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阅卷在医学教育考试运用中的实践

网上阅卷在医学教育考试运用中的实践

摘要:网上阅卷是评卷史上的一场革命,迄今已在我国各类考试中开展了20多年。高等医学教育考试是否可以应用网评系统来提高阅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强公平性和透明度,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锦州医科大学先后4次网上阅卷试行工作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新的阅卷形式相对于传统手工阅卷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了可以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网上阅卷;透明度;教育考试;评卷优势

0引言

网上阅卷又称为无纸化阅卷,是20世纪末在我国开始的一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以控制主观评分误差、实现考试公平性原则为最终目的,将多年来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由评卷教师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试卷评阅的一种全新工作模式[1]。网上阅卷技术最初被用于高考阅卷,从1999年广西高考英语试点到现在,高考网上阅卷已从1个省发展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阅卷科目也从单科英语作文发展到全部科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广东和福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高考全科目计算机网上辅助评卷并取得了成功。2003年,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成人高考中推行网上阅卷,首试成功。随后,社会考试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全国证券从业人员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目、电大远程教育课程、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分别作为网上阅卷试点考试,全部取得成功。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网上阅卷是对传统评卷方式的一种革命,是考试理念、考试手段和考试组织的一种创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8年4月28日,教育部还下发了《国家教育考试网上阅卷技术暂行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网上阅卷统计测量暂行规范》《国家教育考试网上阅卷暂行实施办法》,使网上阅卷从执行标准跟管理办法上有据可依。据考证,网上阅卷在我国兴起,始于1989年以来推行的标准化考试改革,我国网上阅卷的兴起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客观题评卷阶段和主观题网上阅卷阶段,如果说前者是标准化的结果,后者则是为了提高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了网上阅卷模式,明确网上阅卷是教育考试评卷的发展方向。随着高等教育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考试实行改革已势在必行。考试手段现代化是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网上阅卷则是考试手段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考试实行网上阅卷改革进行探讨和研究[2,3]。

1网上阅卷技术的开发应用与实践推广

高校教育考试实施网上阅卷的关键在于:一是网上阅卷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二是网上阅卷的实施和推广。

1.1网上阅卷技术开发与应用

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最基本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包括图像校验与考号识别技术。三是网络技术,包括基于局限网的C/S结构和基于广域网的B/S结构,这是两种不同的网上阅卷系统,前者适应于小规模考试,后者则适应于大规模考试。应用主要取决于专业技术公司的支持和服务。这是因为网上阅卷是一项以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为标志的工作,其技术性、专业性很强,对于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依赖性相当强大。其中的高速扫描、OCR/OMR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压缩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客观题的识别和评分、主观题试卷的自动流转、评分误差控制等,都需要依靠专业技术公司的支持和服务[4]。

1.2网上阅卷技术的实践与推广

网上阅卷的实践与推广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网上阅卷系统的完善与多元化开发,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高校各专业课程种类多、规模小、题型复杂的考试阅卷,对网上阅卷系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特别是阅卷后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充分挖掘和利用。二是制定并完善与网上阅卷相匹配的一整套考务管理办法,包括考前试题设计、答题卡制作,以及考试过程和评卷过程的监控,试卷的管理和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以及评卷后的查询、统计分析工作等,这就要求根据新情况、新特点,改革原有的考务管理模式,从组织上、管理上确保网上阅卷系统的顺畅运行。三是进一步加强网上阅卷的标准化研究,包括网上阅卷的技术标准(含软件和硬件技术)、网上阅卷的测量和控制标准、网上阅卷的管理标准等。实施网上阅卷,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阅卷速度、保证了阅卷质量,也减少了评分误差,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并便于统计分析,确保信息的反馈。

2网上阅卷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考前答题卡的制作

由于高校校内考试的科目种类众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适合不同科目的题型和题量也有所差别。因此,考前需制定出几个适用于不同类别科目考试的通用答题卡模板。规范命题计划,尽量将答题卡模板的数量控制在3-5种,以提高切割模板、评卷任务建立和分配的效率。

2.2印制试卷和答题卡

试卷将试题与答卷部分分开,即试题部分不再给考生留作答空间,所有主观题的作答区域都印刷在答题卡上。考生在答题时,客观部分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主观题部分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由于网上阅卷的试卷扫描对答题卡模板的定位和印刷质量要求比较高,在试行阶段不断完善答题卡模板的修订和印刷,降低试卷识别异常率,提高网上阅卷的效率。

2.3准考号和阅卷教师账号

考前将学生名单信息录入Excel模板中导进系统,为考生考号的有效性检测做好基础。根据二级学院上报的网上阅卷教师名单,创建教师个人评卷账号。

2.4试卷扫描

考试结束当天,由考试中心人员在保密室进行试卷扫描工作。首先,在系统中创建扫描任务,即考试科目的文件夹。用高速扫描仪快速扫描答题卡,批量扫描结束时,查看异常识别的试卷图像,并进行考号有效性检测,对异常识别的试卷和检测无效的考号处理成功后将试卷图像保存在计算机的服务器中。根据答题卡样式选取对应模板进行模板扫描并切割成部分答题区域图片,将图片建立成阅卷任务。根据教研室上报的评阅分配计划,按照教师的评卷题目范围,将考生的主观题答题图像分发给评阅相应题目的评卷教师的。

2.5网上阅卷

考试结束次日,组织科目相关评阅教师在机房集中进行主观题评阅,由考试中心人员全程监督,网络中心技术人员配合。评卷教师根据细化的评分标准进行网上评阅。

2.6成绩合成

考试中心人员在计算机终端把握教师评阅的进度,对已完成主观题评阅的科目进行客观题评分。对客观题部分进行OMR识别,录入标准答案,自动评分,即通过OMR/OCR识别软件自动识别考生的客观题涂点信息,把考生客观题涂点信息转换成数据信息,并与标准答案信息进行对比,得到考生的客观题成绩,同时,记录在数据库中,最终将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分数合成,整理出最终成绩信息,并将相关数据信息和统计数据信息导出Excel表格。避免了教师合分、登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3实施网上阅卷的优点和缺点

3.1网上阅卷的优点

第一,相对于传统的评卷方式,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考试评卷工作的公平、公正[5]。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引进,考生信息可以被自动屏蔽,阅卷教师评阅的是随机分发的考生答题图像,纸质答卷和考生信息根本看不到,评卷后又立即提交,使阅卷工作的保密性得到保证,避免了人为干预分数的可能性,极大限度地维护了考试公平、公正原则。第二,通过计算机自动合分、登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避免了人工合分可能导致的漏判和合分、登分错误[6,7]。第三,减少了教师领卷、送卷等环节,规范了试卷的管理,减少试卷丢失的风险,方便试卷的储存。第四,提高了评卷的效率。网上阅卷减少了教师搬运、翻阅试卷、合分、登分等环节,明显减少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提高了阅卷速度[8]。第五,试卷图像相对于传统的纸质版试卷更有利于储存,而且图像上显示阅卷教师姓名和时间有利于试卷的抽查。

3.2网上阅卷的缺点

第一,成本高。评卷中使用的服务器、储存和交换设备是不小的一笔投入。评卷场地和技术支持人员的考务成本较高[9]。第二,由于分发到每个阅卷教师的作答图片是随机的,因此对于雷同和抄袭等异常问题相对于传统手工阅卷不够直观。第三,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考试科目众多,每科试卷各题分值不等,使网上阅卷的前期扫描和任务分配的工作量过大。

4高等院校教育考试中实行网上阅卷的思考

4.1实行网上阅卷对考试中心提出新的要求

考试中心作为考试的组织单位,肩负着领导和执行的责任。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各部门的分工负责和互相协调与配合。为保证整个考试和阅卷的正常运行,就必须根据网上阅卷的特点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考务管理方案,做好有关考务人员的考务培训工作,保证网络安全,加强内部监控并指定专人进行设备维护,服务器密码注意保密,数据及时备份,确保网络阅卷数据的安全可靠和完整性。

4.2实行网上阅卷对考生提出新的要求

答题卡的使用,对答题卡的作答有规范的要求,考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注意事项认真作答。签字笔写好个人信息,规范填涂考号,在答题区域内按照题号顺序答题,否则,不在规定范围内的答案无法正常批阅。此外,要保持答题卡的平整和清洁,切勿折损。

4.3实行网上阅卷对阅卷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阅卷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对新的阅卷方式领悟力强,尽量避免在评阅操作上的失误从而减少对分数的影响。

5结束语

网上阅卷可以有效提高阅卷效率,在众多考试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锦州医科大学通过4次网上阅卷试行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总结了大量经验,今后会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操作规范,使网上阅卷工作更规范、更准确、更高效。

参考文献:

[1]王赫.对高校考试实行网上阅卷的研究与思考[J].新校园,2017(12):11-12.

[2]杨泽,忠朱铭.网上阅卷之理性审视[J].中国考试,2017(8):50-55.

[3]范鹏.网上阅卷的优缺点分析[J].都市家教,2017(10):258-259.

[4]张颖.网上阅卷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2006(10):38-39.

[5]周德松,教育考试网上阅卷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40-41.

[6]彭茂玲,黄爱明,余光琳.网上阅卷环境中基于AgentH-IS的可信交互模型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6):74-82.

[7]王文成“人机对抗”视域下主观题评分误差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考试,2013(9):11-19.

[8]朱京江.大数据时代下人事考试网上阅卷管理系统的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71-172.

[9]范鹏.网上阅卷的利弊分析及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9(2):17-18.

作者:王剑梅 单位: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