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的教学模式日趋受到关注。高校英语教学则是翻转课堂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国内核心期刊刊登的关于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共74篇论文,并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发现此类论文理论和实证研究数量相当,虽存在研究对象分类笼统,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但研究领域,内容呈多元化趋势,且研究成果丰富。

关键词:

翻转课堂;课堂模式;英语教学;高校

一、引言

自从科罗拉多州的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enBergman和AaronSams于2007年提出翻转课堂理念以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短短几年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并得到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翻转课堂英文全称为“FlippedClassModel”,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学生在上课时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与此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也日趋增多,其研究成果涉及经济学,数学,机械工程,外语学习等不同学科。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学生中的互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了推进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将对此类研究现状全面地总结归纳,分析不足并展望今后此类研究的趋势,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二、期刊的选择

本文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翻转课堂”“英语”为关键词进行模糊匹配,不限年代,先找出了共89篇来源于核心期刊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刊登的相关论文,再剔除研究对象非高等院校及非相关主题论文篇论文,最终选取了74篇论文作为研究样本。鉴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其刊登的论文也能较好地反映国内对于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第一,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有关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论文在各方面都发展迅速,按的时间顺序统计,此类研究分布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国内最早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而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翻转课堂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13年才进入中国研究者的视野并发表此类论文于核心期刊,且数量极少(2篇)。在此之后,相关研究开始逐年递增,2016全年发表38篇论文于核心期刊。这说明,近两年有关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表二可以看出,近年来对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主,比例高达63.5%,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对英语专业课程和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比例分别为14.9%和6.7%。以专业英语(ESP)为研究课程的论文和以高职,成人教育英语课程为研究课程的论文都是4篇。此外,有一篇论文对高职英语课程和本科生英语课程进行了对比研究。针对研究生英语的翻转课堂研究数量最少,仅为三篇,占4.1%。除此之外,由于学界对研究方法的划分界定有所不同,本文将相关研究总体划分为理论研究及实证类的研究两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多数实证研究都涵盖如课程模式设计建构等理论基础,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据此可将研究方法及内容分类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理论类研究多数围绕翻转课堂的模式及设计,此类研究分两种类型。一种将翻转课堂在具体课程上的应用构建了理论基础并从多方面设计了可行的模式,共19篇占总数的25.7%;另一种则将翻转课堂与各种网络平台技术或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试图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共8篇占总数的10.8%。排名第二的是课堂角色及作用类研究,主要探讨了教师或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对策略,共6篇占8.1%。其余分别有少量研究涉及翻转课堂在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比较,对文化传播所起的作用,教材出版和开发以及回顾研究。各一篇,占1.4%。相对而言,含实证类研究数量相对较多,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及可行性以及实施翻转课堂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分别占总数的13.5%和25.7%。也有少数论文结合以上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有两篇文章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下个人因素差异,且都针对课堂焦虑这一因素。一篇文章基于翻转课堂实施现状指出了其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上述各类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特点:其一,含实证类研究和纯理论研究数量相当,这表明研究者们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同时,对翻转课堂的实际操作和课堂效果的分析更加重视并有一定的深入;其二,研究领域多元化。此类研究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英语专业课程,研究生英语,不同专业英语教学,高职或成人教育英语课程。其中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涵盖视听说,阅读,词汇教学等课程,而英语专业包括高级英语,口译,写作,商务英语等课程。专业英语(ESP)涉及医学英语,会计英语,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除了众多课程之外,还有不少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定位为翻转课堂中起重要作用的教师。可以说,多元化的研究对象与课程更丰富的描绘了翻转课堂在不同学科里,对不同角色的影响和作用;其三,研究内容呈多样化趋势。无论是理论研究或含实证的研究,其内容都涉及高校英语教学的众多方面。很多研究在梳理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翻转课堂从课前,课内,课后三阶段进行模式建构。有些研究则基于各类平台技术或与其他课程模式相结合,如慕课(章木林,孙小军2015),泛在网络(邵华,喻惠群,2015)等平台技术,自主学习(吕婷婷,2016),合作学习(莫永谊,2016)等课程模式,分析了可行性和效果,对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了新的途径。此外,相关研究在文化,学习者因素等方面也有所涉及,丰富了翻转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维度;其四,实证研究结果丰富,一致性程度较高。众多相关研究由于研究内容不同,所取得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多数以考查可行性及教学效果为目标的实证研究都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历时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且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翻转课堂教常规模式来说,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优化学习过程,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然而部分研究结果也存在分歧。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显著,但未必能显著提高学习成绩。研究发现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翻转课堂中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英语课堂,而研究则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降低中国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造成此类研究结果差异或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不同造成。因此,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第二,高校英语教学中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不足及展望。翻转课堂模式经过数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应用,但尚存在很多不足:其一,多数研究都以大学英语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课程,而英语专业课程,专业英语等领域研究数量相对偏少。学者们可在今后加强这些领域有关翻转课程的研究,针对更多英语相关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并进行应用实践;其二,实证研究对象分类单一。多数实证研究都从学历,是否英语专业区分,此种分类方法略显简单笼统,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效度。仅有少述研究如赵冰,将研究对象定位于民族院校研究生,将农林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对于不同种族,特定类别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所起的效果。今后研究可从不同类别院校,学生性别,年龄等各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从更多层面探知翻转课堂模式对不同学习者的影响;其三,实证研究数据收集方法偏单一,缺乏可比性。多数研究在进行分析时,都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鲜有研究采取其他形式如课堂观察,日记,有声思维等进行研究。且目前尚未有较权威统一的调查问卷,各问卷内部一致性不同,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且部分研究仅将问卷访谈中学生感受作为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缺乏推广性。今后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应多注重效度与信度的平衡,使研究结果更为科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纵观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发展,在研究数量,领域,内容,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虽然各类研究仍存在不足和局限性,相信在未来数年里,此类研究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证并存,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进一步讨论如何将翻转课堂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各种信息技术互益共存,更科学全面地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启示和机遇。

参考文献:

[1]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37).

[2]吕婷婷.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外语,2016(3).

作者:李婷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