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探寻(10篇)

小学语文教学探寻(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打下更加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语文基础。探究模式教学正是一种高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因此,文章分析了探究模式教学的内涵,并分三个步骤来探讨探究模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模式;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一高效且创新的模式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欢迎,被运用到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研究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1探究模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模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以探究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小学语文的探究模式教学通常包括探讨和研究两个主要部分。与传统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我国各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尝试使用了探究教学模式,并发现这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有更多展现自我和挖掘自我的机会。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作为整个课堂的管理者和协助,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同时,探究模式教学更具有主动性和趣味性,能够降低语文学科的枯燥程度,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的理解,将课堂所学的东西与实际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活跃课堂氛围。探究模式教学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探究模式教学是符合小学学生学习实际和培养需求的高效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探究模式来提升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2探究模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1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探究模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和好奇心强等特点出发,设置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若干反思性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文章的细节产生兴趣,让学生有动力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营造一个较为宽松和愉快的教学氛围,运用更加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避免教学枯燥和乏味。在进行探究模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热情。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展示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后的自我展示来满足学生的展现自我的欲望,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施以鼓励和表扬。

2.2设置合理的探究课题:

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置学生的研究课题,例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文的题目为研究的课题,让学生探究黄河的变化过程。设置合理的探究课题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研究分析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教师还可以将研究课题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对火烧云进行研究,并通过展示图片等形式来分享研究的成果。这样既能学习和理解课文,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课题的过程中,还能针对课文的发展脉络和学生的探究情况来设置阶段性研究课题,也就是进行问题式引导,还可以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寻找探究的课题,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挖掘课文。例如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时,可以让学生说出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并用现代的文字来将其表述出来,或是通过其他形式来表述。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3运用多种方式对课题进行探究: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新颖,学生对于这类学习模式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等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时候探究方式和方法就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导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探究,更加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查找资料,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来进行课题资料的查找,还可以要求家长监督和协助学生查找资料。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的课题研究方式来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类语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研究乌鸦喝水的实际可能性,来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探究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女娲补天》和《夸父逐日》课程时,应让学生分小组对课文进行探究式学习来,并让学生自己对故事进行讲述,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查找和阅读更多的上古神话,来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程时,可以进行导游模拟探究,让学生分组来进行探究学习,并选出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小兴安岭的魅力风光。教师可以辅导学生运用PPT、视频、音频等来进行探究成果展示。

3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能够降低语文教学的枯燥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文章研究和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分三个阶段来阐述了该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小学教师能够通过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曹玉秀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东湖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07-108.

[2]刘洪凤,胡长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44.

[3]龚红霞.关于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52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法运用

摘要: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学的不但深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们也将目光转移到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力上来了,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朗读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法的教学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朗读法的运用,应该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朗读法,得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助我们的老师在后期的运用中,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真情实感。如果一味的强调机械的内容灌输,那么学生将难以真正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手段。做为一门语言艺术,朗读能把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通过创造性的朗读活动,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上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切思想。利用朗读法,既可以帮助老师丰富教学手段,改变课堂的沉闷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对于教学有个全新的体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1重视朗读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对于内容知识的记忆,并且以此来应对考试。所以,很多老师就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朗读教学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自身的朗读能力,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朗读教学,也不是那么的看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核心理念开始偏向于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上,在这种时候,一方面,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对朗读教学引起重视。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将朗读教学在语文的学习中运用出来。例如,在教授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将我国百年民族屈辱的愤怒感情融入了其中,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里,要想让学生切实的领会到作者的意图,并且对文章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产生情感共鸣。不妨用朗读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感情思想的渲染。老师可以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标准的朗读音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通过聆听别人的朗读感情,来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个了解。然后,在进行教授的时候,老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朗读,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兴盛、没落,以及我国在近代史上所受到的百年屈辱。用朗读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2通过朗读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灵活的课程,在很多时候,如果多角度的来看待一些问题,就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多角度的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再某几个点上。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里,不妨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朗读法,来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并且,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学生还能多角度的来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章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感。当然了,在实际的朗读情境创设中,老师还要对课程任务有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跑题”的状况,也要适当的帮助学生摆脱教学内容的桎梏,激发自身的创新性思想。例如,在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由于文章中的故事内容比较有趣,并且很适合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所以,老师在教授的时候,不妨就让下面的同学以戏剧朗读的方式进行。在开始前,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将需要用到的内容编辑成台词,然后让学生借助一些小的道具,就可以开始具有浓厚情趣的情境学习了。在故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语言,进行感情式的朗读,像渔夫在说“行行好吧,鱼娘娘,我的老太婆把我大骂一顿,不让我这老头儿安宁”时,学生能领悟出渔夫的无奈和懦弱;而在朗读老太婆那句“滚回去,去对金鱼行个礼。我不愿再做自由自在的女皇,我要做海上的女霸王”时,则能理解她的贪婪和傲慢;在朗读金鱼的说话内容时,学生更能发现它善良一面。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既能对朗读有所了解,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的学习。

3运用分层教学的朗读法来进行语文学习

当然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造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长久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当我们的老师运用朗读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层次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里,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切实的提高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投入到环境中,只是机械的强调结果,那么很可能会让学生对于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对语文这门课程产生厌恶的情绪。分层次的朗读教学在全面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丰富老师的教学形式,保证每一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中,由于之前应试教学的强调,导致很多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在展开朗读教学法的时候,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朗读,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朗读则压根没有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学中要帮助他们先大声的将课文朗读出来,出现错误不要怕,最重要的是先建立自信心,只要敢于开口,才能有所进步。对于敢读的学生,老师则要帮助他们对于自己的朗读能力进行修饰,比方说速度,流利程度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的指导;最后,对于那些有一定朗读功底的学生,老师对他们则要进行朗读情感上的深化,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来,让内容焕发出带有个人特点的独特魅力。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运用朗读法,来理解语文学习中的核心思想。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朗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老师在语文学习上运用朗读法的教学质量。对于新型的教学方法,老师不要一味的拒绝,要抱有开放的思想,在教授的过程里,注重方法和途径,既要紧随素质教学的理念,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稳步提升学习水平。同时,在运用朗读法进行课程教授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发展,对后期的学有裨益。

作者:姜洪秀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覃荔嘉.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5.

[2]孙小娟.小学语文“三步”朗读法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6,05:66.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摘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常用且课堂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实践的经验,并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普遍,主要是因为其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质量更加有保障。小学语文是在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科的特点使得案例教学法十分适合在该学科的课堂上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比较典型能够说明问题的教学案例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有所提升。该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十分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学生们的兴趣和想法,安排恰当的案例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营造不同的情境将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中,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会更好。教学实践能够体现很好地呈现问题,引导学生们去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针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的讲解,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提高合作能力:

案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使得课堂学习成为一种合作性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它十分强调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同学与同学的合作。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合作,共同完成或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刻板地被动接受有着极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要负责听和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十分少。而案例教学过程中合作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师生合作和同学之间合作。师生之间瓣合作使得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探讨和进步,体现了合作教育的本质。而同学之间的合作则是更多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且在与同学的相片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合作以及团队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感情和默契,使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2.2提高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讨论的环节,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使学生掌握案例中的原理以及原则和方法等。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地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根据自己的所学和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来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这样就是课堂之中建立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造力以及个性能够充分展现,十分有利于创新的心理品质以及判断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具体来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些道具,如掉落的花瓣等,在课堂上让学生细致的观察落花,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并抒发对花瓣的理解,之后对同学们的见解和描述进行总结,作为引子引出将要学习的课文,从而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课文中作者对腊梅的描述,使其印象深刻。

2.3增加实践经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年龄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各种事物比较感兴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够很好地增加孩子们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典型且多样化的教学案例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能够使学生对案例中的事物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这种使学生处于实际的教学情景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去探索的欲望,学生会慢慢地学习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从中积累经验,总结处理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地将理论转化实践,极大地增加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师来说,创新课堂上的案例设计既是对其自己水平的挑战和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在课后使同学们对案例进行赏析和评价促进学生们不断地发掘新的理论视角,获得更多的技能以及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菜园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留心找好场地,带领学生去真实的菜园感受一下。如果操作起来较困难,也可以将几样蔬菜带到课堂上或者带着学生去菜市场,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一些蔬菜还使这些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体验了生活。之后让学生们对见过的蔬菜进行描述,培养其观察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且使其对课文的内容体会更多。

2.4加强师生交流:

在我国,语文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尊师重道的思想教育影响下,学生们往往只能坐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听教师讲课本上的内容。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困难,教师并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学生们在刻板的课堂上时间久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而案例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改变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式,以开放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之间平等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课堂上的氛围是开放的,宽松的,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学习的学习效果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以便于对课堂内容进行调节,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且案例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给了学生们许多自由的空间,使其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希望小学语文教师们能够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不断地积累经验,使其更好地在课堂上发挥作用。

作者:周国新 单位: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梨埠镇料口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原因

摘要: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学科,也是学起来最为轻松的学科。然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远低于笔者心理预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从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为出发点,寻找问题所在,分析其中的原因。希望能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一些启示,以改善教学现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语文是以学习汉语言为主的学科,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在国内外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小学语文教学能初步地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死记硬背,认知浅尝辄止:

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带着学生逐字逐句地讲解来完成课堂的教学,再从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一遍遍的重复。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方法对语文的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可以保证学生成绩的提高。然而,这种简单的教学方式,却大大弱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使得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无法积累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本身来讲,学生也容易对课文内容浅尝辄止,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得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停滞不前。

1.2无效分组,学生参与不均衡:

现代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却没有真正用心做好课堂设计。在教学中,把“热闹与否”作为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之一,总爱提问和分组学习。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分工和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还没有深入思考就匆匆与人讨论,对于课文的理解不会十分到位;另一方面,讨论的内容缺乏价值,讨论的模式也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各自为营,把文章肢解的七零八落,使学生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思维零碎散乱。自然导致学生之间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生滔滔不绝,差生沉默不语”的局面

1.3依赖课件,滥用多媒体设备: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地依赖课件,甚至认为没有课件就讲不出好课,全指望课件为自己的讲课增加亮点。好好的一节语文课,成为了课件的演示课,只有声音图像的不断转换,没有教师的引导,也没有师生之间思维的交流。教无定法,课件教学固然有其可取之处,是语文学习重要的辅助手段,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它,不能完全取代书本教材、粉笔黑板的作用。

2问题成因的分析与讨论

造成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从教师自身的因素、教育理念的偏差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三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2.1教师自身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教育工作者的薪资待遇也随之在提高,使得投身教育的有识之士也越来越多。然而,相应地选拔机制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新入职的教师也没有完善的职业培养机制,只能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前进。这导致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相应的教学理论基础薄弱,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的本质认识不足,造成了教学越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意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法,积累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丰富情感阅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本,提高教师选拔中的学科特色,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方式选拔各科教师。同时,新入职的语文教师,要有一个观察的过程,想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应该为其设立一次课堂准入的“学校考察”,让众多的语文教师通过检查听课的方式,以教学的实际效果决定其是否有资格单独进行语文教学。

2.2教学观念的偏差:

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但很多教师把课堂活跃度作为了教学的评判标准,认为一节充满了各种教学技巧、方法的课才是体现自身素质的好课,于是大量的教学技巧运用于实际教学。一节课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新奇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启示学生,一环套一环,于是整节课成为了教学技巧的展示课。完全不顾教学实际,怎么新奇,怎么能激发学生兴趣怎么来。这种方法运用的好,确实能为课堂带来新鲜空气,但过度使用只会适得其反。教师应该将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培养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让组员之间优势互补,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教师随机入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充满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客观因素的限制:

语文学习是多方面的,需要一个理解和积累的过程,很考验教师的耐心和精力。然而语文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学校的行政工作、课外活动、与家长交流、备课等等事项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使得部分教师将目光投向了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于课件内容快捷、全面的展示。此外,教育界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导向有误。很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变了味。例如,很多学校将教学反思列为了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希望语文教师能从教学实际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多有一些强人所难,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反思,这就造成教师反思形式的单一,内容千篇一律,成为了教学的鸡肋。这就要求教育界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不能设立太多条条框框,和硬性指标。应该鼓励教师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多设计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为了顺应上级的号召而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顺应教学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李晶 单位:济宁市微山县留庄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语文建设,2014,09:21-22.

[2]曹相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6,02:199.

[3]王淑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75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

摘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阶段。目前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核心课程的不断实行,我国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小学生背负着国家的重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而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并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前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创造能力;现状;重要意义

1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课改的情况下语文教学显得更加重要。目前语文课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一些老师认为改革是有风险的,所以即使稍微改变了课堂模式也是为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完成任务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小学生还处于什么都不太懂得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大好时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忽略了这种优势,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型教学氛围。

2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2.1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

语文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首先语文老师要认真对待课堂教学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并不断的进行改善。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给学生提供一个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潜力。此外,老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之前乏味沉闷的课堂气氛改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比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学到知识的同时,对大自然产生探究心理从而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目前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也要利用科技技术的优势改善教学模式。目前语文教学要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们播放视频等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举个例子,在给同学讲解古诗的时候可以适当给同学播放一些关于作者的生平简介视频、诗歌的年代背景图片以及播放名人念古诗的视频等,让同学更好地理解诗歌加深印象模仿别人念诗歌的情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同学对每个故事和古诗感同身受,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

语文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开展教学工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老师可以吸取各个学校优秀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语文老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比如每周给学生两节阅读课让同学们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或者开展一些创新比赛让同学们积极参加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找到自己的特长。此外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改变教学方式,比如学生们都喜欢听故事那老师就可以将续写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或者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重现课文的情景让同学们进行评比,通过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发挥了课堂能动性。

2.4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地更新观念,多多走访其他学校观察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模式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从而探究出一个符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老师还要鼓励同学们进行探索并耐心为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小学阶段正是好奇心强的时期他们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疑问此时老师要激发学生去探索自然而不是告诉他们:“你们以后就知道了”。老师要注重和同学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为发现自己的兴趣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方面也是未来发展的根本。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将小学生培养成全面人才夯实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习成绩。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改善教学模式,宣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目标。

3.2有利于增加我国创新型人才:

如今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将要被改革,新课程改革标准对这一改革的规定是:将创造力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利于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四有公民,将来会成为国之栋梁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对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老师也应适当的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重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符合现代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李学宝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吕连姝.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7期.

[2]吕会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J].《大观周刊》.2012年36期.

[3]苑占霞.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年3期.

[4]周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年11期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教学法应用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一方面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能否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兴趣教学法,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对兴趣教学法提高重视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

1创设愉快地学习氛围

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处于智力的发展阶段,但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够集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制造不同的兴奋点,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已经设定的更加有趣,自然的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进入课堂教学前可以将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图片准备好,利用图片创造教学意境,通过图片的对比了解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通过感受文章中的意境,让学生产生自主的思考。在这种意境下熏陶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并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第二,在学习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游戏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成语,采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对文字的结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种轻松的教学意境,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自由的学习新知识,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2创设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教师不知如何活跃课堂气氛,也意识不到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整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多,学生被动的听讲,未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因此,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设置充满悬念的、富有乐趣的、具有挑战性质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起到活跃课堂环境的效果。在充满悬念的氛围中,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充满了探究疑问的欲望,以此来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共同去解决问题。并且教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说,在《燕子》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在学习之前设置下面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回来。然后,学生相互之间会积极讨论,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引导发、设疑提问法等等教学方式,在提升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新鲜感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了课堂学习质量。

3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

如今课堂教学通常采用讲读的方式,即教师进行书本讲解,学生被动的学习,缺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课堂也缺少活力。因此在教学中因该适当增加教学的不同方式,比如通过讨论、朗诵或者让学生主讲的方式,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热情大大增加,同时,组织学生尝试自己分析文章,找到重点,使学生们得到极大的锻炼。

4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大纲要求,积极开展创新的教学方法。现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具有更多的优势,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材枯燥、单调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和趣味化,极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向学生传播教材内容,以不同的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多媒体播放,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放松身心展开学习行为,有效提升课堂学习质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落实,要求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合作能力。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设置趣味作业

课堂教学手段虽然多种多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考虑到小学生较小的年龄,活泼好动的特点,很难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为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延续,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之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充满趣味性的作业,一方面延长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完《桂林山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出门游玩,描写一篇风景类作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回忆课堂所学习的桂林山水内容,并且可以将自身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进行结合,锻炼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此外,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学生不会将作业当做一种压力和负担,能够积极、乐于完成作业。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天性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合理运用兴趣教学法,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陶冶自身情操,丰富语言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作者:马元平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张书明.浅议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5):214-214.

[2]兰甲.兴趣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90-90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思考

摘要: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并且为学生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让学生对审美有基本的了解,确立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下面就对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结合

审美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慢慢培养出来,当今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学习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审美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所以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把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渗透审美知识,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讲解审美知识的时候,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老师可以以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在进行审美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有艺术内涵的学科,所以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加入美的因素,既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将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不同形式体现不同的美,比如:语文可以体现文字的美、不同文体展现出的不同的美、文章塑造的形象的美、运用一些优美句子体现的美、描述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不同的美等等。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经历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并不能真正的发现和理解语文教学中体现的这些美。所以老师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增加新鲜感,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课程,并慢慢发现语文中各种各样的美。

2.1设立审美学习情境,使学生了解审美:

由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美,老师们可以对它们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美。为此老师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设立审美学习情境,老师可以以自身对美的理解带领学生发现观察这些美,让学生对审美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学习过一篇文章叫做《威尼斯小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写威尼斯的小艇为载体,展现了威尼斯的美。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设立这样一个学习情境,自己坐在小艇上,享受威尼斯的清新空气和自然美景,同时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建筑之美,以及那里的河流、小巷、风土人情等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威尼斯不一样的美。设立审美情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的了解文章中所展现的不同的美对审美有基本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课文。

2.2运用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了适应现代化需求,信息技术业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学生学习电脑知识、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等。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将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些美景图片,让学生对美有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时候,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做一个ppt,搜集一些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及描述这些美景的优美的句子,再配一些轻缓的音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美,并且体会这些优美句子所呈现出来的另一种美。通过多媒体展示,不仅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直观的美,还应该学会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美,并会逐渐运用语言表达各种各样的美,让学生的审美有所提高。

2.3运用古诗词想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尽管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小学生本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古诗词的含义,更不会体会这些古诗词所描述的美景。因此,老师可以给学生详细讲解古诗词的含义,从而让学生自己想象出诗人所描绘出的美丽的画面。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春晓》,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详细地翻译一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春天不知不觉的来临了,早晨醒来到处都能听见鸟儿的叫声,回想起夜里刮风和下雨,不知道落了多少花儿。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脑海里想象出这些画面,并且在这些画面的引导下,想象一下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场景。运用古诗词想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的想象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结语

时代在发展,对于人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教育也在进行相应的改革,审美教育已经加入到教学中,并成为了重要部分之一。由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和其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可知,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因此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有趣,充满各种美的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这些美、感知这些美,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以美的眼光看待世界。

作者:张秀平 单位:平邑县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周景献.把审美教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J].《品牌:理论月刊》.2011.

[2]高红梅.探讨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3.

[3]李康保.谈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

[4]曹卫央.将审美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旬刊》.2013.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课本插图作用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在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图片比较感兴趣,有效运用插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更直观的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教学作用

随着我国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的插图内容,这些插图与课本衔接紧密,能够有效反映出教学的内容,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由于学生处于学习能力的成长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通过插图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必须要抓住插图这个关键环节,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语文课本中描述的大量文字往往记忆能力较差,理解课本内容有很大的困难,使学生对学习的掌握能力不够扎实。如果充分发挥插图这一作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学习经常会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低年级的学生拿到本学期的语文课本后,往往首先翻阅课本中的图片,然后针对图片中体现出的有趣的内容,再去学习课本的文字内容。因为小学生天生对图像比较感兴趣,漂亮的图片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例如:人教课本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们发生宇航员好像是漂浮在空气之中,穿着的衣服也不一样……这样的细致观察,会让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结合最近神舟十一号飞天,讲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状态,他们日常的饮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睡觉也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睡觉,这样一系列的解释,让学生对疑惑产生了答案,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育状态,对于文字极其不敏感,对语文课本的段落、句子、词语等内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根据课本插图用来辅助理解课本中心思想,能够化复杂为简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因为“漂”字和“飘”字比较相似,两个字的发音相同,小学生在理解两个字的时候比较困难,而我国古代在造字的时候,有很多字包含了象形含义在其中。在讲到《纸船和风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的运用到插图,来帮助学生加深两个字的印象,让他们说一说纸船和风筝如何帮助其他动物找到朋友。学生通过插图就可以知道,纸船是顺着水漂流下来的,水中有三点水,所以是“漂”;风筝是依靠空气来飘动的,空气中有风,所以是“飘”。这样的教学难点,很容易就得到攻克。再例如:二年级下册读本《邮票齿孔的故事》,有一句话这样写道:“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图中阿切尔的神态表情、站立姿势、手上的动作,与酒店中的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到阿切尔的神情,了解到他内心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变化。

3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直观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的养成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但是通过课本中的插图,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生的这一问题。课本中的插图往往与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通过图片进行观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升是明显的。例如: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心的观察雪地上的脚印,通过观察学生联系到生活中的例子,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每一个动物的脚印都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再例如:讲到小学一年级课本《比尾巴》时,让学生细心观察每一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分析他们尾巴的用处,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越来越提倡美育教育。如果教育缺少了美育,就如同人缺少了手臂,成为了不完美的教育。如果一个学生不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就不可能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就不可能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小学阶段,从教学的大纲要求可以看出,具有大量围绕审美观念的教育课文。美育在语文课本中并不仅是通过教学获得,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去接受,向着美好的事物发展。文字在表达审美上是欠缺的,而插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的插图都具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例如:课本中的人物肖像、大好河山、动植物等等,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充分的体现。

5发挥插图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

随着小学课程的改革,教学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希望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依靠教师传播知识,还要让学生从课本中获得情感的体验。而课本插图的作用恰恰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插图以其独特的展现力,是语文课本的经典之作,是形象化的具体体现。教师必须要贯彻落实好教学实践的理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获得情感价值的认同,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例如:六年级语文课本《少年闰土》中有一副插图,描述着与好朋友闰土惜别的场景。教师就可以提问,让学生走入故事的主人公之中,用来扮演角色体会插图中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获得生活中的分离情感。

总而言之,课文插图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课堂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使课堂的教学感觉更加真实,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插图的引导作用,就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的充实,更加有效。

作者:王海岩 单位:吉林省四平农垦管理区三塔二小学

参考文献

[1]柯一冰.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海峡科学.2008(5):93-93.

[2]吴小仙.浅谈如何发挥课文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成才之路.2008(30):104-105.

[3]彭小红.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速读旬刊.2016(7).

[4]张新民.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功能管见.山东青年.2014(2).

[5]李永生.应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黑河教育.2013(11):34-34.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初探

摘要:

当前中国的经济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当然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教育改革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潜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为主体;策略

1限制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发挥主导地位的因素

如今教育确实在不断在改革,一直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阻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研究就会发现,中国几千年的尊敬老师,以老师为学习的主体思想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虽然现在教育不断改革,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老师在学习中一直都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对于刚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们是非常尊重老师的,认为老师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实际讲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仍然是老师在不断的讲,而学生也仍然是在下面一直听,跟本没有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

1.2当然教学改革后,老师们明白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只是停留在思想上,在进行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课时有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因此,最终导致的还是大部分时间老师讲解,学生也就只能一直被动地接受。

2由以上分析可知,要想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老师应该明确在语文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一方面,老师应该明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即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课本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强调一下,剩余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老师只是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交流,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且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平等的讨论,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对老师的一些想法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想,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老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发现并接受新的适合语文教学的方法。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只讲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

2.2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老师们首先应该看到学生的这一差异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唐诗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编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重点就是讲解唐诗中的词语解释,在课堂上他们主要能达到理解这些词语解释,并且会读整首诗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课下以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第二小组主要是给他们深刻讲解整篇诗句和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对他们的要求是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整首诗大意,并在课堂上就会背诵整首诗。第三组也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对于他们应该让他们既会背诵诗句,还可以理解并背诵诗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这样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2.3课上举行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

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比如:古诗词,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影响,理解这些古诗词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正是由于这样,学生才更会有抵触心理。这时老师可以在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例如,老师在进行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这首诗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上举办诗歌朗诵的活动,提倡学生们积极参加,并派一些学生做评委,给出点评。评比出朗诵比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对于朗诵比较差的学生也应该给予肯定,并多多鼓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

2.4老师应该提倡学生多问:

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起来肯定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疑问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并不爱问问题。一方面,有些老师比较严厉,小学生难免会对老师有种抵触的心理,不敢主动问问题。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比较内向,本身不爱问问题。这样学生不问的话,疑问就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渐渐的就会讨厌语文这门课,所以老师一定要提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问,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坚决不能把问题一拖再拖。同时告诉学生要大胆,有主见,敢于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让学生明白他们和老师可以平等交流,互相探讨。

3结语

教学改革虽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采取相关措施,更多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体性。

作者:邱艳 单位: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参考文献

[1]段雪琴.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学周刊c版》.2014.

[2]赵琼.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题模式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外阅读旬刊》.2013.

[3]杨亮.小学语文主体性“生态课堂”的辩证建构.《新教育》.2014.

[4]孟妍.探寻激活课堂的钥匙———关于小学语文主体参与课堂的有效生成的思考.《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

在对小学的义务教育过程中,语文的教学一直都被学校所重视。小学教育把语文这门课程当成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语文的教学可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也为同学们学习其他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本篇文章在主要研究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思维教学,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参考性意见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思考

在对教育大改革的过程之中,在新课标的潮流之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使同学们把更多兴趣放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之中,是比较时代性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创新的联系

对教育的创新是对时展的本质要求,时展需要全面型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是优秀的人才就越能在这个激烈的时代竞争中很好地存活下来。语文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是一个名族的内在要求,语文是文化魅力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在当前来说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之下来说,对语言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就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语文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课程,基础性很强,对学生来说学好它很基础也很重要。语文课程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对国民素质有基础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小学语文的教育的意义深远而且重大,重视小学语文的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反映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思考

(一)确定明确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向

怎样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性实践是一项重大问题,首先就应该明确认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向。教育总体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那么小学语文的教育也不能脱离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应该坚持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和标准。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也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学生当成自己教学的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应该不断对上课所讲的书本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对学生循循善诱,全面充分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通过这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取得语文知识。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能提高学生自己的文学修养,而且会提高学生的总体审美水平,通过不断的审美练习所取得的审美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过程之中,首先就应该让传播知识的经验者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摒弃旧的传统观念,从现代时代中汲取新的元素,不断丰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改善我们原来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之中应该有更多创新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思想,还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思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阅读文章,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不仅能提升阅读能力,还能使学生加深对于一篇文章的深层理解,让同学不仅对语言有很然后便是要使学生在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之上,使学生拥有自己一定的写作能力,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能够有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同学写作和阅读能力都能够提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了解他们的不同和相似之处,把自己的阅读很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写作之中。这样就能激起同学们对语文的好奇以及热情,还能使学生更加依赖语文。这便是老师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

(三)明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在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就应该特别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总体目标便是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合理确定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就应该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融会贯通,全面对教材进行理解,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对教学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有总体的设定,这样才能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加切合实际,先教学内容制定的过程之中,应该对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然后对教学目的,教学主题,教学价值,教学方法都进行设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每一堂课程中都能够高效率进行学习,对教学的内容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本篇文章把重点放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创新以及在实践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思考,而且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对教学和创新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究。与此同时,本篇作者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身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和思考,也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总体规划布局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站在本身的角度,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学习中国的国学,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语言有更大的兴趣和爱好,也更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因此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题地位,这样才能适应和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作者:曲明姝 单位:五常市营城子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新课程(小学版),2010(5):11.

[2]赵洁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研究[J].学周刊B版,2014(5):147-147.

[3]高霞.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