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

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

〔摘要〕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让他们从小接受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而且能够进一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用

民族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将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溶入民族音乐,不仅可以进一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而且也是新时代音乐教师的责任。

一、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内容之一,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它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都有着潜移默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蕴含着我国悠久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信仰。加强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的教育,不仅能够使他们深刻地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而且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就是开展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育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民族音乐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又能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学生的心灵会深深地被民族音乐中劝人向善的美好品格所感染;同时,学生们在学习民族音乐过程中,他们会用民族的声音去颂扬民族英雄,去歌颂我们的祖国和各族人民,那么他们会逐渐形成谦虚、阳光、勇敢和有爱心的品格;从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品德素质,提升他们的品格和思想境界。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纵观我国的民族音乐,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中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进程中,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会达到统一。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小学音乐课本引进一些新的音乐教学素材,还可以使以往那种简单单一、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品味水平。一曲《二泉映月》讴歌了瞎子阿炳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一曲《阳关三叠》把王维送友人西出阳关时的愁情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民族音乐的内涵,而且能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民族音乐虽然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民族音乐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不太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入,西方音乐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致使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较大影响。虽然很多中小学在音乐教学中对民族音乐有所涉及,但是只把其当任务来完成,甚至应付了事;它们特别重视西方音乐的教育;这样根本培育不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之,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倾向于学习学起来比较方便的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而对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远而避之。从而使西洋乐器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必需品,传统民族音乐反而受到了排斥。

(二)音乐教师音乐素质偏低

目前,中小学大多音乐教师不够“专业”,只会基本的教唱和简单的乐理,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教学当作一般音乐知识对待,一带而过,课堂上采用单一和弦伴奏,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思维。另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只会直接照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进行授课,把民族音乐课理解为教唱课,根本不能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性进行举例,这样会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产生误解。

(三)民族音乐教育不全面

当前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作为教学主体,它们基本上采用的是“灌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讲授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毕竟民族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并对所学的传统民族音乐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大部分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课程主要是学习民族歌曲,而对民间戏曲、民族乐器几乎没有学,这样导致民族音乐教育的面比较狭窄。

三、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我们就必须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使民族音乐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中,并且这也成为现今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改善民族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不太喜欢民族音乐,要消除这种偏见,就要不断改善民族音乐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首先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之与民族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地认知民族音乐。如剪裁电视、电影情节和场景为民族音乐插入背景等,使传统、民俗的音乐生动、形象、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理解。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学唱民歌”“民歌知多少”等为主旨的歌咏比赛,给予中小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启他们探索民族音乐的心灵之门。这样,把民族音乐学习内化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创新民族音乐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艺术水平。

(二)挖掘民族音乐教学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各中小学要结合各地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音乐教学资源,开发适合本学校的特色教材。首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整理所在地区有典型代表性的音乐;并与当地“民间老艺人”多多交流,深入挖掘原汁原味的本土音乐资源。其次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要与民间艺术家一起共同开发、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从而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课程体系与本土音乐的关联性。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和课堂,而且传承与保护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

(三)提高民族音乐师资素养,构建优秀师资队伍

构建高素质的民族音乐教队伍师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中小学校应注重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民族音乐教师团队。首先是中小学校要不定期邀请民族音乐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给音乐教师进行课程辅导或者举办讲座;同时还可以积极开展高雅艺术之民族民歌进校园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感受民族民间歌曲,而且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理论素养,以使之提高到更高的层面。其次是作为新时代肩负“弘扬民族音乐”重任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询民族音乐相关内容,欣赏挖掘更多的不为人知的优秀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脚踏实地,培养孩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他们将来振兴中华民族和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欣.湖南省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钟音崔国会.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

[3]陈曦.基础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0,(11).

作者:王璐璐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