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摘要】绘本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图书,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儿童思维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想象力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绘本形式简单、内容厚重,与儿童时期的一些其他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绘本的优势,利用其吸引学生眼球的特质来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活跃思维。文章从绘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绘本;小学语文;想象力;对策

绘本是通过一连串的文字,相对少的文字,甚至有时没有文字,来传递信息或是描述故事情节的图画书。这种以图为主,少量文字为辅的书籍有其独有的文学性和艺术品质。小学生的文字积累还不够丰富,在阅读故事书、科幻书等儿童读物时还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他们不理解文字内容,不能想象出文字所描写的故事情节。这就造成他们的厌读情绪,然而,绘本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小学生通过画面来进行阅读,画面中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对绘本的阅读中,小学生可以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一、画面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画面思维指的是相对于理性、线性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左右脑的协同作用下,将单一的理性线性思维转化为图画、场景、情节、情感等融合的立体、形象化思维[1]。绘本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以直觉的方式进行形象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思维的画面感,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就更容易将自己融入到绘本讲述的情节中,培养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不受逻辑思维和定式思维的束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将画面和情节串联成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同时创造出新的意向和境界。例如在《笨拙的螃蟹》这一绘本中,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的绝对不是“笨拙”这两个文字符号,而是那只挥着两个大钳子,经常弄伤朋友,还有那笨拙的走路姿势,甚至学生还能感受到螃蟹叹气时的那种无奈,看到那双忧伤又无辜的大眼睛。这就是儿童在阅读绘本中思维展开的形式,它们是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思维、感触和性向,与绘本中的人物、作者展开对话,从而达到激发想象力的目的。

二、循序渐进,猜想故事的情节

绘本要一页一页读,在读的过程中可以猜想下一页出现的图画和文字内容,猜想一下下一页出现的故事情节。绘本利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绘本中出现的一些事物是实际生活汇总不存在的,这种夸饰性强、童趣盎然的插画非常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他们追求新鲜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小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一边看图,一边猜想,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脑海中会随着猜想而浮现出整个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国有关《西游记》的连环画也是绘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小人书”。《西游记》是所有小学生都喜欢的绘本,其中孙悟空的猴子形象是他们最喜欢的角色。在阅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一页一页的读,并且鼓励学生猜想之后的内容。老师也可以一边朗读,一边讲述,然后再请同学们充分的猜想后面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孙悟空第一次被师傅惩罚、抛弃,这样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唐僧的误解表示愤怒,理解孙悟空的委屈。这一内容情节曲折,变动很大,从误解到解除误解,和好如初是一个极难猜想的情节。对于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就可以使学生在情节猜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巧设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绘本是以图画为主,少量的文字,两者相互结合形成的图书。图画擅长表现空间却不擅长表现时间、声音、味道和人的心理活动等。而简短的文字对物体的外貌形象又不能具体的描述出来,这就使绘本留有一定的空白[2]。这就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插上想象的翅膀,将书中没有体现的内容填充。比如,在《大脚丫跳芭蕾》绘本中,贝琳达泡浴缸画面中一片灰白的颜色。这就是绘本中留有的空白,这片空白不仅仅是为图中的画面做背景,其空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从这一片灰白中学生们就可以读楚贝琳达的绝望、难过、伤感,她不得不放弃跳舞的那种无奈。之后,贝琳达在家餐厅找到了一份工作,贝琳达与餐厅、厨师、乐队广告之间的复杂关系中也留有许多的空白,这一画面中的空白又包含着那些丰富的信息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时可以向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从插图的连贯性中捕捉到某种信息,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品读出其中空白处留有的含义。绘本的语言不仅呈现在文字部分、画面部分,其中留有的空白部分也是学生需要着重关注的重点,学生在进行绘本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要将这三点充分的结合起来,并加上自己的情感感受,插上想象的翅膀。

四、深入思考,深化想象力培养

小学生是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他们对新事物都保持着充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在进项绘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思考,深化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具有不同的想象力,要使学生想象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锻炼学生概述的能力。概述是想象力发展的延伸,在概述的过程中小学生会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绘本中看到的内容以自身独有的一种方式讲述出来,从而体现故事情节,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比如在“三大白骨精”这一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述,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内容重现。绘本是用简短的文字和图画来表现故事情节,小学生要把故事情节讲述完整就需要对其中不能表达、没有表达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组织、整理,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将其连成一片,顺利讲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一形式就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绘本中表现的内容,充分理解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展现出来,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小学期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想象力与学生的思维、阅读能力、创造力息息相关。在进行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绘本特质,将其价值最大化,积极挖掘出其中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慧琼.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4.

[2]吕沙东.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J].文学教育,2016(11):68-71.

作者:芮雯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国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