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

【摘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课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中国语言和文字博大精深,给人们带来诸多影响,因为人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而且人类的感情、思想以及精神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再者,文字书信是当今时代流传的情感载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性

语文对学生而言,不但是需要学习的科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学会运用,由于语文关乎一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不论是考场上还是人生道路上,语文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主宰者,如果对语文一窍不通,那么学生的未来望尘莫及。小孩子属于人生的敏感期,因此,小学是打好语文的重要阶段。但是,学好语文不能急于求成,非一朝一夕,首先得确定语文教学中是否有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点,如今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对语文的工具性过于注重,而语文的人文性完全忽视。

一、提升课堂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的教育问题,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这方面问题着重提到人文性教学。现阶段属于新时期教育下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传统意义下的教学方法,其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重点放在熏陶感染作用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有价值性,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细致观察他们独一无二的特点,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经验以及思想。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感性的,无规则的,跟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则和方法无法相提并论,更不能把它们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将语文一点一滴,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基础,不仅如此,通过文本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与交流,从而增进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属于情感教学。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享受由陌生到相知这样奇妙的过程,文字非常富有感染力,学生若能认真读懂它,了解它,那么会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文字的节奏,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内涵,感化自己的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许多学生表面上似乎已经接受,其实并非如此,要先激起学生的内心最大的潜力,教师就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感染力,使学生能够在健康与融洽的氛围里愉快的学习。如在教学文质兼美的佳作时,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对情感的引导、激励,就能够培养学生的亲情和爱心。慷慨激昂的教学,对学生内心深处脆弱的感情有极大影响,那么学生才会保持热情与自信的学习。最后,教师自身的内涵需要不断地提高,特别是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这样的教师才能最大的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对美的认知,从而让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用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此看来,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不仅受到知识的教育,还能帮助其得到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讲述课文内容时融入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中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军神》等课文,引导学生从伟人的事迹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通过《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让学生从父亲坚韧不拔的品质中受到教育,培养热爱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如今属于二十一世纪,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着全新的变化,其中,教育界中健康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培养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不论是著名的科学家还是政治家都提出,小学阶段受到的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改革后的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包括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将这些素材与新课标的概念结合起来,这样对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用良好的心态对他人、对自己。如在《尊严》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在《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可以把鲁迅小时候如何对待老师的严厉批评这一点提炼出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凡事多从自我找原因,决不能一味强调客观,从而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体验的引导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标新立异,许多教学中的环节都是学生亲力亲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过于狭小,并且在无人帮助下完成,因此许多学生为了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都采用简便快捷的方法。例如,教师布置关于资料收集的作业时,学生不假思索的运用网络搜索,完全不用脑子思考。虽说这种方法确实能够轻而易举解决问题,可现如今提倡人文性教育,因此,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让学生以体验生活的方式完成任务。网络如此发达,学生难免会因为偷懒而敷衍了事的照搬网络中的东西,这样并没有实现人文性教育,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任何事都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去解决。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榜样,主动的接近“人文”,并且与学生加以沟通和交流,给学生多传授关于“人文”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人文”的习惯,使学生不断地丰富自己,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西藏教育,2014(06).

[2]郭一鹤,温薇迪.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作者:詹杨萍 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紫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