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浅论(7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浅论(7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让科学实验课探究更有效要注重以下方面:

1精心准备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

实验前材料准备得是否充足是完成实验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要能够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足够的材料。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进行实验的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准备的实验室的器材,在教学前,要根据实验的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精心准备具有科学性的材料,以便实验。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别的物体》一课时,让学生再现“食盐在水里逐渐不见了”和“沙子在水里逐渐沉到水底”的现象。通过对比把两种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观察研究,建立起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而实验中“沙”的选择是很关键的,必须是洗干净晾干后的沙。若随意取沙。结果杯中的水是混浊的,影响实验效果。另外沙子体积和食盐应差不多,以便进行对比。而且这个体积要适当,如一小匙,既观察明显,又便于食盐较快溶解。材料的选择很关键,不仅有利于实验的进行,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另一类是可让学生准备一些感兴趣的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例如:在教学《小水轮》一课,文中一个制作小水轮的环节。课前,笔者让学生精心去准备材料。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个个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心灵手巧做出多种多样的小水车,有的用树叶做叶片,用树杈做支架,有的用胡萝卜片做转轴等。学生自己精心准备材料,他们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探究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总之,准备实验材料既要根据教学需要,又要让学生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二者兼顾,综合考虑。

2精心引导设计,是有效探究的有力保证

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演示,然后由学生照着老师的方法做实验,按部就班,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老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他们自己去研究,老师因势利导。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水的溶解》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找出加快溶解的方法,笔者在必要时对他们进行适当提示:“在对比实验中,哪几个条件要相同?哪几个条件要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完善学生的构思,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从设计实验中探究出自己满意的结论:加热、搅拌、碾碎物质等可加快溶解。这样教学改变传统的老师设计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他们就有更多的参与权、主动权。再如:学习《热空气》一课,笔者让学生用塑料袋装满空气在酒精灯加热,使空气上升的实验来研究热空气的性质。学生自己实验,实验后,他们把眼睛看到的,手感觉到的,脑子里想到的都汇报出来。尽管学生动手的实验简单,然而价值不在结论本身,真正的价值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精心组织实验,是有效探究的中心环节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因此,精心组织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首先,实验前要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要让学生带问题去观察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对整体的、本质的形象不加注意,要使实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边归纳,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其次,要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研讨。实验或演示时,要适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如,《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哪些地方用到了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电器的绝缘部分?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精心引导交流,是有效探究的巩固延伸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差别。他们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多一些追问的细节,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例如,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学生回答:手推活塞,活塞被推了进去,空气变少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立即反问:空气真得变少了,逃到外面去了吗?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表达出了问题。教师又趁机追问:那空气为什么由30毫升变成了10毫升,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促使学生的思维向“节骨眼”上思考。在学生一番探讨后都认为空气没有少而是被压缩了,教师又问:空气到底能压缩到多少呢?能不能压缩到“0”毫升?经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引起学生间的互动,迸射了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正道”,学生对压缩空气的理解层层递进,将所观察到的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在教学中,要精心准备材料、精心引导设计、精心组织实验,精心引导交流,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让准备更精心,让探究更有效,让孩子们在有效的实验课堂中自由地翱翔。

作者:庄雪芬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评研究

随着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测评。能力测评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能力测评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不断改善、不断进步。小学科学实验课上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做科学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时常对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来强化对学生的考核。

一、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能力测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领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科学实验教学若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便会失去生命力,一堂脱离生活具体情境的课堂教师无法看到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也无法展开对学生的能力测评。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授课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外科学实验中去,课外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科学实验能力测评。例如,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为“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带领学生去校园里观察太阳照耀下影子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向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并选择一个参照物记录其影子的变化。每个小组的人在实验中要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另外一部分人记录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在学生真正展开实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以及小组成员总的表现来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四个等级。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实验能力测评有利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实验能力测评也帮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抓住课堂机会进行能力测评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要充分抓住这段学习时间进行能力测评。观察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前提,小学科学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的表现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耐心辅导学生并全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头脑灵活,善于表现自己,但是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许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又或者他们对科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对症下药,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们,并给他们一些小奖品。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温度计去测量温度不同的水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在学生测试水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水温测试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温度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学生在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第二,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第三,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第四,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持平。小学生的科学能力水平可以从温度计实验的步骤掌握情况看出,能把四个步骤都熟练掌握的学生显然具有较好的科学实验能力。

三、通过考试进行能力测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网络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对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行测试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每个学期可以进行三次测试,分别为开学摸底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开学摸底测试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上学期以及假期的科学学习有个了解,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新学期开始时能够对本学期的学习有个全面的规划。期中测试的目的是对开学所做的学习计划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佳绩。期末测试的目的是对整个学期学习的反馈,收获努力的成果,给自己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考试进行方式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具体为教师带领学生去机房,每个学生可以有一台电脑,教师通过教师网上系统平台将考卷以文档的形式发到每一个同学的电脑上,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考卷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做完系统将会自动给学生提交,这样学生有了考试时间的限制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进行测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展开科学实验测试方便了教师的工作,简化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方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在每次测试完后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的成绩做个全面的分析。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学生的总成绩迅速呈现在Excel表格上,也可以将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通过图表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现在教师的眼前。同时多媒体网络也可以将三次考试成绩做个具体的对比,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字看出学生是否有进步。对于在三次测试中成绩一直都很优异的同学,教师自然可以判定他具有较高的科学实验能力,对于成绩不理想或者成绩一直退步的同学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敲响警钟,并给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症下药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能力测评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时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测评方式,从创设具体情境、抓住课堂机会、考试等多方面进行能力测评。

作者:裴蕾 单位:扬州市广陵区湾头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对比实验有效性教学

摘要:

对比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其关键因素是控制变量。因此,教师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实验,即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

小学科学;对比实验;实验设计;有效性

对比实验已成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经常遇到的实验。为此,笔者就对比实验的有效性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1对比实验的仪器和材料准备是关键

对比实验也叫对照实验,它是运用比较的方法

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做法是,一般把实验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其中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1~2]。实验时,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对比因素对事物性质和变化的影响。由此可知,对比实验的方法主要是进行单因素比较。而要进行单因素比较,就必须控制其他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完全相同。应当指出,尽管教师精心准备材料,把握关键,但小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恰恰容易忽视前述要求。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儿童容易被一些次要的因素或有趣的细节所吸引,而忽略应该注意的因素,或往往只注意事物外在且明显的变化,而对不变化的前提条件视而不见,因而在分析结果时误入歧途。因此,教师除了要精心准备材料外,还要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的原则,而这也成了教学对比实验的重难点。

2由指导到放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实验

学习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同掌握任何一门技能一样,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教材的整体编排上看,对比实验贯穿于小学低、中、高3个阶段。低年级在“流动液体快慢的比较”“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等课中就渗透了对比实验的方法;中年级则以对比实验为重点,包括“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冷热空气的对流对比实验”“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的对比实验”等;高年级虽然是以模拟实验为重点,但仍然有许多对比实验的内容。通过梳理教材,笔者找出了小学生对比实验能力的两种递进式发展轨迹。

2.1发展轨迹1

对于对比实验较为陌生(三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完成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四年级)→尝试完成整个对比实验过程(五年级)→能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假设”(六年级)。

2.2发展轨迹2

教师具体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仅需教师部分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由学生独立进行对比实验。

3顺应学生思维发展,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3.1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明确对比实验方法的意义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就在3~4年级。以中年级的对比实验“三种液体流动快慢的比较”“溶解的快慢”等为例,这些实验都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关注变量与实验结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应尽量例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使学生明白对比实验的内涵。

3.2给出设计范例,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计划

科学教材在5~6年级安排了大量对比实验,此时,学生已能规范地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此,教师仅提示应注意的事项即可。例如,五年级学生需要为“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设计一个对比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我们怎样来研究?可以设计几组对比实验?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省行产生了影响,我们怎么知道?教师正是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了制订计划要注意的问题和研究的要点,从而使学生明白研究问题要小、变量要单一,这样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成功教学对比实验,教师不仅要注意材料要求,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方可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方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田义春 单位:遵义市迎红小学

参考文献

[1]曹桂祯.对比实验及其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6(11):47~49.

[2]吴成军.如何区分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J].中学生物教学,2009(6):60.

第四篇:小学科学实验培训问题

摘要:

越来越灵活的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培训对教师培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培训者要注意区分培训对象,选择合适的内容;选择典型的实验,适当增强趣味性;亲历实验过程,先行下水实验,并渗透实验教学的理念,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培训;教学理念;实验习惯

纵观小学科学教学不难发现,实验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实验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管理部门或培训机构针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的实验培训形式越来越灵活多样。作为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的一名特约研究员,笔者多次参与省内外科学教师的实验培训工作,为实验培训积累了很多的感性经验。

1区分培训对象,选择合适内容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都知道要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他们的一些学习心理,教师实验培训也是如此,也需要“备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给出不同的实验培训“菜单”。针对通识培训,如大规模的一校一师的实验培训,这样的培训往往是面宽量大,参与培训的教师中有很多人不是科学专职教师,因此就要让他们多动手、多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做一些实验。例如,在江苏省的“四项配套”工程中,主要针对农村科学教师的实验培训,就需要培训者从通用技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中选取108个实验,拍摄成实验录像发放到每一所学校。针对提高培训,如参加省级的实验教师培训,或者是省市科学实验大赛的提高培训,这些培训就不能讲授如何使用酒精灯、温度计或者如何将试管里的水加热这样的简单操作了,培训的内容大多数是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操作,如用多种方法测量钩码受到的浮力、粗盐提纯等。此外,针对国培计划中的新疆教师培训,或是到西部的支教培训,则要从当地所用的教材中选择一些典型的实验进行培训,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实验与难点实验问题。

2选择典型实验,适当增强趣味性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很多,要将所有的实验都做一遍不现实,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教师毕竟是成人,毕竟是受过一些专业教育的人,所以在实验培训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典型实验。在选择典型实验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培训教师的主体积极性,适当增加趣味性。例如,在关于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中,某版本教材是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然后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再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一层的土豆泥封住洞口,最后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然而,如此操作并没有给人一种逼真的震撼效果,因此,在教师培训会上可以利用化学变化的原理,采用化学试剂进行:用砂子堆一座小山,在山顶挖一个坑堆上重铬酸铵,在重铬酸铵粉末堆的顶端堆一点颗粒较粗的高锰酸钾,再将3~5滴甘油滴在高锰酸钾上。高锰酸钾与甘油发生氧化反应,不会很快起火,这时可以在一旁观看,大约30~60s后,慢慢有白烟冒出,且越来越浓,然后突然起火并喷出紫红色火苗,进而引发重铬酸铵分解,有大量“火山灰”喷出。这样的效果可谓是声、光、热、灰齐全,教师本人都很感兴趣,以后在实验课堂上也可以这样演示给学生观看(小学生只需观察现象即可,无需了解其中的原理,当然这样的实验要注意安全)。

3亲历实验过程,下水方知深浅

例如,在比较沙土、壤土、黏土的渗水性实验时,把3种土壤依次放入组装好的渗水装置中,结果发现用相同的水分别浇向3种土壤时,渗下来的水量居然不相上下,这是怎么回事呢?科学任课教师都知道,按照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应该是沙土的渗水性最好,可结果相反。原来,培训教师事先也没有做过这个实验,虽然选择的土壤没有问题,但是土壤装入装置时没有被压实,导致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很大,自然渗下来的水就很多了。可见,教师事先下水实验是多么重要,很多实验的原理教师都知道,因此就从原理推导出结果,然而实践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关键就在于实验细节,教师如果没有下水实验,就容易忽视这些细节,自然就出现了不一样的结果。再如,在比较水、沙、油的吸热与散热性能时,学员们准备好了加热装置,分别将温度计插入3只装有水、沙、油的烧杯中,记下原始温度,然后同时加热,结果不到10min培训教师就赶紧停止了实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油的温度已经快要超过100℃了,而使用的煤油温度计的最大量程就是100℃,如果继续加热,不但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很有可能会出安全问题。关键还在于培训教师没有事先进行下水实验,不知道让学员们控制实验时间,因此教师的下水实验可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提高实验成功率。

4渗透教学理念,演绎精彩课堂

小学科学实验教师不仅仅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同时很多实验教师也是科学任课教师,因此,在实验培训时除了要向教师讲述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重难点外,还要适当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理念培训,包括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实验的创新等。教师会做实验是前提,但是还要考虑到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实验教学。实验前关注什么?实验时侧重什么?是变量的控制还是数据的收集?实验后研讨什么?反思什么?这些不仅要有理念,更要有实践,不是靠培训者的一时言传就能领悟得到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积累。以“电磁铁”一课为例,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有3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教师演示做一个电磁铁,然后学生制作一个,尝试通电检验磁性。结果发现磁力有大小,从而提出假设,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作出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这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探究性实验模式。第二种思路,教师示范做一个电磁铁,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做一个能吸起50枚大头针的电磁铁呢?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发现如何增强电磁铁的磁力。这是一种任务型驱动的实验模式,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客观规律。第三种思路,就像产品说明书一样,教师直接给出一份实验计划与发现,不过这份计划与发现的真实性值得商榷,让学生在读懂他人的实验研究成果时,通过重复他人的研究步骤去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去质疑,认识到科学是严谨的、是讲究证据的、是可证伪的。此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学会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注重课外实验的习惯等。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明确指出,“专业进修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远不限于在典型的大学进修班里、在研究所内、在教师短训班上只是传授知识的那一种。科学教学的另一种进修方式是开展在课堂上进行的研究,而学习科学内容的一种有效途径则是参与科学实验室里进行的研究。”[1]由此可见,科学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参与相应的实验培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科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做实验,更要身体力行做实验,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育工作者。

作者:高乃定 单位:江都区真武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1.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摘要]

当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未养成,课堂无序乱哄哄;分组分工不合作,七手八脚各为阵;实验材料杂而乱,探究肤浅无结果。改进策略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有效开展实验活动;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科学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1]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精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实验过程,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科学实验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经历发现问题、动手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2]所以,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小学科学教师们的重视。但是从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行为习惯未养成,课堂无序乱哄哄。对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引起科学教师足够的重视。综观小学科学实验课,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实验教学课堂秩序的混乱。具体表现在:(1)几个学生围在课桌拼的简易实验桌四周,相互小声说话,做小动作。(2)实验材料发下后,个别学生未听清楚要求就抢着动手操作。(3)实验过程中,学生窜位、争吵、打闹等现象时有发生。(4)实验结束时,有些学生不听老师的语言指示,仍旧我行我素静不下来。(5)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目中无人。第二,学生分组分工不合作,七手八脚各自为阵。教师对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不少科学实验课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1)小组分工不明确,实验时学生哄抢实验器材,造成部分实验器材的不够用和浪费。(2)小组讨论时,有的组组员抢着发言,没有互动交流并形成小组中对问题的共识,有的组只有一两个同学参与讨论,其他同学一言不发当“看客”。(3)个别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小组实验时由他独立或参与完成实验项目;小组交流汇报时他成为小组中的活跃分子。(4)小组讨论时,一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成员只忙着和他人聊天;互动交流时,不少小组的代表只发表个人观点,不顾及其他组员的意见。(5)全班互动交流时,当教师指名一组代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不倾听别人的意见。第三,实验材料杂而乱,探究肤浅无结果。一些科学教师能关注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重要性,但精心准备不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上的教学内容随意地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没有意识到应从立足于能提示科学概念,体现启发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角度去准备实验材料。(2)有的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没有考虑到实验活动的目的,未立足于学生的前概念基础,呈现不出实验材料的针对性和典型性。(3)有的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中出现的材料去准备实验材料,没有关注实验材料是否可操作,是否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少科学教师受传统教学观的不良影响。他们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关键,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生是如何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的。他们认为科学实验只是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手段,它的实行与否并不会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多大影响。他们还认为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不好组织,同时实验材料的准备要花很多时间,不如让学生多背几遍教材上的科学结论更实在。这实际上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自然观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力的开发。第二,有的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所以要求科学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教学中涉及的实验活动应课前亲自动手做一做,以便课堂上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做好相关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应有足够的了解,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有关问题应作必要的准备,以便给予恰当的解答。正是由于一些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不足,缺少实验教学的经验,他们无法有科学性地、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做好科学实验。第三,不少学校实验器材不够用。一些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按要求配齐配足实验器材,且配置的许多实验器材与现行教材不匹配,不能满足学生的小组实验活动需求;个别学校没有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小学科学实验课,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无法获得。同时,不少科学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缺乏结构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学生没法通过实验活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有些实验活动老师虽然提供了不少实验材料,但学生不知从何入手。

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的策略

分析了小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气氛就很难调控,有可能乱成一团,造成实验活动无法开展,从而使学生学无所得,科学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第一,培养学生养成参与实验活动的良好习惯。进入实验室时不要随意去碰实验桌上教师准备的实验器材和摆弄自己带来的实验材料;实验活动前要明确老师的实验活动要求和活动目的,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活动方案;实验活动中不要吵闹,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要根据实验活动方案严谨规范地进行操作,认真填写实验活动记录单;实验活动后要及时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再随意摆弄。第二,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实验活动中要倾听教师的语言指示,明确实验活动中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讨论交流时要认真听清同伴对问题的回答,让同伴把话说完,不要随意插话、抢话;对同伴的发言要边听边开动脑筋思考,想一想同伴的发言是否有道理,对哪点是赞同的,对哪点有不同看法,自己有什么补充意见,并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第三,培养学生养成表达自己见解的良好习惯。表达自己的见解时做到先思考后发表,想好了再说,发言时做到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没有知识性错误;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要大,让全班同学都能听见,语气要肯定,富有自信;修正同伴发言时要先肯定同伴发言中好的地方,然后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千万不要强词夺理;听取同伴不同意见时,应虚心听取,即使意见不正确,也要让同伴把话说完后再发表意见;参与小组讨论时要与同伴互动交流,相互补充形成对问题的共识,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老师还应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活动中认真细致观察、动手又动脑等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建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有效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小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能使学生真正从科学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有效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实验教学中主要的科学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如教学《摆的研究》一课时,笔者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根绳子、一个铁架台、一盒砝码和一根尺子,要求各小组自行选择“摆的快慢与摆长的长短”“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的快慢与摆重的重轻”各有什么关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得快,为合作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要指导学生善于分工合作,积极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合作习惯。第二,注重实验活动方法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架设主动建构科学知识的桥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自行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提供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提示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如问题是“可能与物体的重量有关”,教师就提供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一组物品给学生;如问题是“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教师就提供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一组物品给学生。最后得出:体积相同的物品重量大的容易沉,重量相同的物品,体积大的容易浮。这种激励学生亲历探究活动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当学生的语言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研讨中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材料是小学科学课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它能引发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准备的实验材料应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提供能揭示科学概念的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实验活动中获取感性认识。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笔者为每组学生分别准备以下的实验材料:A组:橡皮泥、木块、西红柿、蜡烛等;B组:分别装满沙子、水、木屑大小一样的空心塑料小球;C组:分别装有沙子、水、木屑的重量一样大小不同的空心塑料小球。这些实验材料就具有明确的启发性。A组实验材料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在水中不同材料的沉浮与这些材料的轻重、体积大小是否有关系;B组实验材料的探究,学生会认识到:当材料大小一样时,重的易沉,轻的易浮;C组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对当材料重量一样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知识的建构。从而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和综合等思维活动有效地认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与材料的轻重和大小的关系。这些不同结构层次的材料,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激起学生揭示科学概念的兴趣。其次,准备的实验材料应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展现科学事实,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以“探究”为核心的实验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实验材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才便于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客观实际地获取科学知识。如笔者在《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教学时,准备下面三组实验材料:精盐、淘洗干净的沙粒;灰锰氧、石膏粉;洗衣粉、面粉,依次提供给学生。这些典型的实验材料,促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建构溶解的概念和认识溶解与不溶解的本质区别。又如《磁铁有磁性》一课中,笔者在选择硬币时,选用了一种能被磁铁吸住的五角硬币,另一种不能被磁铁吸住的一角硬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明确了磁铁不能吸引所有的金属,加深学生对磁铁磁性的认识。典型、便于操作的实验材料有利于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准备的实验材料应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科学学习经历。教师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基础,对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进行重组,为学生组合可供拓展、开放探究的实验材料,以便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做杯底的纸巾入水不湿的实验时,笔者将教材中的烧杯改为带盖的透明可乐瓶,这样便于学生采用倾斜杯子和旋开瓶盖等不同的方法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又如教学《水》一课寻找水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水、白醋、糖水的3个烧杯,这些溶量一样多、颜色相近的不同溶液有利于学生分层次进行探究学习,通过“闻”排除白醋、“尝”分辨出糖水的科学探究方法去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加深对水的认识。这种开放的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使用、去探索实验材料,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这些科学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总之,要让实验教学真正做到有效,就需要教师精心为学生选择实验材料,做好课前准备。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关注细节,抓住机遇,适时引导和点拨,让每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凸显科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演绎出实验教学的精彩。

作者:王雪婷 单位:三明市梅列区群英小学

[参考文献]

[1]刘连基,徐建敏.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教学实践探索(小学科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7-1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3]徐敬标.小学科学教学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1-102.

第六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思考

摘要:

为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必须从实验器材的配备、实验教师的培养、教学管理体制、素质教育的实施等方面努力,这样就能使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思考

目前,部分小学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实验器材不足,不能满足实验需求。

二是实验教师专业程度不够,不能指导实验。三是实验教师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准备实验器材。四是科学教师地位、待遇差,科学教师无心钻研实验教学。五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导致科学学科被冷落。上述因素使得部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呈现出种种不良现象:如科学课成为一门讲授课,科学课被视为一门“副科”,科学教师多数为老年教师等。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国家下拨的实验经费,购买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要[1]。二是政府宏观调控,开设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培养更多的小学科学专业教师,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

三是增加实验教师数量,减轻实验教师工作量,使实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实验器材,以确保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预实验的研究与开展。

四是提高科学教师地位,兑现科学教师待遇[2],确保科学教师能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效率。

五是改变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的[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从实验器材的配备、实验教师的培养、实验教师的数量及实验教师的劳动保障、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就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作者:简家伟 单位:仁怀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Z].贵阳:贵州省教育厅,2008.

[2]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的通知[Z].贵阳:贵州省教育厅,2013.

[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2013版[S].北京:教育部,2013.

第七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法优化

摘要:

城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已跟上时展的步伐,可农村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因此,应采取措施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使其成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优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农村;方法

当下,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受到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及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直接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改变这一局面,并使农村学生也能全面学习科学知识,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优化,以突破现实的困境,达成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1]。以下是笔者就这一问题的观点,希望对该项工作有所裨益。

1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1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农村小学并不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在课程的分配中并没有安排科学实验教学课;有的小学还将实验课与理论课混为一谈;很多学校领导只重视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根本不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直接影响了该科目的教学质量。

1.2实验设施不足

从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很多小学的实验器材较为落后,根本无法保障实验活动的正常开展;部分小学仪器设备没有固定的存放地;部分小学无法提供实验材料。例如,“混合小苏打和醋”实验所用的小苏打[2],“比较盐水和清水的轻重”实验所需的天平、量筒等仪器药品就存在较大的缺额。

1.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不遵守教学的步骤,为了图省事,往往跳过预做实验环节,直接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常常难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准确性;教师只是注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忽略了分析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2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2.1树立实验课与理论课并重的指导思想

学校要从根本上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中,将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加以分开,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应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检查范围之中[3~4],并严格检查;补全科学实验课所需的仪器药品。

2.2科学实验教学要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坚持由学生自己完成观察、思考、演算、得出结论等诸环节,即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启发式教学,以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5];坚持贴近农村实际的科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体现教学的地域性。

2.3提高科学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以切实把好教师的入口关;组织相应的评比活动,以评比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调动其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引进一定的人才,以促进队伍建设。笔者坚信,只要做到科学实验资源丰富化、设计科学化、内容趣味化、方式探究化,就一定能达到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就一定能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黄廷菊 单位:六枝特区新场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司徒敏.变量控制策略教学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6):51~53.

[3]张本英.小学科学评价的新理念[J].甘肃教育,2007(5):59.

[4]刘景武.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3):76~77.

[5]刘格林.浅议科学实验课动手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中),2012(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