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寻(4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寻(4篇)

第一篇: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追求素质养成教育,实现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之一是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的开设目的在于育人,为了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还需要渗透进去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探析,旨在为思想品德老师的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世纪,我国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知识水平,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小学生最初接触的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老师运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将会对小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1.1培养学生道德认识

培养学生道德认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社会上真善美以及假恶丑的现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高尚的品德,让自己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小学生的心理是纯洁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对他们品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帮助。例如,在思想品德课的“真诚、诚实”的教育中,思想品德老师可以选择《掩耳盗铃》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寻求讲解的生动性,老师可以播放《掩耳盗铃》的视频,让学生从中体会所包含的道理,理解其中的寓意,从而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够自欺欺人。这种培养学生道德认识的方式,能够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2营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

一个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最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思想品德课老师可以在每堂课上都为学生创设这一种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上课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问题的内容是:“如果有两位同学有恰好相反的不同意见,应不应该因为别人和自己意见不同而感到生气?”基于这个问题,老师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或建议,认识到生气不利于身心健康。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票选出平日中最宽容、大度、尊重别人的人,对他们进行奖励,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互相宽容、互相帮助,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3行为、言行感染

小学生对老师都有一种崇拜的情愫,因此,老师可以运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行来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例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爱国”教育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奥运健儿夺得金牌的荣耀时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获得重要进展的重大时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用这些成功者的事例感动学生,让学生对他们产生崇拜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4为学生提供榜样

小学生有一种喜欢模仿别人的特质,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特质,向他们提供一些具备优秀品质的榜样,让他们跟着榜样一起学习。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便是老师自身,因此,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微笑,注意自己的谈吐,多向学生分享一些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借鉴。不仅如此,思想品德课本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名人,老师可以每一节课选择一位名人的事迹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将他们作为生活中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品格。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社会上一些“最美”的事迹,让学生学会尊重各行各业的人,养成正确的观念,从而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1.5锻炼学生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局限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应该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小学生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在这些多人活动中锻炼自己。例如,春游远足的时候可以规定学生带的东西,帮助学生养成朴素、坚强的精神。除此之外,对于课本上的典型案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色,明白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见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做。如在《不上当受骗》的分角色扮演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对陌生人提高警惕,如何冷静处理问题。这种锻炼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实践明白道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优秀品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社会上报道了很多由于学生心理不健康而做出害人害己事情的案例,足以看出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洪三阳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清华小学

参考文献:

[1]方馥馨.探索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120.

[2]滕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6):88.

[3]徐小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策略[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9):279

第二篇: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都外出务工,造成了诸多留守儿童。一些地方为了能够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更好的教育,实行农村学生寄宿制,将这些留守儿童统一安排到学校寄宿,以方便从生活上与学习上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引导。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或多或少地都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造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缺少了家庭教育与亲子教育,二是学校只重视了学生的文化教育,忽视了心理教育。所以,要想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我们就要重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心理之花常开,健康之树常青。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健康教育

笔者根据我校寄宿制学校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来谈一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分析农村寄宿制学生的心理现状

1.1寄宿制的孩子缺少和父母的沟通,存在心理问题

寄宿制的孩子由于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两天,甚至更少的时间,回家还有一大堆的作业等着他们去完成,造成了学生与家庭成员沟通的时间太短,甚至没有时间。而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造成了这些学生不能够与父母进行心理沟通,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关怀,这一部分学生每天都盼望着能够与父母交流团聚,也正是这种心理想法长时间积压在心中得不到缓解,慢慢就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每天都是闷闷不乐的,甚至有时候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1.2学习的压力导致孩子心理也存在问题

现在的学校竞争太大了,上级对学校的考核也非常多,而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了不出现安全事故或者其它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都实行了严格的管理,从课堂到食堂,从食堂到宿舍,都要整齐划一地走,学生在学校里自由的时间很少。而这些寄宿制小学为了能够在同行竞争中胜出,就会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反正有的就是时间,每天都加班加点地给学生上课,辅导,让学生的心理疲惫不堪,这些,都影响着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3社会的现状和现象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也不到位,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很少有学生可以去游玩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没有少年宫,没有科技馆,学生回家要么看电视,要么帮爷爷奶奶做活,周末生活更别提丰富二字了。这些单一、枯燥的生活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还有许多家长总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饿着、冻着,总会给孩子许多钱,以安慰自己不能在家照顾孩子的内疚之心,也正是这样的心理影响,让许多小学生手中都有钱,而社会上的一些无良商家也正看中了学生这一点,总会让学生购买这样或者那样,让学生的攀比之心慢慢滋生,最终由于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心理问题。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面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产生的若干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建设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让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目前,许多学校受师资力量的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由班主任兼职的。由于班主任同时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再加上班级几十个孩子要管理,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过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我们就要安排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保证。其次,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是面对普遍性的学生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已经产生了心理问题,并时不时伴随着出格言行的学生,我们就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进行一对一的引导与教育。这样,才能让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死角,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快乐地在学校成长。再次,要加强学校的软硬文化建设。硬文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文化,要让学生在学校,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够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馨。无论是校园的标语,还是景观;无论是教室文化,还是宿舍文化,都能够透露出浓浓的家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想家。软文化就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文化。比如老师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学生之间的相处等,都要有一种亲情的味道在里面,同学们在一起可以相互关心,相互照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同学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大家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样,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具有家的味道的环境中,就会缓解他们的思家之苦,那么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就会小很多,也给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3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上面所谈的只是从学校机制方面来谈的,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科老师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中都有一个情感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那么就要与科任教师经常交流沟通,并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对这些学生不闻不问,要在尊重他们个体需求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无印痕效果。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及时化解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的心理可以阳光、健康地发展。

作者:张丽 单位:甘肃省金塔县南关小学

第三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学生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而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比拟,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从我国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专业教师队伍的匮乏,使得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探究,并提出几点措施策略,以期帮助广大教育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普及,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在各种思想潮流的交织与冲击作用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一定冲击,加之现如今社会复杂多变,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简单,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消极、负面、积极、先进后者落后的思想,而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以及思想尚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受到外界花样繁多的诱惑,所以,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外出打工,使得留守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不仅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还使得许多农村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而产生许许多多心理上的问题。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加强师生交流,掌握心理状况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交流活动,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情感,并对此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想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就需要对学生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关注,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真实、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深入学生当中,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并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作文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篇题为“老师,我有话对你说”的作文,让学生有机会、有平台,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情以及内心世界表达出来,通过这种书面形式学生能很好地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书信内容进行保密,并与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谈话交流,通过谈话交心的方式,掌握学生不健全心理状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调节,对症下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便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对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发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想要对学生灌输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就务必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服众。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文化程度的高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平常的工作表现、教学效果以及实际教学经验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可见,组织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教学队伍,不仅是顺应社会、学校发展需要,更是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必要条件。为了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教师选择标准,更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只有教师自身素养提高了,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才会更有经验,教学效果才会更有效。

3搭建沟通平台,营造健康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接触世界的桥梁。在品行端正,家教良好的家庭影响下,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作风习惯,受益终身,反之亦然。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紧密地与家长结合,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家长应当加强沟通交流,相互交换教育意见,努力做到相互补充,相互进步,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这样,才不至于使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心理上形成情感反差,产生不适应心理,让学生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生活与社会,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

4创造多元化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想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并建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进取精神,通过合作竞争机制,设置得分制、激烈法、淘汰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判,促进学生建立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创设健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耳濡目染。此外,教师还需要定期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让学生能够为集体荣誉感而战,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团结友爱精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使性格内向的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温暖,矫正其不健康心理现象,使其能够更好地除了各种人际关系,并为其提供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建立的和谐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着重大作用,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注意。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尽微薄之力。

作者:沈丽军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张圩九年制学 校

参考文献:

[1]赵广,汪振德.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251.

[2]张璐.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06:241.

[3]金晓婧.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莫娟.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才智,2016,07:41.

第四篇: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班级工作的高效管理。文章以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探究为主题,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旨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调节心理,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克服一些心理的障碍。小学班级管理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有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心智和潜能,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所以,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许多班主任应该重视的关键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班级管理的作用

1.引导小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面对困难时意志会不坚定,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通过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加积极地应对困难。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容易急躁或者存在悲观心态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实效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个性。这样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之间就会容易出现一些摩擦,这个时候教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使学生能够明白争执难以解决问题,有问题了需要通过教师协调或者有效的沟通来解决。教师在平时也需要做好观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规避问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可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的教学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各种问题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会更有成效。同时,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想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该养成乐观和宽容的性格,这样教师才能够用自身的积极能量来影响学生,从而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准确掌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注重言行举止,从而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2.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从而在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关心和尊重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价值,从而保证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高效的教学依赖于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微笑教学、激励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开展学习。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更加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意识,增强其责任感。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实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只有在小学阶段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和措施,才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更好地帮助学生客观分析问题,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所在。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

作者:杨家润 单位: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教育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朱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79—84.

[2]马宝云.试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