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寻(10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寻(10篇)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教育信息化也随之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最困惑的问题便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主要对现今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要求实现教育信息化,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纷乱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以下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评析,从而针对每种教学方法提出相对的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评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相结合、任务驱动式和主题教学三种。1.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般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讲授一个操作步骤后,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进行指导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主要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讲练结合的授课课堂比较枯燥,过于机械化。2.任务驱动式任务驱动主要是通过向学生提出任务,由学生自行分析,完成任务及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3.主题教学主题教学讲的就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主题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实践,通过主题活动中各项事情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1.研究高中信息技术授课的目标

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了解新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的是这门学科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并不单单指一节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标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在高中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选取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

2.充分地认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讲练相结合、任务驱动式和主题教学这三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首先,便要加强对它们的了解,充分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如,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只是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课堂氛围过于僵化,课堂气氛并不活跃。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习,没有自己将学过的技能综合运用的机会,学生只是为了掌握而掌握,对于为什么学习这种操作方法心中并没有答案。但是,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的。它可以作为任务驱动式和主题教学中操作技能的学习方法。其次,理性看待每种教学方法的价值。每种教学方法的存在,必有其可取的一面,在运用这三种教学方法前,要理性地看待它们的价值。通过对每种教学方法优缺点的分析,了解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在运用时,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规避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核心价值便是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可以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通过理性地看待每一种教学方法,为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3.综合运用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具有综合性,基于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发挥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如,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可以充分融合主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设定任务,当学生面对任务中某个难度较高的技术性问题时,可以运用教练相结合的方法。如,在讲解编程时,可以通过经典的游戏俄罗斯方块引入教学,在为学生展示这款游戏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款游戏是怎样制作的,学生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这个游戏是运用VB编程来实现的。

4.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需要自己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针对自己教学的特点,选定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在教学时,基于教材和学生不同水平的实际情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要改变原有的教师为尊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授课方法的看法,听取学生提出的一些正确意见并不断加以改正。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只采用一种授课方法的传统思想,教师要基于对教学目标的研究,认识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在教学时趋利避害,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张国强 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丽霞.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J].信息化建设,2015(12).

[2]张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10).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策略

摘要

随着信息化数字时代的来临,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太过乏味,记忆性的知识理论较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为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通过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创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国家实施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仍有很多关于信息技术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由于信息课程具有操作性、灵活性等特点,相较于其他课程显得较为复杂。高中信息技术课既有与其他课程相近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二、高中信息教学方法评析

(一)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是指教师演练、操作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练习的方法,讲练结合一直都是高中教学方法中使用频率最多的。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特点,所以讲练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讲练结合过于程序化,使得课堂气氛枯燥,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对学生来说,带有盲目学习型,过分注重技能的掌握,而不了解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使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时,要有针对性,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讲练结合方法的。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采用“边教边学”方法,让学生跟着老师边学边练,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包括5个环节: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思考,完成任务,交流经验,总结。由于其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技能,任务驱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优点有目共睹,其自身也具有弊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滥用。现如今,只要提到教学方法,首先想到的就是任务驱动,任何教学内容,不论有何特点,一律使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②任务设计的误区。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方法的关键步骤,设计任务的目的就在于强调教学主旨,掌握教学技能。许多教师没有明确任务设计的意义,将任务设计等同于练习。③教师包办操作过程。任务驱动的灵活性就在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探索,教师在旁起到引导作用,而现实中的高中教学恰恰相反,许多教师包揽了一切任务,将操作过程中会出现的一切问题都直接讲解,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三)主题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主题教学方式成为高中教学的主流方法,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实现对信息的采集、探索、加工等,完成相关任务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题教学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一起运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目前的信息教学中,主题教学方法存在着教学主题不明确,使用过多过滥,主题作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以教学需求为主体,真正考虑学生的需求,在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主题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主题学习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有其应用价值,但是都存在争议。因为人们观点不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观点也不相同。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理性看待、创新运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完美的、毫无弊端的,在发挥其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讲练结合适合训练学生的技能,任务驱动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主题教学则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任何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四、结束语

好的教学方法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而要在原有方法上自己创新,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积累经验教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促进高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作者:王宪国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骆泽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才智,2013,(18):70-71.

[2]张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10):128.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当今是一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数字教学,以及互联网教学为核心技术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应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创造性,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许多中学在教学活动中过度地追求现代化多媒体实践,而忽视了多媒体教学的学科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

1.老师们以演示教学内容为核心,学生们没有完全的动手操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每一节课课时为四十五分钟,老师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授课占用近一半的时间,为学生们演示再次占用近十分钟,而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所剩无几。此类教学课堂,通常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实现。

2.老师授课时间应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对等,将演示课件的部分缩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同时为学生分配任务,学生边听老师的讲解边完成相应的联系,在这过程中,老师们会通过课件的演示将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完全的把握。

3.让任务助推学生学习,老师课件演示为辅。这种方法在教学行为中称为“任务驱动法”,老师在课堂中侧重于讲解重点与难点,为学生们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可以通过任务的引导,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达到学习的目标。上述的集中课堂教学方式,都不能够完全的达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也不能够完全的体现出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更不能够带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主义理论提出,老师不能够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是通过一定的情景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学生自主完成的内容,在借助老师与其他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学习资料或者是构建意义的方法得到的。在此基础上,侧重于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助推及帮助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1.课堂导入环节需要一定的意境,并直接引入课题。当前的学生们偏向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原因并不在于这门课可以带给他们轻松自由,也不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在教材上的吸引力,是因为这门课程中没有教学质量调研等内容,相较于其他课程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因此,真正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宏观来说,信息技术教室所占面积要大于一般的教室,在相同学生数的前提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要相对远一点,所以,老师们不具备更多的约束性质。大部分的学生在上课期间不喜欢坐在教室的前排位置,好像离老师远一点就可以不受课堂的纪律约束。并且有许多的学生在进入机房时,平静不了课程带来的兴奋感,在课前习惯于反复使用鼠标与键盘,同时还不忘和旁边的同学拉呱聊天儿。而这种情况下,学生们无法迅速有效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无法有效地发挥机房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机房应有的效果前提是课程导入语的设计。设计导语的前提是要抓住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就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老师们每一节课都要备好教学课件,课件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准备,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不仅包含有文字、图片、声音还可以添加音频与动画,让课件显得更加生动拟人,带动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关系。例如《5.2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的课程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动画、音频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处理工具的应用学习。在进行课件的准备工作是,笔者就会在导语的部分加入音乐元素,意图在于学生们进入机房后,通过对课件的查看,用流行性音乐声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课堂导入工作成功完成。

2.师生可互换角色,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一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学生过分的强调自我,即使是在课堂学习中也是这样。他们不再一味地听从老师的教导,他们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表达出了新鲜意识。每个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都是不同的,假设给他们每个人一个展现平台的话,他们都可以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课堂学习中,对于相同的问题总是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线索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不同的疑难问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已不作更多的回应。在学生反复寻问答案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让他们自己琢磨、尝试得到答案,经过多次的探索之后,我发现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并不能够完全地使用互联网功能。此时,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适合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语

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人类自我实现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学习也是健全人性的最好途径。学习的主体就是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受到尊重。人本主义着重提出要“以人为本”,要注重人的学习潜能,一方面,在主张平等的前提下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是一种情感与人性结合的学习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地调动他们的自主性及积极性,拓展他们的学习思维是重点内容,以学生为本,才可以真正地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享受学习乐趣。确实,“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作者:段等元 单位:泾川县玉都中学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出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同时也对新时代的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担负起了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会学生基本的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优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怎样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指导,以形成学生良好的信息技能和素养,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已成为现阶段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讨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创新教学理念,使课堂语言规范精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此,我们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纠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副科意识,明确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使课堂语言规范准确,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对语言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注重语言规范性和科学性,才能不让让学生产生误解,避免科学性错误的发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有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词汇“选择”和“选定”,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两个词语的接近和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足,造成学生对这两个词的意思混淆,认为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例将两者的意思讲解明白,比如在操作WORD文档的时候,如果要复制文段,要说选择复制的操作命令符,而不能说选定复制的操作命令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两者的区别更加深刻,明白选择是针对执行的命令,选定是进行标记的命令。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语言风趣幽默,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环节学生心理压力,克服心理疲劳,强化学生理解记忆能力。

二、结合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人的兴趣总是在良好环境和氛围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求知。要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必须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生规律,真正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实践证明,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教师不需要根据教材中的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演示与讲解,而是可以创设一种任务情境,让学生“做一个个人网页”,同时给学生展示三种不同风格的页面雏形,让学生自由选择,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丰富和设计页面,然后将自己设计的个人网页与班级网站相连接,由教师给予必需的指导和技术支持。每一位学生听到自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网页后,都变得非常活跃和兴奋,纷纷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活动。经过学生的创新和设计,制作出了新颖有趣的个人网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究竟应该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以“IP地址及其管理”内容为例进行讲解,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常用的电话号码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二是我们如何正确区分同学的电话号码?当学生回答完以上两个问题后,教师在接着出示第三个问题:因特网是如何识别你的计算机的?然后顺势引出IP地址的相关知识。在教师的逐层引导下,学生正确的掌握了IP地址的分类与组成,这样一来,通过与电话号码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鲜有趣,并轻松掌握了相关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中,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了学生与抽象问题之间的有效沟通,达到了化难为简的目的。

三、引入生活见闻,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指的是对学习行为的跟随活动,只要有学习活动就一定会有迁移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多彩多姿的户外广告、丰富多样的宣传手册、绚丽多彩的霓虹灯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所经常见到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迁移,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份九寨沟旅游景点的宣传册,并从中选取几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让学生总结出图片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和特点,有的学生说到:“这幅图片可以非常准确的展示九寨沟的美丽景色,能激发人们的参观欲望”。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类型的图片,并说说通过这些图片自己可以获得怎样的体会。有的学生列举了交通标志的例子,他们说:“看到标志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这种语言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都明白”,还有的学生列举了宣传广告的例子,并出示了“家=fatherandmotherIloveyou”这段公益广告的片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有效教学评价,构建学生正确评价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方向,给予学生正确的、积极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熏陶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教学评价,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和评价别人的作品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找出别人的瑕疵和缺点,将评价别人的错误作为重点,这样的评价曲解了评价的真正意义。为此,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参与评价活动时,努力找出别人的优点,学会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对于别人的缺点,要低调提出,再给予合理建议,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给予别人帮助。久而久之,通过学生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等评价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对评价形成全面与深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

总之,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尝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课更加吸引学生,同时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作者:聂玉洁 时翠萍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注重思想性[J],学苑教育,2016(05)。

[2]张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10)。

[3]刘晓琴:情趣教学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精彩纷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4]安海青: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评析与应用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5]马栋:关于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就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重点突出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课堂教学优点在于注重实效性,突出问题解决的高效性。这样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是一种可行的尝试,能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微课滋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种强调认识和运用的学科。网络是一种媒介,青少年学生接受能力强,喜欢新奇;我们的课上,较多的学生是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当然,他们能轻松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动手操作,甚至可以在课前课后上网,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这样容易学习,也能生成学习兴趣。但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是都简单的,有些内容还是比较有难度的,对一些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我们针对性的运用微课施教,这就推进了分层教学。如在《用表格布局网页》这一内容需要学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能力,能够使用软件按照任务要求加工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但是使用FrontPage建立站点,掌握网页中用表格进行布局的方法与调整、各种元素的添加、美化的相关设置,并结合自己的喜好个性化地表达出自己思想和情感就相对较难。如此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信息量较大的,基本性的操作步骤是比较复杂的,一些信息技术掌握不好或是不够熟练的学生很难轻松掌握。如果我们用微课,将要点和主要的操作流程以操作演示的方式呈现。这部分学生可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观看、学习和实践操作。那么,他们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学习效果。这样,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另外,就微课制作的技术层面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技术优势。一般的软件操作、视频剪辑等等能够做到高质量。因此,我们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可以多开展微课教学。

二、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与运用

我们微课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教学某一内容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的。什么内容、哪个知识点作为制作微课的内容与我们对教材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感知有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还可以与平时分工备课一样分工合作。这有利于选点均衡,更好地展现微课小而精的特点。

1.注重制作质量,提升微课价值

我们的微课因教学需要而设计,是展示给学生学习所用的。因此,要具有指导性。如果是比较好的微课,可能学生还会有学习制作微课的渴望。因此,我们要尽量准备齐备教学资源、相关操作软件、视频拍摄器材等等,在制作中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干净洗练,思路清晰,教学活动过程的流畅完整。而微课还要注意内容和细节,如课题、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和问题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课堂总结与教学反思等都要清晰呈现。另外,还要注意重难点和操作变化之处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2.提升教学实效,有针对性地制作

一般来说,微课内容要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但是,一般性内容,我们可以制作成PPT,并适当添加字幕,便于学生掌握操作的要点和难点。如《网站的规划与设计》内容学习重点是了解网站开发的基本过程、网站规划、网站设计等基本内容,而我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通过欣赏优秀网站方式教学的。我们制作的微课可以是相对简单的PPT。在PPT中呈现一些精选的有特点的网站,可以是文字提示学生关注主题与展现的内容的、网站提供的栏目及功能、网站链接的特色、主页的布局和色彩运用等等。如此,学生能从优秀网站的欣赏中获得学习和操作要点。在“网页的版面设计”这一内容学习中,我们可以制作成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的微课视频,可让学生翻看风格迥异的网站的整体形象,让学生学东西网页布局的整体造型、色彩的搭配、字体图片的样式设置、网站的标志设计的合理设计是怎样操作的。

3.增强使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在微课学习之后,可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给他们时间去自己操作,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与运用能力。我们也不是在任何教学中都要使用微课的形式教学,使用就要注意实效性。如在“网络的功能与构造”我们可以用实物让学生接触和认识硬件和网络硬件组成。也可以微课教学,让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然后自己去辨认,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信息技术学习中有较多的操作演示,学生平时学习中可能会操作。可是,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也不能不顾整体,反复强调一些基本的操作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Word,Excel等软件的常用操作等内容制作成操作视频,让那些需要提升的学生观看复习和巩固,在自己操作中地解决操作困难。当然,在一些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掌握探究步骤,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我们的微课是为了教学需要的,是为了课堂质量的提升而应用的。微课教学是建立在学生都主动学习基础上的,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我们在微课教学中还是要注意课堂的组织和指导。

总之,微课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学习更自由、更自主,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要发挥微课教学的带头作用,让这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能更好地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作者:张恩亮 单位:江苏省洪泽中学

第六篇:高中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主要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诸多领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不能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而要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信息技术课才会变得更加生动,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不等同于以往的讲授—训练式教学,它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获得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建构,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不仅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而且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需要以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解决为依托,即通过问题探究或任务完成而主动参与,从而获得知识的完形;学习并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或传递,而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要做的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任务设置引导学生去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操作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多种任务方式进行学习,如通过“桌面设定”、制作“我的简历”、“电子通讯录”等任务的实施,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何种学习方式学习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来看,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以“示范—操练”模式为主,在教师示范阶段,学生是以看的方式在学习,在操练阶段,虽然学生也在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但更多的是完成教师的指令性练习,缺乏主动性。实施任务教学,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各类任务,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如此,学生变得更为积极,学习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操作者、应用者,把课堂变为操作情境,把学习转变为具体的操作。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不仅要加强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和同伴交流、合作。这样,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等都可得到培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以一定的情境使任务形象化,结合情境而提出具体的操作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并和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学生评价。

1.创设情境,使任务形象化。任务情境是和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任务探究状态。以“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中的情境为例,该课时是围绕表格数据处理展开的,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借助Excel来处理各种数据,而Excel在生活中应用较广,如日常的记账、学习成绩统计、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等。为此,在创设情境阶段,应置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充当公司的经理,教师呈现一份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分析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学生以“经理”的角色去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就会主动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统计。创设情境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还是以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任务有具体的感知,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当次课堂的内容,也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的教学中,以股东角色引导学生就分成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情境就更利于学生对表格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确定任务,尝试自主完成。教学中以情境引入新的学习主题后,教师要围绕目标及时提出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尝试解决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尝试,一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解决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初步感知;二是在尝试阶段,学生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这也就为合作完成任务奠定了基础。以《网站设计与制作》中的任务设计为例:1.建立站点:尝试利用FrontPage创建站点;2.网站的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交互设计;3.网页的制作:表格的建立;4.网页的保存,通过确定保存网页文件的文件名index.htm。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MOO-DLE或者微课平台向学生呈现一个简单任务的操作实例,以此来抛砖引玉;然后以学案的形式把任务难度逐步提升,并简要说明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重点和难点,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自主学习不可缺少,教师不仅要预留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

3.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完成任务。实施任务教学并不是把任务直接甩给学生,而是要以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有了一定的感知,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如上述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案例中,在网页制作环节,最主要的就是表格框架的设计与实现,那么,对表格框架的设计最终以何种方式或技巧来实现呢?学生是否能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这些都是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又如,在添加网页元素的过程中,文本、图片、视频、Flash等不同元素都有不同的添加方法,这是一个难点,要加以区分,学生的添加方法是否正确,教学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示范、讲解。同时也应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建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的,不能直接以讲解代替探究。

4.任务评价,总结归纳提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里需要注意,评价要重过程,如“网站规划”教学中,学生在使用FrontPage建立网站时,能融入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所预想的网站而设计具有一定风格的网站,教学中就需对学生的独创性进行激励和表扬。对于结果,更多的是看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一般可分为“完成并有一定创新”“完成”“基本完成”三个层次。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后,要结合当次教学的目标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系统巩固,归纳中再次熟悉所学方法,接着再进行新的任务操练。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不仅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应正确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结合教学实践而设计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应用技能。

作者:朱锋 单位:江苏苏州市第四中学校

第七篇:多元智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力都具有差异性且是独特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基于此,从多元智力理论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反思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及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新的教育改革环境下也有了新的发展,其较为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很多教育人士从不同视角作了一定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受到推崇,如“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被作为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并且受到很多教育人士的青睐。而从某种程度上看,多元智力理论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存在一定的契合度的,如“多元智力理论”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鉴于此,笔者基于多元智力理论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论探析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又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个体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运用的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智力,它强调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着重塑造个体在相应环境中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一个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此外,从它的内涵来看,智力结构是多维的、开放的,如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等。因此,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也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激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来看,对学生有着多元化的教学要求,如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实践技能、信息技术知识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来创新课程教学。

二、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向的学生是高中生,高中生已经具备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结合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需求,科学设置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而多元智力理论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即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从实质上来看,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性联系。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基础条件,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

1.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促进课程整合有利于彰显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而促进课程整合是为了进一步保障这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不过受到相关教学环境、教学课时等方面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切实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变通和调整,如变换教学形式,促进多种智力的交互应用,将其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众多学科中,语文课程教学注重文字、图画、声音的结合,与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融合性。鉴于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促进两种学科的综合,最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例如,在《创建图文并茂的网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再别康桥》《沁园春•长沙》等语文内容为素材,并在介绍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添加相关图片,设置图片属性,整合文字信息。在这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学习需要添加动画、音乐等,最终将设计好的图片插入到网页中进行再次修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自己语文方面的审美意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到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达到了整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充分发挥,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完善。在具体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切实注重学生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改变以往那种“我不擅长”“我学不好”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此外,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信息量比较大,课程教学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并在实践学习中强化自己的弱项,丰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高中信息教学中,教师可实施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从而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例如,针对《用计算机制板报———板块合成》这个模块的教学,教师可先用问题启发学生:构成板报的要素有哪些?接着进一步深入提问:板报板块的构成要素又有哪些?然后为学生引出主题:“文本框的格式设置”在板报制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文本框的格式应该怎样设计,是填充颜色,还是调整大小?是否需要注意线条颜色和样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实现自主探索,层层深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3.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论视阈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需要着眼于不同的视角,既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又要顾及到个体的应用能力与活动表现。首先是基础知识与运用视角,如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2015年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的?这过程中利用到了哪些搜索技巧?怎么保存信息资料?”然后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评价;其次是基于应用能力的视角,如针对《多媒体信息加工》,教师可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就此设计一期相关的电子报刊,然后以学校为重要范围来宣传。具体的实践中,从学生运用Word文档的综合能力来对学生予以客观评价;最后是活动表现视角,如《因特网信息查找》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指定相关信息,然后引领学生去查找信息资料。在这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会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可以就此制作一张轶事记录卡,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效性、技术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来配合自己的教学,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多元智力理论迎合了教师的这一教学趋向,并引导教师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程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创造力培养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全新的一门学科,凭借着独有的优势,成为新时代教育的热门学科。高中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广与普及信息技术文化的载体,信息技术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基于此,分析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开放性特征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创造力;培养

创造力是人们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依据积极个性、特殊智能以及科学知识结构自主达成新颖价值的综合性技能,创造力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创造力是任何人都有的;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出现与发展起来的;创造力所指并非是单一能力,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适应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做好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方面

1.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我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表现方式与它的分布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激起原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的改变,致使教学的改革被带动。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体现在三个层面。师生观念,当今社会,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学生观念,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基本主张,它控制着教学的行为,决定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模式。教学观,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指导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兴起的建构主义教育观,其强调的是:教学需注重教师到重视学生,从注重知识教导到关注能力教育。总而言之,教师要注重自我的提升,改正如自身创造力不足,知识过于老旧与无趣味性等缺点。若想使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目的得以实现,教育者应当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全面改进,树立创新的勇气,排除万难,认真分析与掌握教学的方法与规律。

2.选优质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实际的教学经验与参考书、资料、网络等相结合,精选优质的教学内容。利用创造性的教学体制与教学模式激起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激情,培育学生创造的品质,促使学生建立创造意向,培育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潜能。创造是将知识利用动态的形式通过科学的加工与创造性的劳动为大前提的。学生获取越充足,他们的思想就越开阔,同时也越能激发创造的潜能。

3.课堂教学要系统且有规律

布鲁纳觉得,熟悉学科的架构,可以让学生更简单地熟知知识,具有能够强化记忆的效果,并且有助于知识的转移。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首要条件是使课堂教学系统且有规律,让学生全面地理解知识。为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挖掘资料的内在关系结构,且当教学过程进行到某个时期时,应当有计划性地把知识概括起来,让学习者能够系统、规律地理解知识。

二、学生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往往学生只要对某一门学科或者是某一知识点产生兴趣,便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认真主动地听课学习,且对学习内容进行认真探讨,进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有着趣味性、革新性、独特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能够经过计算机凭借文字和图解同时进行、多样化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娱乐性、趣味性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2.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的终点在于实践,创造的目标也是为生活提供更大便利。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教学的重点应当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创造。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度地给予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看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而进行思考,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促进学生在思维与实践的循环中强化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通过某些途径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与实践两者相结合,并且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深层潜能,从知识与素养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作者:郑军 单位:浙江三门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国艳.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1).

[2]刘沫含.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8).

[3]欧伟礼.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0).

[4]马慧真.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研究[J].学理论,2012(23).

第九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在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对课程提出了具体的目标。经过几年的运行,其结果并不容乐观。不但教学模式不定,而且学生的层次差别很大,这就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就我个人的几年教学经历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

上机课;任务驱动;评价

1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组织教学

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组织教学非常重要。现在多数地区从小学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应用软件已经有所掌握,对计算机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进入高中后,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不变的教学形式来教授差不多的内容,学生势必感觉上课没意思。所以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1.1理论课:

目前多数学校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由于信息技术课课时少,且信息技术属于应用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并掌握知识,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背一些难懂的概念。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对于通过学生自学能懂的问题,教师不必讲授,只需设计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通过小结、评价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同时我们要利用自己手头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直观,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2上机课:

首先应保证上机课占教学总课时数的70%。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实践应用才能熟练运用。因此对于有关操作性的知识,必须安排学生在机房进行。其次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实践性强,发展迅速,涉及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应事先给学生给定适宜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及应用信息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在我省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实践也证明,“任务驱动”这一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下面就以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

1.2.1“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基础差异。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层次差异性很大。比如我所带的高一学生中,有的已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有的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量身定制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1.2.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在我讲授多媒体章节课堂实例中,让学习打开存在服务器上的“音乐欣赏”文件夹,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怎么播放音乐啊?”我请同学们思考之后,先简单回顾文件的复制、粘贴,然后讲解媒体播放软件的选择和播放等新内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每个“任务”中涉及知识点不宜过多,“任务”的规模不宜过大,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1.2.3“任务”设计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注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避免信息技术以单纯的技术教学,通过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美术、科技社会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

1.2.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1.3课外实践课:

课外实践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外实践课必不可少。但在设计时应注意:

1.3.1与实际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不管是程序设计还是应用软件的操作,实践课设计时必须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1.3.2目标要求要与学生的能力相接近。在设计实践题目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设计的题目要接近学生的能力,不能太高或太低。总之,一堂“任务”设计精巧的信息技术课能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明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知识的目的。

2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内容来说,评价的办法是随堂提问。对于需要学生理解的基本概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必要时可以通过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但需要注意不要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过程与方法”层面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在活动中计划是否合理,收集、整理信息是否全面准确,与同学交流、合作、交往的能力怎样等。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和轶事记录,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任务,如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完成,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中进行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的评价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态度进行。通过对态度的测定,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全面合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建立在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提倡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评价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黄志刚 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第二中学

第十篇: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如何搞好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我们都知道练习打字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练习,他们就会乱打或者干脆不打,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玩以及争强好胜的心理,贯穿游戏竞争,把全班分层几个小组,然后布置统一任务,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比赛中认识自己,促进他们主动按照指法去练习。

二、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看法。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其实这正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时机,教师要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独立处理问题,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灵活多变,有着很大的开放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做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制作和修饰幻灯片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修改好的幻灯片,并给学生提出要求: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并对其字体和字号进行修改。这些要求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很快就完成了。然后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给幻灯片添加图片、文本框等。因为学以前掌握了在word的相关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把自己的幻灯片装扮的非常漂亮,富有个性。最后让学生总结的时候,他们畅所欲言,争前恐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牢固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实践锻炼

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在实践中,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操作技能,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操作性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显著特点,并且有些操作相对比较复杂,要想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讲解和操作演示,或者借助网络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实践练习,这样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角度评价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在新形势下,老师对于学生的活动应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激活学生是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评价,越多人注意到他,它学习的主动性越高,责任心越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多角度去评价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用获取的信息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意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教学、评价学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改革的前瞻性,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水平,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要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将自身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渐应用到信息课堂教学当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良好信息技术课堂的把握,靠的就是教师渊博的基础知识。如果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一旦学生提出了比较前沿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解决,随时处理计算机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高中信息教师要经常搜集和掌握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我,从而将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在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其他的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经验予以借鉴。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探索适应学生学习的新模式、新方法。为了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在教学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随时记录下来,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就能够掌握适合学生学习教学思路。同时,还要与其他的教师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最优化。

作者:邢国斌 单位:河北内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