而在这个过程在,作文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认识水平。很多时候,学生的一些情感不会直接的表露出来,教师不能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来进行情感宣泄或者表达:让通过作文让老师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困惑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作文向教师反映。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达途径,丰富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一定的引导、分析,相信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就会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与学习认知。

3引导阅读,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阅读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语文课本中、阅读材料中都是一些经典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状况与生活认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就能够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想的更深,提升学生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一切景语皆情语”,生活中万事万物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不但蕴涵各种语文教材中,也蕴涵在所有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展广泛的大阅读活动,让学生不仅广泛阅读课内外各种书籍,也阅读生活、阅读实践。

4优化教学,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

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我们知道,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纪录片播放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让音乐、图像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有效的运用这些情感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情感感知,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旭民.论语文情感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2]左江红,邓湖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3]周桃英.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06).

[4]朱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3).

[5]张孔义.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作者:穆芳芳 单位:大同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