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主体性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主体性培养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将自己作为主体,学生是接受者,只需要坐在讲台下听就好,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以此为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前专业物理教师的教学模式,一般也是向学生大量地灌输各种物理知识和考试要点,而学生为了达到拿高分的目的,在课堂上逐渐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主体性被消磨殆尽,不能适应学前专业的发展要求,无法突出专业特色,很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物理;主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难度和抽象性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一个难题,加上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学前专业物理教师应当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注重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在学前教育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一番探讨。

一、发掘生活常识,理论联系实际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教育者,需要将自己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与科学态度转化成幼儿易理解的形式,并以适当的方式逐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作为学前专业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知识实际使用能力,并且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学习“静电的利用与危害”这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个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教师请学生课前准备好一件旧毛衣和一个气球,并向学生提出要求:“利用手中的毛衣和气球,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情况,想一想,怎么才可以使气球带上静电呢?”课堂上,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得出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的结论,并付诸实践。随后教师继续抛出问题:“怎样检测你手中的气球带上了静电呢?”再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将气球放在头发上,吸起了头发,得到了证明,有的学生利用小碎纸屑得到了证明。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利用生活常识,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验证了物理知识。这种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探索的方法,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力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将来学生就业后实施幼儿科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会将这种教学方式带进科学课堂,对幼儿进行启发性的教导,发掘生活中的常识,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实际工作。

二、善用现代技术,开展形象教学

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物理实验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是每一节课程都需要或者都可以在实验室内完成,单纯地理论讲解又无法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利用多种现代科技,如智慧教室、多媒体、VR设备等,将实验内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模拟实验过程。通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过程及结论,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学习“震动与共振”这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共振’这个概念,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实例: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过桥时,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气势非常地宏大,然而,正在这时,桥梁却突然坍塌,造成许多士兵死亡,然后,经过专家调查,得出了罪魁祸首是‘共振’的结论。这个小片段的播放,引起了学生对‘共振’的兴趣,接着利用VR模拟设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共振现象,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讨论,继续观看微课视频中对知识的详细讲解,分小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跃的氛围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规划,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课内外相结合,扩宽学生视野

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地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更要结合课下的时间。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的知识丰富了,思维变得活跃,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加强。课内外相结合,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课外知识,以身作则,亲自去收集信息,以便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发挥更好的主体性。对于学前物理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责任是向幼儿传授简单的物理常识,解释基本的物理现象。在校学习阶段,使用网络收集资料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课本上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长,用自己脑中积累的知识去进行教学,促成良性的循环。比如,在学习“磁场与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我要求学生在课下尽可能地收集与磁场有关的物理知识,可以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也可以是一些小故事。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查找的知识以向幼儿讲故事的方式分享出来,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探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大胆展示自我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社会观念的差异认知,基本都是女生就读,她们更喜欢弹唱跳,对物理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较低,在课堂上往往只会机械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不会主动地去获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当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关系为基础,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关心学生,从思想上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发掘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信心。“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掌握学生的动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课间,利用性别和年龄差距不大的优势,与学生畅聊感兴趣的话题,如服饰、影视剧,特别是近期大热的抖音小视频,和学生一起跳“海草舞”,打破师生间的天然隔阂,在有限的时间里拉近师生关系;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组织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小游戏,如“正字反写”理解镜面成像,“弹指神功”认识惯性等,并亲自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拉近距离;课后,利用作业上的评语,辅助第二课堂小实验的方式,加强师生沟通。成功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敞开心扉,课堂上积极配合,从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总而言之,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职业需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善于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突出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艺.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探讨[J].教师,2015(11).

[2]缪彦.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9).

[3]崔菊萍.化解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物理学课程学习困难的策略[N].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5月第25卷第3期.

作者:赵薇 单位:福建省三明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