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提升策略

幼儿园美术活动提升策略

[摘要]美术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本文根据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并为更好地开展美术活动总结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策略

1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涵

1.1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

美术活动对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美术活动是教师在注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幼儿美术欣赏能力、创作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活动[1-2]。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动手能力设置教学目标,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乐于以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幼儿园美术活动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幼儿的想象力,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1.2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特点

1.2.1小班美术活动的特点

3岁左右的幼儿有意注意时间短暂,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小班美术活动多以情景化教学的方式呈现,教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感兴趣的事物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吸引幼儿注意。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具有随意性,此阶段幼儿大小肌肉并未发展健全,他们画出的线条不定向、粗细不均匀。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观察能力仍在发展中,所以他们的美术作品相对简约。小班阶段是幼儿刚刚接触美术活动的时期,因此,需要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以后的美术活动奠定基础。

1.2.2中班美术活动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小肌肉的发展,幼儿逐步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并开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幼儿绘画经验逐渐丰富,画笔使用的熟练程度逐渐提高。中班幼儿表现出对色彩强烈的喜爱与渴望,对色彩的认知度和敏感度有所提升。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对美术活动有强烈的积极性,能够将自己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在涂色活动中,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渐增强,色彩搭配的意识也逐渐凸显出来。

1.2.3大班美术活动的特点

大班美术活动是由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转折,这个时期的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急剧增加。随着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其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因此,教师应在美术活动中逐渐呈现锻炼幼儿精细肌肉发展的课程内容,并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观察力以及创新能力。此阶段的幼儿动手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善于将事物拟人化,喜欢利用各种图形拼接图案,色彩使用大胆,并十分在意同伴以及教师对其的评价。

2幼儿园开展美术活动的意义

2.1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生来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美术活动是挖掘幼儿潜在创造力、进行创新教育的良好途径。幼儿园美术活动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促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谐发展,给幼儿提供了任意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表达内心的情感。美术活动使用的材料也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多彩的、具有多变性的,教师采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创作意愿和创作灵感[3]。同时,教师会注重幼儿的独特性,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创新能力并及时给予鼓励,适时介入美术活动中,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2.2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通过观察了解,以兴趣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中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他们自由想象、大胆创作[4]。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成为活动的主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幼儿可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自评、同伴互评,取长补短并增强交际能力。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和鼓励,会使幼儿增加创作的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开发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幼儿园情景化环境设计给予幼儿一种宽松舒适的创作环境,有利于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创作当中[5]。同时,教师提供幼儿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和色彩染料,让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任意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不断被放大。教师在幼儿的创作中要进行积极的指导与评价,激发他们的想象灵感和成就感,提高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4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欣赏美的前提是发现美,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之前,教师会带领幼儿接触和感受美的事物。在美术活动的课堂,幼儿经常会接触到教师提供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或教师制作的精美手工作品。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十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与其接触的环境有关,能够加强多种感官的发展,使其真正对美的事物感兴趣。

3提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

3.1教师教学遵循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注意教学示范的适度性。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利用情景化的教学手段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教师应在注重群体幼儿发展的同时,做出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教学示范,主题要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息息相关,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兴趣,使其产生创作的欲望[2]。教师在示范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幼儿的神情,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3.2教学中注重幼儿的差异性

每一位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幼儿的性格、对待美术活动的态度、知识技能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每位幼儿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应注意观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设计适合幼儿的美术活动。同时美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实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3教学内容生活化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必须通过不断的尝试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感官,因此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创作热情,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去。幼儿园应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公园写生或参观动物园,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增加幼儿感知体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3.4避免重技能轻体验

幼儿好奇心重,喜欢探索。因此,应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教师不应因幼儿制作作品时的动作缓慢或线条达不到教师标准而横加干涉,这是违背幼儿自然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空间,使其在探索中成长和进步。

3.5增添多样化、情景化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美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东西进行制作和创新。例如废物利用,让幼儿收集统一的瓶子等进行创意制作,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让幼儿更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化,气氛更加活跃,这样有助于幼儿集中精力创作。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气和神情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中,帮助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3.6教师评价要多元化

教师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关注有特色作品的同时,也要重视中间水平的作品并及时给予评价。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调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不要停留在幼儿美术技巧的层面,要具有多面性,观察幼儿的认真程度和主动性,在作品中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发现其良好品质,对幼儿进行赞扬和帮助,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6]。

4结语

在幼儿阶段进行美术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它反映了幼儿内心丰富的情感,对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拥有美的意识,为日后的美术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兵,刘秀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08(1):42-44.

[2]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2):70-72.

[3]张建波.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7-159.

[4]储培培.如何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5):13.

[5]侥卉.幼儿园集体美术活动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85-286.

[6]吴丽华.关于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1999(4):42-43.

作者:史津赫 刘霖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