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实施(8篇)

初中物理教学实施(8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实施

摘要: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较难学习的科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分层教学的优势,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有效的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分层教学;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发展和进步。在新课改中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本没有结合学生情况的不同组织课堂教学工作,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为每个学生都提出了相同的发展目标,采取统一的方式授课,这种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目的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分层教学法逐步被运用到了各科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了优势作用。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科目。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上感到比较吃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在物理学习上逐渐表现出差异性。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实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分层

划分学生层次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层次的划分工作。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教师在进行学生分层时需要讲究以下策略:

(一)划分多元化的层次

由于学生们在物理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在进行学生层次划分是,教师一定要做到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有结合多方面情况,做好多元分层工作,才能把学生归入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层次当中。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把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次为物理基础较差,学习不积极的学困生;B层次的学生为物理基础中等,学习不太稳定的学生;C层次的学生为物理成绩优异,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优等生。在各层次学生的比例上,以1:2:1为宜。

(二)动态层次划分

由于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表现不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上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层次划分也不可能是固定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情况对学生层次进行适当的挑战,让学生始终处于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层次之中。

(三)分层的隐秘性

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教师在划分好学生层次之后,不能够在班级中公布学生所处层次的情况,只要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即可。

二、课堂教学分层

(一)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让学生轻易实现,又要让学生努力之后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种“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感觉,最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

(二)课堂提问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教学法是不错的选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但是,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基础性的问题为主;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向他们提出一些比较灵活的问题;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一些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三)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作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布置作为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不管是哪种作业,都应该严格按照学生的层次来布置。A层次的学生以完成基础性的训练习题为主;B层次的学生在做完基础性习题的基础之上,适当做一些提高性的习题;C层次的学生前两个层次学生的习题之外,还要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通过布置分层作业,既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轻松的完成作业,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了满足,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辅导的分层

课堂内外的辅导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辅导过程中,教师同样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以抓基础的辅导为主;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在辅导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拔高,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发现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要在物理课堂上合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作用,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使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使物理学科的优越性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乐永亮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优化实验策略

【摘要】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而面对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和心智逐渐成熟,他们的兴趣不再被表象刺激而吸引,而被深层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与价值所驱动。他们更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能服务于他们的生活与应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兴趣的再生长,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达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的智力再生长、能力再提升,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兴趣;驱动;实验;开放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与学的灵魂所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以实验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有效训练、思想的有效渗透、兴趣的渐进提升。

笔者结合苏科版教材,谈以下几点拙见:

第一,演示实验有惊更有喜

在初中物理的课堂中,很多物理概念的建构和认知都是依托于实验来达成的,很多实验是需要教师通过演示来呈现给学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对比,然后建构相关的认知。这种演示实验首先要给学生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以此服务于学生的观察和概念的构建。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惊更有喜,有惊的是借助实验的出奇来吸引学生的表象兴趣,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而喜则是架起学生思维结构与正确规律、结论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成为建构规律与概念的主体。比如在研究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时候,教师先用力将两个铅块挤在一起,在手没有松开以前,问学生两个铅块能不能吸引在一起,在学生异样的声音中呈现实验现象,最终没有吸引,很多学生感到好奇,也有很多学生说这是预料之中的,肯定不能吸引在一起。于是,教师拿出刀片,在铅块边上用刀片刮平,再次实验,现象正好相反,两个铅块吸引在一起,而且下面能挂好几个钩码。有惊又有喜的演示实验能从惊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

第二,分组实验有分也有合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规定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由此可见,这些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这些分组实验的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所以,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中有所参与、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是关键所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中,我们就要充分体现实验过程中分与合,分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合的是凝聚学生的综合智慧,从而完善分组实验的实验结论和规律的构建。在单独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就启发学生结合前一节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看到不同的成像,再启发学生用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远处的房屋,比较观察到像之间的差异,再去分析产生这些现象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开启探究之旅。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一个学生负责测量并读出物距、像距,让一个同学移动蜡烛和光屏,一个同学注意观察成像特征,还有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成像特点,在分工的情况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而且在分工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负责记录,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负责移动蜡烛和光屏,这样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分工的领域做的很出色,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升,而且也能协同参与其他思维活动。而合在一起完成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每个学生都结合实验现象归纳出自己建构的实验结论,通过交流和讨论,逐渐完善实验结论,最终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是集合大家的智慧而生成的。其实在整个分组实验中,我们要体现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最终以此促使全班学生的学习,即“三学合一、相辅相成”。

第三,课外实验有旧还有新

课外实验是一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业,虽然它的作业效果很难立竿见影的服务于应试教育,但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挖掘的话,它的价值将远远的大于笔试作业。比如,学生在学习好“物体的浮与沉”以后,我们不一定采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和训练学生对浮与沉的理解与应用,而是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制作一个密度计,可以参考书本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1.主体材料的选取:吸管、蜡油、细铁丝、刻度尺、水、不同密度的液体等等。2.竖直漂浮的调节:学生要通过调节配重来降低密度计的重心,以此保证密度计能在液体中竖直漂浮。3.水中刻度的标注:由于水的密度是已知的,让密度计漂浮在水中,并标出浸在水中的深度H,即此处的密度就是1×103kg/m3。4.其他密度的标注:结合已知的水中的深度H,标注出其他深度所对应的密度计的刻度值。5.刻度特点的分析:结合学生已经制作出来的密度计,分析刻度是不均匀的,而且上面的数值小,下面数值大,结合这一实际制作结果,再去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充分巩固了物体的浮与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还提升了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能力,服务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真正促使学生潜能的挖掘、兴趣的再激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有力工具,以实验为枢纽,充分挖掘每一个实验、每一种实验的价值,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的参与与思维,渗透必要的方法和思想,让学生因为物理实验的参与而兴趣倍增,让学生因为思维的深入而越学越深,最终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渐进提升。

作者:管慧 单位:海门市三和初中

附:本文系江苏省海门市微课题《激发并维持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探究》(hmwc2015003)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做法

摘要: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初中生对于如何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会感到非常的困惑,更有一些学生上课也认真听,作业也认真做,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应善于总结摸索,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中的一些教学技巧是作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收获。

关键词: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做法

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做为一名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做法,这些做法因为来自于实践,因此非常实用。下面就把这些方法做一下分享。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的《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内容,物理教学的方式,物理教学的评估以及物理教育的价值观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做为物理教师一定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新的要求更要理解掌握并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对每位物理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每位教师要重新思考问题,转变观念,转变视角。为此,应该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听示范课,研讨课,逐渐消化吸收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这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飞跃和提高。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目前,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为所有的教育者的家长接受的情况下,很多教师还是固守于传统教学观念,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急功近利,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喜欢采用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和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为了考试、为了做题而学习、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国家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背离,长期坚持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应该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同时,教学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在举一反三中形成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创新思维,独立钻研,最后达到会学习,能提问,善解决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掌握好教学节奏

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标志是高效率、高密度,但物理教师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高效率、高密度而人为紧缩课堂教学环节,片面追求整体的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物理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以及每学期的教学中应善于让学生思维与教学内容同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因为教学节奏动之以情而导致学生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如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受到压抑,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极容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如果这样的话,必然会出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达标而个别优生表演的现象,让多数学生当观众,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最后导致整体教学效率的下降。

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还比较弱,而直观形象的思维相对较强,物理教师应初中生的这个生理特点恰当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教具、课件、录象、实物、多媒体等让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尽量避免单纯地进行抽象讲解,灵活地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知识同步。比如:在学习“惯性”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或录像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刹车,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人坐在汽车中,车启动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尘等。

五、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擅长运用多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在信息化的世界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语言,为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具体来说,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文字色彩出现反差的功能将每节课的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用各种画面素材形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用感官参与教学,这样能高效地完成重、难点教学任务。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动画模拟出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此外,物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一些实验,尽管在实验室中能做,但效果不一定理想,物理教师可以把现实和虚拟通过多媒体进行对比,还可以把那些在实验室中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

学困生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一是要善于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抓住有利学习时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二是要有意识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克服阻力,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习惯,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三是物理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使他们自立、自强,把潜藏在他们内心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他们便一定会迎头赶上,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了,物理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方法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作者:李盛德 单位:吉林敦化市第四中学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教学浅析

摘要: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寻求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本文将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问题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同时物理学还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具有多样功能的物理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最适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学生在接触物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问题会越来越多,将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问题教学的基本概念

问题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以教材内容为主体,组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成一系列组合问题,通过组织学生,探究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由过去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在解决问题之后,学生获取的知识得到有效内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它在教学时注重的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是注重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创设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求知欲旺盛,对于新鲜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教师往往喜欢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听没听懂,先将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知道的物理知识虽然多,但是真正能够自己掌握的却较少,在课堂上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好问题教学法,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引入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笔者教学时,曾使用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通过创设各式各样的问题,给学生质疑、存疑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惑,自然就会产生思维,要解决疑惑,这样课堂学习的兴趣就会慢慢激发出来。如学习《浮力》这一节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做一个小实验,将木块投入水杯中,让班上的学生观察一下,木块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再将铁块投入同样的水杯中,让他们再看一看,这一次与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所做的小实验产生的不同变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浮力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

2.分析失败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不可能每一个问题都是成功的。有时候可能相同的一个问题学生探究了很多次,但还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泄气,认为物理学习难度大,自己不适合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在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做好教学引导。“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极摆正心态,给他们分析自己探究失败的原因,重燃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如学生学习《滑轮》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用实验论证定滑轮并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这个定理的时候,学生反复论证也得不出教材上的定理。学生难免会灰心丧气。此时教师将学生失败的问题提出来,让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分析,最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分析失败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并且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一味依赖教师帮助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3.增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之后,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巨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给予学生发展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好契合这种教学理念。物理学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物理的特点,设计一些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力平衡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时,实验的方法远不止一种,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展实验之前,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讲解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尝试安排学生用其他一些方法论证这个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享受物理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问题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不足

1.运用问题教学教授物理知识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并不是盲目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采用问题教学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进行提问。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应当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水平,选择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难度过大,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发挥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可能使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步步推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问题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虽然有较多的优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存在许多不足。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积极讨论,这样课堂时间可能大部分都会花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之上,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难以进行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进而影响物理教学的整体进度;而且物理教学问题提出,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理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教学内容一致采用问题教学法,很容易使学生对物理教学产生厌烦之情,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把握,有较大的难度,设计问题时如果缺乏新意,就会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以上都是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阶段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为他们以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并不是盲目的,而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问题教学法。

作者:戴宗燕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参考文献:

[1]孙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姜小勤.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09).

[3]王震.问题教学在物理探究活动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6).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研究

摘要:

以初中物理导学案为案例,从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来研究导学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导学案;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以来,导学案教学逐渐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主流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长远的发展之上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能力、领会解题思路的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教学目标导学的制定可以应用于某一节课,也可以应用于某一单元小节,但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充分凸显其引导作用,也就是所有的后期课堂教学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导学来展开;其次,要充分凸显其激励作用,通过教学目标导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充分凸显其评价作用,通过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功”这一课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第一次接触“功”这一专业术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用学生通俗易懂、且不易混淆的语言来表达,如要牢记机械功的意义、计算公式及物理单位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默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独立找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在找到重难点之后,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课本等方式,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及答案,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核对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促进其主动学习。

二、自主向学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自主向学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最为简单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于课本知识的外延,应是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的内容。自主向学导学可以用于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自主向学导学的引领下,积极探索物理知识,并为后期的学习作铺垫。自主向学导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认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电源与家用电器之间如何发生能量转化?”这一部分作为自主向学部分,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前设计好的题目,如电灯将()能转化为()能。部分学生会在查阅教材之后得出“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这样的结论,但其具有生搬硬套的嫌疑。此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电源和家用电器之间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引导。例如:“电源可以转化为电能,那家用电器会将电能转化为什么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现象,还能够促进其将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三、合作解惑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作解惑导学应是导学案教学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是“解惑”。合作解惑导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角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此时,学生不再只是聆听者,而是参与者,不仅使得其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动能、势能、机械能”这一课的“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之间有何关系”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解惑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开展实验(铅笔盒撞击橡皮),用于比较物体动能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学生结束实验之后,积极引导学生回答“物体动能的大小如何进行比较”这一问题。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功与作用力的知识,再结合铅笔盒撞击橡皮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使用橡皮在撞击后滑动的距离来进行动能之间的比较”这一答案。通过在合作解惑中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学目标导学、自主向学导学还是合作解惑导学,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内积极开展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胜阳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森.浅议初中物理导学案与高效课堂的关系[J].数理化学习,2011(11).

[2]顺明?.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及有效运用[J].教师,2012(15)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微课应用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中有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其中,其中对于学生发展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微课”,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科技化社会。本文我们主要来分析微课的定义以及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

微课;初中;物理教学

在当前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的渐渐的从传统的封闭状态变成了共享状态,而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于当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围绕微课的定义和应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微课

微课是当前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流行的。微课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短时间的一个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通过对学生播放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统筹详细的讲解,可以看出,微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或几个较为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不是一个全面详细的物理课堂,通过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具有网络资源共享化的特点,即借助于当前信息共享的环境来实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上面我们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微课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微课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在传统课堂中无法接触到的学习模式,通过这一学习方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手段。

(一)视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过于单一,仅仅就是通过对照着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厌学心理,从而在未来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长久的影响。好奇心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对物理的一些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存在好奇的心理则能很好的帮助自身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就可以抓着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例如,我们在初中进行大气压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大气压强这一名词的意思和意义,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困难,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往往就是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即对浸在其中的所有物品和生物等都有压强,这种压强效果就是大气压强,而这种单纯的理论知识很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微课这一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播放一点较短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化图形等,相信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相关知识。通过视频的讲解,学生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通过大气压强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问题,例如,在球体被拉开的瞬间,现场会有一些什么效果等问题。通过视频课程,学生可以很好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

(二)资源共享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学生对于电路故障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存在很大的疑惑,对于黑板上的静态的一些电路线等很难短时间内凭借一些皮毛的知识来解决电路故障等问题,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班的人分为不同的小组,对于不同的小组分配一个短视频,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对故障进行相应的排除工作,在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后,学生再观察相应的网络视频来与自己所做实验进行相关的对照,从而发现自己所做实验的不足之处,这种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重复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难点知识点具有很好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障的发生原因等。

(三)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物理这一门学科,往往会对一些新鲜名词产生一定的困惑,尤其是初次接触到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学生在学习这些较为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时会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很难对力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此时,教师如果采用微课的教学手段,在力学的讲解过程之前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力学的相关知识,关于力学的相关视频,从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精彩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力学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这些现象归纳出一个共性的特点,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了力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在思考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观点。

三、总结

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物理课中合理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于当前的社会背景,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作者:苏静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孙既宏.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5):85-86.

[2]李峰.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文理导航(中旬),2014,(11):42-42.

[3]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摘要: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法作为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对初中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及落实科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分层法教学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的具体表现。分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水平的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本文从分层法教学的涵义出发,对分层法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苦恼于学生水平及能力的良莠不齐,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进行统一的教学进度及教学目的时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折中的教学方法下也未能取得有针对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采取分层法教学,因材施教,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

1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的涵义

分层教学法是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手段。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不同理解水平进行层次划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视频、动画、图文等形式进行课堂网络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的教学设计[1]。与此同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与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和不同层次的考核标准,使各层次学生能够根据自我水平进行学习。运用分层教学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帮助学生在自我层次教学中达到知识及能力的进步。在实践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对平衡学生发展水平,促进整体的进步性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应用教学中,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制定水平较低的教学目标,而对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可适当的提升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合理规划及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

2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突出重点、难点,明确课堂目标:

运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突出重点难点。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在实施教学目标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针对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通过自学辅助、课堂实践、课外巩固,加强学生对实践的组织和总结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于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针对于单一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针对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炼出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通过课堂重点演练、详细讲解、具体实践帮助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消化分析,从而达成课堂得教学目的。

2.2促进学生形成物理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交流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学习中不应死记硬背,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一定技巧,即所谓物理思维。初中阶段作为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学生逐渐建立理性思维,形成以点引面,触类旁通的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将教学中教师讲授转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功能与学生的自主功能有机结合。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声波的传播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将闹钟放在真空罩中,并抽干空气,来检测声波的传播介质。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声波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递。通过实践教学及学生自主试验帮助学生加深隐形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促进理性思维的形成。

2.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物理教学本身是一个分层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因此在某一阶段的物理教学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以及考评准则[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层,层次确定后,教师要制定相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于声波这一知识点,第三层次的学生只要了解、知道,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但知道了解还要在实践现象中总结出声波的产生原理,鼓励但不强制学生进行原理探究,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第一、第二基础上进行独立探究、并发挥创造能力进行对实际问题的解析。借助于此种方式,实现水平差异的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促成能力的统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及优势互补。

结语: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改要求下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体现,其应用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克服了原有教学一刀切的模式。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度,同时也对个人差异的尊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每一位学生能在适合自我水平发展的物理教学环境中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作者:梁玉芬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双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永明.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3(10):8-9.

[2]廖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J].高考(综合版).2012(13):4-5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摘要: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而言,初中是打牢基础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中,物理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学习习惯,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拥有学好物理学科的信心。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技巧;教学设计;合作教学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集体的力量往往比个人的力量更加强大,一个问题经过集体的讨论往往更加接近于正确的答案,也更加容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思路。当一个人了解了集体的力量,习惯了集体后,那么就更容易融入集体,这对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所以在初中的物理课上老师可以提倡合作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学习物理知识,完善自己的物理思维能力,还可以习惯与人合作,并且学生在集体中更容易发散性思考问题,考虑的问题也更加全面,在讨论时也更加容易学习更多的思考方式。物理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硬性记忆的知识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理解物理思维的过程,学会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但不论怎样都离不开一个“思”字。物理知识也需要理解性地记忆,老师在课上可以与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越投入,那么收获就越大,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想要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学生勤奋刻苦,还需要学生具备自信心、观察力和想象力,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心,遇到问题一味畏难,那么物理永远也不会学好,需知物理就是要不断尝试不怕失败。如果学生没有观察能力也不能学好,物理其实是一门实验性、总结性的学科,需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如果没有良好的观察能力,那么学生往往会高分低能,只会做物理试题却不能进行物理实验。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千百年来可能不止一个人被苹果砸头,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却只有牛顿一人。为什么?因为没有思考,不敢想象,所以想象力在学好初中物理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总之,物理教学的模式应该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的模式,同时,老师也要平衡“教”与“学”的关系。不可轻视“教”也不可忽视“学”。并且初中时期是学生正式接触到物理,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以及要让学生拥有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首先,合作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讨论,也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组与组的竞争不会牵扯上私人矛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但又不会伤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感情,所以这种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一般来说,因为初中物理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理解比较困难,也很难真正掌握,所以会显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长时间如此,学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如果将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几个组,组员之间讨论,组与组之间竞争,那么学生可以参与进去,有了学习的兴趣良性竞争又可以促使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了。其次,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理解思路,拥有更多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让存在着理解错误的学生及时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老师也可以根据讨论情况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程度。初中物理的知识都比较抽象,专业名词都比较复杂,表述物理知识的词句都比较严谨,这样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时形成初步的理解印象,有助于学生彻底理解知识。最后,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当小组中分歧较大或存在理解偏差时,老师会及时地予以指导,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便形成了有效的沟通,老师也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理解思路。但是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配合,也需要老师的妥善安排与管理,很多老师会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讨论,但最后抽人回答问题是却只是抽查个人意见,并不一定要求小组观点。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产生懈怠的情绪,所以,哪怕老师要求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也只是闲聊几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再在讲台上等着、发呆着,而是要走下讲台,监管着学生的讨论,在学生闲聊时敲打几下,在学生思路跑偏时点醒几句。同时,分组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要考虑让小组的人互补,组与组之间的实力不要相差太多,还必须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讨论。自由分组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好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就互相闲聊。所以互补是教师进行分组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总之,合作讨论是老师不可错过的授课模式。

2注意学生学好物理所必须要具备的几个因素

牛根生曾说:“有自信不一定会赢,但是,没有自信一定会输。既然相信自己,就要全力以赴。”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学不好物理的,他们对于难题有着畏难的情绪,需知没有尝试,没有失败,又怎么能成功呢?很多学生都曾反映自己在学习中没有自信,自己是一直被老师催促着完成学习的。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确比较难,但是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老师可以通过由易到难的顺序授课,先初步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再传授学生知识;老师还可以整理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性的题目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做,让他们打牢自己的基础,增加自信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时常鼓励、表扬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教”,老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现今要求的人才则需要学生占主要位置,“学”才是最主要的。但是,想要学生占主体位置,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只有学会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有长足的进步,才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要想培养一批“高分高能”的学生,老师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初中物理的高难度也为学生未来学习物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初中物理难懂且枯燥,老师应该努力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参与,并且互相之间存在良性竞争,学生才有动力去理解枯燥的物理术语、了解不同的理解思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学生学好物理必须具有自信心、观察力、想象力,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特质,那么老师就必须要从授课的细节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这些特质,鼓励、表扬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

作者:叶园园 单位: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环潭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