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讨(3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

微课是当前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中衍生出的时代产物,它符合当前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微课短小精炼,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抓住知识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领悟知识要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论文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微课;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变得越来越灵活。微课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符合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微课能够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气氛,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对于语文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都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

1抓住教学重点,合理掌握时间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程教学重点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难点。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综合水平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课程设计,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教师可以把需要四十分钟才能讲完的课程,在五至十分钟内完成,这样更能够让学生迅速找到学习要点,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做重点突破。比如在学习《夹竹桃》这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只字未提夹竹桃,有些学生就认为这一自然段可有可无。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制成课件,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明白第三自然段写14种花,是为了衬托第四自然段夹竹桃花期更长、韧性更佳的可贵之处,因此这一自然段起着重要的反衬作用,不可以忽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视频教学,把教学时间集中在课堂前十分钟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时间优势,把微课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对于不懂得问题同学间进行观点交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展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微课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假如你在野外迷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演示通过太阳和星体来辨别方向的方法。微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除了太阳和星体之外,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而对于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2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认知和思维方式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对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色彩鲜亮、形象生动的动态形象。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利用微课这一教学形式,把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理论和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用学生熟悉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用微课来创设微情景进行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微课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有效结合,更直观的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微课这一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和诗词意境。比如在教学《日月潭》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并没有去过日月潭,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制作《日月潭》的微课教学课件,播放一段日月潭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的视频。视频中那优美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仿佛都来自仙境。视频能够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日月潭下起蒙蒙细雨,仿佛披上轻纱,周围景物一片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教师还可以把太阳高照时,日月潭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的画面与视频进行比照,让学生对课文描写的画面理解更加透彻。再如课文《月光曲》单靠几个华丽的词语或几个比喻句是不能让学生对月下茅屋有个清晰的认识的。这时微课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月光照进茅屋的景象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学生对那些艺术性的修饰句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微课以真实情景再现课文场景的方式,紧紧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利用微课拓展知识储备,打破时空限制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经历都不够,有时对文章的精彩描写不能完全领略其中的精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微课的优势,收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把语文应有的灵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弥补语文教材的缺憾,帮助学生解决由于阅历和经历不足带来的理解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语文的世界里徜徉,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中爬山虎脚的两种不同描写产生了疑问,一个是“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个是“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为什么同样是描写爬山虎的脚,比喻相差如此之大呢?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庞大的网络资源中找出相关视频资源真实再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爬山虎脚刚长出来时,嫩红、柔软像蜗牛的触角,当脚抓到墙后,颜色就会变灰,角力十分牢固,就像蛟龙的爪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学的课程内容几乎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的。在这个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微时代,微课可以把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整合,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移动平台,打破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把课堂上容易出错或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形式多样的微课,发送到班内群聊,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题目,让学生在班内自主探讨。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让学生在题下给出自已解释,也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文章,让学生进行生字填空练习。教师要及时关注答题效果,及时给予评论指导。由于微课课件时间较短,学生不会产生厌烦的感觉,这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科技的发展,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充分联系教学实际,通过微课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微课的优势特点,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孔艳华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别新均.浅谈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23.

[2]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5-26.

[3]张海冰.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16):73.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改革

摘要:

为了响应新课标要求的: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人翁形象,进而使其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这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采用新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创新与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从教学策略、教育理念、教学计划等方面尝试创新和改革。以下是笔者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浅谈的几点实践经验与体会,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1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团队精神并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不断创新精神而采取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此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语文知识,为此,他们需要经过合作谈论、阅读、实验、等实践过程,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具有这种自觉的、主动的探索精神。这也是更好的响应了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正因如此,教师在实践中应当多多运用“合作探究”这种创新式教学模式,以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实现教学上的创新。具体来讲,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结合为3-4人的学习小组,并让其讨论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这一问题,在其理解的前提下合作完成一副“西林壁意境图”,完成之后要求每个小组轮流结合诗句讲述本组的画作。通过开展这种在“合作探究”的模式中穿插绘画以理解语文诗意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2改变传统学习思想,科学质疑教材

质疑,这一学习思想在实践中很重要,因为不论是语文教材还是其他书籍都是人根据生活经验和理论实践创作出来的,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对书籍上的知识和观点采取科学性、批判性的接受,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一学习观点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提出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质疑的重要性。但是,质疑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或实践依据作为基础,不能乱质疑,否则就让大家见笑了。这质疑的基础还需要教师教导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素材,以启发、鼓励和诱导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以便日后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节课时,有一段作者是这样写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思考,小孩子被埋在地底下38个小时存活的几率有多大?并且凭借父亲一人之力实现这一营救目标是否符合现实?从而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并能从思考中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养成善思、多思,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素养。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吸取语文教材中的精髓部分,摒弃文章中的不合理成分,实现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以上是质疑中的“揭示矛盾法”,此法在质疑时使用较为广泛,除此之外还有“查找原因法”、“比较优劣法”和“区分差异法”等,教师要教导学生在质疑时灵活运用。

3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学意识

自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区别的学习模式,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成果上也能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点也正好契合了新课改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要求。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为“一言堂”,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让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式教学,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若想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是很好的实践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合理、科学的安排预习任务,明确学生的预习目标,让小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温故知新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有效实现自学的关键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小学生也要以预习要求或者自学问题作为基础,带着问题运用学生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策略感知教材、精读教材。在预习的时间上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准备,“慢工出细活”这一道理众所周知。如此,方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可以布置如下教学任务:(1)搜集相关圆明园被毁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在课堂展示。(2)结合其他历史资料了解圆明园被毁的背景、经过以及重大意义。(3)标出本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让学生开展如此自习任务,让小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能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对小学生的家国思想起到了积极的启发意义,换句话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德育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通过让学生自习,自己也能空余出一些时间来进行下一段语文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广大的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开展“合作、质疑、自学”的小学语文创新式教学模式,如此,方能丰富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张金芳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一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徐焕.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时代教育,2013,(12).

[2]夏霰芳.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0,(06)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摘要:

小学语文作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类学科,老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运转及学习兴趣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学语言也是语文老师教学水平和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之一。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其言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不仅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适应,而且还要能够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具体实际情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应该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到的一门基础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要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要擅长通过趣味的、科学的、形象的、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随着现代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尽管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但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路人角色,尤其是像小学生这样一个天真单纯却又充满灵性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着较强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模式产生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教学课本中有许多具有深度的、抽象的知识内容需要老师通过正确恰当的教学语言挖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从而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2.1趣味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正处于表象阶段,与枯燥单调、深奥抽象的书本知识相比,那些幽默诙谐的、趣味十足的教学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的教学用语必须能够迎合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这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到学生之所好,以便能够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语文的乐趣。另一方面,语文老师也可以通过设置具情境问题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问题的探讨中去,从而让他们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2.2科学性:

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是老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老师应该通过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来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小学生拥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老师的每个用词造句都对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为此,老师教学语言的语法、发音、词汇用法一定要体现出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比如在“妈妈看到儿子非常高兴,就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句话中,“妈妈看到儿子非常高兴”这句话究竟指的是“妈妈”非常高兴还是“儿子”非常高兴?这种带有歧义的句子容易导致读者的错误理解,又比如,在读音方面把温暖(nuan)的“暖“读成”luan”,把指示(zhishi)读成(zisi)这样类似的混淆鼻音和边音、平舌和翘舌、前鼻音和后鼻音对学生进行认字造句的学习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语文老师的用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专业性的错误。

2.3形象性:

在小学课文中用大量的科普性的、名人传记一类的文章,然而,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形成,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分析,这是就需要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深奥、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简单直接、清晰明了,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比如在小学课文《马踏飞燕》一文中,虽然作者用了大量的文笔对马踏飞燕的外观构造进行了描述,但对于没有亲眼见证过这个艺术品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科普文章难免会显得比较空洞抽象,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他们通过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描述在脑海中对马踏飞燕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从而更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认识理解。

2.4情感性:

老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老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友好沟通的重要渠道,亲切的、充满丰富情感的话语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可和吸收,因此语文老师要注重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一方面,通过亲切性的、鼓舞性的教学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怀。另一方面老师要把课文作者想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渗透到教学的用语中,使学生从情感上更容易体会到作者当时意图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让教学语言为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一座平稳的桥梁。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导向,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常常要从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入手,通过发挥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杨华鑫 单位:福建省诏安县下河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兴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语文建设,2014,29:18-19.

[2]蓝长秀.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J].新课程(下),2014,03:144.

[3]冯晓兰.基于新形势的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J].中华少年,2016,3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