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培养措施

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培养措施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文章首先介绍了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了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措施,包括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大胆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演意识;舞台习惯意识

舞蹈是通过音乐和肢体的结合来呈现人物、事件的一门艺术,能够展现形体美,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都日渐提高,舞蹈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活动,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学校开设了专业的舞蹈课程,舞蹈成为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表演意识的基本概念

表演意识,就是指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角色的认识和体会,舞蹈表演意识就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他所塑造的角色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角色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舞蹈演员、表演的角色及台下的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种表演意识在舞蹈中非常重要,一方面,表演意识的培养能够使舞蹈演员和角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舞蹈演员能够更加自然、更加流畅地进行舞蹈表演。另一方面,表演意识能够使舞蹈演员的舞蹈更加具有灵性,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二、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

舞台习惯意识是指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上,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表演意识,一种自己时刻在舞台上的意识,即便是平常上课、训练,也要以舞台上的表演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更好的表演习惯[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给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舞蹈是一门需要长期训练的艺术,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以舞台上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表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日益精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二是教师在平常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舞台上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要求,尤其是对学生一些常见的小动作、眼神等,要及时予以纠正,通过教师客观的评价和指导,能够在平常的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舞台习惯意识。例如,在表演舞蹈《荞麦花开》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怎样在舞台上用细节表现出少女不同阶段的特征,在幼儿、儿童、少女时期分别是怎样的特点。

(二)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

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舞蹈动作美感的培养。舞蹈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对形象美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应当是舒畅伸展的,整体身段应当是流畅优美的,应当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形象美感意识的培养。首先,在平常的教学和训练中要对学生各个手位、脚位、步伐等基本动作进行纠正,使学生的每个基本动作不仅要到位,还要具有形体美,要舒展和流畅,这样,学生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些动作融入舞蹈中[2]。其次,形象美感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精准的节奏感,只有具备精准的节奏感,学生的动作才能够更好地与音乐结合,身形的起伏和张弛才能更加错落有致,与音乐相得益彰。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通过长期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舞蹈《谷雨》的表演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将动作舒展开来,把自己想象成“雨神”,用更加优美的动作来表现;同样在教孔雀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孔雀的动作,将舞蹈动作练习得更加优美和舒展。

(三)大胆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领会了舞蹈表演意识以后,还应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属于自己的再度创造,使舞蹈与个人风格实现完美的融合,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具有大胆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尤其是当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创设性的建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这种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并将这种个人风格与舞蹈结合起来,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大胆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将其应用在舞蹈表演中。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过河”这一动作,让学生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和展现这一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步伐、跳跃及平衡性的展现都各有特色,从而增强学生的表演意识。

三、结语

舞蹈表演意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学生的舞蹈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通过舞台习惯意识、形象美感意识、作品表现意识、大胆创新意识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促进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绘.舞蹈基础教育阶段舞蹈表演意识的开发与培养[J].戏剧之家,2016(4):151.

[2]王璐.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4):195.

作者:潘舒舒 单位:湛江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