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探索(7篇)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探索(7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教育性质与功能

1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

我国在20世纪初期,才将艺术教育正式运用到高效教育之中,意思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一种精神文化创造的行为,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具体展现。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劳动,也是具有人文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要以艺术为主要的媒介,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高校艺术教育的功能

高校艺术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展开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审美教育活动,该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它通过对大学生的审美进行艺术的培养与熏陶,使大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大学生对美的见解与认识,从而使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对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模式不断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艺术教育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因此,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艺术教育给予了大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够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很好的学习知识、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也可以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社会现状和思想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第二,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社会形式,教师应对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怕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的正确选择,塑造出完善的人格,为事业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艺术教育的合理实施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为学生注入正能量,鼓励其快乐健康的成长,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并且感受其中的艺术形象,从而加强大学生内在情感的体验,使其获得心里的感受和情感的共鸣。艺术教育合理的应用、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事情本质的认识,提高对生活真理的见解,使大学生学会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及审美观,使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健全的人格。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建设离不开艺术教育,在校园活动中,艺术活动无疑是最富有魅力的,最有利于人文精神文化传播的,艺术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

3高校艺术教育的合理运用

(1)合理地利用艺术教育。

教师在利用实施艺术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此,教师要实现艺术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相结合,价值观作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形态虽然逐渐地成熟,但仍然有比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合理利用艺术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才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要合理利用艺术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的死板说教,鼓励学生以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并鼓励大学生自导自演,使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创作表演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之间实现交流和互动,从而带动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形成。

(2)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现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新来的大学生对于校园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熟悉,对此学校要合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利用艺术作品的形式对新学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克服心理压力,尽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的环境。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普遍的表现得比较活跃。例如,自卑与自负的心理矛盾、强烈渴望被认同、性格叛逆、恋爱观模糊等不同的心理特点。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欣赏一些相关的电影、戏曲等,以艺术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者举办校园宣传栏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艺术的气氛使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美的熏陶,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受到洗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健康发展。

(3)凸显艺术教育的独特魅力。

高校艺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很好地传播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因此,高校可以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歌咏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时装表演、书法展览、才艺大赛等艺术活动,使校园得到高品位艺术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通过各类艺术活动以及广泛的艺术传播,使大学生对人类艺术的发展历史形成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艺术作品欣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电视剧《焦裕禄》进行欣赏,大学生看到了焦裕禄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对工作的努力认真,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每位大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唯有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地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高校素质教育是离不开艺术教育的融入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高校艺术教育也合理地运用到校园之中。只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将艺术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教学之中,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步入社会后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带来积极的作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作者:睢龙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一、陕西省公共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部第13号令的要求下,陕西省教育厅于2005年1月31日下发了《陕西省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即“陕教体【2005】2号通知”,向省内各级学校转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在此后的近十年中,省教育厅数次发文强调设立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意义,督促省内各高校按照《指导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八门课程(八门课程是指艺术指导、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和戏曲鉴赏)。2013年,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省内专家对省内各普通高等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第一次评估,评估指标涉及办学理念、组织管理、课程开设、校外课外艺术活动、师资队伍建设、硬件保障和教科研活动等共七类十八项,目的在于通过评估促使各高校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推进陕西省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通过评估,透视陕西省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此次评估工作耗时近一年,省内共65所普通本科院校及公办高校接收了评估检查。虽然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开展已逾10年,但以评估结果来看,其实施及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口号大于行动,形式大于内容,专业大于通识。从实施层面而言,其具体表现有:

1、师资力量保障不足

《方案》中明确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公共英语教学部”或“公共体育教学部”的专门机构来执掌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公共艺术课程多是由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兼任,而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教师大多不愿将宝贵的时间交付给这样一个受众层次不一的普及型非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

虽然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的相关课程,但大多是因人设课,随意性大,稳定性差,整体课程安排松散,结构欠缺合理性,远远谈不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在公共艺术课程名义之下选修的艺术类相关课程大多是蜻蜓点水,对所学内容仅仅略知皮毛,对相关理论一知半解,完全不能达到公共艺术课程设立的“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这一目标。

3、课程考核缺乏规范性

选修课程大多以论文形式结课,在便利的网络环境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教师难以考查学生论文的原创性与真实性。不少一线教师为弱化论文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加大日常教学中的课堂考核,但同样受到了课堂人数的制约,课堂考核最终沦为课堂考勤,同时,学生的到课率仍然无法保证授课效果,亦不能作为评价课程收效的有力指标。公共艺术课程评估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引起了陕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2013年年底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针对《指导方案》中所列举的八门课程编写了系列教材。2014年6月召开了“陕西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系列统编教材研讨交流会”,来自全省的数百名一线教师在研讨会中就当前公共艺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剖析问题的根源实质在于对“公共艺术教育”普遍缺乏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导致了实践中对专业艺术教育片面强调和对公共艺术教育普遍轻视的两极态度。

二、公共艺术教育再阐释

1、概念拓展

艺术既要作为一门公共课,就要强调艺术本身具有的公共性、包容性与相通性。也就是说,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概念需要突破狭义的局限,得到广义的拓展。《辞海》中广义的艺术,指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根据作品形态的时空性质,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根据作品的感知特点,又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和视听艺术。无论是以何种依据作为标准划分的艺术形态,都是狭义艺术可以指称的对象,目前的公共艺术课程也是在这样的艺术形态划分下设置的。但是如果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的建构与个体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以某一具体艺术形态置换艺术概念的做法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柯林斯高阶双解词典》中,艺术概念从狭义向广义的拓展,需要取得概念来源合法性的确证,证明某一概念来源合法性的主要做法之一就是寻找中文概念对应的外文名称概念。英语中同时存在“art”和“arts”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对应的中文翻译都是艺术,从英语词形的构成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art”和“arts”最显著的不同即在于“art”以单数形式出现,而“arts”的词尾增加了表示名词复数的“s”。在英文中,单一的“art”更偏重于绘画、美术作品,而arts则指包括音乐、绘画、文学、电影和舞蹈等在内的艺术活动,统称艺术;在大学学科设置中,“arts”则指相对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科学,或文科,涵括了历史、文学、语言等。统而言之,广义的艺术是对一切人类所从事的表达了严肃意义、传递美的理念的创造性活动的统称,依据不同的创造方式又可分为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

2、拓展必要性

艺术概念从狭义到广义的拓展,不是任意而为的主观设想。这一需求既来自艺术学科的内部要求,也来自教育环境的外部需要。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其本质都在于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从创作角度谈,所有的艺术在创作过程的第一阶段都是相同的,都是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过程,而当艺术家从现实生活的体验中积聚起了创作情绪,开始着手创作、构思作品时,不同的心理体验才借助不同的物质载体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因此,不同的艺术形态只是借由不同的诉说方式在表达相同的时代精神、心理体验与人生思考,艺术的深层精神是相通的。例如,民歌既是文学的观照对象,也构成了音乐发展中的重要脉络,无论从文学的还是音乐的角度,其所表现出的质朴与热情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同。因此,以广义的艺术概念建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艺术形态间相互联系的整体观念,做到触类旁通,不再管中窥豹。其次,从教育的对象学生,这一外部因素来讲,建立具有整体意识的艺术概念,提高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也是当务之急。大学之“大”,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高,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而当代大学生却普遍表现出了理想真空、精神贫血和价值悬浮,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以不同的物质形态为载体的艺术品正是不同历史时代中人类精神文明得以传承的载体与共同的见证,以丰富的形式从多角度展示相同的时代风貌,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观照同一时代、同一事件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发现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思维与多角度思考能力。实践层面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弱、书写能力差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匮乏,都急切需要以富含文化信息的艺术作品建立起提高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前景规划

基于广义艺术概念的公共艺术教育相比较原有的公共艺术教育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将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概念的提出,最初动因是为了区别于专业的艺术教育,要求高校中非艺术类学生针对某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学习,而拓展后的公共艺术教育以其艺术形式的丰富性突破了专业的限制,成为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换言之,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拓展到了所有高校在校学生,不再区分专业。当然,艺术类与非艺术类学生之间仍然存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差异,这是由学生现有文化基础和未来职业指向决定的。

1、面向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

从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来看,艺术高考是很多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的高中生进入大学的一条捷径。由此而造成的现状是,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非常薄弱,思想缺乏深度,思考能力差,文化储备量大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在现有的学科设置下,艺术类学生的学习也更加侧重于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梳理与技能技法的提高。换句话说,大学阶段中,艺术类学生更多接受的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与专业理论的学习。但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其未来从业方向直指艺术领域,在完成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后,大多数艺术类学生将进入艺术领域从事艺术生产工作,他们的审美品味、审美理想将通过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进入艺术消费领域,引领大众的审美生活,甚至成为时代生活的审美风向标。因此,大学期间培养并建立艺术类学生高雅健康的艺术品味,形成他们独到积极的艺术风格对于未来社会的审美走向与价值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效的培养途径之一就是借助公共艺术教育,拓展艺术视野。在面向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中,本专业将不再作为学习内容,要突出强调的是以其他艺术形式为桥梁,搭建起通向世界的另一条通道,在综合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目前没有被涵括在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中的语言艺术)的基础上,能够寻找到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内在关联,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对艺术做出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对专业的深入理解与提升。

2、面向非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最初设置本就是针对非艺术类的学生,需要补充强调的是目前的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一代人已经拥有了比较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父母一辈对教育也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多学生在幼年时期都接受过程度不同的艺术教育,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掌握了一种或几种艺术技能。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不能忽略这个良好的基础。大学校园不同于中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平台,调动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开展艺术活动,使公共艺术教育在课堂之外得到延伸。非艺术类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不应追求学生对艺术概念、艺术理论的掌握和理解,而应偏向于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直观的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艺术的不同姿态,调动学生运用丰富的五官感觉,激发想象力,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艺术,为学生打开一扇艺术世界之窗。与此相应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借助对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学习鉴赏的过程中渗入艺术理论、艺术常识和人文知识。非艺术类学生都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进入艺术生产领域从事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相对不大。因此,在大学期间大可不必用艰深难懂的艺术理论熄灭其对艺术的喜爱,培养、保护其对艺术的热情即可,拥有一颗热爱艺术的心,即拥有了一份对于生活的热情。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摆脱专业的单一性,以多样化的视角和思考角度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今社会中,文化价值的多元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诱惑,不同的价值取向鱼龙混杂在纷繁的现世生活中,以艺术的名义寻找生存的土壤。年轻学生置身其中,迫切需要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价值追求,才能在社会生活与艺术生活中,保持自身健康高雅的艺术品味,无论是作为艺术生产者还是艺术消费者,做到不媚俗、不盲从。艺术市场的健康与繁荣,不单依赖于高素质的艺术生产者,而是需要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两个环节的共同促进。创作者生产出的高品格的艺术作品必须进入市场,进入消费环节才能实现创作价值,这就需要一批同样高素质的艺术消费者为这样的艺术作品提供生存的土壤;反之,高品格高要求的艺术消费市场也必然催生高品味的艺术作品,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走向广义的公共艺术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需求与艺术发展规律,不仅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消费群体,同样致力于打造高品质的艺术生产团队,在二者的合力推动下,推进社会文化品味的提高,共同构建向善、向美的社会信仰。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栖息地,走向广义的公共艺术教育将把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纳入其教育对象中,将理想的种子播种在艺术的土壤里,伴随着艺术的繁荣在我们的精神世界日益苍翠。

作者:康瑛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三篇:高校影视表演艺术教育困境分析

一、高校影视表演专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形势

总体来说,当前国内高校影视表演专业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如下几方面主要形势:

1.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学生数量激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影视表演专业的在校生人数激增,部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艺术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年均增幅都超过了50%。还有部分高校为了收取高额的学费,随意提高影视表演专业的招生数量,导致了专业教育对象数量迅速扩大,各项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很难满足需求。与高校其他专业教育不同,影视表演专业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性,一方面其不属于“速成式”教育,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接受专业教育达到较高的艺术修养水平。另一方面,影视表演专业强调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小众化授课和指导的方式,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影视表演行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特别是电影和电视剧行业,更是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大量的影视剧作品需要更多的专业影视表演人才。在与国外同行业的竞争过程中,国内影视行业对于人才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对于高校影视表演专业来说,坚持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优质高效”,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二、现阶段高校影视表演专业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当前,高校影视表演专业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如下几方面困境和问题:

1.影视表演专业“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

与高校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每年需要缴纳相对高昂的学费,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耗费的教学资源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影视表演专业有着自身独特的教学规律,成才率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高校的影视表演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进入影视表演行业的寥寥无几,在行业内部取得一定知名度和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说,当前国内高校影视表演专业“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2.行业发展需要与专业教育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正如前文所述,当前国内影视行业对于专业人才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高校影视表演专业的教育水平却与之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很多高校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偏差,在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表演实践能力和技巧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成为了很多高校的通病。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势必会给专业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高校的影视表演专业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学习背景,是由其他专业转任而来的。这部分教师并不完全熟悉和了解影视表演行业的发展规律及发展现状,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求,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会产生一定影响。最后,高校的教学资源无法完全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当前,很多高校影视表演专业的软硬件教学资源还无法完全满足专业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了教学工作水平长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合理控制专业招生规模。

对于高校来说,应当合理控制影视表演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根据本校师资及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招生人数,确保专业总体教学能力与专业规模之间实现科学配比。

2.有效提高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高校影视表演专业要彻底转变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观念,将艺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为国内影视表演行业培养高端的专业化人才,同时丰富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影视表演理论研究”等相关内容,不断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提高成材率,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其次,要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之中,提高专业化水平。最后,要优化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加大资金投入,为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者:刘晓秋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

第四篇: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评价

一、我国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现状

合唱艺术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在国外已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许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音乐教育体系的严谨性、连续性与统一性,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建立了科学、完整和发达的合唱艺术教育体系,因此整个国民都具有较高的合唱能力和良好的多声部听觉。他们的合唱已相当成熟,很多高校的合唱团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我国的合唱艺术起步于十九世纪末,距今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国民的普及程度不高、整体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合唱艺术凭借着普及操作容易、教育效绩明显、受众群体广泛、艺术感染力强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合唱团已成为我国高校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艺术实践形式,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越来越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普通高校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合唱艺术教育水平表现得十分的参差不齐,在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普通高校合唱基础较差,缺乏对合唱艺术教育全面、正确的认识;大多数普通高校由于不注重合唱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合唱艺术教育功利性较强,一旦遇到重大比赛或活动时,挑选的合唱曲目又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合唱艺术教育的场地、设备等较为简陋;特别是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零散而缺乏系统性,更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长效发展。因此,研究制定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已成为各普通高校有效实施艺术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标准

(一)指导思想

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遵循他们在生活中的一切认知规律,从他们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需求出发,给他们提供接触和学习一切合唱知识的机会和平台,并给予他们自由的表现空间,为他们认识、理解、鉴赏、进而表现合唱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地位与作用

合唱艺术就像一幢高楼,需要扎实、深厚的根基,更像一座宏伟的地标性建筑,对周围的事物都形成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因此,有效的合唱艺术教育,需要学生具备全面的音乐能力和理论知识,反过来,通过科学实施合唱艺术教育,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知识和能力。同时,合唱艺术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实用性,通过合唱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在社会上立足都将起到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合唱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合唱排练和指挥的基础技能技巧,能运用相关知识参与和指导非专业合唱团的演唱、胜任非专业合唱团的排练和指挥。

2.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合唱发展的历史;B、使学生认识中西方各个时期合唱音乐的风格特征;C、使学生理解合唱音响的客观要求;D、使学生感受和体会优秀合唱作品的独特魅力。3.能力目标A、简易合唱作品的指挥能力;B、简易合唱作品的排练能力;C、非专业合唱团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D、一般合唱作品的审美能力,非专业合唱团的鉴赏能力。4.素质目标A、通过实施合唱艺术教育,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听、唱、弹、指挥、音乐理论等方面);B、通过合唱团排练、指挥的校内外艺术实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使学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角色感和集体感,养成有爱心、有耐心、有信心、乐奉献、能吃苦的优良品格。

三、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内涵

(一)课程体系结构

1.从大学生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确立课程体系的宏观结构

根据以往研究和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知和态度如下:A、同学们普遍都爱好音乐、喜欢唱歌,但对合唱的认识还处在肤浅的状态;B、同学们的音乐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大多数同学不认识乐谱;C、同学们对经典红色合唱作品、通俗合唱作品很感兴趣,而对艺术性的合唱作品兴致不高。因此,在宏观上,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立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板块(课组):一是开设合唱欣赏课组,增强学生的合唱知识,提高他们的合唱兴趣;二是开设音乐基本素养课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三是开设合唱课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不同层次和形式的合唱团,在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充分结合。

2.依据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和多重性,反推课程体系的微观构成

A、开设《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课程,培养学生学习合唱的基础能力:通过学习《基本乐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音高、时值、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性、音乐符号等基础音乐知识。通过学习《视唱练耳》,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包括内心听觉),培养领会、分析和表达音乐语言各种要素的能力,发展音乐记忆力,并训练学生良好的读谱视唱能力,掌握准确的音高表达和节奏反应、正确的乐句划分、恰当的速度和力度、适当的音乐表情等。B、开设《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和《音乐美学》课程,激发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合唱作品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基础的音乐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学习《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外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代表性合唱作品的艺术表现特征,开拓学生的合唱艺术视野,建立基本的合唱理念。通过学习《音乐美学》,使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认识合唱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及合唱艺术表现的美学特征,探讨合唱艺术实践中的一般美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C、开设《声乐》和《钢琴》课程,培养学生较好的声乐演唱能力以及基础的钢琴弹奏能力。通过学习《声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呼吸方法,学会控制和运用共鸣腔,能准确地吐字咬字,建立一定的演唱能力,为学习和演绎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学习《钢琴》,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于学生能独立地学习合唱、排练合唱、演绎合唱,为学生的校内外合唱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D、开设《合唱训练》和《合唱指挥》课程,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逐步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技法和能力。通过学习《合唱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完整地演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基础性合唱作品,这是实现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通过学习《合唱指挥》,使学生了解指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指挥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指挥的击拍方法与各种拍子的基本图示,掌握起拍、收拍、前奏、间奏、尾奏的指挥法,掌握长音、延长音、附点、切分音、休止的指挥法,使学生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几首不同风格程度较浅合唱曲目的指挥法,并由此学会自己设计其它相似程度合唱曲目的基本指挥图示,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排练和演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也是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

普通高校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一般周期为两学年、四个学期,开课时间为第二至第五学期,总学分为16、总学时为256学时,其课程体系涵盖了三个板块、囊括了八门课程。目前,普通高校的合唱教师少、知识老化、能力发挥不够,远不能满足对广大大学生实施合唱艺术教育的师资需要,必须组建由合唱、声乐、钢琴、音乐理论等专职音乐教师和部分优秀音乐专业学生构成的合唱艺术教育小组,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合唱艺术教育。同时,可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实际情况,在授课老师的安排上做灵活处理,对于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基础课程可视情况选择部分优秀音乐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对于合唱训练、合唱指挥、中外合唱史及作品欣赏、音乐美学等专业课程则必须由相关专业老师或优秀高年级研究生担任。另一方面,学校教务部门、场馆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还需要协调配合,以保证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的大量需求。这样,才能使面向广大大学生的合唱艺术教育成为现实。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合唱、合唱指挥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中西方合唱发展的历史、认识中西方各个时期合唱音乐的风格特征、理解合唱音响的客观要求,为合唱指挥的学习与合唱作品的排练打下理论基础。

2.欣赏教学

通过多媒体播放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优秀合唱作品的视频和音频,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合唱音乐的独特魅力,并逐步建立合唱作品的审美能力与合唱团的鉴赏能力。

3.示范教学

通过教师本人的指挥动作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渐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法。

4.个别指导教学

请个别同学上台练习指挥动作,老师作现场讲评和指导,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对照自己,认识普遍的错误或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高自己。

5.互动教学

让老师和同学们分别交替担任指挥、钢琴伴奏与合唱队员的角色,可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模式。例如,老师担任指挥、某个同学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老师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另一同学担任钢琴伴奏、其他同学担任合唱队员,某个同学担任指挥、另一同学担任钢琴伴奏、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担任合唱队员,等等。通过这些不断变换角色的互动教学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合唱音乐表现中各种角色密切配合的鲜明特征及其重要性,为学生从事合唱排练、合唱指挥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实践教学

在课堂教学之余,将低年级的几个班临时组建成几个合唱团,老师指定某首合唱曲目,然后将高年级同学们分成由3至5个同学(分别担任指挥、钢琴伴奏、声乐指导等角色)组成几个合唱排练小组,分别对几个合唱团进行排练实践,经过一段时间(二周左右),再组织这些合唱团登台指挥、表演,最后老师根据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讲评。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使学生指挥、排练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四)课程资源

1.教材

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的教材推荐使用《合唱与合唱指挥普修教程》(其他课程不统一订购教材,老师使用PPT或讲义,学生适当做课堂笔记即可)上下册(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跃峰教授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7月第三版),该教材囊括了合唱篇、指挥篇、实践篇和曲目篇四个板块,具有主旨明确、分析独到、深入浅出、训练系统、传承经典、引领时尚等鲜明特点。

2.多媒体

利用音乐专业院系、合唱专业老师收藏的中外著名合唱指挥家讲学讲座、中外著名合唱团演出比赛的音频、视频资料,在课程教学中穿插播放,以拓展学生的合唱艺术视野、启迪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

3.图书资料

学校、音乐专业院系的各级图书馆都有很多有关合唱、合唱指挥的专著、文献和各种教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不断积累相关知识。

4.网络资源

学生可以在学校电子阅览室经常浏览“中国合唱吧”、“合唱圣经”、“上海爱乐网”等合唱指挥专题网站,及时了解中国合唱发展的最新动态、下载最新的合唱乐谱和音响、与同行学习交流,等等,都十分便利和快捷。还可以登录“国家精品课程网”,河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的《合唱》《合唱指挥》省级精品课程,为学生的课余自学提供了优良平台。

5.场地资源

音乐专业院系的音乐厅、合唱排练厅、乐队排练厅、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室、录音棚等都是合唱艺术教学与实践的重要场地资源。

6.艺术实践资源

在学校内,音乐专业院系的艺术实践周、学年音乐会、年级音乐会、班级音乐会,以及其它各个学院的迎新晚会、新年晚会等各类文艺晚会,都是学生进行合唱艺术实践的良好平台和途径。在学校外,各企事业单位合唱团、中小学合唱团、群众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等等,为学生从事校外合唱艺术实践开拓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老年合唱团,他们都是由热爱音乐、热爱合唱的老同志自愿、自发组成,以丰富群众文化为宗旨、以愉悦身心为目的,他们迫切期望老师、同学们经常去演出、排练和指挥,这不仅有效地锻炼提高了同学们的合唱艺术实践能力,更是为群众文化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考核与学习效果评价

(一)考核评价的内容与目的

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唱与合唱指挥。通过合唱的学习与考核,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合作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定数量一般程度合唱作品的演唱、排练方法及音乐处理手法,提高学生合唱团的音乐素质与整体合唱水平。通过合唱指挥的学习与考核,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熟练地掌握若干首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一般程度合唱作品的指挥技法,并由此学会自己设计其它简易合唱作品的指挥图示。同时,掌握合唱排练的基本常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排练合唱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评价标准

1.期末考试(占50%)

A、合唱: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合唱作品的多声部演唱、配合、协调以及控制能力。考试采用分小组面试的形式,每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在本学期所学合唱曲目中确定一首作为考试曲目,并根据合唱作品的要求组合声部,每声部1人或2人,其中各声部对作品的处理占50%,对乐谱的熟悉情况(是否能背谱)20%,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30%。在每学期学习与考察的合唱曲目中,简易曲目为2-3首左右,一般曲目为1-2首左右,稍难曲目为1首左右。B、合唱指挥: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合唱作品指挥技法的理解掌握能力以及完成熟练程度。考试采用分小组(一般为5人一小组)面试的形式,每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在本学期所学合唱指挥曲目中确定一首作为考试曲目。根据学生指挥动作的准确、流畅、完成度,双手配合的默契程度,指挥动作的力度、速度和情绪表现力,呼吸、眼神、表情的运用等等,给学生评分。在每学期学习与考察的合唱指挥曲目中,简易曲目为2首左右,一般曲目为1首左右,稍难曲目为1首左右。

2.平时成绩(占30%)

A、考勤(占15%):迟到扣1分/次,请假扣0.5分/次,旷课扣4分/次,旷课5次及以上取消期末考试资格。B、课堂抽考(占15%):每次课前必查,随机点名学生演唱或指挥,主要考查学生课后练习情况,评分标准与期末考试相同,每位学生每学期有2-3次抽考机会。

3.艺术实践(占20%)

A、校内艺术实践: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合唱团的排练、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依据表现情况每次记1-2分。B、校外艺术实践: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合唱团、中小学合唱团、老年合唱团的排练、指导、演唱或指挥,依据比赛成绩、演出效果或该合唱团领导、成员的评价每次记3-5分。因此,学生要想取得高分并获得好的学习评价,除了要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勤于练习、用心钻研,还必须要积极参加与合唱、合唱指挥有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五、结语

合唱是最具有影响力和有效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集体艺术活动,参加合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合唱所产生的社会性作用,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唱中,学生学会了倾听和配合,对于艺术的和谐、完美的追求和由此自觉形成的统一意志,取代了行政的约束,由于合唱的群体参与形式,合唱中的忘我投入和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增进集体感和友谊,能够给人生带来精神上的升华。研究普通高校合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内涵与评价标准,是对我国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也是对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新形式的积极探索。希望以此研究内容抛砖引玉,后续拓展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为我国普通高校建立系统完善的艺术教育理论体系添砖加瓦。

作者:何宁波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第五篇:高校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研究

一、引进课堂教学

开展书法艺术课堂教学,是将其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基本途径,主要是通过理论的技法教学充分利用其本身存在的德育因子,从而开发德育功能。具体可以通过小组专题研讨、教学成果汇报展等教学方式来提高书法教学的艺术教育和德育融合的效率。在理论教学中,首先可以讲授系统的书法观,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历代书论介绍,来对古人的学书做人之理进行学习。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观摩和分析古代经典法帖,了解书法家的生平及时代背景故事,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赏析心得,以进一步理解书法技法和文化。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同学们以自由组队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从书法艺术学习的角度上来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主动学习、互相交流,逐步形成对书法艺术相关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从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每个阶段课程的结束之时,采用自主汇报的方式来展示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鼓励大家总结、交流学习心得,这种方式有助于我们的书法教学效果不仅仅局限于部分同学,而是将它放在了更宽更大的平台上,使得全校的广大师生都可以来参与校验和交流书法学习。

二、开展书法活动

在高校中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来开展书法活动,如现场挥毫,通过举办现场即时的书法活动来调动校园的艺术氛围,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泼墨挥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如聘请现代书法名家作为高校的客座教授,展示经典书法作品,并定期来校讲座,让广大学生近距离领略名家风采,激发其书法热情。我们可以通过将书法艺术的趣味知识和材料做成丰富多彩的平面或视频宣传资料,在活动现场轮番展播,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书法艺术的了解、兴趣和认可。此外,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大赛,通过递交既有书法作品、现场即时书写等等多轮选拔方式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并邀请书法名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现场品评,近距离专业指导,打造一年一度的书法艺术盛宴。

三、举办书法展览

毫无疑问,举办书法展览会可以是高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结合时政大事,可以在校园里举办相关主题书法艺术展览,可以取自当地名家,也可鼓励学生多多贡献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有效地将书法艺术融入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具体来说,可以借助每年世界读书日的契机,调动广大师生勤奋求知,推动大家“读书、爱书、进步”的文化艺术氛围,举办“书香校园共同创建”书法展览;在母亲节、父亲节期间,举办“感恩感怀”书法比赛活动;在抗战胜利周年之际,配合党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宣传,抚今追昔,举办“勿忘国耻共创和平”的主题书法艺术展览。

四、创建书法环境

书法艺术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活动和比赛展览中,在高校校园中创建一个良好的书法环境,营造充满书法艺术气息的氛围,让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营造良好书法环境的具体途径包括:首先,在高校学校大门、图书馆、办公楼和教学楼等人流较多的显眼之处,展示名家名帖和题字,这不仅可以增强这些建筑物的文化气息,也可便于学生们能够日夜观摩;其次,在课堂、饭堂、走廊和宿舍等等地方,开辟各种各样的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展示区,定期更换,既能丰富校园书法环境,又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第三,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创建校园专属的书法艺术教育网站,通过专栏形式将校园里的书坛动态、艺术活动和校园明星等等最新资讯进行及时,以进一步拓宽书法艺术教育的载体,提升书法艺术教育的质量。此外,为了提升广大师生的书法热情,在校园中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通过展示校内横幅、海报、传递宣传单、群发短信等等媒体手段,直接、及时地向高校广大师生宣传最新的校园书法艺术教育和活动情况,鼓励其为校园的书法艺术教育工作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支持,校园上下同心协力,为学生和学校的全面、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语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倡坚持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作为最重要的教育阵地之一的高校,更要在其自身的教育领域内贯彻落实这种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书法艺术教育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精神真切地融入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去,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实现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提供有效对策。

作者:杨爽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六篇:高校艺术教育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本文在考察高校艺术教育时,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分析艺术教育。高校都会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在艺术教育上,也是以职业素养作为教育核心的,以此来构建艺术课程体系。在艺术课程的设置上,多数高校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的教育,一般开设的课程有公共艺术课程、艺术类选修课程、艺术素质拓展、艺术类鉴赏课程等。在课程的设置上,如果学校有艺术专业,那么课程设置得比较丰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在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就比较细致,不仅有艺术类的专业课程,还有选修课,另外教师还会深入到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艺术类的课程主要有音乐和美术两大类,除了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专业课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选修艺术类课程,并且学生处、团委指导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团学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成立大学生艺术社团,并有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开设的选修课有中外音乐赏析、中英文电影与歌曲赏析、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数码影视制作入门、健美操、插花艺术、音乐鉴赏等;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现有学生社团55个,其中艺术类社团22个,分别是:博学多才社、灵韵舞蹈社、梦想话剧社、凌云舞狮社、书法社、模特队、吉他社、话剧社、悦动健身协会、星文艺社、表演社、音乐社、oneking街舞社、健美操社、Blackblond动漫社、SleepTalkingCrew街舞社、惊堂木影视创作社、浮生梦Cospaly社、唯音阁、光影流年微影社、翰墨书法社、镂艺剪纸社,社团的活动中有50%的活动是集体活动。以上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能够满足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品位、丰富文化内涵、开阔艺术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与需求

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其实就是以美育为依托实现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内涵,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必不可少的教育类型。在艺术教育实施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位音乐教师表示:“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学生仅仅在文化课、专业课上下功夫,那么他的个性是不完满的,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有责任开设一些艺术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高雅氛围,我认为学校开设艺术类的课程非常有必要,是切实为学生考虑的举措。”参加了吉他社和书画社团的李志伟同学表示:“我非常喜欢音乐和美术,但是出于就业考虑选择了理工类,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开展这些社团,我和很多同学都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选修课上都能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参加艺术类的社团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高校开设艺术类课程的认同度是非常高的,而且从实际情况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程度也非常高。首先,大学生艺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在陶冶情操、扩展视野的同时,又能净化心灵,通过选修课、社团活动等,结识更多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伙伴。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是一种缓解学习压力、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业务本领强,并且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脱颖而出。艺术教育就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例如,美术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音乐课堂上的谱曲、填词等,都是在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有助于大学生提高沟通交流能力。选修课是全校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课程,因此,一般坐在一个教室里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这是一个锻炼沟通、交流能力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如果太封闭,那么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借助选修课、艺术类社团活动等机会,和不相识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不但是对艺术教育的实践,还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第四,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也是对艺术教育的需求,因为艺术教育与文史类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达芬奇是美术史中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因此,大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并不是占用了专业课的授课时间,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综上,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程度是非常高的,能够在方方面面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师资情况直接决定了一所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因为作为高校,如果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不强,那么艺术教育是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现在,有不少高校都会有艺术专业,如果该校的艺术专业情况比较好,那么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也不会太差,但是如果学校没有开设这方面的专业,那么学校内不会有太多的艺术专业教师,那么开展情况自然是不容乐观的。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学校有多个学生社团,拥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在学校内开展社团活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有艺术类社团指导教师9人,其中,在学历结构方面,3人是研究生学历、5人是本科学历、1人是专科学历;在年龄结构方面,2人在50周岁以上,7人在30——39周岁之间;在职称结构方面,1人是教授,1人是副教授,5人是讲师,2人是助教。其中,在音乐教育方面,学校有26名专职音乐教师,能够满足学校的音乐教育。在舞蹈方面,学校有2名专职教师可以教授舞蹈课程。

四、高校艺术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情况

高校教育对于本校的艺术教育已经非常重视,虽然发展时间尚短,但是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形成了一套规范、严格的实践体系,帮助大学生完成艺术教育。

(一)实践平台一:大学生艺术团

大学生艺术团每年都会招收新的团员,为广大对艺术有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交流、表现、实践的平台。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为例,大学生艺术团每年都会组织、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演出、比赛若干场,节目全部由艺术团成员编排、表演,不仅在学校内部得到了师生的好评,也在学校周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的大学生艺术团有指导教师4人,学生70余人,其中分为合唱团和管乐团,艺术团成员是来自各个专业的艺术骨干,经过指导教师的培养,在艺术方面得到了更高的提升。同时,艺术团多次在学校表演节目,不仅锻炼了成员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同时也是对全校学生的一种熏陶。在课余生活中,如果学生们能投身于艺术教育,而远离网络游戏、过分恋爱、酒吧迪厅等,那么大学生的层次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二)实践平台二:校外慰问服务

除了校内演出外,校外的慰问演出也是很好的艺术教育的实践平台,同时还能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学生精心编排的节目送到农民工子女学校、养老院、社区、农村嘎查等地方,虽然只是几十分钟的表演,但是在编排、训练、彩排这个长期的时间段内,学生们就是在接受艺术教育,并且亲身参与到艺术教育中来。由此可见,校外的慰问服务,也是一个很好的进行艺术教育的平台,大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难得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艺术教育成果,将成为一生都难忘的回忆。

(三)实践平台三:坚守学生社团阵地

其实大学生们接触最多的实践平台还是艺术类社团,每所院校都有很多个艺术类的社团,并且经常开展活动,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果学生们能够认真参与社团活动的话,是可以完成大学期间的艺术教育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好,学校的艺术氛围就越浓烈,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果整所学校都充斥着高雅、和谐、健康的空气,那么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积极意义。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逐渐扩大影响力,可以通过比赛、表演等活动形式激励成员,从而使社团活动开展得更好,形成良性循环。对于社团成员和其他大学生来讲,在文化课、专业课结束之后,多参加、欣赏艺术类活动,能够净化心灵、缓解压力。

五、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方法和途径

(一)保证艺术教育符合学生需求

学校在开展艺术教学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定期做调整。例如,如果学校中男生比例大,那么舞蹈选修课、舞蹈社团就要减少课时和招收人数,而如果学生中的女生比例比较大,那么声乐社团、舞蹈课就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动和课时。这才能做到艺术教育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如果不能考察好实际情况就冒然开课,则是在浪费师生的时间,另外,没有需求量的课程可以不开或少开。

(二)整合艺术类课程

很多学校在开展艺术教育时一味增加课程数量,而没有对这些艺术课程进行合理规划,有些课程的人数少,因此,应该本着节约师资的原则,将一些同一学科的艺术类课程整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音乐鉴赏课和外国电影原声音乐赏析等课程,就可以合并在一起,课前了解学生需求,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安排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将同类型的课程集中在一起,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非常重要,虽然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对于艺术能力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很多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开展艺术教育的模式,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展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能够充分了解、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类型,通过表演、比赛等形式的展示,对全校学生都能起到熏陶、净化作用。

作者:苏宇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第七篇:高校艺术教育音乐修养改革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对人心灵与智慧的净化与熏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矛盾,教育教学条件的制约,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对于视唱练耳、视听训练、乐理等音乐基本修养课程的教学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下的需要,而音乐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首要任务是学生综合音乐修养的训练与加强。如何改革当前的艺术教育,解决音乐艺术教育中学生音乐修养的问题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我们对省内几所开设艺术教育的高校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有音乐艺术教育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一线教师以及教学领导等等,围绕学生的音乐基本功,课程开设情况,音乐教学场所的设施配置、专业音乐教师的配备数量与教学效果、学生音乐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运用现代互联网进行广泛检索、收集和整理,对国内外有关音乐修养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音乐修养的热点问题进行筛选、归类与分组,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问卷调查的具体项目。同时,借鉴国内外广大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精选调查内容,开展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海南省内有代表性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真实、具体的数据与资料。结合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状况,通过筛选与分析比较,我们对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做了总结,取得了以下结论:

1.教学资源配套方面:

目前音乐教学手段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但大多数的学校先进的器材设备一般都比较缺乏。硬件配套还不够完善,拥有先进化配套的演出大厅规模小,各类专业训练场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音像资料配备也很缺乏,有些学校配置了一些,但是形式简单,当前流行的音像资料也很难觅迹。

2.学生的音乐素养基本情况不容乐观:

在对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我们学校和其他3所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本功不扎实,乐感差,听觉能力差,艺术表现能力差。课外活动开展音乐表演的机会很少,不少同学还惧怕演出,课外活动组织艺术形式的演出机会很少,有的学生还是仅限于每年的学院新生文艺汇演和元旦节的文艺活动以及毕业班的汇报演出。同时,学生综合艺术素质也是比较差,很少有多方面发展的全能型艺术人才。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为了调查清楚海南省高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我们重点访谈了3所学校的音乐系主要负责同志,音乐专业教师,对教师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各学院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规模,学历上有硕士、有本科,职称上有教授、副教授、双师素质教师人才,为各院校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是,随着招生人数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院校出现了专业教师缺乏,部分高学历教师人才的比例不够。

四、培养学生音乐修养的改革与探索

通过对海南省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比优秀学院的成功经验,我们获得了一些在具体音乐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一些教学经验。

(一)加强音乐艺术类师资队伍与教学设备建设

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十分重视,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各类全国技能大赛的需要,努力探索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德艺双馨的音乐表演、音乐制作技能型人才。学校完善多功能演出大厅的功能,为各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配备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另外,学院为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建有5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

音乐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音乐修养,关系到学院音乐教育的成效,由于艺术的综合性,往往需要专业教师身兼多项艺术特长。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音乐专业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单一,综合素质偏低,音乐实践能力不强等弱点。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改善学生综合音乐修养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音乐专业教育有三大培养体系:一是各类专业艺术院校;二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的艺术系科;三是近几年来各地方高校中所设置的音乐(艺术)学院。这三类培养体系都可以为中小学输送优秀的音乐人才,要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优秀音乐教师人才,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时展对教学的需求,培训的重点可以放在下面几个方面,比如多媒体音乐课件制作,涉及到电脑基础知识、音乐乐谱编辑软件、录音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

(三)重视营造校园音乐文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也就是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音乐欣赏的能力。音乐素养是未来学习系统音乐的基石,音乐欣赏是音乐创作的前提条件。调查发现当前学生音乐素养普遍都十分简单,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任务艰巨。教师在教学过程,要重视在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对艺术的欣赏能力。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倾听、主动创作,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各方面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提升。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十分重视校园音乐文化氛围的建设,平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音乐活动,比如说技能大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等,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才艺表演,让学生感受艺术、接受音乐美的熏陶,逐渐增强音乐修养。营造校园音乐文化氛围,还可以把兄弟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优秀学生的音乐作品请进校园来,丰富音乐课程资源。

(四)积极挖掘学生潜力,促进音乐修养的增强

音乐教学本身形式活泼,拥有美好的旋律,简单枯燥的教学形式是不适用于音乐艺术类的教学,不可能培养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不再拘泥于以前的单一手段,在海南软件职业学院的艺术传媒系,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逼真的音乐形象,体验到音乐的美好意境,从更深层次上获得音乐欣赏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多让学生参与表演,展示自己,获得自信心。学生思维活跃,创意无限,让学生主动表演能给孩子带来对艺术的真实体验,即满足了艺术专业学生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

(五)发挥本土特色,开发音乐资源

海南是一个自身音乐元素众多的省份,省内少数民族众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是其特色,比如:海南黎族歌曲、黎族舞蹈、海南戏等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资源,海南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教师只要积极组织,教学效果应是十分好。但是,根据我们调查发现,这些优秀的海南特色项目在课堂中很少看到,一方面是由于拘泥于教学安排,一方面是认识不足。结合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开发具有民族传统特色音乐课程资源,既能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又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五、结论与展望

总之,音乐修养的获取是一个长久的积累与沉淀的过程,高校艺术教育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音乐修养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针对目前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胡炫 甘丽娅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