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英语教育对比分析

国内外英语教育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对中、日、印三国英语教育在历史背景、现状及语言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要想培养国际化人才,拥有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必须改革中国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国;日本;印度;英语教育;对比分析

一、中日印英语教育历史

1.印度英语教育发展概述。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从事经济活动,便开始英语教育,19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现如今南北方惟一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这种情形使得印度相当重视英语在本国的应用。

2.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概述。1808年,英国舰船“法顿号”侵入日本长崎,当时的日本人从国防方面考虑开始学习英语。作为洋学教育的机关,“开成所”变为“开成学校”,后来更名为“东京外国语学校”,1877年发展成为东京大学。明治维新后兴起的“文明开化”的热潮引发了英语学习热,并在日本历史上多次出现。

3.中国英语教育发展概述。我国的英语教育起步晚,始于20世纪上半叶,分布在我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教会学校进行各科教学。当时留学英美的学生,后来成为我国的科学家、文学家,无不得益于英语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大量的学生被分配学俄语,英语教学资料单一枯燥,英语教学质量低下。改革开放之后,英语教育得到重视。

二、中日印英语教育现状比较

1.英语教育政策比较。独立后,英语被列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英语教学。《国家教育政策》(1986)(1992年修订)这个文件的实施,巩固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的地位,推动了英语教育的发展,为印度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部省先后多次提出并修改英语教育政策:2000年1月至6月,日本先后召开了八次由文部大臣主持的“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2003年3月,又公布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2003年,日本政府又实行了一项新的英语教学计划,称作“ImmersionProgram”,计划从2003年7月起,投资一亿八千万日元用于日本英语教师的培训。从战略构想到行动计划再到教学计划,日本英语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战略发展目标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对英语教育没有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导,导致了高成本、低效益的英语教学效果。我国英语教育分成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两大块,各有各的教学思想和测试系统,各自发展,互相很少切磋。教材衔接性很差,很多在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在大学阶段还在不断重复,而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又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不到一个新的高度。

2.英语教育模式比较。印度的中小学实行12年制,分为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后者又分为英语和印地语(地方语)两类学校。私立学校和英语学校全方位用英语授课。印地语(地方语)学校用印地语或地方语授课,同时开设英语课,但分班后理科班采用全英文授课。印度高校的英语教学明显不同于中国的教学模式,很少有统一的教材,大多是教师给学生开出的一系列不同流派的参考书,以英语原著居多,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印度高校也没有全国性的英语水平考试,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英语水平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日本从2003年开始在小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英语,同时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二外语选修课程,文部科学省每年还选拔1万名高中生到海外留学。日本的大学英语教育不依赖特定的教材,以每学期present两次来作为学习成绩评估的标准。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国教育部规定逐步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生们重做题、少听说。在中国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词汇量不足是影响我国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瓶颈。

三、英语语言环境比较

印度长期以来在中上层社会通行英语,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英语环境。在印度,英语已被广泛用于许多政府机构、司法、军队、贸易和广播电视领域。经常使用英语的人达3千多万,另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人能在一定的场合使用英语达到有限的交际目的。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很差,所讲的英语很难让外国人听得懂。一方面日本高考英语侧重语法和阅读。另一方面是日本本民族的语言发音系统中元音构成特别少,严重地影响了日本人的英语发音而我国的现状是:教学多为考试服务,学生到大学毕业时英语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听、说、写能力较差。传统的英语教育仅限于英语课,在其他课程,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生并不使用这种语言工具。这种语言环境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中国英语教育效益的提高。

四、日印英语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英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从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缺乏权威机构的指导。需要统一各阶段的教育目的和标准,协调和统筹各个层次的英语教育。

2.英语教育课程的设置。逐渐扩展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英语授课范围,使英语成为教学用语。可以尝试在教育发达的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增加英语听说课程的比重。在大学阶段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逐渐在具备条件的高校、院系用英语讲授专业课,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原版文献,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加强优秀英语教师的海外研修,增进教师的国际体验机会和国际交流机会。

3.建立学习英语的社会氛围。学习英语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课堂,要让社会大多数人都在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多出版英语报刊、报纸、英语读物、制作英语电视节目,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作者:程谷雨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传松,许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