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6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读写教学法研究

摘要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阅读教学模式就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教师将有目的性质的阅读教学适当的融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结合起来,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性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一观点,他认为“作文源于生活,应该是先有生活,后有写作;先有经验,后有写作;先有情感,后有写作。”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全面性地意识到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作用,促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导致难以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法巨大的作用,学生难以将阅读与写作进行高效的结合。为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教学现象,提高自身对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全面认识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灵活的将这一教学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

一、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任务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将阅读教学合理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读写结合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以阅读带动写作,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途径,而写作是知识输出的途径,而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和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从而加强语感,掌握写作技巧。最后,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可见,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能为学生日后的写作生活打下稳定的基础,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安排读后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为学生安排读后感写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结束后有感而发的完成写作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较好的将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记录下来,引导学生能够将这一写作方式逐渐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试读,促使学生能够自己的了解全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接着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再一次的阅读,引导学生能够掌握该文章的结构。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身切的体验到卡罗尔的心情,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与动物之间的故事,然后让学生结合卡罗尔的故事,将自己的想法写在读后感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促使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并顺利的写下读后感,避免学生空洞的想法展现在写作中,导致读后感作业的设计难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设计模仿写作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作为学生写作能力基础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模仿写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模仿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促使学生对模仿写作产生过多的依赖性,应当引导学生对原作中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章结构进行有目的的仿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这一课的课文结构:作者首先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进行了描述,接着在写日月潭优美的风景时分为清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段进行描述,而在对中午的日月潭风景又分为晴天和雨天两种天气情况进行描写。教师可以针对作者描写日月潭风景这一部分的写法结构让学生自行描写一处风景,通过早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段景物的变化进行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将所要写的景物通过晴天和雨天两种情况进行描写。

(三)布置生活日记,累积学生写作经验

据了解,目前小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日记作业时常常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完成,导致日记成了“记流水账”,丝毫不带一点学生的情感色彩,这样的日记作业即使安排得再多,也不能为学生累积写作经验,增加的只是学生厌烦日记作业的情绪。生活日记作为学生累积写作经验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生活日记建立在学生自身的情感基础上,促使日记内容有质感。那么,为了让学生写作时能够有基本的情感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首先通过阅读体验情感,获得情感,接着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情感结合生活事迹写在日记里,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白鹅》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有关描写白鹅的段落进行分析和讲解,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动物,或者与家长去动物园游玩,然后写一篇关于“我最喜欢的动物”的日记。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还能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体验之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语感。

(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精彩的课文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凡卡》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将全文进行了一系列的讲解后,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凡卡在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生活。那么,教师在进行写作练习环节时可以以“信”为写作线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当信被退回到鞋店后,鞋店老板是怎么对待凡卡”这样一种场景,或者是让学生对“当爷爷收到凡卡的信后,爷爷的举动”进行联想和续写。而这种利用学生想象力进行课文续写的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在续写时有一定的连接性,促使学生能够表现出自身极大的写作欲望,在续写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体验到凡卡的悲苦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增加自己的情感,比如,内心对凡卡的同情,促使学生对凡卡未来的幸福生活进行详细的描写。

(五)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教育家陶知行曾说过:“无论写作还是生活,都是讲究真,才会真实。”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行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些符合实际生活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虽然上文中提到关于“想象力续写课文”的教学措施,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写作都需要建立在较为稳固的语文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特色。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中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作用,就需要提高自身对该教学的认识,并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量还能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的相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语文综合文化水平。

作者:范元春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慧玲.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6,(64):49.

[2]郑智娜.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222.

[3]梁月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35):98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信息技术实践

摘要

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究,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下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信息、展示阅读自由和促进阅读深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外阅读

1前言

阅读一直享有“教育之本、学习之母”的盛誉。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无论从修身养性还是知识迁拓而言,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开始于课内,而丰富于课外”“学习于课内,而发展于课外”。这正是国家大力倡导“双语课外阅读”的根本目标之所在[1]。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厚积薄发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和积淀,就难有质的提升和飞跃。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丰富资源呢?

2积极发挥网络视听优势,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

在人体接受各类外来信息过程中,仅是凭借眼睛和耳朵这两种视听感官接受的外在信息量,就占据人体各类感官所接收外来信息总量94%左右的比例。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特征,小学生群体不仅属于“天然唯情趣一族”,而且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他们普遍存在一种“非趣勿视、非趣勿听、非趣勿做”的心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动画形象、文言生动、语音迷人和色彩绚丽等综合性特点,它的技术性工作原理就在于以直观形象、音像和谐、动静自如等方面的综合性效果,有效地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进一步深入人的内在心理而产生相应的作用。这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作为组织者、主导者和推动者,教师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内外阅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情趣,努力在寓读于乐、潜移默化中攫取情绪智力的良好效益和效应。比如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后,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搜索引擎,以“帕米尔高原”“桂林山水”“杭州西湖”“景德镇陶瓷”“傣家竹楼”“战国编钟”等为关键词,利用网络搜寻并下载大量相关信息,并且在全班范围内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有效地实现课外阅读资源的相互共享。此外,开展“坐地一日游”学生手工画报制作和评比活动,在“以赛激趣”中放大课外阅读的情趣效应[2]。

3充分利用网络承载功能,努力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信息

Internet极具十分强大而又充满无限活力的各类信息承载量,不失为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网络系统承载的各类信息具有“量大、时新、速变”等基本特点,网络资源被科学、合理而又充分地运用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学段、年龄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积极推荐更多一些的课外阅读材料,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不断丰富他们的阅读视野[3]。比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前后,可推荐小学生网上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后,引导并激励学生网上阅读《史记》中的历史(成语)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有效把握文章的结构“命脉”。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趣,更加丰富语文的课外阅读量,而且非常有利于他们在自我阅读与感悟活动中内外联系、举一反三。

4善于凭借网络交互特质,充分展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由

清代文学家袁枚先生通过《黄生借书说》一文,为世人生动地揭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通俗易懂的生活性道理。计算机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深入应用和广泛普及以来,逐步实现“以工具改变促进教学革命”的教育发展目标,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让每一位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任何时间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只要教会学生上网阅读的基本方法,潜心培养他们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情趣、能力和习惯等必备品质,就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他们逐步引向随机阅读、自主阅读和长期阅读的良性发展之路,从中赢得“滚动式学习”的阅读效益和效应。例如:学生在家里可以从家用电脑上随机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出门在外可以从随身携带的阅读器或者家长手机上相机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探亲访友时可以借助于亲友家的电脑和网络因需开展阅读学习活动。如果暂时无法继续阅读,可随时停止手中的阅读活动,等有了时间再接着读;如果阅读疲劳了可以休息一阵子,实在不想读了,随意搁置一段时间后再接着读……由此可见,“随时阅读”“随处阅读”“自由阅读”等为学生群体自主、广泛、大量地课外阅读提供了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网上交流和相互推荐活动,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愿望[4]。

5不断依托网络综合力量,大力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深化

把语文学习活动视为一个综合性整体的话,那么,阅读学习就是对于语言材料进行“输入与吸收”的首要环节,在历经人脑“储备与加工”的中间流程之后,写作活动也就成为语言产品进行“输出与倾吐”的终极性程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如果阅读活动是一种客观基础,写作活动就是阅读学习的有效深化,读写活动始终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了后续写作的深化,阅读学习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体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地球人的一本“精彩课本”,而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也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只有组织并引导学生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链接起来,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类阅读与写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学用结合、知行统一中获取切实有效的“活性知识”和“有用知识”。例如:教师可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景象或某些现象进行录制,或者从网络下载一些内容,或者制成微视频形式,适时适量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由、认真、快乐地进行阅读;与此同时,再以“我眼中的自然美”“我的家乡在变化”等一些主题来引导他们写下来。

6结语

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客观反映,也是考量师德师风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信息技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应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作者:杨青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梧台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个案研究[D].四川:西南大学,2008.

[2]杨玲.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M]//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2004.

[3]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4):89.

[4]张艺译.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40.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文章从语文阅读的基本特点入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于哪个教学阶段来说,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起步阶段,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而从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在阅读教学上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本文将从基本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三个方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由于教学目标、学情等各方面的不同,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的特性,而只有在对其基本特点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首先,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结合。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及知识情感上的变化是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主体性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基本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而主导性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除了要锻炼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外,还要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正是人文性的突出表现。而审美性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小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景及情感,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了语文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仅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也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而从目前的调查研究来看,在我国各地方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没有很好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工具性上,过分注重字、词、句、篇章的基本技能训练,而忽视了通过阅读教学来帮助小学生体味课文中的人文思想。阅读教学中的这种倾向性的失误,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感受课文的魅力,自身的人文情怀也得不到启发。其次,不能有效地把握阅读教学目标。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必要前提,同时,也只有在正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才能保证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只根据自身的内化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忽视了课标的要求、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导致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脱离,不能很好地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设定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第一,对所教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有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切实性,明确阅读教学的方向。第二,注意与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只有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才能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按照合理的顺序和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学目标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小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水平上,还是在智力发展情况及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促进阅读教学的有序开展。其次,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多样化的教学,不仅能够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展开。多样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以积累为主的教学、以解析文章为主的教学、以赏析优美词句篇章为主的教学等,只有充分融合多种教学模式,才能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不仅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要针对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改进策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齐冰冰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一重二小

参考文献:

[1]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增刊1):35-37.

[2]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考核办法

【摘要】

阅读作为认识世界、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考查分析,得出科学的考核办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

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扩充,在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是我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对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办法的探究。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课程改革下的课外阅读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都反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少。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学生追求的更多的是可以快速提升语文成绩的途径。[1]然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当前,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完成表面上的形式,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落实,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建议下买了许多课外书籍,然而却没有能静下心来读。学生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对一些精彩的字句,可以摘抄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对遇到的生词、偏词,学生需要主动地去寻找解析。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没有做到这几点,这些问题将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2]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考核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今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方法探究

(一)成立班级读书会

在小学五年级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我班倡导组织建立了一个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由一些爱读书的学生管理,提倡学生把书放入班级图书角,定时更换书籍。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书籍资源共享,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获得量的积累,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总体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二)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讲究方法,教师需要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既要注重课堂阅读教学,又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这样才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变色龙》一课为例,除了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中,更需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课后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同名小说《变色龙》的阅读,通过对《变色龙》一文进行精读、细读,品味文章的韵味[4],学生会认识到同名小说只借用了“变色”来代指部分具有“变色本领”的社会人。显然这样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

(三)建立课外阅读档案

阅读档案建立的基本流程为:①在课外阅读档案中,对阅读的书籍进行记录,记录的时间为两周。学生可以自行制作相应的阅读卡,学生在阅读卡上写下阅读的感悟,或者摘抄一些句子,贴上一些手抄报。②在两个月之后,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进行评分,安排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对比同学之间的阅读卡片,让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③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也激发下一轮阅读的兴趣。[5]

(四)以赛激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我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主动交流书中所写的故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6]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办法

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主要方法有学生自我考核、小组互考、家长考核。考核方法不是独立体,只有融会贯通成一体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一)学生自我考核

有学者主张,读书既要读得进去,也要走得出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进行同步阅读,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我设定相应的自我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我在要求学生阅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考核,自我考核的项目主要是对故事人物的考核,让学生填写对主人公影响最大的人物或事件,主人公具有的精神品质以及主人公对某一事件的情感态度等。通过学生的自我考核,可以了解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阅读深度,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二)小组互考

小组互考指的是将阅读相同书目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在小组成员都完成了相关书目的阅读之后,可以在小组学生之间进行互考。例如,一组学生阅读了《水浒传》,可以围绕《水浒传》开展故事或人物的考核,在小学语文五年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可以将文章的主要线索作为互考的内容,有的学生注重文章中“柴进”的举动,有的学生注重文章中“林冲和洪教头的矛盾冲突”。通过这一互考,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进一步取长补短,达到提升自我的作用。以此为例,对其他水浒故事和人物分阶段进行小组互考,百家之言,必有意外之喜。

(三)家长考核

家长考核主要指的是家长与学生进行同步阅读,随时检验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倡导让家长参与到学生阅读的考核中,让家长不仅仅是学生课外阅读资金的提供者,而且还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我在一场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报告会上,鼓励学生家长陪同孩子进行阅读,对孩子阅读的有效性进行考核。这样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家长的阅读水平,并激发家长的阅读热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当前多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方法。我通过课堂与课外结合研究,总结了课外阅读有效性的考核方法。通过运用这些考核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发展。

作者:张辉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2).

[2]郑小琴.重视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4(5).

[3]张忠.阅读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旬刊),2014(6).

[4]林端惠.正确操作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论文[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5]刘星.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每周一背的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c),2013(3).

[6]马玉倩,刘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和古城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学

摘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义务素质教育的开始,同时小学也是学生发展和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是小学时期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并以较好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阅读量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内阅读并不能满足小学生阅读量的需要,由此可见,增加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来说,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关键,而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均较为低下,小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这不仅仅与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有关,与学生阅读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表达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优美语句和经典词汇,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作文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小学生作文学习兴趣低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思维能力和水平较低,对待事物缺少完善的理解和认识,面对作文这一相对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小学生都没有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这样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小学生写作范围相对狭窄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知识的掌握量相对较小,其对外界的事物并没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用的素材也相对较少,用来写作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或者是课内阅读所掌握的知识,这样的写作范围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

3.没有正确的作文写作方向

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均处于迷茫的状态,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作文的相关要求,在构思的过程中主要也是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大多数小学生的写作内容都是模棱两可的,学生并不能在写作要求下树立正确的写作方向,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均有着不良的影响。

4.写作能力以及水平均较低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各项能力均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一些与学生成绩无关的教学内容逐渐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学生的学习内容枯燥且单一,学生并不能主动的去理解和获取知识,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小学生对阅读有着积极的兴趣,因为每一个阅读内容都像是一个故事,小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外阅读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写作中心进行掌握,了解作文的要求和重点,并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发学生作文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观察校园内的一处景物”这一作文写作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内容为写景或者是写物的阅读素材,如《顽强的小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挑选出课外阅读中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率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内容可以选用,就应该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而课外阅读教师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有效途径,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助于帮助起收集写作的材料,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利用这些素材写出一篇篇具有丰富内容的文章,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写作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为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在课外阅读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可以具有针对性的为学生选择1~3篇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和语言,并掌握课阅读的中心,通过这样的阅读学习丰富学生的素材和知识量,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写作。

3.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作文学习的过程中素材的积累以及学生词汇量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小学生写作也离不开明确的方向和中心,写作方向是作文的灵魂,只有明确写作方向才能写作一篇好的作文。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更多的去接触外界的事物,在这样课外阅读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写作的方向,掌握写作的中心。例如,教师在对“给远方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这一写作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方向。教师在讲解这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教学内容,根据写作的主题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的内容集中在对大山中贫困孩子或者是重病孩子描写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这些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让学生产生同情和社会责任感,让小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给这些小朋友写一封信,可以更好地明确写作的方向。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在作者思想的引导下形成发散思维,开拓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均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进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第一次……”这一写作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写作教学时给予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内容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写作思维和模式,并结合自己第一次做饭、单独睡觉或者是得奖等丰富的经历,写出一篇优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教学有效性和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质量,积累作文写作素材,找到作文写作的方向,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充分地发挥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杨斌林 胡彪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长城小学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5):217-218.

[2]郝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作文教学研究,2016,(20):538-539.

[3]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8,(05):221-22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失当之处。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以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

小组合作;阅读教学;误区;对策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量远没有在孩子们互相的交流中获取的信息量大,更重要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于被动地接受,缺乏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头脑当中形成的认知也是浅显的、易忘的。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取的信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还有可能是深入的辩论,这样的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形成的认知会深刻地印在头脑当中,无论从知识的获得还是习惯的培养角度来说,效果都是最佳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很多教师都会认为很简单,只要提出一个任务,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来进行讨论就可以收到效果。其实不然,目的不明确或者安排不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表面形式,这样的操作也就成了只是为追求效果的一种表面化行为,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呢?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小组合作存在的误区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不足和失当之处:小组的人数,小组的设置,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倾听与交流,陈述与补充,合作时机的把握,内容的选择等等,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影响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很少在教学中见到完美或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说,许多教师还只是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上想要去用,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用,应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应用与操作方面还有很多误区。通过观察,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思想认识的误区

我们在平时,尤其听课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一堂课都会看到教师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然而深究起来,又有多少是为了真正追求实效的呢?大部分都只是为了寻求一种形式,追求一种所谓的“效果”。这种存在于教师心中的顽疾极大地制约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只有教师提高认识,认真领悟,合理运用才可能发挥其真正效能。所以,教师需要放下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功利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二)孩子个人素养的缺失

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强化教师的操作,更需加强对孩子个人素养的培养,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体现出来的孩子学习中的个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在合作学习中,孩子们更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忽视了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自我,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和借鉴。以至于在合作中只有自己对观点的陈述,没有了相互之间的倾听和交流。缺乏倾听,不会倾听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集体意识的缺失也很严重,合作中,每一个小组是一个整体,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缺失了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会造成小组的不团结,个人主义凸显,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学习力量被大大削弱。孩子对别人缺乏鼓励和欣赏。在合作学习中,每一名小组成员都需要从别人的鼓励和欣赏中获得力量和信心,使自己可以更主动、更大胆地去参与学习。而现实中总可以看到有了功劳互相争抢,有了问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没有对别人的鼓励和表扬,更没有学会把别人的优点当作自己小组的荣誉,致使整体学习力下降,矛盾增多。

二、小组合作实施的策略

(一)合作学习要以差异性和可操作性为基础

这里提到的差异有两个层面,一是人员上的差异,最好由不同性格和学习水平的同学组成,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引领;二是对于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而言,需要小组内的同学对学习任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有时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设置过于浅显,大家对研讨的内容有相同的认知,那么此时的合作就失去了价值,孩子们不能去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合作失去意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布置的内容难度过大,致使同学们无法完成,也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效果。

(二)问题设置要能激发合作欲望

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并没有产生效果,甚至连热烈的气氛都营造不出来,这就要看一看教师所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否能够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了。如果任务简单,任何人都可独立完成,就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合作欲望。因此,合作环节应安排在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要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矛与盾》一文时,学生们了解了人物特点,明白了文中楚人说话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愚蠢。我想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便提出了这一要求:如果你是那个卖矛与盾的人,你会怎样卖呢?怎样才能既达到卖的目的,又不会自相矛盾呢?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竟然说出了十余种新的方法,有的说:“矛与盾分开来卖,卖矛的时候不卖盾,卖盾的时候不卖矛”,也有人说:“成套销售,矛与盾不分开,要买都买”,学生们越说越激烈,但我又发现,有些同学的方法虽然有实效,可谓别出心裁,但明显带有欺诈色彩,应当予以制止。为此,学生们又开展了最佳正当方案评选。学生们各抒己见,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道德品质也得到了净化。

(三)意见不同要会补充纠正

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对某个问题的研讨和交流中,合作的目的就是大家互相交流意见,获得启示,完善对问题的认识。那么补充和纠正就显得尤为重要,失去了补充和纠正的合作学习也就不能称之为“合作”。补充和纠正是建立在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的。一方面要让孩子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一些学习水平一般的同学,往往不敢对成绩优异的同学提出质疑,这就会将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只有敢于质疑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四)学会欣赏和称赞

欣赏和称赞是孩子们必须具备的情感素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孩子们不能将自己视为一个个体,而要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将小组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在欣赏和称赞当中,被称赞的孩子能逐渐树立自信心,敢于去面对更大的挑战;称赞他人的孩子会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实现情感的融入。如果孩子们学会了欣赏和称赞,那么会使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变得更加和谐、融洽,使学习充满乐趣。

作者:师永珍 单位:河北省广宗县冯家寨镇赵寨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雪萍.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09(8):231-232.

[2]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