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结合音乐文化活动开展音乐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培养模式符合音乐教育的根本需要?针对此类问题,作者介绍了近年来越来越具影响力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就如何开展具有高校文化特色的音乐教育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有关音乐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戏剧语言艺术;主持人群;语言应用

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尊重个性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由中国音像协会、新华网、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北大青鸟音乐集团等组织和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校园音乐节项目。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权威音乐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的出现符合中国音乐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发掘出了大量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大学生音乐节的概念和缘起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音乐文化项目,歌唱比赛和巡演是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包括校园歌手训练营、校园流行音乐排行、大学生音乐盛典等活动内容。从活动开展的宗旨来看,莘莘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是大学生音乐节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通过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喜爱音乐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从活动数量和举办时间来看,全年超过300场的音乐比赛和演出意味着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项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从活动开展地来看,大学生音乐节联合了我国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香港等数十座城市的百余所高校。大学生音乐节代表着中国校园流行音乐的最高水平,在大量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人士的推动下,高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进行多方位的碰撞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校园音乐的健康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民谣风格为代表的校园音乐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风格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与时代接轨,发掘各具特色的校园音乐人才,提高校园音乐的文化影响力。当代的大学生需要一个同外界交流的窗口,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为了缓解高校音乐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音乐节应运而生。伴随着实体唱片行业的逐渐式微,音乐综艺节目和各类歌手选拔赛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对应学生需要的音乐项目却非常少,校园音乐被人们严重忽视,这无疑会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用知识创造音乐、用知性演绎音乐”是大学生音乐节的基本诉求,众多音乐组织的加入使得大学生音乐节有了相对完整的音乐产业链的支持。

二、大学生音乐节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训机会

音乐人才是引领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艺术节这样的活动项目来培养艺术人才,被无数实例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艺术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需要歌手,还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在大学生音乐节的活动中,学生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参赛者等不同角色。各种活动都有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实践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进而促进高校音乐艺术文化活动转入良性发展的方向。此外,音乐训练营是大学生音乐节的重要内容,“青春公社”是实现这一内容的主要载体,它具有音乐创作实践课堂、大学生原创音乐分享平台、大学生音乐交流地等主要功能。作为培养未来音乐人才的场所,由大学生音乐节所提供的大量便利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触到音乐制作的相关流程。随着原创音乐作品的不断推出,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音乐人才,并带动相关音乐产业,让音乐训练营成为创作歌手的孵化器。总的来说,大学生音乐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实训体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和获得更为深入的感悟,进而挖掘自身潜质,提高综合素养。

(二)以文化品牌提高校园音乐影响力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音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音乐艺术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能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提升高校的文化活力,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大学生音乐节还能起到传播艺术精神,以艺术团体的形式丰富观众的生活,进而发挥服务公共文化的作用。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音乐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文化品牌。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等,都将会在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期间得到体现。品牌文化的形成将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最终提高大学的整体竞争力。

三、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思路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存在着普遍的共识:音乐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以大学生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类音乐活动是构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实训和理论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关于音乐艺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各高校应大力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推广音乐节类别的音乐项目时,各高校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只有当舞台演艺建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商业化的音乐传播方式喧宾夺主,让音乐节的举办真正为高校音乐教育服务。第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最为核心的目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不应背离这一点。第三,大学生音乐节的组织要适应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不可生硬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在改革思路上,为了有效提高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各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通过积极开展与各种音乐组织的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让校园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打造出新型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发

(一)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

2015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邀请到了李荣浩、水木年华、杭盖乐队等国内知名的演艺人或团体来担当嘉宾和评委,而2016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则是由钢琴演奏家李云迪来担任形象代言人。李云迪的加入代表着世界级音乐人对于中国校园音乐的密切关注。经过选拔,大学生音乐节中的优秀歌手可以得到张洪量、金贵晟、庞龙、张漫、科尔沁夫等数十位歌手的悉心指导。通过知名导师的设置,学生们在声乐、形体和舞台表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据统计,有九成以上学员在专业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能够吸引大量的演艺人才参与到音乐教育中,这一点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借鉴。按照这个思路,音乐训练营的主讲嘉宾还可以由背景各不相同的民间艺人、名师巨匠来担当。对应地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主题,强调现代音乐的开放性特征,立足于传统文化根源,为校园音乐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结构的合作

中国的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社会音乐机构则在宣发、传播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从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机构的合作,实现音乐教育和产业资源的共享,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培养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学科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术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平台同社会音乐机构达成合作,并逐渐形成互相补充、互为支撑的关系。比如在流行唱法的教学中,师生们需要了解流行音乐的编曲特点和历史渊源。类似的教学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与音像协会的合作得到更好解决,双方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会,为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音乐流派。这种合作不仅能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可以发挥社会音乐机构的传播功能,一举两得。

(三)加强艺术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音乐节的规模较大,维持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相对高效的管理水平。为了确保音乐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音乐学院应加强对音乐活动的管理。第一,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音乐活动管理制度,通过明文规定来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与责任。第二,成立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监督音乐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三,应强调统筹规划,要求所有的音乐活动与相关的行动计划在具体开展之前,由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讨论会议,对活动策划进行审核和修改,力图使每一次活动都能进行得有条不紊。此外,在一个阶段的活动结束之后,还要有总结会议,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

五、结语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目标是发掘校园中的音乐人才、助推中国音乐发展、打造属于中国大学生的专属文化品牌,其理念是“由校园发端,推动音乐文化领域的创新”。在功能上,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还能扩大校园音乐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音乐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应围绕着学生的切实需求,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不仅需要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还应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寻求同社会音乐组织之间的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高萩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林能杰、缪力,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佘岫音 隋欣 陈军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