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反思(7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反思(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与教师的重视,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由此也突出了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难度比较大的理性思维学科,如何有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值得每一位教师总结教学经验,采用合理教学策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落实新课程改革,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符合小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效率,减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感,方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各个学科提供帮助。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寻求实践方法,分析其应用优势与具体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良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探究式教学模式,完全贯彻了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发挥小学生该阶段的学习优势,借助优势推进数学学习。另外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摒弃该阶段特征中不合适的因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探究,达到数学教学对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时间过程,给予学生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愉悦与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小学数学教学获得更多的提高。小学生的天性不会被压抑与克制,而是得到正确的帮助与引导。数学思维的成长对于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都会有所帮助。

1创设合理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结合一定的学习情境,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与认知特征,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故事、谜语等等创设比较有趣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积极开展思考。学生更快融入到课堂中来,减弱畏难情绪,从情境中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经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方式。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参与到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预设一个场景:妈妈今天身体不太舒服,但是下午有客人要来,需要你去饭馆打包一些好吃的食物回来招待客人。然后为学生展示一张地图,告知学生目的地,然后通过向学生提问:饭馆距离我们家有多远?路上我们如果需要去超市购买饮料应该怎么走?实际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等等。引入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对问题与地图进行分析与回答,学生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其中,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

2安排动手操作环节,帮助学生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当中可以发现,利用实物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老师的讲解,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知识,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自己的学习体验,学会自主探究。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而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去思考,从而逐渐养成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发放一下A4纸,出示一些分数,比如五分之三。然后让学生将白纸平均折成五份,其中的三份就代表了五分之三的含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折法各有不同,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折纸的不同方法,为学生强调分数中“平均”的概念,必须要是平均折成的每份,才可以被称为几分之几。然后通过一张纸的折法,让学生理解“1”的概念,不论是几分之几,都是建立在“1”的基础之上进行划分。后面关于“1”份的知识会比较抽象,利用亲自动手折纸,能够刺激学生不断尝试,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并在教师的提点之下,成功理解概念含义,化抽象为具体。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践自主探究。

3结合课下探究活动,督促学生创新实践

除了课上的教学任务安排以外,教师还需安排一些课下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课下的探究活动,也更能够让学生实现脱离教师进行独立思考的探究过程。联系实际进行自主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学会独立思考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合作探究。同样是在学习分数的《认识几分之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结合实际的东西对分数进行分析与认识。比如回家分一分西瓜、分一分蛋糕,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孩子一起探究分数的特性。教师安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的探究,比如西瓜的五分之一多还是十分之一多,分母代表着什么,等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作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学会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课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家长、朋友进行分享,从而强化知识内容的学习。

4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就是需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情境、操作、交流等方式自己发现知识、自己分析问题。作为小学生,他们具有这样的创造与实践的优势,教师决不可束缚学生的天性,而是适当的利用这些天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学生才会将交流与讨论放在学习内容之上,感受探究带给自己的快乐,探究解决问题的好处等等。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方面的学习提高,更是对学生整体发展的一种提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探究,不仅仅是数学学习需要探究意识,在长远的学习生活来看,探究式学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任敏肖.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5(7).

[2]吴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职业教育,2013(8)

作者:魏殿华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含义及意义,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回归生活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教学方式

1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教学方法概述

1.1含义及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回归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强调课堂教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同,回归生活式的教学不再是理论知识的单纯灌输,其更注重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并不是忽视学科的科学性,同时,也不意味着数学的完全生活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目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具体知识学以致用,学会用数学知识及原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回归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生活化,有利于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具体知识,课堂教学变的趣味化、生活化,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为数学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课堂,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的更加的实际化。小学生积极好动,处于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关键环节,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积极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1.2小学数学回归生活教学方法应用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积极参进课堂教学的欲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不断的实践中,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就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而言。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1.2.1忽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忽视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单一。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注重学生对繁琐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采用回归生活教学方式时,总是表现为生搬硬套数学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这与学生学习数学,快乐生活的目标相背离,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1.2.2忽视贴近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的激发小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及好奇心。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无法从生活化的角度创设出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教师采取复习旧知识、例题讲解、课堂总结、课后练习的固定程序开展课堂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1.2.3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存在不足: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过于陈旧,诸如“黑兔白兔”、“修一条水渠”等问题比比皆是,对于现代学生而言,这些案例过于模陌生,毫无创造性可言,与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回归生活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选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2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教学方法的策略

2.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创设生活情境:小学生处于思维模式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可有效解决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数学高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讲授有关“元、角、分”认识的相关知识时,基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买东西,具有最基本的生活认知,教师在具体讲授中应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及社会实践。2.2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积极探索、体验生活:理论来源于实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服务于生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对于具体知识的产生及感悟,课堂教学无法进行详细的设计,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入手,在探索、体验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课堂讲授学习钟表认识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教师可利用“有多少同学会自己看钟表”、“为了上学不迟到,应何时从家里出发”、“你起床是靠钟表还是要爸妈叫”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解模式下,学生扮演着“听众”的角色,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由于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课堂氛围一般较为紧张,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不足,压制了学生思想的表达,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理处于恐惧的状态,对其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注重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轻松的接受并理解课堂知识。例如,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模拟差异化角色的方式,如测量人员,售货员等的方式,简化数学教学中的加减乘除法及有关定价方面的数学知识,在涉及混合运算、等比例测量等知识的学习中,可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进行分享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积极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实际生活,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尝试[J].学周刊,2015,09:231.

[2]兰晓红.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本位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2,S1:213-214

作者:张兆忠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改善传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能力。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培养策略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并且教师的初衷也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创造更好的教学成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因此,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线,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进步。那么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学习,还是因为课堂氛围过于紧张压抑,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于是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从外界环境上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比如在简单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继续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灌输有关几何图形的理论知识,而是用有效的方式来创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且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圆是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各种答案,有太阳、轮胎、大饼等,这个时候教师顺势说到:“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圆形的东西有很多,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这是陷入思考,教师可以接着引导:“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一学有关圆的性质吧,了解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的事物是圆形的呢?”,学生听到这里,立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放弃了填鸭式的理论灌输,而用提问互动的方式一步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总是爱玩好动的,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到知识点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边玩边学,便会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思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缺乏趣味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于是教师要根据这个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游戏。比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学生喜爱的动漫玩具,当学生看到这些玩具之后便立马眼前一亮。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想要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谁赢了谁就能够拥有它。”,听到这里学生已经产生浓烈的兴趣。接着,教师将一些简单的数字标在各个文具上,并且选出参与游戏的学生,学生这时要根据玩具上的数字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习题练习,算出正确结果迅速找到标有答案的玩具,如果计算正确就能获得标有答案的玩具,如果错误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将游戏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情境教学法成为了很多教师关注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好难点的知识。知识难度的降低,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于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就以工程类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先将基础的题设背景作全面的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基础的解题思路。这个时候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系统设置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用图、文、声多样的素材,让学生处在一个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工程队的负责人,于是会思考要怎样安排工程队的施工,才能在预期的计划中完成施工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中,可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置生动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各种棘手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4让数学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

不难发现,很多数学知识的发现都是源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可以说数学学习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并且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能够让数学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会将它看作仅仅是课堂上可以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我们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题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既可以深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内容进行探讨,从几何内容来看,有的学生会说:“我们能够发现自行车的前部是运用了三角形的设计,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数学基础知识来看,学生会说:“我们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会按照购物清单进行计算,我们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从数学统计的角度来看,有的学生说:“我知道在买衣服的时候,有的尺码的存货会特别多,这是因为老板会进行统计找到尺码的众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以让数学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5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并且感受学习的乐趣,创造快乐学习的氛围。于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帮助教师更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炎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J].求知导刊.2015(22).

[2]呼占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5(04)

作者:谭明信 单位:庄河市城山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讨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关注应用题教学,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转换生活用语,培养学生审题意识,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拓展习题练习,从而提升其解题能力。在多种方式的运用下增强学生的应用题解题兴趣,拓展其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维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许多题目都是从实际问题中进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而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单纯、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薄弱的阶段,对于比较复杂的或者抽象的应用题数量关系容易产生混淆,以致于应用题解题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降低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特殊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其应用题解题能力,发展其思维。本人依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以此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成效性。

1转换生活用语,促进思维发展

我们知道,应用题题目中一般都是与生活中的事物相关的内容,只是题目中的语言是比较正式的、有数学特性的。这就使得有些比较简单的数学话语可能会使小学生感觉很难理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的运用生活用语替代题目中的数学语言。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图片卡片或者数学模型等教学工具构建学习情境,有效的促使生活用语与数学语言的合理转化,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题目含义及数量关系。此外,数学中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名称,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掌握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详细的实例来辅助教学。如:A、B两个地方距离有50千米,小红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10分钟走了1.6千米,小花则开车0.5小时走了25千米。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A、B间的50千米距离就是数学语言中的“路程”,而小红骑自行车每分钟160米、小花开车每小时50千米则是数学语言中的“速度”。通过这样详细的举例,学生将会对路程、速度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明确了解数学语言,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应用题解题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审题。只有弄清楚题目的真正含义、了解需要求解的内容,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答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小学生养成审题意识,学会边阅读题目,边思考题目含义,并通过画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来了解题目,提高其分析能力,从而轻松简单的进行解答。例如:一家制鞋厂接了一批订单共500双鞋子,限期在7天内做完,前三天平均每天只生产了60双鞋子,那么要在剩余的四天内完成余下的订单,每天必须要生产多少双鞋子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的阅读题目并进行分析,思考题目中500双、7天、3天、60双、4天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要求解的是剩余四天平均每天的生产量。学生可以在读题过程中画出题目的线段图,写出已知和未知,这样题目中的关系就会做到一清二楚,解答问题就显得很轻松容易。

3找准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来说,越具有抽象性的数量关系小学生越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引导学生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摒弃一些无用的、故作迷惑性的数目。教师可以由易到难、由简入繁,逐层有序的引导学生自主领悟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其中的规律及关键点,从而明确解题思路,提升解题能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环节,促进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明确认知。例如:在学习《倍的认识》一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应用题:多多有2本练习册,贝贝的练习册给多多1本以后,贝贝的练习册就是多多的2倍了,而丽丽的练习册给多多2本后,丽丽的练习册就是多多的3倍,那么贝贝和丽丽分别有多少本练习册呢?这个题目乍一看数量关系很复杂,小学生可能一时不能理清头绪,此时教师可以让人分别饰演多多、丽丽、贝贝,然后让他们按照题目进行分配练习册。通过具体的表演及分配,学生就会非常清晰的了解到其中的数量关系,感受到应用题解答的趣味性,增强了其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对倍的认识这节课程也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拓展应用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应用题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增加习题的训练。通过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应拓展小学生的应用题练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学生的习题练习。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并且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其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需要再注意的是,教师在加强学生应用题练习时,并不仅仅只关注于解题答案的正确性,还应该关注学生解题过程的思维发展以及学生对不同题目解答的灵活运用情况,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解题习惯,才能实现应用题教学的真正有效性。例如,在习题训练时,教师可以变换不同的题型、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题目,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拓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率。

5结语

总之,应用题教学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应注重方式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其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将数学语言与生活用语适当转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理解力;培养其审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其找准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拓展应用题练习,锻炼其解题能力。以上提出的四方面建议,希望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改进和实施,从而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武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272-273.

[2]侯永.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0)

作者:刘敬振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中心校

第五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广泛,再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实际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大教育学者们的重点关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满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将重难点内容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2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很明显的能够看出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数学的教学气氛变得有活力,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大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有诸多问题存在,导致了多媒体在使用方面进入误区。2.1对多媒体技术运用的过度依赖: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与时代潮流相接轨,在正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而这些教师的看法则是多媒体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因此成为课堂教学的标志,对多媒体运用的越多就越觉得有魄力。在小学数学课的每节课中频繁使用多媒体,为了达到好看的目的置教学内容于不顾,这是对多媒体使用功能的片面认识。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懒得写板书,在整节数学课上让学生盯着屏幕看,造成了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了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果的。2.2多媒体教案和课件制作水平差: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上为了图方便,直接从网上找到现成的教案,教师对这样的教案有时候也不进行改动,而是直接用来上课,对这样的数学课,其效果不难想象。因此,教师在多媒体中运用的教案显得有点盲目,因为网上的教案毕竟不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所以在网上的教案在内容上和教师课本的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在教学重难点方面的选取上,每个教师都会按照自己的主观去选择重难点,在讲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最终影响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要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案,用以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2.3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不少数学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身心规律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在课堂上过度追求密度,想让本节课能多讲一些知识。然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很难有交流沟通的机会。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时要获得学生的认可,对多媒体的使用不能一错再错,不然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消极影响,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会逐渐降低。

3提高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3.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创设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尤其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当其多数学教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便会受到驱使自觉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数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通过几个形象的人物和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其更好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在投影仪中播放唐僧四徒吃西瓜的画面。大师兄悟空吃了三分之一的西瓜,二师兄猪八戒吃了二分之一的西瓜,但猪八戒却认为这样分西瓜的方式自己吃的要比大师兄的少,问学生是否事实如此。通过西游记中的人物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3.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完善的教学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设计完善的教学可课件。通过教学课件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更清晰的分析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另外,还应当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于课件中,以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图形与生活中的事物对照,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正方形对照粉笔盒,圆形对照轮胎,长方形对照教室门窗等。

4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时代特点。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牢记所学的内容。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本末倒置,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忽视了对小学数学教材的讲解,以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丽芳,赵丽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网络多媒体的应用技巧[J].新课程(小学).2015(11)

[2]张海山.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A3)

[3]闫春阳.发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

作者:尹志强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积石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口算是数学能力之一。但在现如今的口算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薄弱,本文就将围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虽然说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但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实际的运算,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运算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口算是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一种,这种算法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笔算,其更重视数学思维性活动,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结果的算法。学生假如拥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笔算水平,而且也能够增加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将对如何加强小学口算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1口算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加强小学口算能力,就要先理清楚现今小学口算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有了解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注入强心剂,加强小学生口算能力。在现今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归纳为以下两点∶

1.1缺乏训练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小学生笔算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笔算方面的训练,忽视对小学生口算的教学,并没有专门给学生进行口算的训练,因此造成小学生口算能力较为薄弱。

1.2教师对“口算”的认识误区

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算教学前,并没有对口算这一运算能力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只是简单地认为口算是笔算的一种,且是算法较为简单的一种,还有认为口算就是机械式的背诵。这是因为教师在口算认识上忽视了口算和笔算在解题思路上的不同和两种算法在运算时心理机制的差异。

2加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策略

2.1加强口算的直观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

口算是学生通过思维活动进行运算得出结果的一种算法,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口算教学时,要运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对数学有个直观的印象,以此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怎样去培养学生口算的直观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先从数字出发,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的直观印象。如教师在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数》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于数字的直观印象,如教师说“3”的时候,学生能在脑海中反映出关于“3”的直观表现。有了对数字的直观铺垫,对后来教师对学生口算的直观教学奠定基础。又如在后来的《加与减(一)》(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教师在上课时借助具体的器具给学生以直观印象,数学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3+2=?”,教师拿出粉笔分别摆上3根和2根,让学生数出结果。教师通过这一过程,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数学的直观印象,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口算时有一个直观印象。

2.2创设口算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口算教学,不只是为了追求最后的口算结果,更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掌握基本的运算原理。学生只有真正掌握运算原理,才能够在以后得口算联系中做到举一反三。但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原理,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并注意在情景创设中融入现实生活,使学生在熟悉中掌握这一基本运算原理。例如教师在教学到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加与减》时,先利用问题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具体的情景,教师说最近我们学校将要举行一场运动赛,我们班要出16名学生,隔壁班要出现10名学生,你们能帮老师算算两班学生一共有多少名?这一情景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创设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听完这一问题,利用各种方法对这问题进行解答,有的学生通过数指头,有的学生通过数其他物体来计算。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教授计算较快的方法,即让学生想象把本班的16名学生中的6名先分离出来,整数10相加然后再加上6快速得出答案为26。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这一方法,就是口算的运算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3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为缺乏把抽象数学思维转化为具体过程的能力,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训练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2.3.1坚持视算和听算练习:视算和听算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把教师口述出来的算数式通过在心中计算得出答案,而视算就是学生根据可以看见的数学计算式算出结果。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坚持学生对视算和听算的练习,以加强数学口算教学,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这种视算和听算的方法需要学生多次联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这个本子主要记一些教师上课说的计算例子,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利用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视算和听算的练习,教师先问学生一些简单的算式,诸如“2+3”一类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听这一过程把这一式子写在笔记本上,然后通过口算计算出结果。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其口算的能力,提高其计算结果的精准性。2.3.2以小组形式进行口算比赛:同样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斗志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如采取小组口算比赛,让学生通过与组内成员的比赛,提高学生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斗志,从而促使数学口算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完二年级上册《加与减》后,可以专门利用半节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教师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算术题目分发给各个小组,每组选出相对应数量的人数对题目进行计算,当组内一名学生算完后,另一名学生接着去算,按照这样的顺序继续计算,直到题目算完为止,最后看哪一个小组先计算完,并奖赏给获胜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先认识到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调整和创新口算教学方法,以激起小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新探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00210-00210.

[2]胡明喜.明算理•重训练•养习惯•爱探究———小学数学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四个“秘方”[J].数学教学通讯,2016(7):55-56.

作者:于晶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中心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探析

摘要:小学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教学和基础教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与人格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数理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普定县黄桶街道湾河民族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小学教学方面的影响,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数学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学习特点;影响

引言:

相较于中、高级教育,小学阶段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没有丝毫社会经验,也并不具备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1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1.1学习内容的特点:小学数学是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往往承担了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教材编写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加工与处理,将抽象化的数学科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的、适合小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数学学科知识,以便于小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同时具备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性与形象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中进行了有机结合与统一,是数学科学应用于小学阶段教育的外在表现。1.2学习过程的特点: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教育工作者会根据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向学生进行有次序的、有条理的教学工作,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教学的连贯性与递进性。小学数学学习的系统性与渐进性通常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受到小学生认知次序的制约,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往往要求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及内、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展开;其二,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循环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与复习,温故知新,逐渐接受这一学科的理论知识。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与渐进性是由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含量所决定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每个知识点都包含较大的知识含量,同时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小学数学的学习通常是分散的,只有对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渐进性的学习,才能保证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才能保证学生对于这一学科形成系统化的认知。1.3学习方式的特点: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引导学生以两种方式进行学习,一种是探索性学习方式,另一种是接受性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通过不断地的学习与巩固,使学生能够将现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也体现了数学学科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二者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性特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对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发现的过程,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人类现有的数量与空间关系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学习和认知接收,并最终转化为自我的知识经验,形成每个学生个体所特有的逻辑思维体系。这也是数学知识学习方式的探索性表现的过程。而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接受性特点,是由数学知识的传承过程所决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传递性与接受性,这也决定了数学学科学习方式的接受性。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教科书来对数学知识进行阅读与研究,并通过教师的生动化讲授加以理解,从而将数学知识内化,并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理论和逻辑思维结构。

2小学数学学习对教学的影响

2.1学习内容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受到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内容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形象的展示与讲述,来教授数学知识点;同时,教师也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化的概括,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学习内容以形象化的语言讲授,并进行抽象化的概括的过程,就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2.2学习过程对教学工作的影响:由于小学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教授工作。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应该维持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将数学知识内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系统教授。2.3学习方式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性与接受性,会对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应用起到巨大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的理解能力来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手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任务在于启蒙教学,为学生日后学习各科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系统地、有规划地进行下去。同时,教师也应当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58-63.

[2]李亚坤.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20-121.

[3]刘丽.初探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30.

作者:彭兴安 单位:贵州省普定县黄桶街道湾河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