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分析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分析

摘要:

舞蹈课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以,必须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来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师范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

学前教育大专;舞蹈教学;教学模式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技能课之一。通过舞蹈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气质,拓展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舞蹈教学以课堂教学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舞蹈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育教学奠定了宽阔的视野,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概念,提供了新空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美育的主要途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传达美、表现美的一种方式,通过舞蹈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和修养;同时,优美的音乐、优雅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更加高雅的气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另外,舞蹈教学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幼教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

二、学前教育舞蹈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所谓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实施的标准形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建形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深化和扩展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常见的教学模式

第一,“讲述式”。它强调教师以讲述的方式清晰地展现教材内容,教师高谈阔论,学生也许会聆听、思考,也许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该模式教师参与多,而学生参与少,不适合过多使用。第二“,启发诱导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探索。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去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科学态度、认识能力和意志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但是,该模式耗时多、效率低,教师难以控制,也难于广泛采用。

(二)教学新模式的发展

近年来,广大教师一次又一次地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些教学改革,往往不是枝枝节节的修补,也不仅仅是教法的变化,而是从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改革,带有变革教学模式的性质。舞蹈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热身活动。

笔者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导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愉悦的氛围内接触知识、接受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以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达到增进健康、塑造体形和娱乐身心的一项体育项目———健美操。笔者认为,在舞蹈课刚开始时,采用健美操热身,不仅能达到热身的效果,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到舞蹈的课堂中去,并对其产生兴趣。

2.基训。

基训可以塑造身体的形态姿势,使身体各部位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动作更具美感。在教学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此同时,也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3.舞蹈欣赏。

欣赏舞蹈,能够提高人的听觉和视觉能力,比如,对舞蹈节奏的快慢、音乐的旋律、音乐强弱的感受能力,对舞蹈动作的细腻、奔放、粗犷、刚健婉约、热烈、柔美的感受能力。舞蹈欣赏能够使人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提高舞蹈欣赏的视觉、听觉能力。

4.课程教学。

进入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第一年,应该把重点放在健身操上。健身操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训练乐感,最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年应该把重点放在民族舞上,把藏、汉、蒙、维、朝、傣、秧歌、花灯八个舞种分在不同的学期,由浅入深,充分把握舞蹈要点。第三年应该把重点放在现代舞上,现代舞是反映现代生活的舞蹈,它是紧跟时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哲学理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所以,现代舞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舞蹈课是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然条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舞蹈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朱晓莉 张俊岭 单位:泊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岭.浅谈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声乐课堂教学模式[J].青年文学家,2009(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