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然后指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包括激发学生与规则制定的互动机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形成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生;规则意识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主体成长与环境主动互动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中讨论比较多。核心素养可以简单界定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社会变革,人所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1]”在不同场域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会有所侧重。核心素养具有“多元面向”的特质,建立在后现代社会“多元面向”的哲学理论基础之上[2]。一定程度上说,核心素养可以上升为一种思辨哲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确的价值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来说,核心素养要较好地“落地”,离不开规则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自律、协同与责任三个主要层面。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社会遵守规则的情况,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3]。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表现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近年来大多高校都进行了跨度较大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转型发展,学校办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就规则意识表现而言,总体来说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还比较高,自信自强的蓬勃精神呈现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规则意识缺位与错位的现象。

(一)学习生活中自律意识不强,自律素养有待提高

自律素养在促进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就笔者对所在高校进行观察及对相关网络报道的关注,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严格遵守规则,形成比较松懈的生活状态。比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时间进出宿舍楼;有的学生在乘坐电梯、商店购物时没有自觉排队的习惯;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图书馆、教室等学习场所中谈恋爱,或者大声接听电话,并且破坏公共财产和踩踏草坪;有少部分学生会忽视课堂纪律,不尊重科任教师的劳动,在课堂上偷偷讲话、聊微信、玩电脑、睡觉或随意进出教室上厕所等。而且,就地方高校而言,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自习室、图书馆学习的比例不高,除了完成作业与项目之外,学生自觉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

(二)人际交往中待人处事能力发展不平衡,协同意识淡薄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三观”也伴随社会的变迁而逐步改变。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部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越来越现实化。学习生活中单方面注重形式主义,认为成绩与奖励就是最好的能力见证,而轻视了提升包括诚实守信、具有高尚情操等在内的做人能力。这些观念的偏颇容易造成他们对规则意识的欠缺,进而表现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习惯用自己的主观思维、个人理性去行事,没有协同意识,谎言、欺骗、违背诺言等现象时有发生。每年助学金、优秀学生的评选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争名夺利的小插曲,部分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协同意识与大局意识,在健全的人格塑造中有失偏颇。

(三)对社会规则知行不一致,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就法律意识而言,在相关课程的开设及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所接触的法律知识越来越丰富,但是法治意识并未得到相应提高,特别是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内化与提升,学生受网络诈骗的现象仍然有发生。其次,在社会正义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上有失正义的现象都能表示愤愤不满,但生活中身临其局时,伸张正义的行为却总是和态度不一致。最后,在择业表现上,学生认为对工作岗位的责任意识并不是首要因素,更多的是考量兴趣点、发展前景、可能性这些因素。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对子女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缺失,致使子女出现知行不统一的人格偏颇

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当代心理学解释,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会受到家庭教育的严重影响,所形成的心理结构会伴随其一生。就规则意识养成教育而言,假如家长大多缺乏规则教育的意识,那么正确的规则认知教育就难以进行;如果家长在践行规则意识中不严谨,甚至有失偏颇,也会给其后代造成消极的影响,使孩子对于应然规则要求和实然规则意识的选择有较大分歧。在孩子真正离开家庭进入到其他社会场域之后,可能就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表现出完整性人格的缺失。

(二)相关部门对校规校纪监督乏力,规则运行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般而言,学校规则不能只体现学校的意志,而必须在尊重学生意志、促使学生平等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许多高校的校园规则系统一直在不断地制定和完善,所以并不缺乏规则,但由于层级关系下相关规则制定者自主性及随意性较强,致使有些规则的目的与学生的意愿背道而驰。比如,部分规则以惩罚学生为主,刚性过强,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即使大多高校校纪校规都相对比较完整,但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造成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逐渐削弱。而且,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更是欠缺一套有效制约和监督的体系,进而无法保障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进行。

(三)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规则意识参差不齐。传统的人治文化、人情社会和“潜规则”等消极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导致许多情境下个体规则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但是法制纪律建设没能紧跟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人们旧的思想道德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道德观念没有及时更新,造成了规则意识在大改革、大发展的时代变得相对缺乏。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情况也难免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研究

(一)激发学生与规则制定的互动机制,提升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

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循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一个比较守纪律的人[4]。”因此,尊重学生意志力非常重要。所制定规则只有真正体现学生的意志时,学生才能够发自内心认同规则并且自觉遵守它。而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意志,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规则制定中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的互动机制,这既能体现学生的意志,也符合管理者的需求。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学生更能够意识到规则的严肃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规则的神圣性加以尊重与信任,把规则内化在自己的价值观中,提升规则意识,进而在实践中积极维护规则。

(二)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内化学生价值认同感

核心素养下的科学创新精神一定程度上要求当代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这不可避免会造成有些学生与相关既定规则发生冲突。而且,轻德重智成了教育的普遍现象,这必然导致了教育理念不够正确、培养人才和目标观念相对模糊、学生道德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言行会使学生耳濡目染,导致学生的品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自愿做规则的支持者与遵循者,通过现身说法,树立模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并且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逐步深入学生的期望层次。在品行、习惯养成等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及情感激励,促使学生把规则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规则教育的意义。

(三)形成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合力,实现规则内在价值与行为外化的有效统一

在实践中,规则意识养成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维度:首先,要把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发挥其合力作用。从社会化过程来看,家庭是规则养成教育的开始,学校是规则养成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是规则养成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并且以社会适应性为目标,结合各种社会教育的资源使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化。其次,要发挥好高校在大学生规则养成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明白规则意识的养成并不是要求学生盲目地遵守规则,而是必须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自愿遵循并内化规则意识。因此,在日常的规则意识养成教育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判断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独立人格的塑造。最后,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行为体的知行合一。规则意识养成教育要与规则意识养成实践相结合才能焕发生命力。因此,不能把规则看成墨守成规的死办法,要不断创新规则实践形式,拓展规则实践平台,并且及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实现规则内在价值与行为外化的有效统一。

四、结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精深而博广,其中丰富的规则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状况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社会的良性运行。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中提到了“政治规矩”一词,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5]。某种程度上说,“政治规矩”已经成为理解中国当前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而“政治规矩”必将与“规则”“规则意识”的养成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法治意识、从严治党、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需要。因此,怎样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养成教育,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把所形成的规则意识有效外化为行为等问题,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将是高校核心素养背景下规则意识培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强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中值得关注的议题。

参考文献:

[1]褚宏启.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教育(周刊),2016(50):23.

[2]蔡清田.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42-54.

[3]苟艳.大学生规则意识调查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30(1):32-35.

[4]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祝东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龙金菊 杨雪梅 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