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与发展策略

高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定位与发展策略

摘要:高职本科教育在实践层面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有其特定的属性和特征。以ESP为视角,探索其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方式等,以期使高职本科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状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本科;ESP;英语教学

0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蓬勃发展,打通了本科升学通道,出现了“3+2”(三年高职+2年本科院校学习)、“4+0”(四年制高职本科)模式的高职应用本科,这种办学层次的提升与办学体系的完善,给高职教育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促使英语教育工作者们重新定位、思考、探索英语教学。无论是“3+2”还是“4+0”模式,原则上为部级或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进行对接,资源共享,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培养高职生源的本科全日制学生。“3+2”分段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然后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学习2年,最终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4+0”模式是指学生四年学业均在直接在高职院校完成,无需进入合作本科院校(即0年),可获得学士学位。

1高职本科大学英语定位

自高职本科教育这个新生事物出现以来,其英语教学主要遵循普通高校的英语教学的道路,即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类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人物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蔡基刚教授认为,学术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发展方向,大学基础英语的后续主要课程ESP包括两大类:一般学术英语即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和专门学术英语即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前者主要是帮助学生上双语课程或者把英语作为工具,用于专业学习和研究做准备;后者指在某一专业领域,诸如金融、工程、医学等领域,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词汇,掌握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为专业英语课和今后工作的专业领域做准备。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本科具有更强的职业性,因此,高职本科的英语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特定领域学科英语素质技能为目标,ESP教学是大学英语重要后续环节,是基础英语教学必要的延续和拓展方向。

2高职本科生源入学英语水平现状

高职本科的生源与普通本科生源水平差距较大,“3+2”分段培养模式的生源主要是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也有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4+0”模式的生源来自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因此高职本科的生源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学生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整体英语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1)学生词汇量较小。一般而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生的起始词汇在1500至2000左右,但是根据本校入学测试结果显示,毕业于职高的高职本科生源的学生词汇量约50%处于1000至1200,大于50%的学生词汇量小于1000,其中20%的学生词汇量约为450。(2)语法知识匮乏。多数高职本科生源的学生入学时的语法知识上略高于初中水平,甚至小部分学生低于初中水平。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存在严重的基本语法错误,名词单复数概念尚未完全建立;第三人称单数不会使用,整个句子均为动词原形;系表结构中的不定式不会正确使用等,一篇简单的应用文写作各种语法错误比比皆是。(3)英语应用能力偏低。从学生入学测试的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学生在入学时起始词汇量小,又缺少语法知识支撑,听力能力偏弱,即使进行大学英语的学习,由于基础薄弱,有效输入依然不够充分,从理论上讲,没有充分的输入和内化,无法实现有效输出,因此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

3高职本科学生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经入学测试试卷分析和与学生访谈,我们发现造成高职本科生源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和能力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严重受中职应试教育影响,英语课时严重压缩。由于受中职应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作为基础课只开设一年,在完成全国职高英语一级考试后无论成绩如何,都不再进行英语教学。与普高生相比,缺失后面连续两年的英语学习,各方面综合英语能力普遍偏弱。另一方面,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难度和要求均低于普高的标准,而中职学生本身的英语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都致使高职本科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和能力偏低。(2)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教材等不适用于当前高职本科学生。虽然高职院校是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本科院校对基础课程的指导意见仍较大程度受“本科思维”的影响,其大学英语的课程标准、教材等程度远高于高职本科的难度和要求,不适用于当前高职本科学生。(3)缺乏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客观上职业中学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不太重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全国职高英语一级考试,因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是围绕应试展开的。学生除了应试,其余在英语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此外,职业中学的教学要求相对宽松,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客观上都没有形成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不够自律,学习积极性不高。

4高职本科大学英语发展策略

4.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应适度地增加周课时,除开设必修的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外,同时开设多种类的选修课,诸如交际英语、英美概况、行业英语等,其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等除了增强强人文素养外,都是以未来的专业目标岗位群为指向,扩大应用型语言听、说、读、写、译等训练,促进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后续的ESP课程夯实基础。此外,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好中高职的英语课程衔接,大一第一学期的教材应是过渡型的引导教材,从音标开始,系统地帮助学生温习音标、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力争经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词汇达到2500个,能听懂生词量不超过3%的慢速英语,能较流利地用英语进行简单的生活交流,能准确地完成应用文写作。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不断地积累词汇,达到4000以上认知词汇,提高综合英语能力,当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后,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ESP课程的学习,即双语课或是专业英语课,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学习不是限于语言知识的积累,而是学习工具,为今后的专业领域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

4.2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必将成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凸显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等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非课堂的在线英语课程的构建,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时间管理,自行调整学习节奏,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拓展不充分,学生自主学习缺乏,师生互动不充分等问题。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必将改变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必然是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多种立体化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等,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4.3优化评价体系

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往往以期末测试论成败,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反,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高职本科的评价体系必然是遵循形成性评价的规律,同时结合终结性评价来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表现、听说和读写的模块考核、小组合作、主题演讲、课堂讨论、网络学习、小测试及学习档案等,其最终落脚点在于是否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运用;由于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必然是多维度的、多层次的,而不是单一的,但其最终指向都是英语与专业相融合,英语成为专业工具和专业也能力,从而提升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5结语

当前高职本科英语的教学实践尚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必然会碰到许多的问题,但是我们应坚定信念,大胆实践,用于探索,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己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方式,朝着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即ESP教学体系迈进,提升高职本科的英语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晓慧.ESP视角下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5).

[2]周洁.“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方法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报,2016,(4).

[3]李晓燕.高职本科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6,(3).

[4]陆冬梅.3+2高职本科分段式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方法[J].科教导刊,2015,(13).

[5]胡军,钱律伟.ESP教学实践对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3,(06).

[6]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话教学,2010,(9).

作者:陆燕萍 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