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分析(8篇)

初中物理教学分析(8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目前的科学教育需要从理论教育过渡到实践教学之中。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未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未能跟随时展的需要步伐。本文科学概述了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初中物理中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结合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不足。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一、引言

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科学素质对于这些国家的教育者都占有重要地位,教育工作者也积极寻找培养教育的方法。从教育的角度上看,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而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科学的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最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科学能力又主要集中在科学探究的能力上,从我国的教育历史上看,中国的教育没能充分地集中在科学探究能力上,学生缺乏基本的探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探究性,不能适应现代飞速发展的时代。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概述

科学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老师的探究活动。在中学的教学中,主要是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新生事物和发现新规律,自己去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询问教师,在自己亲身经历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从智力和情感上实现学习的过程。

三、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

(一)探究教学未受重视

开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就应该将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来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时间占整个课堂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这样一来,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很少,在这个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学生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大多数学生将时间花费在阅读教材和写作业上。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没能实现多样化,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出科学探究的精髓。

(二)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未受重视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讲解课堂知识,把所有的问题都讲清楚,没有留多余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的提问题能力缺乏足够的训练,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没有注重创造情景化的物理问题,学生也缺乏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联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提出科学的问题。

(三)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未重视探究性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实验的教学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探究性的实验缺乏。验证性的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启发性较高,探索性却不强,不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验证性实验一直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不能满足现代新课程物理实验的要求,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学生设计实验并亲自操作未能受到重视

初中的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且实验的本身也是学习知识、展示知识的体现。从实验的角度看,对于实验仪器的选用、操作、结果分析,都是探究学习的体现。如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摸索实验,对于实验充满热情,享受探究过程带来的乐趣。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一)设置没有压力的学习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教科书中提出问题,学生来解决问题,很少会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加入情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矛盾与问题,深刻了解学习物理。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从上面的章节中,可以知道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上占据大量的时间,很少的时间给予学生自己去写作业等,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予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没能深入了解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留时间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三)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收集实验

学生在观察收集数据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明确收集的对象,记录收集对象的联系,明确收集对象的时间,关注收集的信息。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锻炼学生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出基本的物理量。

(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通过认识科学探究能力,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扬长避短,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对待科学探究,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地获得发现和改进的建议,从中获得体验,有正确的见解。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做出了一些论证和对策,但是由于时间和实验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所以教育部门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的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工作,也会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达到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0.

[2]赵小琴.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课堂环境及其对探究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吕文轶.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4]武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模式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5]张立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打造智慧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一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

作者:张荣水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崇贤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教育取向,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实施开展素质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须,也是新世纪对于人才的一种全新的客观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加强对于素质教育的培养。本文就是通过帮助学生建立合格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联系教材,加强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一、引言

素质教育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初中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落实素质教育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所在。本文主要是从几个方面简单分析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帮助学生建立合格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因材施教”开展素质教育,就从最基础的做起,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教育方式,比如在课堂上时,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提出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提出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要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让其他学生参与到中间,积极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之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读课外书籍,增长自己的学识和见闻。在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或者教师对于他们进行课外辅助工作的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不仅解决课堂上的问题,针对课外知识也多加提问,巩固他们的知识,让每位学生的知识达到饱和状态。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目标,让有潜力的学生也能够得到特殊的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兴趣爱好是学生活动中最现实,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实现自我感觉、追求新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驱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成果。在教学中加入情境化教学,实现愉快的教学,渗入生动多样的表演形式,使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从活动实践中产生的,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发生变化。但是学生的年龄和阅历不足,兴趣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教育学生不能只片面针对某一种活动产生兴趣,对其他活动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正确引导学生向多元化的活动中发展,并且强化自己的兴趣爱好,促使自己的个性成长。

四、紧密联系教材,渗透教育

在教材中的大部分章节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不是很明显,但是结合知识来分析,在教学这部分内容里面,就可以将素质教育渗透到知识授权之中,这就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

(一)在物理基础知识上进行课堂的渗入

教师在讲述测量这一章节的课程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比如时间的测量,要求学生守时、惜时,在运用中,用大量的图片来代替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育学生将实际与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解、教育,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实验过程中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格做事,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五、加强学法指导

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教育的思想工作也不断进行更新,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加强学法的指导就是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将教师的教学课堂改变成学生学习的课堂,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掌控。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需要学生的强力配合,注重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六、优化感情因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于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重视起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参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个人品质、价值的定位,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样也有助于自身个性的成长,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七、结束语

从上面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在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首先需要具备素质教育的意识,只有教师本身真正地领悟到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教师才能实现在物理教学中真正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养,为培养社会全能性人才而努力。以上提到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不需要面面俱到,牵强附会,只要教师能够根据需要作出周密的计划,主动培养,长期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霞.小议在初中物理启蒙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1998.

[2]王宏鲁.略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3]李文生.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9.

[4]吴广慧.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夏燕.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作者:张荣水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崇贤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分析

摘要: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老师来说初中物理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物理教学之所以具有难度主要是因为它本身是一门需要探索发现的学科,要求教师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物理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来进行辅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领导学生们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物理成绩。下面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目的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思维;教学方法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的教学工作具有十分独特的特点。首先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养成一种特定的属于物理的思维方式,因为物理知识复杂,在学习中许多零零散散的知识点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解决一道复杂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十分关键。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实验是证明理论的工具,理论与实验缺一不可。物理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发现的欲望。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要想达到以上目标,创新性的教学十分的重要。

一、创新的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的创新是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做到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对于思维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学内容才能进行相应的改进。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大家普遍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从而采用一种主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产生了一种惰性心理,对于知识一味的接受而不思考,这不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索欲望。因此随着教学的改革,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在课堂的地位,明确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寻找学习的规律以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对于物理的正确认识。这样做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创新的教学方法

巴甫洛夫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思想的总结。”物理正是如此,物理的研究与学习,并不是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练习就可以获得,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学会了物理,掌握了物理。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物理实践的能力。而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物理研究方法的考查已经成为了热门,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不是靠做题就能学会的,而在初中物理课本中也没有提及。老师在课堂上也很少教授物理的科学方法,现在我们就重要探究一下物理的科学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现在学校教学,在教授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还要让学生会学物理。这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在教授时时常点拨学生,这要比填鸭式教学更有效率。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确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课时要确立这一教学目标。而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进行点拨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的同时学到知识,学会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原来一味的教学改成导学,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习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这些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浓厚的兴趣。运用实验教学这一特点,用好各种物理实验,以生动具体直观的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影响。让学生参与进实验,改变实验的常规教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让学生发现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乐在其中。教师在课本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而在进行一些抽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验的情景,从一些小的实验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学生从小实验中总结规律总结现象,以此得到抽象知识的结论。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到实验的最后需要绝对光滑的条件。这很难做到,所以不妨利用粗布毛巾和光滑的玻璃让学生做对比,以此得到实验的理想化结论。

四、着力教学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好比学生学习的鱼竿,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钓鱼”。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的时间主要还是在课下课外,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课外学习能力。教学需要知道学生掌握精读课本的能力,一切的知识都是在课本之中,学生要学会挖掘其中的知识,并学会应用。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够刺激大脑皮层形成兴趣中心,使感知、思维、记忆等处于兴奋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放下身段,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放下严厉的姿态,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知识没有绝对的对错,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下。总之,自主学习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他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只有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诸红兰.例谈常用物理方法[J].学术期刊,2013年7期.

[2]张晓萍.初中科学教学中常用方法浅析[J].学术期刊,2014年5期.

作者:黄宪法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整合了现代课程理论,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无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好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布鲁纳认为,所谓学科的教学,不是仅仅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能否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能否通过自己或与其他人合作进行探索.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特点是知识和技能联动内容减少,因此科学探究成为一个独立的主题.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结构,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探究情境

1.利用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从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物理情景,如“彩虹”“风”“雨”“闪电”的形成等,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增强课堂感染力.

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讲“光的折射现象”时,我演示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然后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筷子是否变形.同时,指出,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利用质疑,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质疑,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

4.创设教与学动态探究问题情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师生互动,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和更有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

三、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知识学习与探究活动关系的处理

初中物理内容作了较大的改革,容易直接感受到教材对探究活动的重视,其中有些结论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推理,自己归纳总结.那么,物理的基本知识是否就不重要呢?如何处理学科知识与探究活动的相互关系呢?物理用语、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等知识,固然可以系统性地教给学生,但是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和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含金量”.学生经历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将“是什么知识”和“如何获得知识”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时应把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2.探究式教学要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教学

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因材施教,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选题、猜想、实验设计等阶段都要围绕着“双基”进行;重视探究后学生对结论的认识;课后练习和训练要使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都得到加强.

3.探究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各阶段,既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要通过教师组织、指导使探究有效、有序.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总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在教学效果上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作者:吉康志 单位:江西上犹县社溪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和实践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并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物理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在物理问题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和想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首先,生活对教育的需求,而教育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因为生活的需要,教育才得以延续,所以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传递的观点主要反映在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其次,教育与人类生活同步.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生长,所以对于教育而言,人不应该因为离开校园而停止接受教育.最后,生活中能将现在与将来联系到一起的方法就是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就是为了防止教育脱离社会.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丰富自己,知识的获取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该是被动地被传授知识,而应该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驱动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构建的过程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能够为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主要包括生活和物理两个方面.如果围绕物理这一方面进行引入和展开,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入的课题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创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引入物理知识.

2.开展活动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之上,导致教师很难通过只言片语改变其思维方式和想法.这种单纯的语言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获得,还应该进行体验和感受,通过活动深入了解物理知识.这种活动带来的体验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添加活动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实现物理作业的生活化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物理作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并且作业内容往往是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物理作业生活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摆脱物理作业原有的单调泛味,在作业内容上进行思维发散,使作业与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还要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有趣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并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在数据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搜寻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类,最终针对问题得出答案,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但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还应该包括科技馆以及实验室等.新课标要求课程资源的来源应该进行拓展,需要利用生活资源对以往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知识中增加生活资源,是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能将物理理论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交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开展物理实验.比如,一个装满水的水杯,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一把梳子,能够帮助学生观察静电现象;一根铁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等等.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前面学习的被动者,变为现在学习的主动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对物理知识有了直观地体验和了解.总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不但要求改革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思维,从传统的课本教学中走出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蒋国峰 单位:江苏宜兴市楝树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能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物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

一、分析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个性明显,自尊心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遇到学习瓶颈期时,学生一开始会不断反思自己,总结学习经验,但是随着问题的持久性,在考试中成绩提高不明显,导致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学习障碍.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激化,而是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这需要教师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篇幅的讲解,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让摩擦力这一概念更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我让大家伸出双手,相互摩擦,使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特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认为的摩擦力,带动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二、把握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创设合适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难易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原则:1.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会因为兴趣自主学习,专心专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否则即使老师讲得再卖力气,学生也不感兴趣,那么教师的付出也是徒劳的.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跃课堂学习氛围.2.启发性原则.兴趣是基础,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发性原则正好符合这一教学目的.启发性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作为前面赘述的原则的实际应用,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符合当时的教学条件,使教师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也使学生“够得着”.这样,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讲“电路”时,电路知识点相对复杂,即使学生对电很熟悉,但是转化成课本知识来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电路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电路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路,我带来了有关教具,让学生模拟接线,并动手操作自己混淆不清概念的部分.当我亮出教具的时候,许多学生眼前一亮,并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我所提出的问题对线路的影响.学生积极响应,都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不断尝试新的连接方式,尝试改变线路的走向.这样,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学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多角度思考,找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惯性”时,我手里端一个盛满水的水杯跑步前进,脚步突然停止,水杯中的水突然溢出,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坐公交车时,车突然间刹车,我们为什么会身体前倾?在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水杯在突然停止运动后,里边的水会向哪边溢出?如果我突然向右急转弯,这时水会向哪边溢出?这样的设问,轻松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悬念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生活现象.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情境融会贯通,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利用情境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商中达 单位:江苏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观察能力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物理学的基础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引入环节.一堂课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不寻常和鲜明性,能使学生投入到对新课的学习中.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听课投入程度,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利用生动化教学手段,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适当穿插生活现象,使学生轻松获取物理知识.例如,在讲“在汽车匀速行驶中,对司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时,会遇到一些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副驾驶就会觉得司机处于静止状态,而作为马路上的人就觉得司机正在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为什么有两种运动形态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进行相对运动时,要依据参照物进行描述”的知识.物理现象源于日常生活.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反映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物理教材中基础概念占了很大的篇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在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时,教师能够初步了解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并适当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反馈自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方法,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惯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物体运动的原理.比如,为什么人们踩了路边的香蕉皮会向后滑倒,而被石头绊倒则会向前摔呢?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这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可是却对其物理原理不能准确表述.教师要重点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人绊到石头时,脚受到石头的阻碍停止运动,上半身却会继续向前,所以会向前摔.反之,踩到香蕉皮,脚随着西瓜皮向前滑行,所以会向后倒.这样,学生能深刻理解“惯性”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

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物理现象,物理知识也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材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方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环节,把生活现象有意无意地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认识物理原理.比如,冬天的打霜现象.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思考为什么会形成霜.通过教师的引导,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火箭、卫星、三峡工程得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不过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公众平台了解相关资讯.比如,在观看发射火箭的过程中,会看到发射架下的“白气”,或者火箭周身所掉落的物质.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在学校学习毕竟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生活现象,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科学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者:费正河 单位:江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勇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全面适应初中教学节奏.在此基础上,八年级新增物理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是学生整个物理学习生涯中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学好初中物理是至关重要的.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引进课堂,使学生在一开始因为知识点相对简单,在学习时会很轻松,也会很感兴趣.随着课程的不断加深,加上其生涩的概念,会使学生越来越调动不起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从一开始做好学生的启蒙工作,让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其实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只不过整理成规范的文字在课本上呈现出来,从而不会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例如,在讲“参照物”时,课本上简短的语言,就把参照物的概念概括出来.对于刚刚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概念好理解,并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参照物概念,掌握参照物的知识点,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另一个学生在讲台下面走动或者是站立,让其他学生判断这两个学生以彼此为参照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刚开始时,学生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我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越来越全面,并能正确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在学生亲身体验后,我又举例说明我们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相对状态,加深学生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生活的周围找例子,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蒙了学生的物理学习.

二、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物理学习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概念相对较多,章节之间联系紧密,知识点环环相扣.学生有时会因为一个小知识点的疏漏而造成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困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讲“电路”时,虽然我反复讲解通路、短路、断路这些概念,但是学生还是搞不懂短路和断路,在做题中会混淆概念,错误率较高.为了使学生清楚理解这些概念,我鼓励学生用小灯泡自己连接线路.在接好线路后,我依次演示出现短路和断路时小灯泡的情况.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在看我操作结束后,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不断反复练习短路、断路的线路情况.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学生基本掌握了出现短路和断路时线路的情况.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他们动手操作,相互请教,互相指正错误,共同提高.营造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学习物理的情绪越来越高涨,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小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自我主观意识较强,小组讨论的形式,正好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条件.小组讨论的课堂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小组讨论,在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力”时,有些学生对受力分析掌握得不好,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较高和学习能力相对不高的学生.这样的小组划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小组划分好后,学生积极讨论,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分析,其他学生认真听并不时补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找到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我更加相信:作为教师的我们,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世界上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做好启蒙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志兵 单位:江苏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