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分析(4篇)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缺乏基础的理论研究,导致所学内容的不平衡及设计的不连贯等问题。面临着科学教师素养不高,科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要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实验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科学教学;教学实施

随着近年的发展,科学教育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在小学科学领域,从2001年就开始了新课改,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内容上强调科学课程与儿童生活经验的相关性,培养科学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在科学导向上,突出实践探讨的重要性,从理念和实践的角度上看,新课程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成功的实现了小学科学教育的伟大转折。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认识的偏差。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地位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科学(自然)课程没有受到重视,在进一步调差后发现:科学(自然)课程面临教材难编、教师难教的问题。在很多发达国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了科学课程,他们都十分注重科学教育,甚至把这门课程当成了核心课程。但在我国,情况却不是如此,在新中国刚刚起步发展的那几十年,在小学甚至中学都没有独立的科学课,而是通过其他的科目来间接学习科学知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可以看出,我国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的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小学没有专任的科学教师,因此,应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重视早期科学教育。从低段年级开始,开展科学课程。这也符合如今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探索、求知的习惯。这对于自然科学课程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要使公民都具有这样的意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才能在未来的社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平衡性

在很多地方的小学,科学(自然)课程都不受重视,在一周课表上排满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而科学这类被称为副科的课程,一周只有一两节,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科学、探讨自然的乐趣,并且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小学阶段,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我们所实施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对身边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需要正确地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去解答他们心里的疑惑,并让他们在和身边人的互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的特殊时期,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因为一旦错过,儿童因为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麻木,造成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减退,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校只顾书本式教育,在禁锢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会使学校的科学(自然)教育水平大大降低,给学校的综合能力带来影响。当代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这种做法不但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今后文化修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只有真正做到书本与实践结合,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

在小学自然课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小学科学教师素养不高,教学的资源较匮乏,在一些乡村地区的学校,情况更为严重,因此,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更好地教导学生。另外,在很多地区的学校存在填鸭式教学,而没有让学生手动的去操作。不难看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让学生学习到了粗略的知识,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表面化、碎片化,等到真正实际运用的时候才觉得困难。要加强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强化效果。科学课程的改革还有很多方面要去完善,要尽快认识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然只会一味地限制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缺乏对小学科学教育本身、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暴露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及时解决。

作者:王瑞霞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1]杨世凤.谈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7).

[2]张庆法.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7).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程科学史教育价值和方法

【摘要】

小学是人们在接受教育中的最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对于一些知识并没有完全的认识与把握,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融入科学史,也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课堂中能够对科学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科学史;价值

一、前言

作为教学中重要的资源,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珠江将科学史渗透到小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倡导教育理念,详细规划在课程标准中,融入到教材中,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体现。

二、将科学史教育延伸到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意义

1.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本质。首先,我们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应该有效的加入一些故事型的内容,例如一些科学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历程等等,这种方式能够非常有效的集中学生课堂的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课堂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背景,就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能力。同时,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体现,以及各位科学家对科学探究的精神.而在教材中我们只能够展示出静态的科学研究成果,但是对于科学家的精神思想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关的科学本质没有完整的认识,而在学生的感觉中认为书上的全部都是真理,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科学的探究过程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变化。我们知道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在经过了错误和正确的相互交织,科学的认知是一种继承与创新的过程。

2.提高学生对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的理解。人们在探讨科学理论时使用到的方法与手段可以概述为科学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获取研究的方法与手段,以此体现出科学实践和思维的本质,其是科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科学史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了解到科学家的研究历程与重要性,而且科学家与其的研究方法是仅仅相连的,从而体现出在探索知识时也是在探索研究方法。

三、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科学史教育的方法

1.教育理念上的指导。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史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有关科学的故事,以及科学历史,如果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史的积极性,最主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加强他们对科学内涵,科学方式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记忆有关的科学史实,或者是将有关的科学资料作为扩展性材料进行朗诵,这些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渗透科学的意义。在小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科学中所蕴涵的重要的科学精神进行渗透,通过科学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理解。

2.课程标准中应对科学史知识的融入做出明确的规定。小学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整个教育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标准中应该对小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做出明确的规定。比如,教学中融入科学史的数量,以及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科学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等,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史该有的作用。

3.在教材中应适当的引入科学史知识。我们在教材中引入科学是知识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于数量要有严格的控制并且要与科学知识能够完美的融合,即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科学的内涵本质,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够掌握好有关的科学知识,不会增加课堂的压力。其次,科学史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它即可以作为整个课堂的扩展性教学同时又可以是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堂中的例题或课后习题,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入相关的科学材料。第三,在引入相关的科学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用一些科学价值相对较高的科学实例,能够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思维的案例,同时应该确保整个案例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还应该尊重历史的客观性,保持科学原样,将科学知识放置在大背景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要学习失败的经验,要明白成功的时刻往往要比整个科学的研究时刻要短的多,而失败的经验往往能够促进学生能够脚踏实地的学习。

4.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史教育的渗透。我们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有关的内容,一些生动的故事能够迅速将课堂的气氛提高,并且这些故事围绕着科学的发展,给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背景,然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并且这些故事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将自己融入整个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科学的博大精深。

四、结束语

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了优秀的科学方法之后,往往也能够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行为,就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自主的探究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奥秘,探究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史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历史含义。

作者:许晓双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文林.三位一体的科学史[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4).

[2]王亚敏.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下的探究式小学科学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周青,杨妙霞,杨辉祥,卢珊.科学教育的发展与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5).

[4]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2014(07).

[5]于惠新.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史的思考[J].2014,(02).

[6]陈艳.小学科学教育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4).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措施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随着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这是影响其发挥实际作用的主要因素。本文从以上情况出发,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普遍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科教兴国”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之一,因此科学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课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时间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主要科目上,没有意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方法老套,无法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无法真正提高。最后,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而科学课程本身是需要动手实验和操作的一项课程,需要较多的实验道具,显然,很多学校并没有满足这项教学需求。

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改进措施分析

1.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自然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地按照要求完成探索或实验任务,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道具,包括各种场景模型、小型乐器或者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会到课本知识的内涵,掌握基本的声音识别和控制方法,并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穿插一些声音传播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2.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社会,但是已经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种子发芽实验》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完成种子发芽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归纳出植物和动物生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内涵,发挥课程的最大作用。

3.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感悟和体验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方便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冷与热》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生活中遇到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合理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切忌批评、指责,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感悟和体验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气温、温度的含义,并掌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4.变革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掘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信息,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加课程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此外,还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交流,交换经验,在提高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使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单元中《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自由活动,发现操场或者路边存在的生物,自己动手收集素材,做一个生态瓶,理解生态瓶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自由发言,自由提问,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结束语

提高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小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从当前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科学课程的实际作用。同时,尊重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潜力,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作者:钱一慧 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摘要】

文章就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现今很多学校都对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非常重视,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在科学教学方面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理念。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最新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来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实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对有关的课程资源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方面来分析,科学课程资源由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和条件性科学课程资源组成。其中作用于科学课程最为明显的就是素材性科学课程资源,比如一些学生学习的课本教材或教师、学生所使用的教具等,都是属于素材性科学课程之中的。而对于条件性科学课程资源来说,它作用于科学课程,决定了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比如学校的实际教学资源情况、小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所在地区的区域发展水平等条件,这些内容都是属于条件性科学课程资源内容当中的。通过对科学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类来看,可以将科学课程资源分为以下几种,包括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家庭科学课程资源和社区科学课程资源三类。科学课程资源,其形成的因素可以分为预成型科学课程资源和生成性科学课程资源来进行分析。其中预成型科学课程资源主要就是这一教程在进行教学前,所形成的课程资源,比如带学生去展览馆、图书室、海洋世界等,都是属于预成型科学课程资源当中的。而对于生成性科学课程资源来说,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教程资源内容,主要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所产生的新的体会和领悟等,这些都是属于生成性科学课程资源当中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促进学生未来良好成长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加深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措施

在开发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中,教师必须要对其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面通过对学习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的分析,提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

1.学校资源分析

首先,学校实验室是完成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思考、探究的科学氛围或环境,让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最大的激发与满足,就必须要求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或氛围。教师可以在实验室的墙壁上挂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照片和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内容;可以在学校开辟饲养区域或种植区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和理解科学;可以在实验室内摆放一些有趣的科普读本供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读本提升自身的科学知识;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标本、教具、学具等,通过这样的科学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其次,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最好场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教学材料。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校园中的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发、启蒙等。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学校中出现的教具不足的问题与现象,还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感受科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四季的变化,让学生多观察学校的环境,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进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最后,校园的网络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欠缺辨别好坏的能力,很容易受网络的吸引而迷失自我。所以教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引导能力,让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来开拓自己的视野,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化成主动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稳定发展。

2.家庭资源分析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小学生由于年级比较小,好奇心比较强,对学校与家庭的界限区分还尚未充分明确,很多学生会将在学校中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内容、过程等带到家中,而这时就需要家长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方式,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社区资源分析

社区是学生除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之外的生活环境,是学生生活所需要接触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最适合带领孩子感受科学知识的潜力巨大的场所。有些社区是处于临近郊区的位置,附近有很多农田、工厂、果园等场所,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带领学生进入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身边的环境,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来掌握、了解很多知识。而对于市区社区来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市图书馆、科技馆、海洋世界等地,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科学知识,这样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向上的世界观,进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非常有利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程资源的概念进行分析,对其特点制定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作者:黄思 单位:广东省潮州市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何丽娴,陈足金,黎绘宏,成世清,黄志宏,吴毅.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现状分析[J].科学教育,2012,(1):59-60.

[2]蔡海军,谢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6):10-13+112.

[3]吴青峰.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路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