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一、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游戏是拓展幼儿知识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游戏是获得知识、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收获很多传统课堂无法教授的技能,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上都会有很大提高,这是因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需要开动脑筋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这是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处理能力的关键。比如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吹泡泡”游戏,一方面游戏可行性大,安全性高;另一方面泡泡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的泡泡这么容易破你的泡泡不破呢?”“泡泡水是怎么做的?”等等,而且很多幼儿会跟着泡泡跑,是锻炼身体的良好途径。这样幼儿就能够相互沟通、交流,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2.游戏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关键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启蒙阶段的教育,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只有在小时候进行全面、广泛的教育,才能为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游戏规则,因为幼儿很喜欢游戏,所以,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其中,并很遵守游戏制度,这样慢慢培养纪律性,而要想完成游戏内容,需要幼儿不断运动并积极思考,这种低强度的游戏项目,是幼儿开拓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二、游戏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1.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性

实现游戏与教学的完美融合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以游戏为载体,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安排,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确保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如果游戏中完全是知识灌输,缺乏兴趣点,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游戏单纯是为了玩,那么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游戏教学法就是在玩和学习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先让幼儿找到游戏的乐趣,积极参与游戏中,紧接着在游戏中阐述知识,这样水到渠成的教学法则非常容易被幼儿接受。

2.游戏教学法要特别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对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延伸到幼儿教学中同样也有道理。游戏教学法要贯彻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作为游戏中的引导者,在创设游戏情境时,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例如,在“手制酸奶”的游戏活动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果酱,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除此之外,还需要融入教师的积极引导,反复的失败会造成幼儿心理上习得性无助,这是产生游戏阴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

3.游戏的难易程度要层层递进

幼儿园教育对象的主要特征是年纪小、能力弱,动手能力受限,因此,教师在游戏设计过程中必须简单易懂、规则不能过于复杂,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例如,为了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协调能力,锻炼身体素质,很多教师都会设置“绑腿”游戏,这个游戏不仅需要幼儿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游戏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走开始,再逐渐加快速度,这样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积极性。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在安排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游戏持续的时间、游戏开设的环境及游戏的难易程度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安排。

4.游戏教学法需要特别重视其互动性

幼儿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游戏教学法最基本的特征是互动性,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需要互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一来幼儿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在选择游戏类型的时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使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快乐学习。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作为游戏的核心人物,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创造性游戏的重要价值,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性、特别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游戏的难易程度要层层递进、特别重视其互动性等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使教师的纽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让幼儿体验到游戏中的乐趣,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作者:李凤善 单位:敦化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