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课堂教学论文(共3篇)

小学教育课堂教学论文(共3篇)

第一篇: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一、基本内容

1.从课程设置看,课程体系构建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小学教育专业有别于教育学科类专业。其他教育学科类的专业主要是培养教育学科类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和教育管理行政人员,而小学教育专业则主要培养小学包括数学、语文等各科教学人员。培养目标不同,决定课程设置不同。虽然都设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教育类学科,但其他教育学科类专业是以此为主,而小学教育专业虽然也非常重视教育类学科的设置,但还必须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我们的《培养方案》中也正体现了这一点,见表二:专业课学分共计100分,专业必修就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共计18.5分,占18.5%,而方向必修占了39.5%,可见小学教育专业对专业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高;还可以看出,实践类课程占了32%,小学教育专业对于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同时,从表三可知,《培养方案》的设置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2.从课程实施看,需要注重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决定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教师是教学素质的保证人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仲裁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往往决定改革的成败”,“教师既是大多数批评的靶子又是改革的唯一希望”。以上这些都说明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质量,而这种教师培养的媒介之一就是师范学校里所学习的课程。而师范学校里所学习的课程就必须依托于大学老师的教,大学老师的言传身教,绝大部分课程、绝大部分老师都能按照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进行教学、进行评价,不管是过程评价、闭卷考试、开卷考试,都选择了最好的考核方式,但是也不排除个别教师一味的按照自己之前准备好的课件去读,而不考虑学生已有水平或者学生要求。仔细阅读《标准》,发现我们对于职前教师的培养确实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课程设置再好,也需要正的实施好每门课程,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二、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

通过比较《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不难发现其契合度之高足以令人赞赏制定者的高瞻远瞩。但是《培养方案》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对师德训练方面的课程、终身学习方面的课程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课程比重都不大等。总结建议如下:

1.加设阅读类课程

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大学就算什么也不培养,也要培养一个会主题阅读的人,所以在必修课、选修课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关于阅读的课程,以培养会基础阅读、分析阅读、检视阅读、主题阅读的准教师,通过对这样的课程的学习,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可以更有效率的涉猎更多种书籍,通过大量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的准教师。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教师本身教育理念正确、先进,教师修养高,知识储备丰富、人格魅力强,才能更好地学、更好地教。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职前小学教师专业知识、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个人修养方面的培养,而不只是停留在注重知识与技能发展方面的训练方面。通过阅读课的开展,学生很多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发展,《标准》要求的小学教师关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增加与小学学科教学相关的课程,整合其他课程

《标准》中对小学教师专业知识方面分别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教育教学设计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课程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都有所体现,在学科知识方面,也明确指出: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培养方案》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学科知识方面做得显然是不够的,真正针对小学学科教学的课程每个专业方向只有一门课: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科学)教学论,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培养方案,多开设学科教学方面课程,比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材解读、小学数学教具制作等,这样能让我们的学生学科知识突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教材所有内容,熟练所有内容的教学设计,面试官有可能淘汰这样的入职老师吗?

3.丰富社团课类别,改变社团课的上课形式

《标准》中多次强调小学教师少先队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切实保证并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进而增强我院学生未来在小学教师职业中的竞争实力,初等教育学院师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完善和发展既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中智慧,制定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可是,学院大力着手的社团课的开设情况究竟怎样?老师怎么上课?学生社团怎么组织课?学生到底为什么选这门课?通过这门社团课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发展?笔者对初等教育学院大二、大三共三百六十个未上过、正在上、已上过社团课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社团课建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应付学分、内容形式单一,并不是很受大家欢迎,比如实用写作,如果内容是通知、邀请函、请柬、文件等写作方面的是不是更好;教师讲课的时间比较少,优秀的学生代课没有权威性,不擅长组织,授课有些懈怠,学生没有太大兴趣;社团课招收人数太少,不公平选拔;组织纪律上有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反映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准教师,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实实在在的培养锻炼是必须的,而社团课就是一个培养实践能力的载体,因此,只要把社团课落到实处,我们培养出的小学准教师能力就会更强。

作者:杨汉芹 玉海素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第二篇:小学教育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效率

一、更新观念,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广大一线老师逐渐认识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知识学习,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培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沉闷、呆滞,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这一点,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力被调动了,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动学生,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课堂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学生课堂表现上面。学生的课堂表现受到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的直接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会在课堂学习中提不起精神,学习没有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此,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开展教学,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是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征服学生心灵的一剂良方。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集中精神;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发求知欲。可以说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教师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对教育教学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现在学校已经逐渐普及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集成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为了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打造高效课堂,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灌输式的教育,教师整节课下来,自己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费劲心力,而学生不为所动。这样教学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被情境所吸引,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者:邢世武 单位:三河市迎宾北路第四小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管理

一、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出现的问题

1.落后的教学管理模式与理念。

尽管国家已经实施小学课程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是在学校的教育机制中,改变的只是教育内容,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成绩,很多家长将成绩作为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只要成绩提上来,别的都不重要,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这种心理也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思想,对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心理起到了阻碍作用。同时,有些学校更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测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学管理工作也只能默认以前应试教学。教学管理理念是指导教育教学的标准,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陈旧,缺少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这就束缚了教育管理改革。

2.教育管理师资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工作为了完成教育人、培养人和服务社会的宗旨,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社会周围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做出自身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稳定、持续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很多小学缺少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有些甚至是专职教师进行管理岗位的兼职,这样对完善和健全教育管理体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高等院校应该在培养小学教育管理专业人才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专业的教育管理人才输送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提高小学教育管理的措施

1.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要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主动意识,打破以前管理中出现的“专政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平时的情绪变化,不要让他们有奴役的感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管理者平时加强对教师的尊重,使人性化与管理制度相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平时应该多与一线教师进行沟通,因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情况最了解,管理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更好进行。此外,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2.建立科学的测评办法和合理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师测评办法往往是采用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这种测评办法是有缺陷的,应该摒弃这种测评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独立自我管理能力,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评价标准。同时采用“评分制”,这里包括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学生,通过多方面的评分,使教师真正发现自己在授课和其它方面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此外,针对一些青年教师,他们不缺少专业的知识,而是缺少实际的授课经验,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听课,将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相结合,总结出更为科学的授课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由于小学教育存在它的特殊性,所以小学阶段的课程设计要合理,既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为以后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又要使学生的心理成长得到保障。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必须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的特点,从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出发,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

三、结语

小学教育问题不仅是所有家长和全社会关心的话题,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未来的长久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部对小学教学体系及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地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也随之做出调整,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系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保证,是小学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和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正确的素质教育模式,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使教师对教学工作形成“主人翁”精神,推进我国的小学教育蓬勃发展。

作者:刘晓苏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吉舒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