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3篇)

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首先总结了高职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包括观念上不够重视、培养目标模糊以及教材和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相应的针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语文

高等职业教育也简称高职教育,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职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都与一般大学教育有较大不同。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被赋予基础文化课的定位,既不同于中学语文,也不同于本科大学语文。前者侧重于工具性(即应用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人文性(即人文素质)的培养,而高职大学语文介于两者之间,同时包含了这两重功能。高职语文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1高职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高职语文既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必要的综合课,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观念上重视都不够。

首先,受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和相关主管部门狭隘地理解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仅仅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视了综合人文素质。如,认为像语文、英语、哲学这样的文化课程尽可能少开甚至不开。尤其是语文,想当然地认为汉语就是母语,即使不学也会,没有把语文课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于是,缩短学制、大量削减和占用文化课时的现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这无疑会对教师和学生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其次,很多教师对高职语文教学不够重视。单纯地把语文当作一门语言教育课程,忽视了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功能。该课老师还有可能是其他岗位的兼职教师,就更谈不上对课程教学用心钻研和悉心提高。再次,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认为没有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甚至觉得语文课程可有可无。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2)培养目标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应该是既要立足职业的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事”,更要培养提高他们如何“做人”的内在文化素质。在其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就具有这样的独特的专业优势,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院校过度重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培养,甚至漠视大学语文在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缺乏合适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一方面,目前应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为本科生和普通专科生编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针对性不强,也与其语文素质和能力情况整体脱节。一些教材仍然按照中学语文的编排方式;一些又在内容选择上过于偏重文学性,几乎没有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有些过于偏重中国古代文文学,缺乏多形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另外,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教师倾向于满堂灌,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也难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在知识的联系迁移方面,也还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讲授,还没有结合相关专业展开。合班上大课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这样就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大学语文处于尴尬的境地。

2高职语文教学对策

为了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成才的终极目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进行阐释。

(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如果要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改变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观念。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其教学的积极性,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学生来说,要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大学语文观,加强对语言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语文学科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人文素养。

(2)编写合适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要编写适合不同高职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要注重人文性、工具性和职业性等特点。首先,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必须突出人文性,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追求人生、人性、人格的完善,陶冶情操。其次,培养学生写总结、计划、会议记录等应用能力。再其次,根据高职教育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特点,还应多选用与今后工作学习有直接有关的实用性内容。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应从实际出发,增强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贴近大学生生活为他们所感兴趣也是一条依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改善学习效果。当然,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教学内容不能囿于教材的限制,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专业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也即是教材服务于教学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3)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授课内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组织教学。课上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教学组织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如,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之中辨别是非。可以角色互动,具体有研讨式和提问式两种,前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后者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预先设计若干问题,由学生自学回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鉴赏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开展诸如诗歌朗读与创作、办板报等课外创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专长,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也能事半功倍,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意境之中,自觉地体验文章的意蕴美、哲理美。在教学形式方面,应多采取尽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组织教学,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更多的内容,知识图文丰富、声情并茂、印象立体,轻松活跃的气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观形象也有助于其理解。

(4)改革考试办法。

当前的高职语文考试类型无非是填空、判断、选择、阅读理解和作文,除了作文和阅读理解的部分,其余类型基本沿用了中学的标准化试题。这种考试方式是以教材为基础,造成了学生的死记硬背,而对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益处不大。考试不能仅仅关注若干语文知识点,也不能只限于培养单纯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需要。通过教学和考试的检验,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可将考试分为语文知识、阅读、作文三个部分。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法、修辞、写作常识等,该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阅读主要从文章的语言、主题和中心思想等方面考核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作文根据教学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的写作水平。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际职业特点和相关知识考卷适当增加主观题目,尽量能测试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尽管目前其教学存在一些观念上或者方式方法中的问题,试想各位同仁不断探索总结,必定找到比较完善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周剑.如何突破高职语文教学困境[J].商界论坛,2012,(10):158.

[2]葛金平.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与专业结合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5):13-14.

[3]刘术甲.如何提高职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J].价值工程,2013,(19):233-234.

第二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与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与质量提升策略是在教材的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职业院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语文素养不高,以及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背景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学习语文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解决对策、办法

职业教育是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直接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中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特殊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依赖于语文素质和水平的提升。语文素质和水平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如同过河时要借助桥和船一样重要,否则就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但语文教学在一些职业院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拟对此进行一定的论述和说明,以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施予影响和作用。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抵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教材的职业教育特点不突出,忽视了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语文素质不但包括文学素养,还包括语言文学知识和相应的表达能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应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技能作为重点。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在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充分的释放,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语文素养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语文基础差、语文素质不高的学生对语文课不重视,似乎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是可以被弱化甚至可以取消的教学内容,有的甚至认为读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门技术,将来可以就业,与学不学语文无关。四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没能对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给予新的定位和认识,致使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特别是在教学中存在满堂灌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将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对学习语文重要性的认识。要向学生讲述语文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在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重要性的认识。当然,更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对于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感悟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向学生讲解语文在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坚定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营造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觉性。语文课不受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欠佳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通病和一大顽症,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千方百计营造学习语言文字的氛围。职业院校要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采取宣传栏、宣传板等形式宣传学习语文对学习专业课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把语文课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为形成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起到强劲的推进作用。二是在全院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讲演、赛诗、作文展等有效形式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三是提升语文教师素质,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提升教学质量,关键的环节是提高教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想提升教学质量就是纸上谈兵。要定期把语文教师送到专业性强的文科大学进修、深造,更新知识,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其他院校语文教学经验,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升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提升后,将改进教方法,增强教师在课堂上的风趣。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职业院校设置语文课,其目的之一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去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第一,结合专业进行教学。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语文教师应当了解所教班级专业课的内容,在教学中要结合专业需要传授相关内容,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或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形成职教语文的特色。要杜绝语文教学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问题发生。语文教学要努力做到既要体现语文课的固有特色,又要紧密围绕学生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开展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更能体现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

第二,要从职业院校学生实际出发,坚持因材施教。客观地评估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素质特别是语文水平是有针对性地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前提。最近几年,通过高考的统一录取,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质量。但相比之下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平,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参差不齐,语文素质普遍不高,有的甚至读报纸、写信的能力都没有。因此,在职业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必须在摸清学生语文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切不可就高不就低的按照好学生的水平开展教学,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否则就会形成学习成绩的两级分化,达不到教学目的。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成败。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创造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是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改变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要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教师要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转的传统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方法。要通过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变老师的满堂灌为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开动脑筋与教师同步研究问题,形成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和有机配合的生动活泼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启发式教学是师生和谐共创的学习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融合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研究的问题要贴近实际,有指向性、拓展性,达到帮助学生思考的作用。

三是优化教学手段。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通过采用教学光盘和优秀的教学课件,丰富多媒体教学。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自制课件,以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提升教师授课的艺术性。教学过程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创作和实践过程。若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演出”达到预想效果,备课或课堂设计固然重要,但课堂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授课的艺术性。授课艺术性的核心是语言的艺术性或曰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达到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准确精炼,音调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适中的程度。语文教师授课能力重点体现在嘴的功夫上,必须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楚,措词得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周密全面,真挚感人,逻辑性强。讲课时除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外,还要充分展现教学艺术,要通过借助手势、穿插事例,营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改革考核办法,巩固教学成果。要创建一套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和弥补办法,更好地巩固教学成果。

三、建立大语文观,强化兴趣引导

语文是人文交际的重要工具,是在人生中其重大作用的文化形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非常突出的。这决定我们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突出其人文性,并以此保证其工具性。与之相关联的是,在理论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不是结合的关系,而是共存于一个事物中,是一个事物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是一篇篇文章,这些文章本身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如汉字、语法、修辞等语言文字知识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训练以培养能力。这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建立“大语文”观念很有必要。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已经实现,只是因为近代以来学科划分趋于细致,才使人们逐渐淡化了大语文观。古今中外的一切都要用语言文字来叙述记录,“语文”包罗万象,“语文”的时空广阔,只要人生在世,就要接触语文,就要运用语文,也就是在学习语文。基于这样的大语文观,我们认为:只要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有了对它的关注,有了对它自觉学习探讨的意识,那么就等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语文。这才是语文课程的大目标,是关于素质教育(语文是最重要的人生素质)的大目标。如果能做到了这样,那么就是语文课的成功与收获。根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定理,让兴趣去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这实在是明智之举。事实证明,凡是语文学得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都是如此;只是在语文课内用心用功学习,没有课外的关注和努力,没有对语文的兴趣,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努力做到让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状态中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效果才引人注目。此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受教育者在潜意识、半潜意识状态中达到深层心理上的受纳与变化。也正是这样的以突出人文性的东西唤醒激发学生情趣,在一种精神愉悦中,以人所具有的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学习语文,掌握了语文知识,从而使语文工具作用得到体现和保证。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语文教学,必须在了解学生语文水平的基础上,按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坚持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创新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2005,(29).

〔2〕黄保安.浅析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06).〔责任编辑:卜亚杰〕

第三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刍议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漠视。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偏弱,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也相对偏低。从现有的情况看,高职院校学生虽有乐观向上的冲劲、敢想敢为、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等优点,但人文素养欠缺、不善与人相处、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等缺陷也十分明显。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围绕着“升学指挥棒”旋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遏止,学生普遍对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思想文化素质教育重视不够。进入高职院校后,这种对人文教育的漠视或偏见并没有得到改变。不少大学生思维体系和观念构成中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抬头,一提到大学语文就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东西”,一谈到人文素质教育就心不在焉。许多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睡觉者有之,看其他书籍者有之,溜之大吉者有之。相当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隐性功效认识不深,认为人文知识没有用处,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外,并不会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什么经济或者政治利益,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大道理,离活生生的现实非常遥远。

(二)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目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仍以知识教学为本,视书本知识为“圣经”,忽视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与审美教育的高层次的要求,语文教师仍以“灌输”的方式教学,轻视学生的感受和发展,课堂教学中缺少互动,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单一封闭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从而引发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学。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版本陈旧,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多古典又偏重于思想内容的考虑,多与政治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课本来应该具有的感染人及教育人的功效。“大学语文教改步伐迟缓,多数版本厚古薄今、厚中薄外,陈旧空洞,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高职学生很难在语文中见到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内容难且陈旧,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虽然层级不高,但教学名师还是有的,学历高者也有硕士博士。但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就是在这为数不多的“高师”中,大多数将精力用在科研课题和外出讲学获取优厚的报酬上,鲜有将精力真正投入教书育人中的。而高职院校教师整体水平却是不敢恭维的。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由以前的中专转制或合并更名而来,学校的档次提高了,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不少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仍以中专时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说多数高职院校是穿新鞋,走老路。大多数高职语文教师对新的办学模式没有准备,更没有经验。许多中老年教师在学历上也不达标。又由于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一个教师需要带许多班级的课,没有更多的精力自修提升自己。学校本来办学经费不足,更无力将资金投入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程上,语文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免费进修或外出观摩学习,所以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改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提高积极性,强化学生参与。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传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要改变“一堂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通过精心策划,有意留白、重点阐述,举一反三、引导启发,鼓励创新、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彻底改变师生之间纯粹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二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语文老师参与学生管理可以多层面地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三是,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相结合。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参与实训、实习活动,学生在实训实习活动中会遇到许多语文问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训练;再次,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不但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扎实、精深,同时实践能力也要很强,那种传统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思想观念已远远不适合对高职语文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进行教学,增加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提高高职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活生生的语文教育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