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综合素质

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院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下,深入分析当前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高校管理者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不够重视。一些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可有可无。而且,开设该课程主要是迫于上级的规定和要求,缺乏搞好课程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学校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落实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重视度不够。有些教师认为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业余爱好的课程,相较体育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属于次要的。因此以应付的心态来对待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在完成体育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后,不愿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最后,学生不重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许多学生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选修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完成学分,没有真正把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缺乏通过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意识[1]。

二、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模式不合理

首先,高校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挖掘不足。目前,许多高校在设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时,还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未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而且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功能挖掘不足[2],尤其缺乏对课程内容中的体育文化、体育价值和体育精神等元素的挖掘。其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公共体育课缺乏明显的区别。笔者在一些高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与普通的体育课程没有明显区别,而且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是完全照搬,感受不到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所在。一方面,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公共体育课程差别不大。许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实用性、技能性内容所占比重过大,而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体育运动项目未能完全纳入课程之中,忽视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3]。另一方面,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公共体育课程差别不大。许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依然把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评教成绩作为标准,缺乏人文素养、知识结构、综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核。

三、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首先,从事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从事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在专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有些教师从小就从事体育训练,造成文化理论知识水平不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再加上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提升与更新,导致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所以,难以设计出受学生欢迎的跨学科的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即便开设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情况。要想保证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良性发展,就需要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但是笔者调查发现,目前许多高校从事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以低职称的年轻教师为主,中老年教师特别是具有副教授职称、教授职称的教师数量比较少,比例较低。最后,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一些高校从事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从事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很好地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备课工作不充分,课堂教学不认真,课后也基本不对学生进行辅导,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个别教师教学纪律松散,存在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现象[4]。

四、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当前,许多高校的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由从事体育基础课和体育专业课教学的教师负责组织,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课程教学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学生大多都是抱着糊弄过关拿学分的态度对待课程学习。这样的课程教学管理机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其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开课时间设置不合理。据笔者调查,许多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周末或必修课的课余时间,往往容易与学生的课余生活、社团活动相冲突,造成学生不满,导致学生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一些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多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很难保证教学效果。最后,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班级设计不够合理。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以大班教学居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受到了限制,加上一些教师综合知识的匮乏和教学技巧的缺失,影响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5]。

五、提升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

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加大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解读与研究力度,深入挖掘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精髓,积极推进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水平。

(二)优化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从四个方面优化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构建体育健康类通识课程,强调运动健身、预防急救、保健养生的知识传授,使大学生学会健康营养、科学锻炼的方法。二是构建体育实践类通识课程,强调学以致用,为大学生传授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实践技巧,丰富人生经历。三是构建体育科技类课程,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教会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的习惯。四是构建体育技术类课程,既引导学生弘扬传统体育和休闲体育项目,又注重在运动过程中形态气质的培养[6]。

(三)创新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体育技能传授为抓手,增加学生在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发挥自身优势的学习教育平台,改变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学习向应用转变。最后,拓宽教育渠道。高校要在提升体育通识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体育通识教育第二课堂建设;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体育俱乐部等第二课堂,拓宽大学生学习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的渠道和进行体育锻炼的途径[7]。

(四)改善高校体育通识教育的条件

首先,加强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原则,在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加强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高校要致力于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材的研究、编辑和出版,保障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最后,完善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配套设施。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师生体育锻炼需要,积极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体育设施安全有效运行[8]。

六、结语

当前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许多高校对体育通识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只有形式上的存在,而无真正的价值,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发挥体育通识教育课程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高度重视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优化体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体育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善体育通识教育条件,切实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忆湘,刘小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6):85-87.

[2]陈兵.体育教学中隐性育人功能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143-144.

[3]王园园.河南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2.

[4]陈兵.实现快乐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57-58.

[5]罗君波.体育通识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6,6(6):84-85.

[6]翟贝贝.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通识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7(4):144-145.

[7]陈兵,张京京.高校体育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232-233.

[8]陈晓春,张志锴.通识教育视野下福建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综合改革的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2):44-47.

作者:陈兵 郭霄鹏 张京京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体育系 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